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和珅:和珅学到的知识

作者:纪连海 字数:5308 阅读:866 更新时间:2009/03/08

历史上的和珅:和珅学到的知识

和珅在咸安宫官学里面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别人所不具备的知识。

  这些知识应该包括两部分:

  一个是本民族的知识。和珅是满洲人。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那个时候没有满族这么一个概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叫满洲人。满族这个词汇是在1912年大清王朝灭亡以后才有的。

  满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古老的少数民族。满族的先世被称为肃慎人,是4000年前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关于肃慎这个民族的早期活动,我国上古时代的史书《史记》、《左传》、《国语》等都有相关记载。其中,在《史记》和《左传》中,都记载了肃慎人在周武王灭商以后前往西周国都向周王进贡弓箭的情况。

  两汉三国时期,肃慎人又被称为挹娄人。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活动区域已经扩张到了整个东北的白山黑水地区。两汉时期,挹娄人臣服于汉朝的属国夫余,隶属于汉朝的玄莵郡管辖。挹娄人不甘忍受夫余的压迫,多次反抗,终于在曹魏时期摆脱了夫余的统治自立。公元236年,挹娄人直接同中原的曹魏政权建立了联系。此后,他们先后向曹魏政权和两晋政权朝贡。

  南北朝时期,满族的先世挹娄人又被称为勿吉人。“勿吉”,为女真语“窝集”之音转,原意是“森林”。勿吉人有七大部落,即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七部。勿吉人与南北朝各个政权都始终保持着朝贡关系。

  隋唐时期,满族的先世勿吉人又被称为靺鞨人。其音近似勿吉,“靺鞨”是“勿吉”的音转,其语源仍然来自“窝集”。这一时期,他们的部落仍然分为七大部落,仍然居住在整个东北的白山黑水地区,他们与中原隋唐政权的关系仍然很密切。不相同的是,他们中间的黑水靺鞨、粟末靺鞨两大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逐渐形成了两大部落联盟。粟末靺鞨人建立了渤海政权,是唐朝的属国;而黑水靺鞨人则直接臣服于唐朝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后来的满族人就是从黑水靺鞨人发展而来。

  两宋时期,满族的先世黑水靺鞨人被契丹人称之为女真人。12世纪初,女真人中间的完颜部开始强大起来,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115年建立了金政权。金政权于1125年灭辽,于1127年灭北宋,于1234年被蒙古政权所灭。

  元亡明兴,中原地区的女真人早已经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则分成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落。建州女真的领袖努尔哈赤于17世纪初重新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且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1635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也就是天聪汗)发布了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族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华和世界的史册上。

  和珅是满洲人,他得学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吧,他得学满洲人的语言和文字。

  二是非本民族的知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是汉人的著作。

  汉人的著作,用《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一共有四个方面:《经》、《史》、《子》、《集》。

  《经》指的是儒家经典。狭义的儒家的经典主要是“五经”,“四书五经”的“五经”—《诗经》、《尚书》、《礼》、《易》、《春秋》;广义的儒家的经典还包括后人为这“五经”所撰写的注(包括注解、注释等十三部书)。

  《史》指的是“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指的是包括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及其以后历代政府所主持修撰的二十三部官修史书(包括《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的总和,这二十四部史书都是纪传体的史学著作;另外,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所撰写的《资治通鉴》,虽然因为不是纪传体史学著作(《资治通鉴》实际上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而不在“二十四史”之列,但是却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除了“二十四史”外,还有所谓的“二十五史”、“二十六史”之说。“二十五史”是指前面所说的“二十四史”再加上中华民国时期撰写的《清史稿》一书;“二十六史”是指前面所说的“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再加上中华民国时期撰写的《新元史》一书。

  《子》指的是春秋战国之际诸子百家的著作,包括《道德经》(又称《老子》,春秋末年道家的创始人楚国人老子所著)、《庄子》(又称《南华经》,战国时期道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宋国人庄子所著)、《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代表人物孟子所著)、《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著名代表人物荀子所著)、《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国贵族韩非子所著)等文章。

  《集》指的是包括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元明小说等在内的所有不属于《经》、《史》、《子》的其他内容,这些内容都应该属于《集》之列。

  汉人的文章浩如烟海,汉人的学问学也学不完。

  和珅,一个没有任何依靠的满洲人,一个无父无母的满洲人,在咸安宫官学里面,他特别喜欢学习这些汉人的著作、文章。他知道,这些汉人的著作、文章是像大清朝这样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要想能够长久的统治整个中国所必须要学习的东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整日沉浸在传统的汉人的经、史、子、集等著作之中,尤其是对儒家的经典非常熟悉。

  我们可以想,像和珅这种见解,在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容易,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

  汉人的著作对于满洲人来讲,对于满洲统治者来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毕竟在中国还是汉族人多,中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民族。满洲人要想统治中国,就得学习汉人的著作,就得了解汉人的思想。

  汉人的著作对于满洲人统治中国是非常可贵的,但也是马上打天下的民族所最容易忽视的—虽然最高统治者能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这个民族的绝大部分人尤其是功勋后代最容易忽视它。一是汉人的著作太难学,二是这些人也不愿意学—不学习这些,不是一样当官吗?

  诸位读者可以思考一下这样的一个问题:清朝从一开始入关就开始科举考试,一直到1905年取消科考,至少每三年就得有一批进士,您翻翻《清史稿》,考中进士的满洲人有几个?十个以内!没有什么满洲人考这个。一般的满洲人他不学这个,不是说满洲人的脑子不聪明,而是他们认为学习这些没有什么用处—我学那个干什么?我不学这些,我将来不是一样当官嘛—毕竟,这个天下现在还是我们满洲人的天下嘛!

  您看,和珅与这些一般的满洲人不同。他不但学习汉人的著作,而且认真刻苦;不但比别人都认真刻苦,而且还特别喜欢学习儒家的经典。这就为他以后迅速的升官发财作了很好的铺垫—他比一般的满洲人多懂很多东西呀!

  从这一点来说,和珅已经具备了一般满洲人所不具备的知识!

  第二是少数民族的语言。

  实际上,和珅他自己就属于少数民族。除了我们前面说过的满洲人的语言文字和珅他必须学习之外,和珅他还学习了什么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了呢?

  和珅还居然学习了蒙古语和藏语,而且掌握得还非常的好。

  我们可以考虑一下,会蒙古语、藏语的人,到今天为止,我们身边的人有几个?汉族人又有几个?从这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以下一个基本的结论:人家和珅在学习方面还是很有心计的!

  蒙古语、藏语这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于满洲人的统治更重要,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比汉语还要重要很多。

  满洲人毕竟是少数民族,他要统治人数众多的汉族人,他就不能单纯依靠武力,他就必须要和蒙古族人、藏族人等众多的少数民族结成同盟才能够比较有效的统治人数众多的汉族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蒙不分家”一话的由来!

  大清朝的统治者非常明白蒙古语、藏语的重要性,号召所有的满洲人学习蒙古语、学习藏语。

  可是在当时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认真领会大清朝历代皇帝的心思呀!有多少人能够认真倾听历代皇帝的话语呀!没有什么人能够认真领会、认真倾听!甭说他们满洲人不能够认真领会、认真倾听,汉族人自己也不能够从另外一种角度认真领会、认真倾听:一是学起来真是有一些难度,二是我不学不一样当官嘛!汉人不学蒙古语、藏语都一样当官!汉人就学“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易》、《春秋》)九本书就能一样当官,更甭说我一个满洲人了,学习这些蒙古语、藏语干什么?我再差,也不应该差过他们汉人吧?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你别看和珅年纪小,可他的心眼儿比别的人多,他的学问比别的人大。他太清楚了,太清楚这个社会需要什么了。他考虑问题可完全是从大人、从社会、从国家的角度来思考的呀!

  从这一点来说,和珅已经具备了一般汉族人和满洲人所不具备的知识。您看,和珅他不但与一般的满洲人不同,更为重要的是,他也与一般的汉族人不同。

  第三是乾隆的诗作文章和乾隆的字体。

  乾隆的诗作文章和乾隆的字体不在咸安宫官学的授课内容之列。这是和珅给自己加的两门功课。和珅知道,这是与皇帝打交道最为重要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了解乾隆皇帝。和珅心想:这是我将来万一要遇到当今的乾隆皇帝,万一要能攀谈两句的时候,我和珅得有的说,我得让皇帝说,全天下,只有我对皇上最为了解,谁也不能比我更了解乾隆皇帝!您即使把刘墉、纪晓岚这两位老先生叫过来,我敢说,他们也不能跟我比!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旦和珅要是碰见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肯定喜欢他、肯定重用他!但问题在于,他哪儿碰见乾隆皇帝去呀?皇上是那么好碰上的?但是和珅准备好了,已经准备好了和皇帝接触,现在差的就是机会了。

  就这一点来说,和珅这个人,他实在是太工于心计了,他已经到了比乾隆的所有儿子—包括嘉庆—都了解乾隆的地步了。您说,将来乾隆皇帝一死,嘉庆皇帝如果即位,会怎么对待和珅呀—最起码的嫉妒心应该是有的呀。

  不管怎么说,如此丰富的知识促使和珅迅速地成为当时社会上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为以后他的迅速升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历史上的和珅:和珅学到的能力 下一篇:历史上的和珅:和珅的学校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