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与教育创新-吴文虎等

作者:佚名 字数:16241 阅读:253 更新时间:2009/04/19

数字化校园与教育创新-吴文虎等

主讲人简介

  吴文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学奥赛国家队的总教练。

  丁 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教育行业总监,主要负责联想教育产品的整体管理工作。

  李 奕:特级教师,现任北京第二中学副校长,北京市电化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章大雁:高级教师,北京第五十七中学校长。在全校建起了262个终端数字化校园网和33个多媒体数字班。

  内容简介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教育部在2000年10月,做出了建设校园网工程的决定。而且我们也越来越多的在各种媒体上,听到了数字化校园这个概念。

  数字化校园,它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信息化,应该说它是提供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过去我们是在传统的环境当中培育学生,使得老师和学生在传统的校园当中能够成长和发展。而数字化校园应该说提供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教育环境,而在这个教育环境当中,老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方式、教学的方式,都会有很大的改变。数字化校园,实际上是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育人环境,而在这个育人环境当中,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人的信息意识的形成是核心。

  教育和网络本身,它是推动我们时代前进的两个车轮。科学素养现在要包含信息素养,就是我们要进入到信息社会,学生他收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从知识来讲、技能来讲、能力来讲到素质,它是一个总体要融合在一起的,最后提高了素养,这个素养标志着我们教育的进步。

  实际上我们培养的是孩子的一种信息意识,是一种创新能力,并不是仅仅教给他一种技术,而是形成他的信息意识,并且有意识地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应用到信息的检索、加工和发布过程当中。

  在教育部2001年9月的统计数据中,全国已经有一万一千所学校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络,但是占到学校总数的六十分之一。因此,真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将来还是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数字化校园总有一天会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全文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教育部在2000年10月做出了建设校园网工程的决定。而且我们也越来越多的在各种媒体上,听到数字化校园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数字化校园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如何呢?它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它的前景又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围绕这个展开。我们今天特别请到了四位嘉宾来参加我们的论坛。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吴文虎先生,他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学奥赛国家队的总教练,我们欢迎他!这位先生是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教育行业总监丁喆先生,欢迎您!我们今天还请来了两位校长,这位是第二中学的副校长李奕先生,欢迎您!这位是第五十七中学的章大雁校长,也欢迎您!

  今天我们是聊数字化校园,我大概是在两、三年前就听说了这个概念,可是在我的印象中觉得数字化校园这个概念好像很空,究竟是什么东西?是不是学校里面都装上一些电脑、计算机,就叫数字化校园了?我想请听专家们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我想是这么来理解它,它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信息化,应该说它是提供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过去我们是在传统的环境当中培育学生,使得老师和学生在传统的校园当中能够成长和发展。而数字化校园应该说是提供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教育环境,而在这个教育环境当中,老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方式、教学的方式都会有很大的改变。所以我想强调一点,就是数字化校园实际上是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育人环境。而在这个育人环境当中,我们认为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人的这种信息意识的形成是核心。

  您谈的就是说是一种新的育人环境和传统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了,教育的环境不同了,那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五十七中学,现在已经初步构建了数字化校园的环境,它现在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有一个非常好的网络系统和网络中心,这里给孩子们可以提供将近六万多册图书,几百部各种教学和科教片,还有大量的教学软件,以及老师备课用的教学资源;第二部分,要提供给孩子们一个非常人文化的,孩子们使用非常方便的,老师们也使用非常方便的一个网络平台。我们每个班都有一个数字终端,每个宿舍也都有数字终端,每个老师、每个办公室也都有数字终端,我们的学生基本可以不离开教室,不离开宿舍,不离开办公室就可以上网,就可以查阅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图片、音响、视频、文件、动画,所有东西在桌上全可以干了。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班,我是作为实验用的。这个班的孩子,由学校每人给配了一台计算机,计算机也是联网的,有的家长开玩笑说这个班学生是院士待遇,因为他们等于自己有一个网络终端。我们在计算机中心所干的事情,每个孩子自己桌上全可以干得到,这是构建的第二个环境。

  第三个环境是我们的美术、音乐、体育以及学校课外活动,我们都配置了相应的数字设备。我们有个数字摄影实验室,可以开七门摄影课,包括传统的摄影课和广告等等这些专业的摄影课。还可以从扫描仪开始到数字处理,直到数字打印等等全套系统,都可以让感兴趣的孩子们在这里学到。所以我觉得数字环境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最方便、最广阔的空间。我们学校喜欢说这么一句话,没有个性发展就不会有创新教育。因此,我们觉得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数字化校园,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数字化创新教育的最好的环境跟平台,我们管它叫做学生的第二空间。

  第四个条件,就是必须有相应的人的素质。数字化校园离不开人,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要有一批维护它的人,我要保证我的数字化校园所有设备在80%的时间内,80%的设备都要完好,出了问题应该马上维修。我们的机器、网络是二十四小时开通的,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要求到校就开机,离校再关机。上课的时候随时可以用,老师们在家里备好课,通过网上传到学校里来。上课的时候学生课代表又可以把教学用的软件等等所需要的材料,直接从老师的机子上调到班上的机子来,我的全校学生全是多媒体化的。因此校园网上的资源,老师备课的东西,全可以直接从网上调过来。当然一般像教导处报个分,互相传个文件,这个是最基础的功能了。但是这些离不开我们学生使用。因此我提出这么一句话,“叫做硬件要软,软件要硬”。硬件要软的意思,就是我的所有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要非常好用,打开机十秒、八秒之内就应该达到目的,超过二十秒就不再符合教学要求;而软件要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维护要好,我们的老师、家长、学生都要有现代化的观念,都有个性发展的观念,他得把它用起来。国外的孩子,特别是欧美这些发达国家教育孩子,非常重视孩子们上图书馆去查资料。我们学校没有大图书馆,但是网上图书馆我是不受限制的。今后我希望我的网上能搁上几十万册书、几百万册书,让孩子们查资料在教室里非常方便,现在只是初步达到了我们要求。我们要求孩子都要会做网页。因为自从有文字开始,纸张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台阶。而现在多媒体资源、电子信息载体这个发明,实际上它的基本形式就是网页,所以我要求所有的高中学生,初中学生包括一部分,都要学会制作网页。

  实际上就是在您说的这四个方面,都比较完善的时候就构成了一个很完整的数字化校园的这么一个空间。吴教授您觉得咱们章老师描绘的这个现状,是不是比较具体地体现出了这个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我觉得教育和网络本身,它是推动我们时代前进的两个车轮,是很重要的。刚才章校长讲得很对,就是说我们学校要建设一个现代的一种育人环境,这个育人环境,你得有实的东西。学生说到底,我们是想让他提高科学素养,这个科学素养现在要包含信息素养,就是我们要进入到信息社会了。那学生他收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从知识来讲、技能来讲、能力来讲到素质,它是一个总体要融合在一起的,最后提高了素养,这个素养标志着我们教育的进步,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有高素养。有了高素养以后,他的创造能力、他的工作效率就非常之高了。如果我们的学生眼界很短,或者说他看不到什么东西,他脑子里空空的,他不可能有创造。所以我觉得数字化校园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就是要开创一种新的育人环境。原来我们大家都讲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你总得有个基础吧!如果一点基础没有,这三句话你怎么实现?你怎么落实呀?我觉得刚才章校长跟李校长提得非常好,要扎扎实实地做,一步一个脚印,真的把教学的这种环境建立起来,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有一个大展宏图的基础,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联想集团应该说是产品提供商,那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呢?

  从产品和技术角度,我们更多理解数字化校园是基于一个互联互通环境下面的一个资源共享和工作的协同。我想落实到学校里头如何去应用?比如说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他们是不是可以通过终端设备,那这个终端设备就不仅仅是“PC”了,还包括笔记本,甚至现在我们出的“PDA”掌上电脑,包括手机是不是很容易地可以接入到这个网络里边去,可以共享学校数字化的这些资源。第二,就是我们的老师。比如说老师来进行计算机辅助教课,那有没有很好的产品?软件产品、硬件产品,能够方便他们来制作这样的资源和课件。因为老师不可能变成“IT”的专家嘛!他更多的精力实际上是在教学上面。同时,这些终端设备是不是能够很方便的接入IT的环境里头。比如说我们的教务处、总务处,对于人、财、物、教学过程的管理是不是都可以数字化?我们的校长在对学校整体进行管理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终端设备,在网络上就可以查询到现在学校在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信息。那我想未来的数字化校园,更多地会体现在教学和管理这个方面。

  比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在一个家庭里头,我们这种关联就不仅仅是“IT”的关联了,包括跟家电,你可以通过你的掌上电脑、手机去控制冰箱,控制彩电。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展示环境,就是办公。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就是说我拿着笔记本,然后要接投影仪,万一接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是四十五分钟班级授课制,所以就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时间。那么现在,在我们这个技术下面,当我们老师拿着笔记本进入教室以后,笔记本会自动地找到在你这间屋子里头有什么样的投影仪。你选择以后,不用任何连线,它就可以投到背投或者大屏幕上,这就是我们今年最新推出的叫做关联技术。我觉得互联网最大的魅力就是在这里,就是怎么通过这些平台,通过互联技术来达到资源的共享和工作的协同。

  我想几位所聊的这些内容,还是让我基本上了解了数字化校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可能包含一些什么样的内容?但是我觉得在对数字化校园的理解上,还是有不同看法的。比方说我就知道有一些学校的老师或者校长,他们会觉得让学生更多地就是去上网,去接触计算机,可能会影响高考成绩,影响了他们学校的教育的指标,那我不知道几位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就是说数字化校园究竟有什么意义?对于咱们学校的建设,对于学生的素质究竟有什么样的好处?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一个大家的共识,但是这个路不是修一条,要修三条路。首先是心路,观念之路没修通,任何事情都搞不成;其次才是修一个公路;然后你还得修信息高速公路,否则你跟不上趟了,一步落后,将来是步步落后,这个时机应该是抓得非常准、非常好,否则就会耽误。对于学校来讲,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学生耽误不得,因为他宝贵的年华在学校里边,在中学里边呆六年,如果我这个校长思想不清楚,观念不清楚,教育部三令五申希望学校里边要解决信息技术进学校的问题,你没有想通,你认为高考最重要,对吧?那么你实际上把学生耽误了,另外你那个观点不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如果这个能力不具备的话,那你将来到了大学非常费劲。

  现在读您的这个大学,读这个计算机系的清华计算机系的学生,没有摸过电脑的占到百分之几?

  我看有好多人没有摸过,特别是西部有些地区来的,因为他条件受限制。如果是北京的校长,我认为看了这个节目以后应该反思一下,对吧?你应该称职起来,因为教育部抓你了,让你来做这件事,你没做好,是不是?我是很坦率地说这种话,我就觉得这两位校长非常好,当然还有很好的校长,他们很重视,这就是他们的责任,他把我们学校的学生素质提高上去,我也有这种例子。

  就是原来我那个队,我的中国队队员里边也有这种例子。原来他的功课不是说十分棒,他经过自己学习电脑,第一,开阔了眼界;第二,提高了他的能力,特别是这几个能力,一个是动手的能力。动手加动脑,理论联系实际,他那个学问就做上去了,他的学习就主动多了,一下子他就提高了。他跟我讲也是这么讲,他说我自从学习计算机以后,使我的学习能力提高以后,就是说我们叫渗入到其他的学科里边去,别的学科的学习能力,他也跟着可以提高,我认为这就非常好。那就是这种创造能力来自哪儿呢?就是来自他的基础,他的基础好在哪儿呢?他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以后,他开阔了眼界,能力提高了,他很多东西都可以上网去查到一些资料,很多借鉴的东西他都有了,那的确不一样。我认为,学和不学大不一样。因此我就特别强调教育部的这个措施,这样的要求是非常合理、非常重要的。对于提升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不大同意就是一说什么就否定另一方,我认为应该是传统教育的优势和现代教育的优势互补、结合,这样才对。我们要利用现在的这样一个教育平台,使我们学校的教育能够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这样做的话,可以使我们的人才辈出,使我们的国家永远昌盛,人才的竞争最重要,谢谢。

  我想借着刚才吴教授谈的谈几点想法,我要谈两点想法。一点,我觉得吴教授谈得非常对,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那么我们培养的实际上是孩子的一种信息意识,是一种创新能力,而并不是仅仅教给他一种技术,或者教给他的一种Word的使用方法,或者Excel的使用方法,所以我们把信息技术教育课定位在哪儿呢?形成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们把它分成三个层次,其中最底层的也是最核心的,是形成他的信息意识,也就是让孩子知道,我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为我带来什么?给我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并且有意识地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应用到信息的检索、加工和发布过程当中,所以我们现在从两个层面上来培养他的信息意识。比如说在信息技术课上,除了讲技术以外,我们更关注的是给他营造一个环境,让他体会到利用我学到的这些技术,利用现在的这些设备,包括像刚才章校长谈到的数码相机、扫描仪,我可以用它加工成什么东西来。

  另外,第二个层面就是在其他的课程当中,有意识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那么布置一些任务,布置一些课题,由学生自己通过网络、通过这种信息环境去搜集信息,加工信息。我们今天来的很多学生,就参与过这样的学习,这是第一点我想谈的。所以我想,我们把信息意识给他培养好的话,那么剩下的信息技术层面以及信息化创新,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就真可能像刚才吴先生谈到的那一点,我可能以后不用再去教他去做什么,而他自己就知道应该去干什么,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想谈的就是高考和信息技术这个关系。其实我想,作为校长来讲,应该把一个地儿想通,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高考,实际上跟信息技术教育课包括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不是矛盾的。因为高考的改革,现在前进也非常快,那么更主要这种高考考试,考察是你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其中有一条很关键,就是高考题都是提供新的情境,新的题目的。要求你能够善于从新的情境,新的题目当中有效的提取信息,然后认定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反思,然后进一步去做题。所以现在来讲,如果你没有这种信息意识或者信息素养的话,你应对现在的这种能力考核为主的高考,也是非常吃力的。所以作为校长、作为我们中学的老师来讲,应该把这两个问题统一起来来看,这样的话,我们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就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他的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能力去培养,而不是简单做题应试能力和素质教育变成两张皮,所以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关键。

  那章校长,您觉得数字化校园的这种建设,给您带来什么好处?

  孩子们学习,我觉得他是三个渠道形成的,尤其他的学习能力,他的学习的意识,他追求知识这种欲望,他必须有一个现实的环境。因此,我们学校建设这样一个数字化校园,目的就是给我们更多的孩子提供最好的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掌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游泳,这样一个环境。有时候我经常给孩子们说这句话,在网上你学到知识是可贵的,但是在网上你能得到疑问也是可贵的。因此,我们现在就是要建设这么一个平台,让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个环境,所以要把它放在宿舍去,放在班上,让同学们尽可能方便地去接触它.这些也许在成绩考核看不出来,但对孩子们今后的能力培养来讲,绝对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觉得培养他们现在的这种意识,将来他的能力,他追求知识的欲望就会不一样。他不仅仅体现在分上,更体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上,这是我们搭建这个数字化平台的初衷。

  可能这种数字化的概念,它不仅是对校园,可能对企业也同样如此,它带来的这种好处,可能在不同的行业都能够体会到。

  从联想来讲,我们自己本身是一个“IT”企业,但其实我们自己也是“IT”的一个用户,在我们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1984年,当时柳传志出来创业,只有十一个人、二十万元。发展到今年,我们人员发展到一万人,我们的收入已经达到了将近三百亿。在我们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确实深深地感到信息技术对我们的价值。我们可以举一个很具体的例子,比如说报销,刚才吴老师说这个环境很重要,其实我们也确实体会有这样的环境以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效益?因为现在大家都很注重投入产出比,我可能讲企业就更关注这一点。比如说报销,我们以前传统的报销,都是我要出差,我要写一个报告,说我为什么要出差,大概花多少钱,然后去找我的领导签字,但是领导还不一定在,所以我还要等。等领导同意以后,我要到财务去借款,等我出差回来我还要找领导签字,还要去贴票,最后还要到财务去领现金,如果财务人忙的时候,我还要在外头等,那整个这个工作的时间流程就很长。那现在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把所有的流程全部放到网上,所以在整个从申请到报销的整个流程,不需要跟任何人为地去打交道。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就是在我们上地的新大厦,我们在这个大厦工作的员工,大概有三千多人,如果按照传统的这种工作模式,我们计算了一下工作量,大概是八十个人,每天上班就干这事儿,要干一年,就是上班每天八个小时,八十个人乘八个小时,然后再乘以他的工作日。而实施我们这套系统以后,目前我们在财务、现金只要两个人就够了,审核只有两个人就够了,那我想这个也是我们企业在实施信息技术过程中,一个特别切身的体会,因为它的效益是很实实在在的,因为像“IT”企业人员成本都很高,要养八十个人,养一年这个成本非常高。

  第二,我也很认同刚才吴教授讲的环境。到联想来的员工,无论我们是在学校里头应届毕业生,还是从社会招聘来的,其实他们进来的时候,没有人给他去做这样的培训。比如说你的Notes该怎么用,你的网上报销该怎么报,没有人给他培训,那他首先有这么一个环境。因为你不熟悉这样的环境,你不熟悉这样的工具,你就无法进行工作,你跟人没法交流,我们现在交流很多都是通过邮件,你没法工作没法交流,所以他在这个环境里头呆一周就都会了。

  那数字化校园的好处呢!几位嘉宾是讲了很多,我们也体会到好像确实要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其实像刚才他谈到联想这种网上的报销系统,在学校里头其实也有所体现。像我们在数字校园当中,因为企业和学校毕竟不同啦,企业里流通的可能是人、财、物,而在我们学校里面,流通的大量都是一些教学信息。所以在我们的建设当中,我们有一个网上备课系统,数字化教员组,按照传统的方式的话,这个同头的老师如果要备课的话,应该每周有一次集体备课,这集体备课必须统一一个时间。比如咱们几个人教这一个年级,我们要坐在一起来进行备课,这个往往在课时的调整上非常费劲,因为没有共同的时间,特别是现在老师都满工作量的情况下,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开发一个网上的备课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网上的教员组的一个虚拟空间。那么老师有什么样的教案?有什么样的问题?以论坛的方式和上传的方式传上去,然后同头的老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参与到这个讨论里去。结果我们发现改造后这一年的应用当中,发现这个论坛的质量,这个备课组的质量要比传统备课组的质量要高的多,而且随着它的发展,我们发现有几个突破。一个是突破学科的限制,可能在我这学科的备课里头,有其他学科老师参与进来,地理的备课组可能生物老师也来提问题,化学也来提问题,我还可以解答物理老师的问题,因为很多学科是交叉的。再一个突破是什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在家里也可以参与备课,没必要非得是大家凑在一块儿,用这两小时的时间讨论有限的内容。

  第三个突破,可以突破年级的限制,甚至地域的限制。过去我们高一年级的老师只能一块儿备课。现在初一年级老师照样可以参加高三的备课,那么再进一步发展,甚至能够突破老师和学生角色的限制,备课难道只是老师的专利吗?那么学生能不能参与到你这个备课环境里去,能不能把自己预习的一些问题和作业提交上来,我觉得我们这样的教学才真正丰富起来,而且这种个性化才真正突出出来。那么教学的效益,在这里才能体现出来,我觉得效益可能是共同的,但是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

  其实你们描述的这个数字化校园的这种利益所带来好处,现在都已经看得见了,而且描述得也很清楚。但是,不知道现在从全国的范围来看,校园里面建设这种数字化校园的进程。情况怎么样,现状怎么样,因为我们今天请到的二中和五十七中,可以说在全国都是做得非常好的了,那么在北京的情况怎么样?全国的情况怎么样?

  我想这个分布是很不平衡的,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因为像北京、上海,还有一些沿海城市,它经济上比较发达,观念的转变也稍微容易一点,它就能够有条件做这些事儿,但是在很多中部和西部的地区就没有这么好。我想,教育部已经提这个要求了,他们也在做,但是限于经济的条件,但我更看重的是观念的变化。我的观点是人的现代化,要比物的现代化难的多得多,因为观念不容易转变,观念转变之后,他认识到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他就会想办法上。我也听说人家跟我抱怨,说有一个学校,某某省的,当然是靠西部的,说买了这个仪器设备了,计算机什么都有了,但是他把它锁起来,他为什么锁起来,这个东西太贵了,可不能弄坏,弄坏的话,那就浪费了。但是你一锁的话他没想到这是更大的浪费,我跟他说你不是在撕人民币,你在撕外汇,很不容易我们挣来的外汇,你在那儿撕呀。为什么呢?你那东西给它关两年、三年,那就落后了,再多关几年就成了废铜烂铁了,实际上是极大的浪费。为什么?他观念没上去,不像我们章校长说,你敞开用,用坏了没关系,我可以修嘛!你如果把它关坏了、锁坏了,那是多大的浪费呀。所以这个观念没弄清楚,另外我觉得瓶颈在什么地方呢?在校长的观念上,在老师的能力上,有很多老师他不懂。你不懂不要紧,你赶快想办法懂起来,去买点书看,去参加培训,到别的地方去访问访问,搞点经验出来,自己也学,我觉得这个不够,我想现在制约整个的发展的瓶颈在老师上。

  就是说在您眼中看来,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还不是太乐观。我这儿有一个数据,是教育部2001年9月的统计数据,它说是全国已经有一万一千所学校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络,但是占到学校总数的多少呢?占到学校总数的六十分之一。那你们几位觉得就是既然这现状很不乐观,这个瓶颈制约这种障碍,究竟是在哪些方面?

  因此,我们学校为什么提出来硬件要软,就是说学校的计算机平台,要给老师、要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提供最好的资源、最丰富的资源。同时,反过来,老师和学生作为是软件的一方,也应该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首先是意识。现在中国的孩子中国的老师容易受到高考、中考的限制。他很难摆脱当时这个尴尬局面,但是我们自己应该理解这件事儿,知道我们要自主性去学习,毕竟学生有自己的自主权,自己去追求知识才会体会到追求知识的快乐,才会真正学到本事。将来也许你暂时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将来你的能力肯定是要受限制的。所以我觉得从我们学校来讲,这两年抓什么呢?一个是抓老师的培训,尽管很多新的大学生,大学里学了不少知识,但是到我们这儿感觉还是不够用的,所以我们已经连续几个暑假和寒假,以及业余时间都在给老师们进行培训。另外也鼓励老师发扬自己的个性,我们好多老师自己的网站是非常丰富的,表面看起来这个人好像是个很内向的人,但你到他网页上一看就跟到了老师家一样,看到老师的内心世界,考虑老师的喜、怒、哀、乐和自己的欣赏艺术品味,这样的话老师就从过去只是言教、深教,现在加了一个网教,就是老师们自己本人的个性魅力,也体现在他的教学环境中,这样对于育人来讲,就提供了新的环境。此外,还有一个,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在学校建立起来,给孩子和老师搭建了一个新的桥梁。我们有过这样一件事情,孩子们受了委屈,找老师们,面子撕不开,他通过网上跟老师进行交谈,很快沟通了双方的心灵,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在双方不见面的情况下,把这个问题在一缕青烟之中把它解决了。这点就觉得就是信息技术从人文环境来讲,也给我们的孩子和老师带来一个新的环境,这也是我们搭建数字化平台的一个初衷。

  那像李校长呢?

  其实这样,我觉着就是数字校园当中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障碍在是人的意识问题,就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化。像我们学校从1997年开始,也在搞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但是有一个转化,最早期的培训我们是放在信息技术上,教你如何使用操作系统,如何打字、如何排序、如何上网。但是现在我们有一个转变,我们感觉的话,我如果要进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的话,我首先是培训他的观念。因此我们设计十讲的信息技术,现在我们正在搞这个培训,第一讲就是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实际上我们感觉我们想传达给老师的是一个教育价值观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认识技术,怎么认识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所以上来的第一讲我给他们讲的是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改变没有,如果你不再接触信息技术的话,可能你电话不会打,银行取钱不会取了,你的生活方式都在改变。人的交往都用E-mail的方式,你还用手写的方式,那么可能以后会不适应。那么生活都在改变了,学校能不能不改变,能不能你还用一只粉笔、一本书去进行教学,并不在于使用一个投影,一个笔记本电脑来教学。因为现在很多老师我们发现了他们观念上认为,信息技术进课堂,那就是用大屏幕演示,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当然这些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感觉它还是表面化的,或者是一种方法层次上的,而不是这个思想意识上的。因此我们感觉真正数字校园将来任重道远,最障碍、最核心的东西还是人的问题,还是把老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给他培养起来,而当这两个健康地成长,可持续发展以后,那么其他部分可能你不用去培训。

  那么在技术产品方面有没有一些困惑,因为就我们的感觉来说,包括家庭的应用,我们在计算机上要找到一些特别好的应用软件,不太容易。那么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这个过程中,这方面产品的情况怎么样?

  我们觉得在服务上面,我们感觉有两个方面有些问题。第一个就是多产品的产品一体化的服务。刚才我们也介绍了,就是说未来的“IT”在行业的应用,越来会居于一种互联互通,就是产品和产品之间的关联会越来越大。比如一个学校,要建一个校园网,它要很多产品,然后要跟很多厂商打交道,那一旦出了问题以后,这个问题如何界定清楚,而这些问题实际上最终会影响到学校的应用。第二,我们感受比较深的就是说服务的本地化的问题。就是学校分布这么广,因为学校不太可能像联想,比如说像我们这种一万人的企业,专门有一个两百人到三百人的队伍,来专门维护我们的“IT”系统。但学校不可能做到这点,顶多配一个到两个就很不容易了。那这个服务问题到底怎么来解决?所以这又涉及到一个服务本地化的问题。今年我们IDC(国际数据公司)有一个统计,就说整个“IT”市场的增长是18%,而联想增长是38%,那我们为什么可以高于平均增长的二十个百分点,首先是得益于教育市场。所以事实上要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IT”企业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就是作为“IT”厂商来讲,为教育这个行业,不仅仅是提供产品和软件,不应该用产品的观点来对待教育。因为你要做这个行业的话,就是数字化校园或者教育信息化带来是环境的改变,你必须考虑我所提供的这种服务和帮助,在这种改变了的新型的育人环境当中起到什么作用?我从产品的这种状态来看的话,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了,而这个产品是要适应这个数字育人环境了,可能删掉一些高性能的或者是没用的功能,增加一些有用的功能。所以我觉得这从观念上首先也有一个转变,就是我在做这个行业,真正我是在帮助教育在做一些事儿,而不是我仅仅推一个性能很好的产品,然后我希望你客户按我这产品来用,我是帮助老师和学校去做一些推进工作。这样的话,等于这两方面也是统一在一块儿的。

  这里我插一句话,我们的工业界发展有一种叫成熟的技术,有一种叫成功的技术。有些技术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讲,它不够成熟,但是它是成功。所以我希望产业界要注意研究,不要盲目追求技术的高性能化,要追求成功的技术,特别是在教育界成功的技术。

  在这个论坛的最后我想给我们的四位嘉宾提一个问题,就是您们能不能用非常简短的话语来描述一下。比方说十年之后,我们的数字化校园会是怎么样的?展望一下这个前景。

  我想十年以后,应该从我们整个的国家来讲,从我们这教育领域来讲,应该是欣欣向荣,人才辈出。

  我想未来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是无处不在。我想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包括我们国家现在,在这个信息化上的大量投入,我想我们也会有更多的人才,能够登上国际的舞台,为中国的企业,中国人去争光。

  我想也许用不了十年,我们希望二中办成一所无疆学校,那么在二中读书,你可能真正可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让你感受到一种现代社会、信息化社会对你的要求和冲击。

  我说两句话。第一句话,希望全中国,不管什么边远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现代化的教育,这是第一个希望。第二个希望我曾经有两个梦,第一个梦已经实现了,我的第二个梦是希望在十年后,五十七中的学生手里拿的是电子书包、电子课本,而在教室里头,在任何一个地方,他都可以自己跟远方地球那端的朋友随时随地地聊天、交谈,地球真正成为一个地球村。

  几位嘉宾们描述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不管怎么样,我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数字校园总有一天会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好的,非常感谢四位嘉宾精彩的评述,也谢谢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备战高考(一)语文篇之记叙文-姚家祥 下一篇:智商情商手拉手(下) -曾国平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