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自然之道 -颜世安
老子的自然之道 -颜世安
主讲人简介:
颜世安,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99年度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专业为中国古代思想史,曾发表专著一部、译著一部,论文四十多篇。有关论著曾获全国第一届青年优秀社科论文奖三等奖,江苏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内容简介:
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自然之道的概念,这个概念影响深远。但是假如我们直接读《老子》,就不大容易明白自然之道究竟什么意思。并不是文字艰深,而是说的太简单玄奥。必须要结合读先秦其他道家文献来理解老子,因为其他的道家文献如《庄子》、《管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以及“马王堆出土帛书”等等,是接着老子说的,各自发挥了老子思想中的某一部分,通过这些著作的发挥与展开,才能把老子的自然之道的几层主要含义弄明白。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颜世安做客《百家讲坛》,为您阐述《老子的自然之道》,敬请关注。
(全文)
老子在古代思想史上能享有这样崇高的地位,就在于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道,自然之道。就是我们今天要解释的这个自然之道。
那么要说明一下:道,老子不是第一个提出来的,就是把道作为指导社会人生行为的最高准则,以道为准则,不是老子最早提出来的。那么在老子之前一两百年,这个思想的变化就推出了这个概念,再早的时候,再往前,你比如说在西周初年,那个时候古代思想也很丰富,西周初年,商朝灭亡,西部的,陕西的周人集团进入中原以后,他们思想有个很大的变革,对后来的思想发展影响也很大。《尚书》里边有一些文献,但那个时期的重要的思想概念里边没有道,比如说讲天命,讲上帝,讲敬德,讲这东西。道这个字那时候有,西周的金文里边有道这个字,它就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就是路,古代思想史上,每一个时代的思想,它都有一些核心的概念,来概括那个时代的主要的价值,那么道在西周初年,还不是核心概念,道在大概公元前8世纪到7世纪,这个是我们以《左传》的记载为据,这个时候开始成为贵族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
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呢?就是从商到周延续了很长时期的宗教信仰,在西周灭亡以后,东周初年开始崩溃,古代人思想上经历一个极大的变化,原来的信仰没有了,原来的意义世界瓦解了,他们需要重新思考世界的存在基础,重新找到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在在孔子、老子之前,春秋早期就出现一批概念,道在这批概念里起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道代表什么?道就代表最高的原则,代表一种指导性的方针。在孔子、老子之前,黄河流域流传的主流文化,就是这样来用道的,老子不是第一个用道的人。思考以道来作为社会政治人生的指导原则,这么一个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变化。它是从一种宗教转向了人文,最高的指导者它不是神了,而是某种文化的原则。我们的先人希望找到某种文化的原则,来指引自己的行为。
大家就讨论“道”到底是什么?黄河流域的贵族讨论很热闹,道到底是什么?黄河流域这种对道的讨论,后来就凝聚在孔子的思想里边,他们的主要的思路是什么呢?就认为古代的信仰崩解了,现在需要重新找到指导政治和社会的原则,他们就相信这个原则要到哪里去找呢?到历史文化里边去找,到古代圣贤的传说里边去找,他们认为历史上积累起来的文化里那个厚重的力量,有指引我们后人重建政治和人生的根本原则,这个是古代黄河流域对道的理解,也是后来孔子讲道的时候,他那个道的主要的意义。
那么老子在这个背景下,他提出“道”,他的独特之处在哪儿呢?他不是找到古代历史的这种文化积累,在历史的文化积累里边找一个原则,来指引我们的行为,他认为这不行,他找到了自然世界,他认为自然里边的道,才是在一个混乱的崩溃的时代,人们可以由此来重建政治,重建合理人生一个最好的凭借。相反,如果相信文化,相信历史上建立起来的那些规矩,人类要出大的毛病。所以老子提出的这个道,后来在古代思想上影响这么大,他主要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自然之道。
我们明白了老子的道是自然之道,我觉得,你仅仅说它是自然之道,还是没有搞懂为什么这个概念后来会有那样大的魅力,吸引那么多优秀的人来跟着他接着说,在这里边挖掘智慧。这个道还有一个特点,它不仅是说要以自然来指导我们,而且他对自然有一种特殊的理解,老子他实际上是在自然里边建立了一种信仰,他对自然有一个什么特殊的理解呢?他认为自然世界就是我们的文化规范。人类的社会习俗以外的那个世界,是深奥不可测的,是充满活力的,这个自然的深奥,自然的活力,远远超过人的智力和理解力,那么这就引出了老子,也引出了后来所有道家思想家一个重要的信念,就是人要信任自然的指示,要信任自然的指引,而不能信任文化的规范,特别不能信任自己的智力,不能自高自大,在自然面前要谦卑,这是道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因为自然是伟大的示范,自然的深奥不可测,通过种种的迹象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深刻的启示,《老子》也好,《庄子》也好,像《管子》这些书里都提到种种自然现象。日月风雨山河,天地万物,它没有一个有意识的一个神或者人,有意识地在这儿安排,它如此和谐,如此完美,这种和谐完美不是人的智力能够窥测万一的,所以在这样伟大的智慧面前,人凭什么还相信自己渺小的智慧,渺小的这种智力,渺小的这种计划能力,预测能力,行动能力?要信任自然,要谦卑,这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原则,假如仅仅是说信任自然,我们以自然之道为指引,假如没有这一条,就是对自然的特殊理解,没有这个特殊理解,后来道家的理论就不会形成那么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特征。
我们现在来理解老庄思想也好,道家思想也好,假如不注意这一点,你也不能够理解老子的智慧,不能理解道家的智慧。我想我们今天,如果有兴趣来看看老子,不仅仅是学一点知识,说他讲了什么,我想我们还要去理解古人的智慧,理解古人在他们面临的特殊的困难、痛苦面前,如何去应对这个困难和痛苦,人类的灵魂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是如何艰难地一次一次战胜他们面前的困境,这个可以给我们启示。所以不仅仅是知识,你要理解它特殊的思考方式,这是我觉得我们要讲老子之道特别要说明的一点。
老子固然提出道的伟大和深邃,人在自然的原则面前要谦卑,但是他并不是要贬低人,他实际上是对人怀抱的伟大的理想,他认为人应该担当起伟大的使命,人是了不起的,但是人怎么了不起呢?人凭什么是了不起的?道家就有一个信念,人的了不起,人的生命的了不起,他的伟大的潜力恰恰来自于自然的禀赋,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的自然禀赋是被抑制住的,老子为什么反对文化?老子为什么反对人的自高自大?他就是认为文化规范,比如说你这个“礼义仁智”这些说法,看上去好像人很有一套办法,看上去好像人很有一套组织社会的程序,但是这个恰恰是把人得自于自然的这种深奥的东西,这种深邃的东西给堵死了。所以信任自然,不是为了贬低人,信任自然恰恰是什么呢?为了打破文化的蔽障,打破习俗的蔽障,回归到人原始的伟大的可能性上,这是我理解老子思想里边最有原创价值,对后来人最有启示的一点,人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处境,人是很容易自大的,人创造了文化,创造了文字,创造了制度,看上去很辉煌,很巍峨,老子这种思想就和世界上其他的伟大宗教一样具有这种功能,提示人回到根本处,想一想自己的处境,想一想自己的立足地究竟在哪儿?想一想自己可能犯的错误,他退到的那个立足地就是对自然的一种深刻理解。
老子首先提出道是宇宙万物的一个根源,宇宙万物的一个本原,万事万物都从“道”里产生出来,对这一点,老子五千言里边有好些描述,有的时候他还打个比方说“道”像什么?他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就是一个雌性的生殖器,道就像一个伟大的生殖之门一样,宇宙万物就从生殖之门在远古的时候就产生出来,这样一种比喻就反映了老子江淮流域文化背景的特色,老子思想的地域文化特色很明显,他提出自然之道,反对黄河流域的文化之道,很重要的一个支持是他在江淮流域的文化背景。有的学者很重视这一点,说老子的道是什么,“道”就是雌性生殖器。我不同意这么看,我觉得江淮流域民间的文化,民间的信仰给了老子很大的启示,但是老子的道,不是停留在民间信仰、民间习俗的那个水平上,他是在这个启发下提出一个伟大的新概念,所以玄牝我认为只是一个比喻,他还有别的说法。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道生万物”这个说法,后来不是道家思想发展里边,它不是一个主流的东西。那么在“道生万物”里边只有一个东西,确实是反映了老子对这个可以指导我们行为的这个自然法则,它有一种独特魅力。对原始之道的一个描述,是什么地方呢?就是他在描述自然之道是万事万物的起始者,原始的推动者的时候,他极力想说明一点,就是这个道是非常玄奥的。他用了很多模模糊糊的词:幽冥,恍惚,这都是北方黄河流域那个主流文化不熟悉的词。我觉得这是老子故意这么干的。他就一定要让你知道,“道”这个东西你是不可以用常规的词来描述的。那么这反映了一个什么思想呢?我觉得,它反映了老子想强调,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这个道,它不是你用常规的文化手段能够描述的。换句话说,也不是人的智力能够理解的。它高于人的智力和理解力。道究竟是什么?它高于人的智力和理解力。道是玄奥的,是玄奥不可测的。这个思想给后来道家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实际上我们看到后来在庄子的道论里边,庄子就明确把宇宙的生成问题和道的问题,他就区分开来。他认为道根本就不是这个问题。有人就问,在庄子有一篇《则阳》里边,有两个人对话,有一个叫少知,就问一个叫大公调说:“你能给我谈谈宇宙起源吗?”这个大公调就跟他讲了,宇宙起源,他用了当时流行的那些概念,阴阳、气化,怎样相互作用,万物就产生了。谈完以后,他说:但是这不是道。道是超越人的语言能力的,道是不可言的。道不可言的想法就从老子对“道”的那个恍惚的描写里边就产生了这个思想了。为什么一定要强调道不可言呢?就是要提醒人的智力,人的理解力在伟大的自然存在面前,它是渺小的。人不能信任自己的智力。人要学会另一种思考方式,要学会效法自然的准则,这样才能够把一种人类得自于自然的禀赋把它慢慢调出来,能够与道合二为一。
你比如说有一个人问庄子,说:“道到底在哪里?”那么这个思想,就是想把道说成是一个东西。庄子就说道无所不在。那你举个例子,老子说:比如“道在蝼蚁”,那个问的人很不高兴,他在问的时候,他就觉得道应该是个了不起的东西,怎么“道在蝼蚁”呢?然后庄子一连举了好几个比方,都是我们一些看不上眼的东西,什么碎砖烂瓦,说道就在这个里边。庄子是什么意思?庄子第一他要强调道无所不在。第二他实际上就是想说明什么?道展示的是自然世界本来的样子。这个自然世界本来的样子和我们人按我们习惯的眼光理解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人的习惯的眼光,是一个有贵贱高低的等级的一个世界。我们总是想什么东西它是特别了不起的。比如说那个问的人,他说道在哪里?你要说,道在太阳里,他可能会接受。因为我们有个高低贵贱。但是自然本身是没有的。你一旦打破了高低贵贱的这个观念,你以自然本来的样子去理解世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世界本身,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以我举这么一个例子,来说明道到后来,它已经不是一个什么东西,你说道是什么?它就是自然本身的显示,但是每一种显示,它都给你一个启示,让你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本来的样子,这就是道体思想后来的发展。
老子提出自然之道,它主要的目的,它还不是谈一个自然哲学,他主要的目的不是想去给你描述自然的法则是什么样子的,生成宇宙万物的根源它是什么,生成万物的过程怎样,他也描述。但他主要的兴趣不在这儿。他主要的兴趣是想什么?是想以自然之道,是想以自然世界这样一个伟大的示范来纠正人类的错误。人类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类的政治,一个是人类的日常的生活。
老子五千言八十一章,可以说实际上他这个八十一章主要的内容都是谈政治。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老子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思想,他以自然之道来介入政治。那么老子谈的政治,我们知道是叫无为而治。老子认为应该用自然的原则来处理政治问题。为什么用自然的原则来处理政治的问题呢?因为人类社会它是特别复杂的。那么在这个复杂面前,过去我们已经有的那些文化规范,它不能解决问题。“仁义礼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你用这些规范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还会引出新的毛病来。老子说你看天地它做什么,它什么也不做,结果把万事万物安排得非常好。你一个政治家要干什么呢?你如果什么都不干,自然社会上的事也会很好,所以他提出你什么也不要干。所以要讲无为而治的思想,我觉得他是提出了一个原创性的观念。
你如果要问:无为而治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这个政治为什么能使社会治理得很好?社会为什么能够在无为而治的情况下能够发展得很好?你找不到答案,老子没有解释。他只是提出自然本身能够协调得很好。那么依此类推,社会生活本身你如果不去管它,它也能协调得很好。这就是道家的一个基本信念,信任自然本身的活力,这个自然本身的活力包括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一种自然。你要老去管它,就把它管坏了,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你老去管它干吗?所以老子给我们一个印象,他好像是主张不要政府,但是他又不是,他又不是一种无政府主义,他还是认为要有一个政府,这个政府最好是信任社会生活本身它的内在活力。这个思想后来的道家文献谈得比较多,你比如说像战国时候,齐国有一批道家人物,他们的文献有像《管子》《慎子》,就讲得比较具体了。齐国的道家人物,就提出无为政治的一个重要概念,叫因应之道,因为的因,答应的应。特别是因,叫因循,《慎子》里边有一篇《因循》。你看老子,你就觉得,好像没有政府。那么《管子》里边,不是没有政府,而是政府要因循,这个因循就有一种尊重社会生活,老百姓的习惯,民间社会的习俗,你尊重它,你顺着它的社会形式的发展,加以制度的调整,他还是要有制度的调整,这就是应,应就是应变,老子里看不出来,你觉得他好像就是,你不管它就可以了。
当然老子有一个思想,他是这样的,就在老子五千言里边,他觉得老百姓的生活是一种自然纯朴的,我们都知道“小国寡民”,老百姓居住单位是人很少,人与人之间来往也不多,那么吃什么东西都觉得好,他也不是要追求好东西,这是老子原来无为而治的一个想法。
我一开始介绍老子自然之道,就是说它尊重自然,要遵循自然的法则,这里边有一个信念,就是认为自然有内在的活力,自然世界有内在的活力,它自己会弄得很好,它这个活力会蓬勃发展,你老用人的很狭隘的规范给它条条框框,你把这个活力封死了,反映在政治上就像因循的思想。
那么这个思想到了战国后期,进一步发展你比如说像《吕氏春秋》里边,有很多接着这样说,到西汉初期,他甚至于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思想,它都成了政治上的一种指导思想,政治上的一种指导思想,我们知道西汉初年的政治就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政治,当然这个无为而治的政治和秦的高压有关。秦的政治完全是和道家这种想法反过来,不仅是不干预,少干预,它完全是多干预,是全面干预,全面控制,认为相信靠政府的强力一切可以解决。结果秦的政府十几年就崩溃,那么汉初的人来总结经验。他们总结谈到很多。所以道家的思想,在那个时候趁势而起,影响很大。西汉的政府,比如汉文帝,这样著名的皇帝,他真的就是一个相信黄老的一个皇帝,少去干预社会生活,我们看到史传里边讲汉初一些著名的地方长官,你比如说像曹参,像汲黯,郑当时,这些都是做郡守,《史记》里边讲他们的故事很有意思,他们做地方郡守他们干什么,管其大体而已。大体的事情管管,琐碎的事情不管,在衙门饮酒,快活得很,结果怎么样,天下大治,这个郡大治,在他们治理下,年年风调雨顺,非常好。但是他介绍很简单了,究竟他们怎么不管,他们治理下的这个郡,社会状况如何好,没有一个详细的介绍。
我们通过《史记》里边其他的一些传,司马迁写《史记》,写当时社会人物的活动,那么我个人有个推断。那个时候实际上是什么呢?实际上这些无为而治的地方郡守,他们是放手让地方的精英去处理地方的事情,包括商人,包括地方一些豪强,这个是一种趋势,一直发展到汉武帝才扭转过来,汉武帝时期,道家有两个文献,接着老子无为政治的思想,就是讲得更加富有深意。
你比如说像《淮南子》,就讲到地方民俗,各种地方的民俗不一样,你为什么要拿一个地方的民俗去改正另一个地方的民俗?比如说当时儒家以礼为治,礼它也是来自一种民俗,它来自于周鲁曲阜。《淮南子》就说了,难道人家夷狄就没有他的礼吗?举了很多地方,各有各的礼,你凭什么说你这个礼就比别人的礼好,你一定要拿一种礼把所有的礼统一呢?重地方文化的多元性。
司马迁讲得更好,司马迁讲到商人活动的时候,我觉得真是富有深意,他有一个《货殖列传》,他劈头就讲,他说我们北方、东方、南方、西方,生的物产各不一样,北方有牦牛,有畜牧业,东方有渔盐,有各种木材,那么这些东西都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北方它也要用木材,南方也要用皮毛,怎么办?社会生活自己就会调节,他讲的就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市场的这种调节,就是商人的活动,自己会把物品四处周流,他说这就是一个自然之势。
司马迁在总结了社会生活的这种自我调整的功能,他就说最好的政府就是因,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因,其次才教诲,才想到要教育老百姓。所以自然之道的思想到了西汉的时候,到了《淮南子》,到了司马迁,已经相当系统化。
对社会生活本身蕴含活力的这种信任,已经发展成一种非常系统的这种理论,那么西汉的政治,在这样一个思想的指导之下,也发展得相当地顺利。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古代有几百年,影响很大,在学术思想史上,在政治上,都是一个大放光明的一个古代的一个思想原则,那么当然到西汉中期以后他就可以说这个就中断了。
人的生活态度老子看来就不对,但是这一点,在老子五千言里面,它和无为政治是分不开的,老子这本书隐者倾向不重,它好像不是谈一种,就是说我们对这个政治没兴趣,我们这一批人退隐,然后我们过一种归隐自然的生活,在他里面谈得不多,他谈的按照自然的原则来修身养性,那么这个按自然的原则修身养性最后都要落实到政治上,一个伟大的君主,自然之道的君主一定能够按自然的原则修身养性。
但是他后来,他这个思想成了隐者思想一个指引的纲领,按自然原则生活后来,就是隐者这个系统里边,他发展得比较好。但是在隐者的圈子里面,出了庄子这么一个奇特的人物,庄子在某种意义上和隐者大的立场是一样的,就是抵制社会价值的对人的意义的侵袭,对自我,我应该怎么过完一生,对这样一种理解的侵袭,抵制这个东西,不受它的欺骗,过自己的生活,所以庄子某种意义上他是一种闲适派,他是主张逍遥自在的。史书里讲到:庄子他可以有机会,有人请他去做官,他不去,他在那儿钓鱼,楚国君王派人来请他,庄子就说了,他打了一个比方,庄子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他说就像,我听说有一个乌龟,它活的时间很长,那么古代会用乌龟的壳来占卜,活的时间很长,这个龟壳很珍贵,等它死了以后,这个国君把它很郑重地用毛巾包起来,用盒子装起来,收在庙堂里面,等于给它很高的礼遇,但是站在乌龟的立场上,我是愿意死了以后,让你包起来那么尊贵,还是让我活着,我就在烂泥里面爬来爬去呢?庄子反过来问劝他去做官的两个人,两个人想想,那还是活着爬来爬去,庄子说那你们回去,我就是活着爬来爬去。在这些地方,庄子他是一个闲适派的人,是一个主张悠闲适宜,你社会生活的种种东西我都不要。这个他和隐者是一样的。
庄子另外一个独特之点就是他不和上流社会的人往来,他的交结的朋友全是社会的下层,这也是他自然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只有一个朋友,是知识圈子里边的人,就是惠施,所以惠施死以后,他跟人家说,说这个人死了我没人说话了,只有这个人能跟我说上话。
他又打一个比方,他路过惠子墓的时候,他说过去我听说楚国有一个人用石灰刷墙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一个石灰点粘到鼻子上,粘到鼻子上以后他就请人用斧子来砍,当然这个说法很夸张了,我们一听:石灰你抹掉就好了,你砍干吗呢?当然是很夸张,但是他说是用人砍。他请来一个木匠,那个木匠就抡起斧头,一阵风就砍过来,然后这个人站这儿不动,刚好这个斧子过去,把这个石灰砍掉没伤到鼻子,最妙的是这个人站这儿面不改色,然后楚国的国君听了就把砍斧子的这个木匠请去,听说你砍得这么准,你砍给我看看,这个人说我能砍,但是这个世上只有一个人能站在那儿不动让我砍,这个人已经死掉了,我不能砍了,然后庄子说惠施死了,我没人说话了。他的很多对话,是通过和惠施的对话说出来的,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庄子这个人,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非常富有智慧,他有很多道理,他都是通过这些寓言说出来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和其他的隐者不一样,他觉得这种为我拒绝社会上流的价值,过一个闲适的小日子,其实他不满足,我觉得除了他绝顶聪明以外,他还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英雄主义。我们读过《逍遥游》可能知道,一开始讲的大鹏鸟飞九万里高,这个比喻很有名,这个比喻就说明他的那种和世俗生活,他不屑一顾,这种英雄气,反映他这个东西。
所以庄子里边讲了很多故事,就讲人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命的那种境界,例如他《齐物论》一开始,他讲一个人,坐在那儿,他的学生站在旁边,这个人简直就像一段枯木头一样,他学生说这个人怎么能变成像枯木头一样?原来这个人已经怎么样?他已经入定,像灵魂出窍一样,他在听一个东西。他就问这个学生,你听说过人籁,我们叫天籁那个籁。你听说过人籁,你听说过地籁,听说过天籁没有?籁就是声音,意思就是说你听说过人嘴里发出来的声音,你也听到过大地发出来的声音,你听到过自然深处发出来的声音吗?那个学生不理解什么叫天籁。这个天籁后来已经成了我们语言里面的一个词了。我们一讲天籁,好像是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启示。我们古人讲的天籁,这就是庄子讲的。这个人听到天籁了。他后来就对天籁有一段解释。他的解释大概就是说,大风吹起来,吹到万物不同的时候,吹到山上,吹到树上,吹到石头上,发出各种各样不同的音响。然后你想到这么杂乱无章的声音,最后组合起来,它居然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而这个背后又没有一个指使者。你就感觉到自然真是了不起,大概是这么一个解释了。大概的意思,这就是天籁。我在这地方要强调的是这一类的例子在庄子里边很多。这个就是什么呢,就是发挥从老子开始的,对自然之道,通过自然的原则指引人生,这么一个思想的一个进一步深入的一个阐发。
他举一个例子说一个工匠去做一个乐器,做得特别好,做得特别好,好到简直是像惊若天人,像天神做的一样的。人家问他,是怎么做的。他说没有什么诀窍,就是你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完全忘掉什么东西,完全忘掉。比如做这个乐器的这个工匠他是一个官奴,古代的工匠都是一个奴婢身份,他有主人。那么你做这个东西肯定要讨好主人,做不好受责罚。他说你要忘掉这个东西,一切你做成这件事情最后它的结果。我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做得好还是做得不好,它给我带来的是荣誉,还是羞辱,还是什么,你全要忘掉。
所以庄子他不是讲为我,他是讲忘我。前面哪个坐在那儿听天籁的人,也是忘我,这个做乐器的人也是忘我。忘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忘掉人在社会生活里面的角色的种种限制,沉浸在自然本来的。我现在做一个乐器,就是做乐器。说人把心态调整到这个时候,他不讲技术的东西,不讲技巧的东西,他讲这种心态。我对这个东西,我是很有体会的,我们有时候做东西做不好,做一件事情做不好,特别是你比如说做学问也好,发明创造到比较艰深的时候,阻碍你的真的往往不是智力,不是你的学术修养,而是什么,你对种种功利的考虑。你要把这个东西弄出来,你要让这个东西怎么怎么样。这种考虑很伤害人。庄子的这个意思就是什么,你按自然的原则,你做一件事情就是这件事情。人的自然潜能能够发挥出来。所以按自然的原则来生活,不是仅仅是用世俗地 日常地过小日子。也有这一面。
《淮南子》里边讲一个故事,说庄子有一次在钓鱼,他已经钓了一桶鱼了,惠施来看他,就是我刚才说那位,他打比方,只能跟他一个人来谈话的惠施, 惠施来看他,惠施那时候做了官,他很威风,带了一个车队来看他,他自己坐了一辆车,他后面还有一个车队。庄子看到这个老朋友,带了一个车队来以后,庄子做了一件事情,他拿了一条鱼,他不跟惠施说话,拿了一条鱼就走,然后把所有其他的鱼全倒到水里去,就走掉了。记这件事的人,我觉得真是理解庄子,什么意思?他就拿一条鱼,他实际上首先是对惠施的一个讽刺,你那么夸张干吗?是不是,你需要坐十几辆车,人在文化习俗里边养成的人和世界关系,它就是一个占有的心态,他不是说我占有了要用,他还要在占有里边对比,一个人怎么成功,怎么得意,他占有的越多越好。庄子对这个批评得很厉害,那么人怎么才能自由呢?他觉得要从这个退出,他这个对惠施的一个讽刺,同时他自己,我要那么多鱼干吗呢?我一条鱼就够吃了,把其他鱼都倒掉,这就是回到自然,就是有的时候,随意的生活,你不要老想着,我要占有一些东西,庄子对占有的否定是贯穿始终的,假如没有这一层,你不能理解他的自由,所以在这意义上我说他是修身,他和儒家的修身不一样的,他最后表现出来的是非常率真,有真性情。
很多人讲的老庄误解,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真正的老庄,比如庄子阐发出来,从老子开始,由庄子阐发出来的这种自然的生活,它是要调动你的生命的潜能,是对自然本身的活力的信任。所以我再回到一开始,我讲的自然之道的,那个它最重要的灵魂,就是对自然本身的活力的信任,对自然的潜能信任。追随自然之道就是要打破社会生活的这种障碍,社会习俗、文化规范的条条框框,让这个潜能发挥出来,那么这个大概就是自然之道的一些,它的主要的精神在政治,在人生这些问题上的这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