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节:领带大王(2)
第183节:领带大王(2)
“金利来”诞生
没有厂房,他把租住的房间作为厂房,学生物的大学生拿起了剪刀,缝制领带。没有客户,他便自己去推销!曾宪梓的“一人工厂”就这样诞生了。他为自己定下每天生产、销售5打(每打12条)领带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他得到的利润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但在开始的时候,却没有人买他的领带,好不容易,有一家商店的经理同意看一看他的领带。可是他报出的价钱,简直就叫曾宪梓无利可图了。曾宪梓当然不愿卖。那位经理便把自己店里经营的进口名牌领带指给曾宪梓看,相比之下,曾宪梓所做的领带用料低廉、款式单一、色彩灰暗,确实摆不上柜台。
曾宪梓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察觉自己从主观想象出发,认为生产档次较低的廉价领带,会比较容易进入市场,事实证明他想错了!廉价产品所换来的不是利润,而是别人的歧视与羞辱。只有精品才能打开市场,否则自己生产的和地摊货又有什么区别,自己当初生产领带的初衷也就不能实现了。
6000元本钱交了“学费”,学到了一条教训:要想打入市场,就得生产高档名牌产品。曾宪梓没有气馁,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耗费大量心力的产品,批给了街头的地摊,然后他花大价钱从商店里买回各种外国名牌领带,一一拆开,琢磨用料、裁剪、造型、花色……他还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花色品种的新潮流、新趋向。
最后,曾宪梓用仅剩下来的钱买进了一批法国面料,以外国名牌领带为标本,加入了他
自己的设计方案,精心制作成了4条新领带。他把自己做的领带和几条外国名牌领带混在一起,去请一位领带行家鉴定。那位行家看来看去,一口咬定这都是进口产品。他肯定地说:“香港的领带业我清楚,像这样面料考究、做工精良、款式新潮、质量上乘的领带,当然只有外国才生产得出来。”好的领带就这样生产出来了。
但是人生地不熟,没有固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曾宪梓只得自己出去推销,这期间他受尽白眼和冷遇,但都忍了下来。
有一天,曾宪梓去尖沙嘴旅游区洋服店一带,推销自己制作的领带。被街头烈日晒得满头大汗的曾宪梓,拎着两大盒领带,走进一家洋服店。为了自己的生意,他直接走过去,打断别人的谈话,问老板要不要他的领带。而洋服店的老板像是见到瘟神一样,马上毫不客气地大声吼叫道:“你进来干什么?出去!出去!滚!”
委屈的曾宪梓羞愤至死,他回到家中,左思右想,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受挫的原因,第二天下午,他衣装整洁,继续来到这家商店,向老板赔不是,为自己昨天的冒昧,老板见到他如此诚恳,心中想,这真是个韩信式的人物,将来必然会大有作为,后来这个老板成为曾宪梓的第一批客户和朋友。
不仅如此,曾宪梓还把眼光投向了大商场、百货公司,如果有一天自己的领带能在这里卖该多好!他来到地处旺角的瑞兴百货公司。公司经理虽然对他领带的质量赞不绝口,但是毕竟这是个没牌子的东西,万一亏本怎么办?曾宪梓说,没关系,只有把他的领带与进口的放在一起,价格上收回成本就行!
就这样,曾宪梓做的领带终于在大商店中挂了出来,而且是与外国名牌挂在一起。不出曾宪梓所料,购买者被那新颖的款式、独特的花纹、地道的进口面料和精湛的工艺所吸引,再看价格大大低于同等质量的进口领带,自然纷纷购买曾宪梓的产品。不到一个星期就卖光了。
香港的商业信息是最灵通的,从瑞兴公司传出的消息,立刻引起了许多大公司、大商店的注意,一时间,竟形成了一股抢购曾宪梓领带的风潮。当时一般的香港产领带只卖6元一条,曾宪梓卖到9.9元,仍然供不应求。曾宪梓的“一人工厂”再也无法应付如此之多的订货。曾宪梓扩大自己的规模。
1970年,曾宪梓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而之所以叫“金利来”,还有个小故事。曾宪梓最初起的商标名称叫“金狮”,当他有次兴致勃勃将两条“金狮”领带送给他的一位亲戚。可没有想到他的那位亲戚拒绝了他的礼物,并不高兴地说:“金输、金输,金子全给输啦!”原来,在香港话中,“狮”与“输”读音相近,香港人爱讨个吉利,对“输”字很忌讳。当晚,曾宪梓彻夜未眠,绞尽脑汁改“金狮”的名字,最后终于想出个好办法,即“GOLD”,仍为意译“金”,而“LOIN”(狮)取音译,为“利来”,即成为“金利来”名称。金利来,金与利一起来,在很讲吉利和彩头的香港非常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