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孩子心 -陈建翔

作者:佚名 字数:12660 阅读:248 更新时间:2009/04/19

可怜天下孩子心 -陈建翔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25日 14:48

  主讲人简介:陈建翔: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家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家教新主张》;《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了——父性教育四堂必修课》;《教育哲学对话》;《新教育:为学习服务》内容简介:今天我们交流一下信息时代应该怎么进行家庭教育的问题。由于我们经常跟家长们打交道,经常听到家长们声泪俱下的诉说,现在很多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家长们非常着急,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出了问题都是天大的事。所以跟家长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就深深体会到那样一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我也很想跟家长们讲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孩子心,因为我们孩子跟父母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沟通,所以两代人经常的发生冲突,发生战争,这是一个没有赢家的战争,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战争。

  那么在这么多年进行家教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就反复体会到一个道理,就是观念决定命运。过去我们可能是财富决定命运,门第决定命运,后来是出生决定命运,再后来就是学历、学位决定命运,但是今天我要讲是观念决定命运。在信息社会父母最大的责任,就在于你为孩子的教育选择了什么样的观念。我们为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做了很多,但是也许效果并不那么好,也许我们花的那些钱,我们流的那些汗水都起不到你想达到的那个效果,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从根本上下这个工夫,就是去认识,去选择信息时代正确的教育观念。那么在信息时代家庭教育中都有什么新观念呢?首先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究竟是等孩子出了问题时才抓家庭教育,还是没有问题的时候抓家庭教育效果最好,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其次是我们家长要把戳戳点点、批评责备、絮絮叨叨变成鼓励、表扬、赏识,就是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首先要赏识孩子,你要热爱他,你要欣赏他。用一种赏识的心态来看待孩子,要把食指变成拇指。从食指变成拇指并不是避讳孩子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孩子所有的缺点、问题、错误跟我们成人的缺点、问题、错误不是一个性质,它是成长的缺点,成长的问题,没有缺点,没有问题就不是孩子。

  所以我们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可怜之处都是在明处的,孩子的可怜之处我们有时候根本体察不出来,我们用自己的愤怒,用自己不断的教条想法,掩盖了孩子的可怜,所以我们固然要以天下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体恤他们的艰辛,也要让天下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的无助,家庭教育应该从这种双向的理解和同情中开始的。

  (全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交流一下信息时代我们怎么样做家长,或者说怎么样进行家庭教育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在北京师范大学,我是带着一个家庭教育专业培训班,经常跟家长们打交道,经常听到家长们声泪俱下的这样一种诉说,现在很多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家长们非常着急,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出了问题都是天大的事。所以跟家长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就深深体会到那样一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我也很想跟家长们讲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孩子心,因为我们孩子跟父母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沟通,所以两代人经常的发生冲突,发生战争,这是一个没有赢家的战争,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战争。那么在这么多年进行家教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就反复体会到一个道理,就是观念决定命运,那么什么是观念呢?我认为先进的观念是浓缩了时代精华的思想。观念不一定非得是什么新词儿,也可以是老话,但是它一定包含了新时代的新道理,观念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方法,它是一个高层次的东西,知识和方法仅仅能够解决一招一式的具体问题,而观念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说观念决定命运,是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过去不是观念决定命运,过去我们可能是财富决定命运,门第决定命运,后来是出生决定命运,再后来就是学历、学位决定命运,但是今天我要讲是观念决定命运。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比如说一个门栋里住了两户人家,一户人家夫妻两个都是大学生,养了一个孩子;另外一户人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夫妻两个,他接受了时代的观念,他按照这个观念去改变自己,去教育孩子,也许他的教育效果要比都是大学生的知识分子家庭要教育得更好,结果更好,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们见过的很多很多。其实在当代社会很多知识分子家庭教不好孩子,大学的老师教不好孩子,这是非常多的,所以我认为不是高学历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关键是不是你的思想方法跟得上这个时代。那么我想说,在信息社会父母最大的责任,就在于你为孩子的教育选择了什么样的观念,我们为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做了很多,但是也许效果并不那么好,也许我们花的那些钱,我们流的那些汗水都起不到你想达到的那个效果,那个目的,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从根本上下这个工夫,就是去认识,去选择信息时代正确的教育观念。我认为这个问题比起方法问题,比起教育技巧的问题都要重要得多,所以今天我们专门来讨论这个问题。

  我认识一个家庭,女孩子小名叫多多,那么在我们办的这样一个家庭教育的训练班上,母亲就带着孩子来了,这个母亲应当说水平是很高的,观念很先进。在我们的研讨会上,这个家长就滔滔不绝地发言,讲她的育儿体会,她的孩子也真的发展非常全面。那么有的家长就有点奇怪了,因为有的家长是带着问题来的,他是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来的,他就问这个多多的妈妈,说好像陈老师讲的问题,你都很明白,甚至你有些方面比陈老师讲得还好,你为什么要来这个培训班呢?多多的妈妈就讲了一句话,她说,我认为并不是要家里出了问题,我们才来抓家庭教育,我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抓家庭教育效果最好,我非常赞同多多的妈妈这样一个看法,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家庭教育不是说,孩子出了问题你才意识到,我们要考虑一下家庭教育的问题了,家庭教育是伴随着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整个一生的事情,是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的事情,不是要专门去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说去补救一个问题,没有问题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家庭教育

  在过去的时代,也许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学校教育就可以了,因为那是一个模具制造、批量生产人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把孩子交给学校,接受学校的塑造,孩子就大致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那么今天仅仅靠这条腿是不够的,为什么?因为时代发展得太快了。我认为学校教育有几件事情做得特别好,是其他的教育形式、教育机构不能替代的:一件事情就是系统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这个学校抓得非常好;第二件事情就是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培养很好;第三件事情,因为学校有一个班集体,那么集体意识的培养,基本的功名道德的培养,学校里抓得都很好。因为我们学校从近代学校体制建立以来,学校教育有了这么几百年的历史,它是一个非常成熟完善的体系,那么它为工业化培养人才,这个功能发挥得很好,但是到了信息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我们现在急需的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学校不能很好地提供。比如说我们现在倡导终生学习,我们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我们倡导即时的学习,像这些东西,这些需求,学校教育作为一个体系,作为一个制度,它还不能提供完备的服务。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依靠家庭教育。实际上自古以来,在中国的教育传统里头,家庭教育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人格养成方面,家庭的作用非常重要。

  那么我想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家庭教育的功能作用会不断地增强,家庭再一次成为学习的中心,所以我们倡导建立学习型家庭。在学习型家庭里头,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学习者,都是学习上的交流者,大家彼此都是学生,也都是老师。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是在信息社会孩子的发展,按照孩子的培养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另外一条腿就是把自己的家庭建设成学习型家庭,让孩子在学习型家庭里头从零岁开始就得到很好的养护和教育。

  这一条是学习状态决定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决定学习结果。那么这里出现了三个概念,叫做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孩子的学习结果谁关心呢?家长跟老师都关心,孩子考试回来了,爸爸妈妈要问,儿子怎么样,考得怎么样,考多少分,看看,90分,100分。我们很关心学习结果,我们通常对孩子的教育、管教是通过孩子交回来的试卷那个结果展开的。但是我们要问,学习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学习结果是由学习过程决定的,没有好的学习过程,哪来好的学习结果呢?那么谁管学习过程,一般在学校里头是由老师来控制,所以老师在孩子的全面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又是什么决定了学习过程?那么我们认为是学习状态决定了学习过程,学习状态是什么呢?我打一个比方大家就知道了,比方说上课铃响了,孩子们匆匆地从操场上跑回来了,那么在铃响以前,孩子们还在踢足球,他是带着踢足球那时候的那股兴奋劲,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地跑进教室来。但是我们的学习过程并不管他这一段,我们只管孩子跑进教室,上课铃响以后发生的事情,进了教室你才进入了学习过程,那么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负责任,我们并不去问孩子跑进教室以前发生了什么事儿,而那个时候的事情正好是出现了学习状态。

  那么我想这里特别要强调,孩子的学习状态,对于孩子进入学习过程,以及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取得好的学习结果非常重要,可惜的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我们真的没有人去管学习状态,谁在管学习状态,谁在管上课打铃以前发生的事儿,或者说是孩子们进学校校门以前发生的事,我们都没有去管。但是正好是都没有人去管的那个东西,在孩子的学习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我们家长,就是不要只重视孩子卷面的成绩,卷面的成绩它只是一个结果,影响这个结果的后头有很多很多原因,不能只重果不重因,你要想重因的话,你就得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经常鼓励孩子,激励孩子。

  那么前两天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来向我咨询一些问题,这个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些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一些问题,那么家长对孩子非常不满意,当时就在跟我说话的时候,他还忘不了回过头去对着孩子用手指头点点他,你怎么样怎么样,你怎样不听话,怎样不争气。后来这个家长就问我,他说,陈老师,你看,孩子这么一个情况,我怎么办才好。我当时就跟他说,我说,孩子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系统的解决,但是现在我只能给你先出一个最简单的建议,就是把这个指头变成这个指头。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戳戳点点、批评责备、絮絮叨叨变成鼓励、表扬、赏识,就是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首先要赏识孩子,你要热爱他,你要欣赏他。

  那么在我看来,我们对孩子不仅是一个热爱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要敬重孩子,因为孩子一降生下来,他代表了大自然浓缩的智慧,我们要很敬重孩子。孩子的生命力,孩子的学习能力,常常是我们成人达不到的,而且常常是我们无法想像的,非常惊人,大自然在创造人的时候,所预设下来的所有心灵的窗口在孩子那里都是敞开的,而在成人那里很多窗口都关上了,所以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比我们成人更强,我们叫做文化反哺现象。就是很多在互联网上发生的事情,孩子们做得比我们更好,好像互联网的本质就特别偏爱孩子,无论是作为大自然的精华,还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我们都应当向孩子们学习,用一种赏识的心态来看待孩子,要把食指变成拇指。

  当然有的家长问了,那是不是我就不需要批评了,那不是这个意思。我讲从食指变成拇指是说我们的育儿观要发生一个根本的改变,批评和表扬是另外一个层次,但是有比它更高的一个层次,就是要赏识孩子,要敬重孩子。有了赏识、敬重这样一个心态,批评也好,表扬也好,孩子都是乐意接受的。其实我觉得说到这儿,我想跟家长们交谈一下,如果要说比家庭教育的效果,比家庭教育的质量的话,我想首先要比家长的眼光,就是究竟孩子在你眼里是什么样的,你眼里那个眼光就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够变成什么样,能够长成什么样。那么现在在我们这里,我们看到孩子的眼光是一种类似于宗教的、虔诚的眼光。

  因为我们看到的孩子是大自然的精华,是信息时代学习长子,我们是这样来看待孩子的,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心态以后,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就会自然而然地从食指变成了拇指,从食指变成拇指并不是避讳孩子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孩子所有的缺点、问题、错误跟我们成人的缺点、问题、错误不是一个性质,它是成长的缺点,成长的问题,没有缺点,没有问题就不是孩子。所以有的家长他也很爱孩子,但是他只接受孩子的优点,他觉得孩子特别可爱,我就爱孩子,亲得不得了,但是一旦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他又非常生气,非常愤怒,也就是说他还不能接纳孩子整个人格,而是只接受孩子好玩的部分,开心的部分。孩子小的时候多么可爱,我们每个家长都亲得不得了,但是一旦他长大了,学习不好了,我们就开始生气了,开始絮叨了,开始责备了,我们的心态变得越来越不好,我们原来生孩子的时候是个圆脸,养着养着我们就把自己的脸养成了长脸,脸开始耷拉下来了,我们没有了微笑,我们天天都是生气,生气。

  有时候我跟家长们交流,我说你想改变孩子吗?最简单的做法是先改变你自己的面部表情,原来都是一个愁眉苦脸的,耷拉的充满了愁容的一张脸,你这张脸就在起作用,孩子一看到这张脸,他就受到一种暗示,我是一个坏孩子,我是一个差孩子,我是一个让家长失望的孩子,我是家长的一块心病,一个包袱,要想改变孩子,先从改变你这张脸开始。孩子们希望看到你这样一张充满笑容的圆脸,改变孩子从改变家长的面部表情开始,把愁容变成笑容。

  那么在我们组织的训练班上出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写了一篇作文,这篇作文我们老师看了以后,大加赞赏,我们觉得写得太棒了,非常棒,我们给孩子以非常高的鼓励和评价,后来这个孩子带着满心的欢喜回去给家长看,他想用这篇作文来证明自己在这个训练班上取得的进步和收获,证明自己的潜力,就在旁边等家长看,家长很耐心地把这个作文看完了,看完了以后,第一句话就是说,这里怎么有几个错别字,孩子就觉得非常地扫兴。那么第二次又来训练班以后,因为我们期待着家长能够给孩子一定的鼓励,那么第二天来了以后,我们就问这孩子怎么样,回家给家长看作文了吗?这个孩子就很无精打采地说,看了,怎么样?家长表扬你了吗?没有,家长说什么了?家长说,这篇作文里还有好几个错别字,还有几个标点符号写错了。那么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道理来,究竟是那个错别字重要,还是孩子写作文的那样一个心态,一个热情重要。

  其实很多孩子都有写作的天赋,就是因为我们类似这样一个教育方式,我们老是挑毛病的方式,孩子不论写得怎么样,我们都能挑出毛病,哪有挑不出毛病的作文呢,天底下没有挑不出毛病的作文,你拿著名作家的文章你来挑,总是能挑出毛病的,你拿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挑,能挑不出毛病吗,你要想挑毛病,全世界遍地都是,但是我这里要讲一个教育的态度,教育的思维方式,不去挑他的毛病,而是要更重视他对语文的热爱,首先保持住他这样一种热爱的心态,鼓励他,然后在他拥有了这份鼓励以后,当孩子有了这样一个接受批评的准备了以后,我们再来具体讲这个字和那个标点符号的问题,要分得清什么是轻的,什么是重的。

  我们经常打一个比方,说现在有些孩子接受的批评、责备太多了,被泼的冷水太多了,在学校里泼冷水,在家里还泼冷水,就是说好比他的心里头有一团柴火,这团柴火都是新柴火,都打湿了,积年累月被泼冷水,所以老是处在湿柴火的状态,所以他老是燃烧不起来,他对任何事物都缺乏热情,缺乏激情。我们古人讲“哀莫大于心死”,缺乏这种热情,缺乏这种激情,比少认几个字,少懂一点知识更可怕,他没有激情,对什么都不热爱了,这个特别可怕,而这种局面的造成就是因为我们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泼冷水。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是要让头脑像火把一样燃烧起来,而不是成为装水的容器,自己的头脑要燃烧,但是大家想一想,这样一堆经常被泼冷水的这么一堆柴火,它怎么燃烧呢?它燃烧不了。我们如果把孩子状态的激发看作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的话,那么一定要让这堆柴火变干,变干的办法就是经常给这堆柴火以阳光,而不是泼冷水。我们有时候为了一个字,影响了孩子整个写作的兴趣。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批改孩子作文的时候,其他一些老师有时候就看不懂,就问,陈老师,你对这篇作文谈了那么多优点,可这篇作文里头有好几个错别字,你怎么没有说呢。我说不着急,因为孩子现在身上储存的热量不够,阳光还不够。我现在需要的就是表扬、表扬、再表扬,鼓励、鼓励、再鼓励,等到他心中充满了更多的温暖,更多的能量,更多的阳光以后,这个时候我才跟他再讨论一下,这一句我们怎么表达更好一点儿,这个字有没有写错,这个标点符号用哪个标点符号更好,那么这些都是技术性的问题,先解决的是一个他热爱不热爱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丧失了孩子对于写作的热情和信息,那么这个损失就太大了。

  那么这条道理讲的是面揉得太多了,容易成死疙瘩。我们会揉面,我们以前少不了要做馒头,做面,包饺子都少不了要和面,要揉面,那么这个和面,揉面,最后做得效果好不好,其中很重要要有一个环节,就是当面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把面放在那儿,搭上一条湿毛巾,让这个面醒一醒,我们叫做醒面。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生活中的场景用来比喻今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我觉得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光揉不醒,不停地揉,两只手不停地捣,没有片刻醒面的工夫。为什么不醒面?家长就怕孩子,我一放手,你就掉下来,我得不断地盯着你,不断地说。揉面的方式有很多,揉面的工具有很多,比如说最粗暴的揉面是怎么揉的呢?伸手打耳光,就开始有家庭暴力了,这也是一种揉法;还有一种不用手揉,但是用嘴揉,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说,批评责备,说的孩子耳朵根都起了茧子,这叫用嘴揉;第三种揉法用眼睛揉,嘴里虽然没说,眼睛老盯着。

  我们接受过这样一个孩子,已经是初三了,今年该高一了,他来参加我们训练营的时候,我们训练营有那么多的孩子,还包括小学的孩子,他已经是初三的孩子了,已经是人高马大了,但是他的家长,他的妈妈形影不离地跟着他。当时我们就很奇怪,你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呢?其他的孩子家长都没有来,就是你一个家长老跟着他,包括吃饭都跟着他,她说,我放心不下,她说,陈老师实话告诉你吧,为了这个孩子,我都辞职了,我都没工作了,现在我成为一个全职家教,天天跟着他。那么我们跟他讲这个道理,就是你不能老盯着孩子,你得给孩子一个空间,但是这个家长就是接受不了,还是盯着。盯来盯去实际上孩子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紧盯着这个孩子他是长不大的,因为你一盯,孩子的空间就小了,你盯得越紧,孩子的空间越小,孩子的成长需要自己去创造,去拓展空间,你空间有多大,孩子飞行的能力就有多强,盯得太紧,孩子就没有空间,他就不能飞了,给孩子空间非常重要。

  那么在我看来,我们很多的成人,或者说大多数的成人,我把他归纳为左脑人,反过来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右脑人。右脑人跟左脑人有什么区别呢?我把右脑叫做哲学脑,或者叫大智慧脑,把左脑叫做经济脑,或者说是小聪明脑。左脑不是没有聪明,它很聪明,但是它这种聪明是有限度的。右脑正好相反,它看起来是比较笨,呆呆傻傻的,语言不利落,但是它储藏着大智慧。孩子刚刚降生,他是大自然的精灵、精华,所以孩子刚刚降生的时候,婴儿,幼儿甚至是少儿初期,他都是非常有智慧的,这种智慧不是人类文化学的智慧,而是大自然创造人的智慧,他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他这种大智慧不太擅长用语言来表达,左脑是负责语言的,是负责程序逻辑的,所以左脑人特别会用语言来表达。

  而我们日常的生活交流,孩子跟家长之间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所以这就造成一个情况,右脑人跟左脑人在一起的时候,孩子跟家长在一起的时候,处于一个天然的劣势,孩子不会表达,不会说,我们成人太会表达,太会说了,我们除了有天然的生理上的优势之外,还有天然的语言上的优势,所以孩子在我们面前,他没有更多的权利,没有更多的能动性。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一定要防止滥用这样一个先天的生理优势和语言优势,因为语言的优势不一定是真正的、真理的优势。我们能说,但是我们说得不一定对。其实很多时候是孩子们做得对,但是我们通过我们的语言作用,通过强化语言的作用,甚至是有时候是通过强词夺理,我们来争取这样一个主动权,我们来保持对孩子的批评的权利,孩子有时候做得对,但是我们更能说,所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天然的不平等。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过分地滥用了语言的力量,所以就造成了孩子对我们反感、厌倦,所以就造成了孩子跟大人之间的冲突。

  有一次,有一个家长,向我咨询,他说了很多孩子身上的问题,后来我听着听着,我算是听明白了,我给他一个建议,一周之内,不要动用你的嘴,不要动用你的嘴去说孩子,去管教孩子,尽量少说话。这个家长听了就很奇怪,这是为什么?我说,你不问为什么,你试试看,用一个虚拟的胶条把自己的嘴封起来,坚持一周看看,怎么样,你非要对孩子说什么,你就用最简单的话说就完了,而且尽量不要用嘴去管教孩子,甚至有的时候,你非要怎么样的话,你给孩子写一个便条,就是不用嘴,就是闭嘴。这个家长照我的话去做了,后来他跟我说,他说,陈老师前两天我都坚持住了,第三天我就不行了,第三天我那个胶条就开了,我憋不住。所以我现在说起来,这是一个二律悖反的问题,是一个矛盾的问题。

  我们特别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特别管不住自己的嘴。告诉大家,很多时候对孩子的伤害,是通过嘴来完成的。我们很多家长批评孩子的话,斥责孩子的话叫做随口而出。我发现现在很多家长说话已经丧失了原来的目的,因为你说话无非是想教育孩子,但是实际上每一次说话都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给自己添堵,给孩子添堵,那说话的嗓门越来越高,说话的时候那个气头越来越足。所以我想,作为成人,我们的语言系统非常发达,但是越发达,越要慎用语言,因为用得不好就很容易让语言伤害到孩子,跟孩子的交流一定要设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孩子的自尊心,伤到这个底线,教育就变成了非教育,就变成了反教育。所以总体来讲,就是我们成人跟孩子,右脑人跟左脑人要成为平等的人,我们要进行平等的交流,让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语言力量,更能够发挥好的作用。

  那么刚才说到语言的这样一个天然的优势,语言的正确应用和滥用的问题,现在说起来,我是非常同情很多孩子的这样一个遭遇。我们老话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在我看来可怜天下孩子心。我们父母关心孩子,起码我们还能够比较充分地、比较主动地表达我们的意愿,甚至当我们做得不好,做得不对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强词夺理,孩子没有这个特权,孩子总是处于被批评、被责备的这样一个地位上。

  我记得孩子小时候,有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大概是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是我们天天给孩子洗脚,那么洗脚用的是热水,热水的温度是我自己来感觉的,我觉得水怎么样,这个温度可以了,但是每一次把孩子的脚放进盆里的时候孩子就说烫烫,我说不烫我都试过了,不烫,孩子说烫,我说不烫,烫,不烫,后来孩子悟出一个道理,烫就是不烫,不烫就是烫,就是说孩子在我们这样强制的教育方式地下,他过早的掌握了这种辩证法,烫就是不烫的辩证法,所以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真的就强迫孩子接受了成人的那套习惯,那套行为准则太多了,我们的皮肉多厚多糙我们怎么能感受真正孩子适宜的温度,孩子的皮多嫩,所以我们觉得不烫对于他来说不一定是适合,我们非要说就是不烫,那孩子也没有办法,他只好认为烫就是不烫了。所以这样家庭教育中这样荒唐的事情经常出现,经常发生,所以这里要求我们时刻要有一个警觉,要有一个警觉,当我们跟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滥用了一些天然的优势,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习惯,自己的行为框架,强套给孩子了,那么这个时候孩子的处境就很不好。就是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可怜之处都是在明处的,孩子的可怜之处我们有时候根本体察不出来,我们用自己的愤怒,用自己不断的教条想法,掩盖了孩子的可怜,所以我们固然要以天下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体恤他们的艰辛,也要让天下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的无助,家庭教育应该从这种双向的理解和同情中开始的。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com)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从同伴关系看独生子女 -孙云晓 下一篇:神奇的记忆 -吴艳红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