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世界摩托业巨子(3)
第89节:世界摩托业巨子(3)
1951年7月15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新型“理想”摩托车上路了,当技术专家河岛试车成功后,宗一郎、藤泽、河岛三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不管天气突变,下起了倾盆大雨,这是多少努力换来的心血啊!这是划时代的标志!
不久,本田又推出了“奔利”、“天使”和“佳普”号。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初步具备了大企业的雏形。同年,宗一郎成为日本最年轻(46岁?的“蓝绶带奖章”获得者。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宗一郎几乎有些飘飘然了,但是考验接踵而至。
1954年,因为宗一郎决策失误,向银行借贷巨款,而市场的变化使得投资效益无法立即得到实现,公司负债沉重,生产资金短缺。同时,“理想”等型号摩托车的质量问题引起消费者不断投诉,销售额直线下降。
这时的宗一郎临危不惧,他让藤泽借来大笔优惠贷款,自己则把全部精力放在改进“理想”号上,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有次做梦的时候他忽然想出了一个新的技术方案,赶忙记录下来,天不亮就去试验,结果竟真的成功了!为此他和藤泽都激动得哭了!事后,宗一郎感慨万分:“人没有刺激和压力就不会进步,困难痛苦时的智慧才是最可贵的!”
就是在这种动力的支持下,他不顾同行的蔑视和嗤笑,参加了1959年世界最高水平的摩托车TT赛,惨败却不灰心,不断地改进技术,终于在1958年的TT赛上获得了第6名,在1961赛事上获得了冠军,在1966年更是创造了奇迹,垄断了4个级别组的世界优胜奖,包揽了赛程的前5名,至此,他从传统摩托车强国意大利、德国人手中夺取到市场,奠定了“本田”家族的盛名和地位。
不仅如此,摩托车不能使宗一郎满足,因为汽车才是他最终的目标。1961年,他开始研制高性能赛车,并准备参加世界汽车业最高水平的F1大赛。尽管没有像提出参加TT大赛时那样遭冷眼,但人们仍说:“摩托车虽有了点成绩,汽车可就不同了,本田行吗?”
第一次参赛,结果十分糟糕。宗一郎并不气馁,他分析不是发动机不好,而是经验不足。他鼓励大家说:“九十九次失败后必将在最后一次取得丰硕成果。”
1965年,本田赛车在欧洲赛程顽强拼搏,终于获得了冠军。这一胜利,意味着日本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正在本田的汽车事业不断发展的时候,1970年12月,日本公布了“马斯基”,即限制汽车排放废气法。该法规最早是由美国人马斯基提出的,日本人借鉴实行,但它的废气排量规定值为美国的十分之一,非常严格,对于汽车厂家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要通过“马斯基法”,关键要开发出合格的发动机,汽车生产厂家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关键在此一举,同时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宗一郎亲临第一线,指挥开发研究工作。他和年轻的技术人员一起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终于在1972年10月,经过反复的试制,宗一郎成功地开发出符合法规的CVCC发动机。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成功赢得了荣誉,受到美国环境保护局、全美科学协会的高度评价。
1973年,本田公司正式采用CVCC发动机生产“西比古”轿车,第二年又推出“阿科德”(雅阁?轿车,顾客接踵而来,应接不暇。
这个发明天才获得过许多殊荣,除多次受日本政府表彰奖励外,1971年荣获意大利总理产业奖,197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80年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荷利奖,成为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1936年获得此奖后第二个获得这一殊荣的人。因此被誉为“日本的福特”,1989年被美国底特律市“汽车殿堂”表扬等等,举不胜举。
但与多数日本企业家不同的是,他的经营理念也是先进的,1973年,刚刚66岁的本田宗一郎选择退休,把位置留给后来的年轻人,而这个接班人不是自己的任何亲戚,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专家,这件事惊动了这个世界!因为宗一郎认为,企业是社会的,而不是个人所有的!多么无私豁达的想法!
本田宗一郎说过:“人生就像是驾驶飞机。技术上也没有什么,只要会掌舵,起飞并不难。要紧的是降落的时候,如果操纵失败,那就血本无归。”“我希望,在人生的最后一段,当要降落的时候,能够平稳地落地。如果能被赞为名驾驶员,那就再好不过了。”确确实实,本田宗一郎是个“名驾驶员”。多少次困难挫折,他都在紧急时刻平安度过,他和战后的日本,一起走过了经济腾飞和辉煌,在最后,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传奇,笑着离开,用另一种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
成功秘诀
首先具有发明创新的天才,再次深谙经营管理的谋略。
不为99次失败气馁,一心为第100次成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