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大怪
陕西十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俗称“梆梆面”(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帮“梆梆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梆梆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所用去的面粉通常可达2两,因而对于饭量小的人来说,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没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卜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俄。
关于“梆梆面”的得名,有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走进来,左一纽,右一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来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两个贼娃立在旁,座上车车走四方”。
|
二、锅盔像锅盖
是一种用慢火烙的大饼,形状大且象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的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烧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是正宗的出产地。
三、辣子是道菜
形容陕西人生活习俗的十大怪中,其中一怪是“有了辣子不吃菜”或者“辣子是道菜”。这是说陕西人 对辣椒有一种特别的嗜好。岂止嗜好,说是一种情愫则更为切贴。
在陕西关中地区,几乎没有人不爱吃辣椒的,城里有爱吃,乡里有爱吃,男人爱吃,女人爱吃,大人爱 吃,小孩亦爱吃。就连刚学会走路的幼儿,手里拿半个热蒸馍,也要用辣子抹得红彤彤的。关中人吃辣椒, 不是可吃可不吃,而是经常要吃。上顿饭吃,下顿饭吃,见天吃,一年四季吃。无论吃什么饭都要放辣椒, 吃面条放辣椒,吃米饭放辣椒,吃馒头夹辣椒,吃搅团、吃糁糁离不了辣椒,就是喝大米稀饭,也喜欢就着 辣椒吃,关中人最不爱吃没有辣子的白饭。没菜、没油、没肉能行,但要是没了辣子,饭就没了滋味,就吃 不下去,就难以下咽。如果有了一碟油泼辣子,馒头能多吃一个,面条能多吃两碗。关中人吃辣子,吃得色 浓味重,越辣越对脾气。在小摊上吃饭,若摊主问:“吃不吃辣椒?”回答是:“吃!吃!吃!”还叮咛: “把辣子多放一点儿”。一碗饭,或扯面,或水饺,或是米面皮子,总要把个辣子放得红艳艳的,直吃得身 上发热、头上冒汗才过瘾。也常见有囫囵个儿吃辣椒的。一根线辣椒,一口咬掉半截子下饭,直辣得龇牙咧 嘴,唏唏嘘嘘,但却高兴,却乐呵,这才心满意足呢!去市场上买辣椒,多爱买辣味儿重的线辣椒、尖辣椒 ,甜辣子很少有人问津。买那种从南方运来的辣椒,也要掰开来闻闻,尝尝,不辣不买,辣了才买。
在陕西关中地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只要是地道的陕西人,几乎家家都备有一个辣罐子,里边满满的 装着一罐辣子面。还有一个辣子碗碗或碟碟,里头啥时候都盛着油汪汪、红艳艳的油泼辣子。吃饭时,和盐 、醋、酱油、味精等调料一同摆上桌。在过去的农村,饭桌上放一碟油泼辣子,这是一种生活充实和富足的 标志。
关中人去外地出差,最发悉的是吃不好饭,这倒不是外地的饭菜不丰盛。鸡、鸭、鱼、肉,生猛海鲜, 样样不缺,各地亦有各地的风味特色,然而却总是不对胃口。实在熬不住了,就去背街巷里寻得一卖面条的 饭馆,先看看有无辣子和醋。有一年我在杭州开会,服务小姐端上来的面条却是甜甜的味儿。就请小姐取油 泼辣子出来,半天才寻得一点颜色发黄的干辣椒粉,既不红,又不辣,亦无油,也不知存放了多少年,就像 葵花叶子揉的干面面。
关中人爱吃辣椒,关中的土地亦生长优质辣椒,辣椒是陕西的一大特产。由于秦椒品质优良,因而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椒中之王”,现在在种植、产量和出口量上都名列全国前茅。金秋季节,正 是红辣子收获的时候。在声院里,屋檐下,堆着、挂着一串串细细长长、红红艳艳的尖辣子。那辣子红得美丽,红得亮眼,红得让人开心,红得让人喜欢。地里摘了红辣子,城镇的集市立马就红漾了。一车一车的红辣椒涌入菜市,外贸部门在收购,市声上在买卖,鲜红的辣椒映红了蔬菜市场的一片天,在城里工作的人们也不失时机地去市场选购,常常爱慕和贪心地提它好几串,挂在自家的阳台上,灰灰的大楼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生发出一种农家田园的感觉。
吃辣椒,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兴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很显然,对强身健体有好处,难怪许多名菜佳肴都离不了辣椒,也难惯关中人喜食辣椒。有人说陕西人的血液里都渗透着辣辣的味儿,因而性子躁, 干活猛,说话火,心脏好。嗜食辣子的习惯,就如同依恋着古老的黄土地的情结,会一代人一代人地流传下去。
四、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院)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五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的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饭时拉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一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五、帕帕头上戴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地貌、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形成了生活上独特的方式。由于陕北黄土高原风沙大,又缺水,所以人们大多在头上顶一块帕帕。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有七大功用: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汗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六、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皆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只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旱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七、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又是13朝古都,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八、凳子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而是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也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九、睡觉枕砖块(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漠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俗称“海碗”。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因为碗大所以边拨边吃。
十、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的太”(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