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解读 三字经 第三讲(4)

作者:钱文钟 字数:1356 阅读:906 更新时间:2009/03/08

钱文忠解读 三字经 第三讲(4)

“你还写诗?”谁知道方仲永拿起笔,就写了四句诗,而且还给这诗起了个题目,还很高雅。旁边的读书人一看,这是一首好诗啊。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从来不知道笔墨纸砚,从来没有见过书本的人,居然能够写这么好的一首诗,大家一致认为方仲永是天才。方仲永的父亲种了一辈子地,忽然有了这么一个儿子,有神童之名,当然很自豪,也很高兴。实际上就有点像咱们北方话讲的“显摆”,就叫儿子:“来!给叔叔作一首诗,给伯伯作一首诗。”方仲永都是出口成章。慢慢地,方仲永的名声传到了县城里。县城里好多富人,好多乡绅,就叫方仲永的爸爸把方仲永带来,来作诗给他们看,都觉得很棒。这些人也是出于好意,就开始资助方仲永的父亲:“你家出了一个神童,这是我们这一方乡土的荣耀,好好培养他,将来能够给我们这个地方争光。”谁知道方仲永的父亲就认为,方仲永既然是天才,那没什么必要再去培养了,整天就忙不迭地带着方仲永走街串巷,去展现本领。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方仲永依然还能作诗,但是这个诗和同龄人比起来,已经没什么差距了。到了二十岁的时候,方仲永还是能够写诗,但是他的诗歌,已经远远不如同龄人。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后天进一步培养和教育。否则,天才只能泯灭,只能被浪费。我想这两个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很好地说明了《三字经》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明白了这一点以后,《三字经》就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开始着手学习,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古时候,孩子的启蒙教育都是从哪三个方面着手的?而这些传统的教育内容,在当今社会中,是否还有保留的必要?

《三字经》接下来讲的是,“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三个方面:亲近良师,亲近益友,学习应对,即学习礼貌,懂规矩。《三字经》告诉我们,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来开始一个孩子的学习。在春秋的时候,郑国有一个乐师叫师文,他听说鲁国出了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大师叫师襄。于是,师文就远远地跑到鲁国去拜师襄为师。谁知道这个师襄眼界很高,轻易不招弟子,一再地回绝。师文当然一再地坚持,希望拜他为师,终于感动了师襄,收他为徒。但是,过去了两三年,师襄突然发现师文弹琴很怪,为什么怪呢?师文很勤奋,经常在那儿弹奏,在练琴,按理说这没什么不好。但是,师襄发现,师文从来都是弹几个乐章,弹几个片断,从来不演奏整篇的乐曲。师襄觉得很纳闷:“你跟我那么亲近,你学了两三年,居然连完整的曲子都不会弹,看样子你是没什么天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钱文忠解读 三字经 第三讲(5) 下一篇:钱文忠解读 三字经 第三讲(3)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