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探胜》季景
《天池探胜》季景
天池探胜
季景
新疆的天池,向以奇秀迷人名扬中外。天池古称瑶池,相传是西天王母居住的仙境,《穆天子传》上就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记载,唐朝诗人李商隐也有“瑶池阿母依窗开”之句,而神话小说《西游记》里更进一步把它描绘成了群仙云集、岁岁大摆蟠桃宴会的对地。我们从这些富有神话传奇色彩的记述中,不难想见天池的俊秀姿色了。
天池在天山的第二主峰——博格达峰的山间,距乌鲁木齐市约一百多公里。过去,从阜康城出发向东,车经板厂驿,到草木繁茂的天棚树窝子附近,因沟窄水急,只有下车骑马,才能登山。1958年天池公路竣工了。车子一直开进三工河谷,奔腾喧闹的三工河由丛山夹峙的沟壑里流出,公路两侧,奇峰峥嵘,浮云缭绕,眼看山横路绝,等走到跟前,驾驶员扭转方向盘,却又是河宽谷阔,水长路远。人们不禁惊叹天一之巧,造就了一幅如此壮丽的图景。山谷深处,有天池门户——石峡,这是去天池的必经之地。石山矗立,峡缝中裂,河流和道路由此通过,路面狭窄,仅容单车往返,头顶上的石峰斜插天空,两峰紧夹一线蓝天,十分险要。向前看,一道清溪由远方奔来。它从陡峻的河谷直泻而下,在不见天日的黑苍苍的深涧中曲折回旋,或者在宽敞的平川上缓缓畅流。转过山头,河流尽头,就是“小天池”了。传说小天池是由王母洗脚的地方。池水清澄透澈,浅处一望见底,深处一片碧绿。由小天池再盘山而上,爬至山顶,前去不远,著名的天池便函豁然呈现在面前,只见一池绿盈盈的清水,被青山紧紧环抱。轻风徐来,水波涟涟。游客们泛舟湖心,悠然自得。我们踏着池边草坡,仰视覆盖山峦的塔松,郁郁葱葱,林海浩荡。国家在这里设有林场。池西山坡比较平缓,红墙白栏的天池疗养院依山临水,掩映在万绿丛中。池东南是皑皑雪山和石峰,它犹如冰肌雪肤的仙女,亭亭玉立,顾影梳妆。置身此地,恍入蓬莱仙境。
登高鸟瞰天池,池面浩瀚辽阔。据测量,它横宽三千米,纵深五千米有余,池心深不可测。它是由四周高山上的冰雪,消融后汇集到这里,形成了这样一个天然的储水库。水从山口下泄,灌溉着阜康、乾德、乌鲁木齐等地的农田。但在旧社会,有时它竟这样的无情:当庄稼久旱,牛羊踯躅在干涸的山溪旁,它往往迟迟地不下山;而在辽阔的绿洲正准备着收获时,它却常常汇成洪峰,滚滚袭击来,给人们带来灾难!
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天池的水被人民完全制服了。天池成了永远为群众造福的天然水库。
天池周围,还有许多古刹旧庙,池下有无极观,池西北角是福寿、东岳庙的所在,池东山腰有达摩殿,观音洞。福寿藏在翠林幽处,寺院是用青砖铁瓦建成,故又名铁瓦寺。人传,当时修寺用的砖瓦因山路崎岖,是缚在羊背上驮上山的。
由福寿出来,再往西南走,过宛若一只香炉的“香炉台”和状如马牙一般的“马列牙山”,一片芳草萋萋的牧场向四面伸展,维吾尔族人民管这里叫“群果”,意思是锅底坑子。坡上散布着几座牧民的白色帐房,好似玉兰花绽开在草原上,羊群簇拥,又象白云在绿茵上滚动。原来这就是天池人民公社的夏季牧场。灯杆山更是奇态引人。平平的草地上,一座古峰突兀挺立,高出附近群山。听一长者说,当年山上曾有一盏长明的“天灯”,远在百里的乌鲁木齐都可望见,故得“灯杆”之名。
红日抛西了,我们的游兴依然很浓,当我们留恋地顺着开满金色的腊梅花和艳丽的蔷薇、金银花的山径,刚走近一处丛林,忽然,一只受惊的雪鸡“扑楞楞”展翅飞去,不等我们发问,向导便兴奋地告诉我们,这里还有黄羊、大头羊、梅花鹿等出名的兽类。天池的美景,使多少游人赞不绝口,它真不愧被称为世界名画,古今奇观。
摘自: 《民族团结》196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