“比”让你失去快乐
“比”让你失去快乐
昨天晚上,朋友的一句话:“看人家,开着奔驰600.。。。”让我想到了这个题目。
中国有句俗语叫:人比人,气死人。人都要气死了,那里还会感受到快乐呢!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竟然有了如此之多不快乐的理由?有多少是外因?又有多少是内因?
我想,这首先与我们接受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从小接受来自家庭的教育就是长大要光宗耀祖,作为家长也是望子成龙。所以期待可以挣大钱、当大官的思想在我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在心理上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使人们还未走上人生之路前就已经背负上了无形的负担。当走上工作岗位,看到自己与其他人在工资、职位、待遇等方面的差距,这种背负更加的多了,压力就更大,不满足感就此产生。从心理上就埋下了攀比的祸根。比如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一个月挣一两千块钱。他还没怎么参与工作就不满足了,而且一只问我为什么不能如他一样挣到大钱呢?这就是他不快乐的基点。
此外,从小学上学开始,我们就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差,一定要在每次考试中比他人的分数高,才证明一个学生的优秀。这种思想一致延伸到我们成年生活中。使我们在工作中很难体会即使失败也精彩的那份快乐,即使是成功了,也融入了太多的被动努力,体验到的成就感也黯淡了几分。同时,被动地心态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更容易放大工作中的不如意,也就更难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其次,面对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现实时,心理失去了平衡。残酷的现实对比,使我们郁郁寡欢。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全扭曲。相比欧美人在自己想要什么这个问题上要比我们清楚地多。比如毕业后他们第一个梦想是找一份如意工作,第二个梦想就是如何保住工作,第三个梦想就是如何进一步加薪升职,生儿育女,享受生活……其实,这也是成功者的典型心态:目标明确,脚踏实地。
再有,我们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很多弊端和不完美。财富、地位、健康、美貌、婚姻。。。都是比较的对象,任何一种比较时的不如意,都有可能让我们丧失快乐,让自己无法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
比,是有两面性的。在理性的范围里,比能促使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别人的优势,从而推动自我的完善和进步。比还可以营造出争先恐后的氛围,是个人和集体进步的源泉之一。但一旦超出了理性的范围,比就可能适得其反。如果老是拿己之短比人之长,自我认同感会受到打击,我们很容易灰心丧气或者忿忿不平。而无论是妄自菲薄还是愤世嫉俗都不是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心态。相反,我们应该和自己比。拿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拿明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只要自己一直在进步,在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就行了。
幸福是主观的。同时,幸福是相对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幸福观,与自己或他人相比都可能会产生幸福感,个体生命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幸福来源,幸福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幸福快乐的感觉是需要自己调节心态,去发现,去找寻,去创造,去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