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清十二帝疑案 努尔哈赤

作者:阎崇年 字数:15383 阅读:850 更新时间:2009/03/08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清十二帝疑案 努尔哈赤

公元1559年,他的降生无人所知。

  公元1583年,他仅以十三副遗甲,含恨起兵。

  公元1616年,他击败九部联军,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他五天之内歼灭四路明军主力,兵临宁远城下。

  在他渐次逼近的锋芒中,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名字从此震撼而显赫。

  是他创立了长达296年的大清基业;是他缔造了绵延12朝的华丽王朝。

  是他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是他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成天命大汗努尔哈赤开创满清王朝?究竟又是什么令努尔哈赤从一个无人所知的布衣少年成就为彪炳史册的一代君王?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与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回望他44年的戎马生涯。敬请关注《百家讲坛》。

  大家好,好多的观众说没听过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二个皇帝都讲完了,希望再讲一下努尔哈赤,我今天围绕清太祖努尔哈赤主要讲三个题目:一,少年坎坷与含恨起兵;二,三次大捷与十大贡献,三,人生喜剧与实现“四合”。

  现在讲第一个问题:一,少年坎坷与含恨起兵。

  努尔哈赤是清朝十二个皇帝的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是大清帝国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如果把清朝十二个皇帝比作一个宫殿的话,打开这座宫殿的历史的钥匙,就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他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所以,要了解清朝皇帝,要了解清朝历史,不能不了解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他是女真人,是满族的先世女真人。女真人在明朝,它的建州部几经迁徙,最后定居在今辽宁抚顺新宾苏子河流域,中心在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出生于一个女真人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他命不大好,11岁母亲就死了,继母对他刻薄、寡恩,关系很不好。他小时候就到山里头挖人参,摘松子,拾蘑菇,采木耳,一直在劳动。那个时候女真文已经失传了,满文又没有创立,所以努尔哈赤没有上过学,也没有念过书。稍大一点,因为后母跟他不容,就让他分家,他是老大,19岁就分家了,分家以后就继续劳动。

  有的书说他曾经落难过,曾经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帐下做过侍从。逃难的时候曾经逃到过叶赫部,叶赫部的首领看着这个孩子将来可能有出息,就把自己的爱女许给他了,这个爱女就是后来皇太极的母亲。努尔哈赤不仅仅是少年坎坷,而且还家里头发生一场大难,就是他父亲和祖父死了。当时这个女真各部是互相战争,彼此不合作,经常同明朝的军队发生冲突。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亲自统帅军队攻打建州部首领的驻地,就是古勒寨。明朝军队是久攻不下,因为它是山城,死伤惨重。女真人一个人叫尼堪外兰,他和明朝好,他就喊话,他说谁要打开城门,献城,谁就做这个城的城主。果然有一个人把城门打开了,明军就攻进去了,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在城里。为什么到城里呢?因为努尔哈赤的姑姑是这个寨主的夫人,他们就想要救努尔哈赤的姑姑出来,不但没救出来,还被乱军杀死了,就是努尔哈赤父亲和祖父都死在古勒城。努尔哈赤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捶胸痛哭,泣不成声。明朝说误杀,给你十三道敕书,给你几匹马就算了事了。努尔哈赤当然很气愤,同年五月,这个事情发生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2月。同年五月,努尔哈赤就用他祖、父的遗甲十三副起兵,拉了一支队伍,他不敢直接对付明朝,他说我的祖父死的过错,都是因为尼堪外兰,就攻打尼堪外兰。后来打败了尼堪外兰,把尼堪外兰杀了。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就开始了长达44年的戎马生涯。

  就有人说努尔哈赤看过《三国演义》,看过《水浒传》,好多书这么说,我觉得不大可能。因为他没有上过学,他说的是女真语,这个时候也还没有满文,但是他经常到抚顺马市,集市贸易,接触蒙古人、接触汉人。他会蒙古语,可能会一点汉语,我想他还达不到能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的文化程度。但是他可能听到一些故事,《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水浒传》里面的故事,这个是可能的。后来关于《清太祖实录》所有记载里,从来努尔哈赤没有提到《三国演义》的故事,也没有提到《三国演义》里面故事,说明他没有看过。当时明朝的执政者认为杀了一个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杀了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也就是边塞的两个草民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对万历皇帝来说,对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来说,杀了两个女真人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是这件事情引起了后来的星火燎原。星火燎原,蚁穴溃堤,就是古勒寨的这场火,这个蚁穴,演变成一个燎原大火,对后来明朝的兴亡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是万历皇帝和李成梁当时万万没有想到的,努尔哈赤的起兵就是因为他父祖死亡,被明军杀害为起点,起兵报仇,所以叫做含恨起兵,这是第一个问题。

  二,三次大捷与十大贡献。努尔哈赤就是边塞的女真族的一个普通的青年,又没有文化,也没有念过书,起兵的时候只有父、祖十三副遗甲,也不过三五十人。他怎么发展起来的?他叫做:“怀之以德,违之以兵。”你要降顺,我用“德”来处理你,你要违抗,我就要“兵”来对待你,他的原话是这样子:“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这是他的基本策略。他起兵之后,先统一他附近的几个部落,然后又扩大到东海的女真,然后又扩大到海西女真,然后又扩大到蒙古,不停地征战。这个人是身体强壮,武艺高强,又有谋略,在女真人当中是非常杰出的一个人。他曾经先后八次从建州骑着马到北京,向明朝皇帝朝贡。所以他对中原的兴盛,京城的繁华,沿途的地理民情了如指掌,这是很多女真首领里面所不具备的。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到底打了多少仗,算不太清楚,总共是一百来场战争,其中最重要的,对女真发展史上起决定作用的有三次大的战争。

  第一次就是万历21年1593年,叫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是建州一个小部的一个首领,起兵,周围的女真人都不服。扈伦四部:叶赫、哈达、辉发、乌拉等等,都不服。各部的首领贝勒,纠合了九个部,组成联军来攻打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是以寡敌众,以逸待劳,取得了古勒山大战的胜利,从此威声大振,远迩折服。这场战争就决定了努尔哈赤在整个女真人当中,他一个统治的地位,九部联军打努尔哈赤,你都打不过,那么各部单独来说,努尔哈赤一步一步吃掉,最后把女真统一起来,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就是萨尔浒大战。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势力越来越大,他就打下了明朝的抚顺,因为抚顺和赫图阿拉挨得很近。打下抚顺之后,震动了明朝的万历皇帝,明朝决定对努尔哈赤实行犁庭扫穴,一举歼之。以杨镐为统帅,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兵分四路,东、西、南、北四路,分进合击,要一举吞掉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大敌压境的时候,沉着应战。他有句话,叫做:“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用我们今天话来说,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你四路分进合击,围而未合。我先吃掉你的西路,完了又吃掉你的东路,他是三月初一先吃掉明军的西路,初二又吃掉明军的北路,初三调整,初四又吃掉明军的东路,初五明军的南路望风而逃,溃不成军。这一仗很重要,这一仗是决定建州生死存亡的一战,这一仗如果努尔哈赤打败了,整个建州部一百年以内很难有再振兴的机会。但是,他打胜了。所以后来乾隆说,萨尔浒这一战是“王基开”,就奠定了清朝的基础,史称“萨尔浒大捷”。

  第三,就是沈辽大战,努尔哈赤取得萨尔浒大战之后,就是大举进兵到了辽河流域,辽河流域中心就是沈阳和辽阳。努尔哈赤先打沈阳,城高池深,防御坚固,努尔哈赤是里应外合,把沈阳打下来,马不停蹄又包围辽阳,九天之间连克沈阳、辽阳两座重镇。辽阳是当时明朝整个辽东的首府,政治中心,被努尔哈赤攻陷了。辽阳和沈阳的失陷,表明明朝在辽东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统治的建立,史称“沈辽大捷”。这样努尔哈赤就由赫图阿拉山区里头进到了辽河平原,建立了对辽东地区的统治。后来他故去了,他儿子皇太极又继续他的事业往前发展。努尔哈赤,是明嘉靖三十八年,就是1559年出生,天命十一年,就是1626年去世,享年68岁。25岁起兵,到68岁故去,统算起来一共是44年。努尔哈赤44年的人生应当说是辉煌的人生,应当说是对满族、对中国历史做出重大贡献的一生,主要贡献我归纳有十条。

  一,统一女真各部。女真族从金朝灭亡之后,元明三百年来,没有统一,各部分裂,互相战伐,强凌弱,众暴寡。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先统一了建州女真,又统一了东海女真,又统一了海西女真,把女真各部基本上统一起来。这在女真发展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今天世界很多的民族内部纷争、战乱不已,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一位杰出的领袖把大家统一起来。

  二,统一东北地区。明朝中后期皇权衰落,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基本上控制不了。努尔哈赤兴起之后,在统一女真的同时,也统一东北地区。他经过44年的时间,他儿子皇太极经过17年的时间,加在一起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把整个东北地区重新统一了。它的范围用皇太极的话说是这样子:“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就是说,东起日本海,西到蒙古,南接长城,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贝加尔湖,东北到库页岛,领土面积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和明朝实际控制的领土面积大约相仿。这个很重要,后来清军入关了,接着就是俄国东进,日本南下,东北这个地方是个什么局面?难以说明,难以想象。所以这是一个大的贡献,所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东北地区的统一,不仅对满族,而且对我们中国历史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三,制定满洲文字。女真文到明朝中期之后逐渐失传了,满洲没有文字,满族没有文字。发布政令什么怎么办,就用蒙古文发布,同朝鲜一些公文用汉文,他说是说满语,当时叫女真语,把女真语翻译成蒙古语向蒙古发布,又翻译成汉语同朝鲜进行公文来往,很不方便。1599年,努尔哈赤说不行,要创立满文,让额尔德尼和噶盖,说你们俩创立满文,他们说怎么创立,我不会呀,他们说你就把蒙古字母借用来,来拼写满语语音不就行了吗,就创立了满文。但是刚创立不太完善,皇太极的时候又改进了一下,原来的满文叫老满文,无圈点的满文,皇太极改进之后,叫加圈点满文,也叫新满文。这个事情不得了,满族有了自己的文字,当时整个东北亚地区,满-通古斯语的各个民族都没有文字,靠着满文记录的材料,才使的那个时期整个满-通古斯语的各个民族,人文社会的资料得以记录下来。还有,咱们那些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翻成英文,翻成西文,外国人他看不懂啊,他怎么翻呢?是满洲人把《四书五经》先翻成满文,满文是拼音文字,西方耶稣会士又把这些满文转成西文。所以满文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我说满文的创制是满族历史上一个划时代事件,是中华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东北亚文明史上一件大事。

  四,创建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兴起之后,军队怎么组织?他没有用明朝的形式,用女真人原来狩猎的时候,牛录加以改造、加以整编,就变成牛录组织、军事组织,又进一步发展,变成四个旗,到1615年又发展变成八个旗。旗帜用正红、正黄、正蓝、正白,镶红、镶黄、镶白、镶蓝。黄、白、蓝镶个红边,红旗镶个白边,这是八旗。开始八旗就是满洲八旗,随着后金的地广人众,又逐渐形成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清朝人习惯叫做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一共24个旗,但是统称八旗。这是一件大事情,通过八旗组织这个纽带,把原来分散的女真人,以及归附的蒙古人,统一编制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政治、经济、军事、行政、司法以至于家族,统一到一起,把分散的力量形成了一个拳头,来对付明朝。这是后金、清能够取得胜利,定鼎北京,入主中原一个重要原因。李自成的军队没有严格的组织,有时候是一群乌合之众。八旗军队有严格的纪律,分三级:固山、甲喇、牛录,分三级,组织非常严密,“出则为战,入则为民“,打仗的时候,就出去打仗,不打仗的时候回家,该种地的种地,该放牧的放牧。它不但是个军事组织,军事、行政经济、司法统一起来,这个适合战争的需要,把它整个辖区的人统一成一个力量。有个说法叫女真人不满万,满万则天下无敌。努尔哈赤这个八旗军队开始有六万人,后来到十万人,后来到十六万人,那当然是天下无敌了。可以说努尔哈赤组建的这支八旗的骑兵,当时是中国最强大的一支骑兵,也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最具有战斗力的一支骑兵。

  五,促进满族形成。满族的先人是女真族,但是满族不仅仅是女真族。它是以建州女真为核心,以海西女真为主体,吸纳了蒙古人、汉人、朝鲜人、锡伯人,索伦人等等,组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一个诏谕,他这么说:“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这一年是1635年,从此满族这个名称开始出现在中华历史的典策上,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今天满族人大约有一千万人,不仅在我们国家,而且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民族,满族的缔造者,是努尔哈赤。

  六,建立后金政权。创建大业必立根本,要立根本就要建立基地。努尔哈赤起兵之后他要建立一个基地,基地的中心在赫图阿拉,这个基地还要建立政权。在明万历44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和诸贝勒大臣一起举行了仪式,正式建立一个政权,通常叫做“后金政权”,也叫做“金政权”,表明努尔哈赤要同明朝分庭抗礼。中央王朝在万历以后,中央统治权力逐渐衰落,努尔哈赤兴起,建立了这么一个政权,组织政权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民众的生活,逐渐同明朝来对抗。没有这个政权,努尔哈赤很难成大事情,有了这个政权,有了这个基地,有了八旗军队,又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就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力量,同明朝对抗一个强大的力量。所以从天命元年就是1616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的实际时间是296年。那我们平常为什么说268年?就是从顺治入关以后元年,就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这是268年,严格说起来应当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就算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这是268年,严格说起来应当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就算起,到宣统三年,一共是296年。我们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以来,建立过二百年以上大一统政权只有汉、唐、明、清四朝,这个清帝国的基业是努尔哈赤奠定的。

  第七,丰富兵坛经验。我们中国的军事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的兵书,中国的军事思想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当中一份珍贵的财富。努尔哈赤戎马44年,他有丰富的军事经验,丰富了中华的军事的武库。譬如说,他集中优势各个击破;譬如说,里应外合,速战速决;譬如说,诱敌深入,设伏截击等等。他发明和创造了一系列的战略和战术,大大丰富了我们中华武库。努尔哈赤打了那么多的仗,他积累了那么丰富的军事的经验,大大的丰富了中华军事思想的宝库。

  第八,制定抚蒙政策。中国中原地区北部,始终是个问题,秦汉的匈奴,明朝的蒙古,两千年没有解决。明朝英宗皇帝做了蒙古瓦剌的俘虏,一直到最后,明朝没有解决蒙古问题。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是天子守国门。但是,还是蒙古人几次包围北京。北京修外城也是为了防蒙古,徐达、戚继光修长城也是防蒙古,但是有明一代,蒙古问题始终没解决。努尔哈赤改变了中原皇帝对蒙古的政策,对蒙古采取联姻、封赏、赈济、重教、结盟、编旗等等各种政策,努尔哈赤和蒙古人通婚,不是汉唐的公主下嫁,是我的格格嫁给你,你那儿女儿娶过来,变成儿女亲家。后来皇太极、康熙又继续努尔哈赤的政策,康熙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原来长城是防蒙古的,现在蒙古变成了长城了,可以说中国两千年的北方问题,匈奴、蒙古问题,到清朝这个难题才算得解,清朝蒙古没有发生大的问题。沙皇俄国侵略,那蒙古变成中国北方的长城了,满、蒙、汉共同抵御沙俄的侵略,这是一个大的历史功绩。后来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他们对蒙古的政策奠基者是谁?经始者是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第九,进行社会改革。努尔哈赤这个人不保守,不停地改革,他做了个规定,就是八大贝勒共同治国,叫“八王共治”,大汗选举,由八大贝勒选举,不好由八大贝勒罢免,我说这是贵族共和,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满族原来游猎、捕鱼、采集,进了辽河流域,由牧猎经济过渡到农耕经济,由狩猎文化发展成农耕文化,对满族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促成这个飞跃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原来女真人在山林里头,深山老林里头,他们迁到平原,过着农耕的生活,文化上有很大的提升,更不要说从龙入关,到了北京这一部分。

  第十,决策迁都沈阳。清朝的最初的首都在赫图阿拉,1621年迁到辽阳,1625年迁到沈阳。努尔哈赤决定由辽阳迁都沈阳的时候,贝勒大臣不同意,一致反对。努尔哈赤跟他们讲道理,迁到沈阳政治的好处,经济的好处,交通的好处,文化的好处,民族的好处等等,诸贝勒大臣还是反对。努尔哈赤生气了,你们不迁我迁,带几个人就到了沈阳,这贝勒大臣看不行啊,跟着走吧,到沈阳了,定都沈阳。这件事情不得了,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有利于辽河流域的开发,后来沈阳变成整个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经始者是谁?清太祖努尔哈赤。我有一次在沈阳做一次报告,我说整个你们沈阳人,都应该感谢清太祖努尔哈赤。今天沈阳故宫评成世界文化遗产,要感谢谁?我说首先感谢清太祖努尔哈赤。我们想想看,如果他都城在原来赫图阿拉,沈阳有什么发展?当然了,上面我说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大贡献,人无完人,他也有错误,也有缺点,晚年也犯了很多的错误,譬如说强行从辽西迁民到辽东,譬如说屠杀了一些汉族的儒生,譬如说占了汉人些房子,譬如说实行“计丁授田”,占了些汉人的地等等,但是我们要历史地看这些事情,既看到努尔哈赤有错误的一面,也要看到努尔哈赤有功绩的一面,因为今天我重点讲努尔哈赤的贡献,其他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讲,这是第二个问题。下一讲我讲努尔哈赤的人生四合。

  公元1559年,他的降生无人所知。

  公元1583年,他仅以十三副遗甲,含恨起兵。

  公元1616年,他击败九部联军,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他五天之内歼灭四路明军主力,兵临宁远城下。

  在他渐次逼近的锋芒中,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名字从此震撼而显赫。

  是他创立了长达296年的大清基业;是他缔造了绵延12朝的华丽王朝。

  是他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是他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成天命大汗努尔哈赤开创满清王朝?究竟又是什么令努尔哈赤从一个无人所知的布衣少年成就为彪炳史册的一代君王?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与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回望他44年的戎马生涯。精彩内容尽在《百家讲坛》。

  今天接着讲《清十二帝疑案》之努尔哈赤 。

  现在讲第三个问题,人生喜剧与实现四合。

  努尔哈赤的一生应当说是成功的一生,作为一个男人来说,作为一个政治家来说,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说应当说是成功的。由边远山区的那么一个少年,逐渐逐渐成长,成为大清国的奠基者,大清国的开创人,应当说是成功的。那他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我说努尔哈赤人生喜剧、人生成功的经验很多。我认识一个国际级的裁判,有一次开会我们俩住一屋,他跟我说,他说他们总结了,拿一个世界级的金牌要有一百五十六个因素,当然有主有次了。你平常锻炼非常好,那天感冒了,你金牌就没了,一百五十六个因素综合在一起,发挥最好,你才可以得到金牌。清太祖努尔哈赤44年,建立一个清帝国,我想比拿一个世界冠军总体来说应当更难,所以努尔哈赤的喜剧,他成功的因素应当是很多的,今天不可能都讲,我就讲两个字,“四合”,一二三四的“四”,谐合的“合”,就是:“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努尔哈赤事业成功的基本经验“四合”,清太祖努尔哈赤事业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四合”。

  先说“天合“,司马迁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个“天”是什么意思?天命,天时,天道,天意,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这里主要指的是“天时”,魏源说过,说:“小天时决利钝,大天时决兴亡。”努尔哈赤的这个天时碰上一个大天时,明朝腐败,女真兴起,大天时。他怎么利用这个天时?明朝腐败对很多人说,都是面临这个问题,你怎么利用这个天时?举一个例子,萨尔浒大战,明朝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分四路打赫图阿拉这个小地方。我去过赫图阿拉,周围是山,这么一座小山城,平地出一个山,平顶山,很小一座小山城,实际大约有十二万军队打这么一座小山城。但是明朝不得天时,时间是阴历三月初一,东北赫图阿拉这个地方,气候寒冷,冰天雪地,明朝军队有的是从南方调来的,行进困难,天寒地冻,人饥马饿。努尔哈赤土生土长就在这儿,他就利用了这个天时,在明军没有合围之前,诸路消灭,利用天时。努尔哈赤他很重视这个天时,我数了一下,《清太祖高皇帝实录》,83875,八万三千八百七十五个字,其中说到“天”字312个,他的年号就叫“天命”,他重视天,努尔哈赤他自己就尽量使他自己和天合,打九部联军的时候,早上起来先祭天,对战士进行政治动员,鼓舞士气、夺取胜利,天时不可违。

  地合。地合主要指地利。还举萨尔浒之战的那个例子,明朝的军队它适合于平原作战,他有战车,它有炮。赫图阿拉这个地方我去过,这四路我都考察过,山路崎岖,你十二万大军在这个山沟里头你怎么汇集起来?努尔哈赤我就利用这个地势,设路障,到了东路军的时候,刘綎率东路军打赫图阿拉的时候,他沿着山沟像一个长蛇那样行进,军不能成列。后金的军队就埋伏在山坡树林里头,然后把它切断,分割开,聚而歼之。努尔哈赤利用了地利,明军的失败,地利是一个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就是努尔哈赤尽量利用“地合”。刚才我讲了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也用地利,他把树砍了,剩下树桩子了。叶赫那个贝勒来打,骑了马往前冲,他派了额亦都,是一面打一面退,且战且退,佯败,假装失败,布斋贝勒骑着马追,很多树桩把马给绊倒了,布斋一下子就栽下来了,建州兵一个叫武谈,一个箭步上去,就骑在布斋的身上,把布斋给杀了,有的书说,把布斋的尸体劈成两半,一半归还叶赫,一半留在建州,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这里面我插一下,蔡东番的《清史演义》里头讲,说努尔哈赤修堂子挖出一个碑,上头有几个字,“灭建州者叶赫”,清朝后来果然就灭在叶赫手里头,慈禧太后是叶赫那拉氏,光绪那个皇后也是叶赫那拉氏。但是我要说明一下,满文、汉文、朝鲜文的记载没有这件事情,就是修堂子没有挖出石碑,至于后来慈禧太后是叶赫那拉氏,光绪的皇后也是叶赫那拉氏,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

  人合。光有“天合”、“地合”、没有“人合”也不行。努尔哈赤很重视“人合”,我举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对敌人。努尔哈赤打仗,打仗的时候趴在房顶上,对方一个人就一箭就射中了,就流血,他觉得伤不重,还继续作战,又一箭射到脖子上,血流如注。努尔哈赤就拄着弓下来,下边士兵说把你搀下来,他说不,完了就休克了,回去把伤养好,后来又来打这个翁克洛城,把这两个人抓住了,抓住以后让这两个跪在努尔哈赤的前头。其他贝勒说,说你有大罪,要亲自用鸣镝,带响的箭,把这两个人射死,以雪前仇。努尔哈赤说不可,说这两个勇士是为他的主来射我,死在我战场上都可惜,我怎么能亲手把他杀了,松绑,说这两个人为我用,已经是我的两个很好的英雄。两个人封了官,牛录额真,这是对敌人,俘虏的敌人。

  对友人。努尔哈赤怎么对友人合,他东海女真有一些首领就到了努尔哈赤这儿,努尔哈赤说你们这样,你们分成两行,凡是愿意回家的,站成一行,愿意留下的站成一行。这些人就分成两行,凡是愿意留下的,赏给土地、牛马、器具等等,不愿意留下的人一看就说了,哎呀,说上,就是努尔哈赤,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也愿意留下,个别人回去了,回去宣传努尔哈赤的恩德,后来出现东海各部争着归附努尔哈赤这个局面,这是对友人。

  对己人,自己的“己”。努尔哈赤手下有个大将,叫额亦都,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儿子叫达启,尚主为额驸,当了驸马,但是这个达启,他是仗着他父亲是开国五大臣之一,他又是驸马,他又是额驸,非常地骄横。有一天额亦都把他儿子,16个儿子召集在一起,喝酒,酒过三巡之后,额亦都说把达启捆起来,说你骄横不法,败坏家风,你要治国的话你要败坏国家。给他拿被子蒙上推到屋子里头,用弓箭勒死了,皇家的姑爷,额亦都到努尔哈赤面前请罪,努尔哈赤非常惊讶,镇定地一想,额亦都真是国之忠臣,如果努尔哈赤平时对额亦都没有大恩大德,额亦都能亲自把他自己儿子杀死?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努尔哈赤“人合”,做的应当说是比较好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尔哈赤对敌人、对友人和对自己的人的态度,可以看出来“人合”是他取得事业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光有“天合”、“地合”、“人合”还不行,还要有“己合”,自己的“己”,“己合”主要是身心合,就是心理平衡、身体也要平衡。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还是说古勒山之战,九部联军,三万大兵,打到努尔哈赤这儿。这个三万联军渡过浑河的时候,晚上要支灶做饭,这个火,密如星,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堆一堆的,侦骑回来报警的时候,报告努尔哈赤的时候,脸色都吓白了,说大军压境不得了,非常惊惶失措,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睡着了,打着呼噜睡着了,他的夫人就把他推醒了,他的夫人叫富察氏,推醒,说局势这么严重,敌兵压境,你还呼呼睡觉,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你还呼呼睡觉,你是方寸乱了,还是害怕了?努尔哈赤说我方寸乱了,我害怕了,我能睡着吗?原来老考虑说他们进攻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既然来了,我心里踏实了,说完之后照样又打呼噜睡着了,一直睡到第二天天亮,起床之后带着贝勒、将领堂子祭天,然后率军队打仗,把九部联军,一举歼灭。我们想想看大敌当前,生死存亡之际,心境如此之平衡,这是己合。我再举一个例子,努尔哈赤的好多的妻子是各部的贝勒的女儿,经常是攻下一个部,就娶一个部的女儿,大部分婚姻都属于政治婚姻,叶赫贝勒叫“布扬古”,有个妹妹就许给努尔哈赤,许了之后不嫁,就是牵制你,我又答应给你,又不嫁给你。这个女孩13岁,13岁可以不嫁,拖几年,那再过几年大了怎么办?还不嫁。这个叶赫部就拿女儿,我们都叫她“叶赫老女”,因为她33岁还没出嫁,叫“叶赫老女”,这个叶赫老女,这个叶赫部落贝勒就拿叶赫老女许给哈达,因为这个事情还有其他原因,又把哈达灭了,又许给乌拉,乌拉部的首领布占泰,后来布占泰也灭亡了,又许给蒙古介赛,蒙古一个首领叫介赛,要娶这个老女,这个老女是坚决不同意,也不行。

  另外一个部的贝勒又要娶这老女,这次是真要娶,这一年叶赫老女33岁,努尔哈赤周围几个贝勒大臣不同意,说欺人太甚,13岁都许给大汗了,20年了你始终不嫁给我,今天要瞎嫁给这个,明天要瞎许给那个,要出兵打它,打叶赫,努尔哈赤说不行,说不能为了一个女人的名义出兵打仗。不久,这个女人是真的要嫁给蒙古一个贝勒,就要娶亲,贝勒们又找他,贝勒们又向努尔哈赤建言,说我们要路上劫,劫回来,让他婚娶不成,还归大汗,不行的话,我们将它给灭了,因为这时候建州势力很强了。努尔哈赤说不行,几个贝勒都急了,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事情如果忍受,别的事情还能忍受吗,就是这个是绝对不可忍受的事情。努尔哈赤很沉静,说这个女人是许嫁给我,我当事人都不着急,都不生气,你们生的什么气?这话有道理,她许给我了,我都没生气,现在要嫁给别人了,我都没生气,没着急,你们生的什么气,着的什么急呀?果然这个老女就嫁了,第二年就死了,我们不评论这个老女的事情,就说明努尔哈赤这个心态。所以我说,努尔哈赤他的人生喜剧,他取得事业成功不是偶然。因素很多,其中有重要因素就是:“天合”、“人合”、“地合”、“己合”,这个“己合”不是很容易做到,皇太极贡献很大,但是皇太极不善于处理己合,好激动、好闹情绪。有一次生气了,跟多尔衮他们生气了,把大清门关上,不理朝政,他们大声地敲门想要进去,不理朝政,作为皇帝怎么闹情绪呢?他一个爱妃死了,不吃不喝,哭得死去活来,后来因为心血管病死了,皇太极死的时候才52岁,他多活十年也不算大呀,多活八年,六十岁,那么坐在紫禁城太和殿宝座上是皇太极呀,就不是顺治了。跟努尔哈赤同时代的明朝皇帝,万历皇帝脾气暴躁,纵酒淫乐,58岁就死了。他的继承者泰昌帝,继承皇位一个月,吃了红药丸也死了,死的时候39岁。底下那个天启皇帝,就是喜欢做木匠活,信任魏忠贤那个皇帝,23岁就死了。努尔哈赤活了68岁,就是他同时代的明朝三个皇帝都死了,如果努尔哈赤不是己合,早死,像天启23岁死,就没有后来这个局面了。

  所以我说努尔哈赤的人生喜剧成功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这是我研究努尔哈赤这么多年的一点体会,我愿意把这“四合”今天奉献给大家,和大家共享,谢谢大家。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清十二帝疑案 皇太极 下一篇: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六)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