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大有——我的感悟
“无”为大有——我的感悟
我最近对“无”的感悟有了进步。以前虽然也听到过“无中生有,有必归无”“有无相生”这类道语哲言,但我无法摆脱自己的思维定势,就是在心底总觉得“无”就是什么都没有!所以当看到许多道门前辈遗留下来的著作,说到想要体悟大道的玄机和奥妙,都要从自己心灵的虚无入手——比如王重阳就说“心安而虚,道自来居”——那么这时我会怎么想呢?我会想,这个样子,心中一物都无,死气沉沉,那算什么呢?所以我总是对这样的言语有种下意识的排斥,不敢放松让自己去尝试和体验。好不容易,在老师的启导下,最近我明白了放松的妙理,知道生命的放松状态,身心皆含摄在其中。就如同一口朴野的洪钟,它为什么会在锤杵的撞击下发出浑然悠远、和谐通透的声音呢?第一,它的心是空的。如果它是一个实心的铁砣子,它就不可能发出这么浑然澎湃而中和圆融的声音!第二,它的整体是放松、宁静而自然的。如果有人用一只手死死捏住钟体的一点,就是这一点的紧张与胶固,就会让钟发出的声音喑哑闷钝,而失去了本来的雄浑壮美、悠远动人!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到了自己心灵的空净,自己生命的放松、宁静与自然有多么重要。当我能够如这口朴野洪钟一样放松下来,心空无物的时候,我生命的音韵旋律才会自然地流淌,萦绕遍布整个世界!如此,我才能用这创造性的无比灵光照亮这个世界,感动这个世界!当我放松下来,慢慢感悟时,我忽然体会到:原来“无”不是空无一物的死气沉沉,“无”乃是一种生命本质性的无比丰富的大有!它的存在无法衡量,它的广大无法比对,它的美好无法言喻,它的丰富冠绝一切。我越将心放得虚灵无物,越能体会到一种无形当中丰沛美好的信息来到我的生命当中,给我以智慧和才情的启迪,使我的生命变得比从前更加丰美、华赡,内在的品质也变得比从前更精纯、凝炼,心灵世界也变得纯洁起来了,“秋水澄明,纤尘不染”的境界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传说了,我已经可以感悟它的神韵之所在!
“无为大有”,“无”乃是最丰富、最纯粹、最本质、也最完美的有,这种认知让我开始放下对“有”的执着,以及对“无”的下意识拒斥。于是我认识到: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认知工具(是名“六根”)之能力所能及者为有,为存在;过此以外者为无、为子虚乌有。不知“有”焉、“无”焉,率皆人见界定,不脱“六根”之局限。实则,有非恒有,有必幻灭;无非真无,无乃大有。人能出有而入无,领悟生命之全体内涵,则生命境界自必壮阔精深,升华飞跃,此谓之“超凡入圣”!同时,对我的心这个奇妙的感官,我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体悟:人的心,是向无悟证的一个重要感官。心能敏锐地体验并把握虚灵的信息,这一点可以启发修行者,对气信的存时空之质与超时空之本,都可以尝试用心去察觉,去体验,去感悟,去把握,最终能够在时空之内运用它的功能,在时空之外悟证它的本质。明体而达用,方能出有入无,两相自在。心,是修行者自有向无,悟证大道奥妙,悟证生命更广袤境界之存在与精微信息能量的关鈅,怎可不好好深悟并开发它的功能?!最后,我还发现了放松的进一步的奥妙,原来它的极处,真的是和佛家的“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及道家庄子的“以无厚入有间”的颖哲之智见融通的:当心灵无所系着的时候,它就能获得近于无限的自由。这就是“无所住”的第一个价值和意义。当心立足于“无”反观于“有”的时候,就如同庄子《养生主》的“庖丁解牛”一样,可“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这个时侯的智能,对待有界的一切,就如同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而无境之心则无方所无形象,无可局限无可限量,如此的大智能对待有界的诸多如同牛体的关要款结道道缝隙,怎不随心所欲,游刃自如呢?这就是自无反有以后智能可以无碍无着,自然天成、挥洒自如的原因所在!于是我很兴奋地告诉自己:我当慎终如始地向无悟证,直到我达到一个崭新的起点——如此这般无止境地向着“无限的”大道靠拢,使生命不息地升华和进化!这,就是我的人生志向!
当我的心,抛弃对“有”的一切贪恋与执着,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中专注于对“无”的体悟与返归,我想,我会在“出有入无”的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旅程中走得很远很长,走到我理想的高点,走到那“无限”的大道的身边,并一直向它无止境地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