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汽车巨子(2)
第106节:汽车巨子(2)
在学习和挫败中前进
1945年,32岁的丰田英二成为公司最年轻的董事,晋升为常务董事。他继承了丰田喜一郎所倡导的“JUST IN TIME”的想法,建立了丰田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当时丰田的情况是极其艰难的,公司许多技术骨干,在战时被征召入伍,死的死,残的残,各种原因造成公司濒临破产边缘。公司为了生存,甚至在占领日本的美军军营旁,开设食品店和洗衣店,以养活员工,维持生计。
1949年10月18日,丰田英二的父亲丰田平吉去世。丰田英二在最困难的时刻,继承了父亲持有的丰田股份。而此时的丰田股票,每股由48日元猛跌至27日元。丰田公司四处碰壁,破产只是时间问题了。为了挽救危局,丰田喜一郎召集公司高层领导开会,决定裁减员工,为此劳资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反复讨论之后,最终达成协议:工会同意裁员,从职工中招募自愿退职者,将原有的7500名职工裁减到5500名;同时资方除社长丰田喜一郎一人外,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全体引咎辞职。
历时1年3个月的劳资纠纷终于宣告结束。丰田汽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日本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丰田喜一郎在其后不到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他最后的生涯。
这次劳资纠纷是丰田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它让丰田英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意识到了劳资关系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轮子之一。
解决完劳资关系之后,公司派丰田英二访问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一是考察汽车企业今后的前途,二是和美国厂商洽谈技术合作事宜。当时老福特已经去世,小福特刚刚上任,非常不可一世,对待这个来参观的丰田董事也十分傲慢,当然他的确有骄傲的理由,因为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但丰田英二并不迷信福特,他在考察报告中写道:“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改进的可能。”毕竟他面对的是日本的国情而非美国,不同的情况就应该分别对待。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缺少资金和外汇。是照搬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还是按照日本的国情另谋出路,英二选择了后者。
丰田英二和他的伙伴大野耐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从日本的国情出发,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生产方式:通过生产过程整体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与浪费,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