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董克用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董克用
主讲人简介
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
1. 国际劳资关系学会(IIRA)会员
2.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
3.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会会长
4.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
5. 中国劳动法学会副秘书长
1. 2001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院长
2. 1995—200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院长
3. 1985┅2001.6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A. 著作 ( 部分 )
1. 中国转轨时期薪酬问题研究,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2年;
2. 薪酬管理(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人力资源管理(译著), 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0
4. 社会保障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5. 养老保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6. 欧盟一体化中的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政策— 中欧比较, 1998, 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最终报告
7. 西方劳动经济学教程, 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5
内容简介
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帮助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在生活发生困难的时候,给予物质的帮助,也就是说它是在公民生活困难的时候,我要通过这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来给予你物质上的帮助;同时要通过一些福利项目,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两方面的作用。社会保障它的范围很广,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那些社会保障的定义有些什么样的不同呢?范围是些什么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它的社会保障所谈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目前和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相同的,包括了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三大领域,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三大领域,构成了我们今天讲的中国的社会保障。
在社会保障中,最低的层次是社会救济,它的对象是社会中的最弱者群体,或者讲是群体公民中的最弱者群体。它的覆盖面是全体公民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够享受,但是真正享受的人应该是很少的,这是最低层次。
第二个层次就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它的对象和社会救济不一样,它的对象主要是劳动者,以及劳动者的家庭,有的时候涉及到劳动者家庭。
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社会福利,它的涉及范围很广,因此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在社会福利这个范围上,有很大的不同。
本期播出的《百家讲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教授,将为您详尽阐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全文
那么今天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简单地做一个讲座,我讲的题目是《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我今天讲这么三个方面,那么我们要讲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和它的作用是什么;然后我第二个问题会给大家讲一讲,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变过程;然后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我给大家讲一下社会保障制中的核心问题,也就是社会保险制度,在中国做了哪些改革,现在它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困境。三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社会保障,一个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做了一些什么改革,一个是最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做过一些什么改革。
那什么是社会保障?大家一定很关心,来听讲座,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听的是什么。但是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不但在国内学者之中,有很大的争议,在国外的学者中不同国家对这个概念的争议也非常大。我给了大家一个定义,那给了一个定义是不是说就都是公认的呢?不是的,只是我们总结了国内外的一些学者的说法,那么大家比较认同的是这样一个定义。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主体,就是不是企业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作用是什么呢?帮助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在生活发生困难的时候,给予物质的帮助。也就是说它是在公民生活困难的时候,我要通过这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来给予你物质上的帮助,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通过一些福利项目,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生活中给予帮助;另一方面是提高生活质量。那么从这个定义里就可以看出,那你要讲到社会保障显然它的范围很广,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那些社会保障的定义有些什么样的不同呢?范围是些什么呢?包括什么呢?我们说,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它的社会保障所谈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中国目前和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我们包括了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三大领域。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三大领域构成了我们今天讲的中国的社会保障。如果你到欧洲去,它更多的谈到的是社会福利,它更多地谈到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遗属、残疾人,它更多谈到是这方面。所以中国我们讲是讲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那这三个领域和整个的社会保障是什么关系呢?
它是一个不同层次的关系,那么最低的层次在社会保障中,最低的层次是社会救济。它的对象是谁?它的对象是社会中的最弱者群体,或者讲是群体公民中的最弱者群体。他们是因为自身的原因或者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外因,生存处于困难了,就是不能生存下去了。那么对一个文明社会来讲,遇到这样的问题,这社会中的公民,不能生存下去怎么办,必须由政府来出面,通过一些社会救济,来帮助他们能够得到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基本的生存条件,这就是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也可以政府通过一些政策,来鼓励民间团体、社会甚至企业来帮助这些最弱者的群体。但是主体上是政府,所以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出,社会救济在社会保障这个体系中,那么它的历史上看怎么样,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因为古代社会自从有了政府,特别是中国,我们自从有了中央集权的政府,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对一些出现的灾荒,政府就采取措施,给予救济,所以社会救济这一点,从社会保障来说是最基本的、最基层的。但是也是历史最悠久的,那么今天我们讲的社会救济当然不同于古代社会的社会救济,它是一种现代社会政府出面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帮助社会的最弱者群体。虽然它的覆盖面是最广的,但是一个社会来讲,往往它的覆盖人数是很少的,我们一个社会不可能靠社会救济维持一个社会的运行。所以它的覆盖面是全体公民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够享受,但是真正享受的人应该是很少的,这是最低层次。
那么第二个层次是什么?第二个层次就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又包括什么呢?又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它的对象和社会救济不一样,它的对象主要是劳动者,以及劳动者的家庭,有的时候涉及到劳动者家庭,有的项目并不涉及。各国的制度不一样,但是它主要对象是劳动者,就是说要通过劳动者才能涉及到他的家庭,如果他不劳动,没有参加到劳动者队伍中,那么这些保险项目往往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它的目的是帮助劳动者在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仍然能够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他仍然能够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刚才我们讲救济的时候是什么,是生存。那么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劳动者,也就是说,他平时要提供劳动,那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能劳动了,比如说生病、失业、出现工伤等等,或者老了。我干了一辈子要退休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不能劳动的时候,我当然不能只有一个生存水平,我要有一个保证我的基本生活水平,所以不同于社会救济。它是社会保障的第二个层次,范围的对象是劳动者,它依据什么来产生的?就这样一套制度,它不是像社会救济一样,是自古而有之的,有了政府就有社会救济。那么社会保险这套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它依据的原则是大数定理、大数法则。就是说用大多数的人来分担少数人的风险,用这种办法来制定了这样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当然这里边制度上还各有特点,我们后面会讲到。那么这一部分实际上是社会保障的主体部分,各个社会都一样。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最关注的是社会保险问题,因为跟劳动者相关。一个社会中劳动者是主体,因为劳动者遇到问题的时候那是最重要的时候,就像我们今天说为什么就业问题这么大,失业问题这么重要,为什么?因为劳动者发生问题的时候,是一个社会就会发生一些不稳定的时候。所以各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是社会保险这个领域。那么我们一会儿我们也要重点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国家改革以来,在社会保险方面,我们做了哪些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什么问题?这是第二个层次。
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什么?是社会福利,当然我们这里讲的社会福利不同于大家平常听到的社会福利。我们平常听到的一些社会福利,有些属于社会福利范围,有些并不属于这个范围。比如我们听到的养老院,那是一种社会福利;但是我们有的时候听到福利工厂,说残疾人福利工厂也是一种社会福利吗?不完全是社会福利的概念,它更多的有救济性质。所以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一个最高层次,它的对象仍然是全体公民,所以一个社会福利它的涉及范围很广。因此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在社会福利这个范围上,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都听到过说北欧是福利社会,那么它就实行的这样的理念来提供它的福利。那么有些国家,不太提供各种福利,它以社会保险为主,它经济发展水平再高,它也不以社会福利这种方式来提供给公民,因为它认为这样的制度会造成一些养懒汉的制度。所以各种国家在社会福利上面的差异非常大,也就是说,这三个层次社会救济差异不大,发生天灾人祸,都要出面。社会保险几个项目差异不大,差异在制度上、差异在运作方式上,而差异最大的是社会福利,就是根据你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你的国家的理念。就是说不同文化不同的理念,我们到北美去看北美的制度,我们到欧洲去看欧洲的制度,到北欧看北欧的制度。当时我们说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北美人也大部分从是欧洲过去的,是欧洲移民为主,那么为什么同样地欧洲文化过去之后,两种制度不一样呢?为什么这些社会福利制度非常不一样?包括里边的失业保险制度、养老制度也很不一样。道理何在?还是取决于一个国家形成之中它的整体这种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哪怕美国这样一个国家,是不同文化构成的。那么它有一些主导的文化在里面,构成了不同的制度,它用不同的理念形成了不同的制度,所以社会福利上面差异是很大的。那么大家听完了说社会保障包括这么广,从社会救济到社会福利。那么大家就要有问题,为什么要有一个社会保障制度?那么它确实有作用。
一个作用就是抵御风险;市场经济抵御风险,就是市场经济和过去自然经济抵御风险的方式不同了。因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大家想一想,家庭劳动者遇到了风险你个人或者一个劳动者遇到风险,谁来帮助你呢?依据的主要是家庭,或者说像中国家族。随着市场经济工业化之后,那么这个劳动者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这种家族首先消失了,那么紧接着家庭也变成小家庭,变成核心家庭了。那么对一个家庭来讲往往是一两个劳动者他要抚养他的有时候有老人,有时候有孩子,遇到风险的时候,不能再依靠家庭。而且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那种天然的生产资料相分离。因此的话,它已经靠家庭无法抵御这样的风险,那这个时候,谁来帮助抵御风险?必须由政府来出面,建立这样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帮助劳动者抵御风险。
那么第二点作为社会保障是必要的,就在于它是维持市场竞争的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持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市场经济怎么才能够竞争持续下去呢?必要条件之一,是应该让那些失败者能够回来再竞争,虽然我们是优胜劣汰,但是市场竞争对于人来讲,对于劳动者来讲,我们这种淘汰是怎么样?是暂时的失败,一个现代社会市场竞争要能够持续必须能够帮助弱者,能够使他重新回到竞争岗位上、回到竞争中来;他能够重新参与竞争、加入竞争,这个竞争就是可持续的,否则就不可持续。因为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所以风险总存在。那么要让这种竞争能够持续性,必须有一种机制,来使这个暂时的失利者回到竞争中来,怎么办?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个为什么要有社会保障呢?是克服市场经济这种周期的需要;就是搞市场经济一定有周期;有繁荣的时候,有衰退的时候,一定是有的,只不过这种周期大小而已,也就是说,这种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一个社会保障的功能就是要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就是说,一个社会它的发达、它的成果、它的成就不是一代人的,是多少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好,那么这个成果,社会发展的成果,应该是怎么样?应该是共享的,在这个社会当中的公民应该共享的。这一点就是社会福利这一部分之所以要产生的理论基础。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了,要共享,包括在座的和我们的父母,他们可能退休了,退休了我们也应该他们能够共享经济发展。原有的固定资产,并不是一代人积累的,是几代人积累的。所以社会保障要能够让他们共享这种经济发展成果。那么我回头来看一看,中国我们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一个什么样过程?
先看一看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的社会保障,再看一看我们是怎么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人讲说我们总是听说我们刚建社会保障制度,我们怎么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有社会保障制度呢?说我们没有,原来根本就是没有的,所以我们今天才建呢?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真是原来什么都没有,是一张白纸,那么我们今天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就容易了。我们之所以今天遇到那么多的麻烦,就在于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有,有一个社会保障。它是在计划体制下,它是在城市中的一部分人,哪一部分人呢?所谓全民所有制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有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那个时候我们的特点是什么呢?叫做广就业,就是城镇中人人都有一份工作;低工资,工资是不高的,就是很低的货币工资。但是高福利,高福利体现在住房、医疗、教育全有。正因为这一部分社会保障制度集中于一小批人,所以当时我们也不能把它称为社会保障制度。全民的劳保福利,叫劳动保护和福利,后来我们甚至发展到了企业内的服务。就是原来是国家管慢慢转化到企业内部去管,叫企业内的福利。简单讲就是这么一个计划体制下是这么一套非常窄范围的、非常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那么这个的影响,到今天的改革仍然受到了影响。因为什么?因为在旧体制之下,我们承诺了很多东西,那么到了体制变革的时候,特别是某个具体制度变革的时候,那阻力就非常大。我们后边会看,哪些阻力影响的具体。
我们先来看一看改革二十年来,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发展?有哪些变革?从社会救济方面来看,的确扶贫减困方面我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的贫困人口迅速下降,我们在社会保险的各个领域,都做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养老、医疗和失业这三大保险的基本框架中国已经建立了。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了,正像我们“十六大”里讲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六大的报告是对它的评价也是很高的。但是我们说它是基本的框架,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后面给大家讲。那么我们的社会福利也正在从暗补转为明补,从隐性化走向显性化。怎么叫从暗补转为明补呢?过去社会福利也是一小批人享受的,城里人享受,城里人享受到了物价的补贴,城里人有各种各样的票,买什么都有票,这个票是什么,粮票、布票这些票就是一种福利。后来发展到了这些票变成第二种货币,可以拿票去换东西。它就是一部分人享受到了福利。那么经过价格体制的改革,经过住房体制的改革,各种方面制度的改革。那么这种过去只有小部分人能够享受到的这种社会福利,也就是说价格补贴只补给一部分人,而另一部分人不能享受这种制度已经通过价格体制改革消失了,已经逐渐地从这种暗补转为明补,社会福利正在转变。
那么我们中国的刚才说的三个方面,救济保险和福利,最重大的转变,对劳动者、对今天的社会影响的最大的转变是什么呢?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所以我们把我们的时间更多地花在这方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三大领域,养老、医疗和失业。
第一个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问题不仅涉及你们,还涉及你们的父辈,这个制度的变革,不仅对目前的劳动者,对你的一生,甚至养老制度的改革,国家专家评价,会对整个国有资产的变革,对整个所有制的变革,都会产生影响。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下面给大家简单地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对大家都非常重要。一旦你参加工作,你马上就进入这个制度,马上就进入,我们讲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是我们今天在中国严格意义上我们还没有养老保险制度,我们有的是什么呢?我们有的是退休制度,养老跟退休有什么关系?养老说是人总是要老的,老了就要给他帮助。很多发达国家,年龄到达一定年龄,比如你70岁,70岁以上的老人因为你有特殊需要,你可能身体不好,需要别人照顾,你可能需要特殊的医疗服务;那么只要你到这个年龄,不管你曾经就业和没有就业,工作过或没有工作过,到这个年龄我都给你一点补助,国家出面,给你养老金,让你养老。有的国家要看一下你的财产,你财产太多了高过一定程度了就算了。但是,一般的人都可以得到这样养老的服务,这叫养老。就是说社会对老人的尊重,你到老了你有特殊需要了,我们来共享经济发展,这叫做养老金制度。我们想没有吧,我们今天没有啊。那有的外国专家也曾经建议中国干脆都来吧,赶快来老人都给吧。后来一想给不起呀,我们有多少老人给不起。说城市给吧,说农村不要管了,就给城市吧,也给不起。我们今天经济发展没到这个水平。所以我们谈的是什么?是退休制度。是你先工作然后到了一定年龄退出劳动队伍,你拿到的退休金。但是这个领域中都叫养老金制度改革,所以我们也只好这样称呼了。但是大家心里要知道实际上我们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可能达到全面小康社会之后,二十年之后,中国可能能建养老金制度,现在仍然是养老保险制度。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过去世界各国都一样,很长时间这个都是叫做现收现付,现收现付制度,什么叫现收现付制度?就是在座的年轻人,工作的年轻人养老一辈,工作的年轻一代养老一代。那么这个制度有没有问题呢?只要这个社会的人口年龄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化,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总是干活的人比较多,那真正老了,比如60岁、65岁退休;那么一个社会的期望寿命比如70多岁,那么好那么多工作的人养这一批退休的人,没有什么问题,这个制度运转良好,叫现收现付制度;但是后来,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制度遇到麻烦了,什么问题呢?它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了,首先一个人活得更长了,老人长寿。老人长寿当然是好事,我们每年回家,都说希望老人健康长寿。老人健康是好事,但是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受不了,你25岁工作,60岁退休,一下活到了95岁,你的工作年增短,退休之后的那些年代那么长。并且第二个问题呢?是年轻人生孩子越生越少,有些还不要孩子。所以发达国家遇到一个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对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是巨大的挑战。也就是说在职的人,他的工资相当大的一部分,要拿出来缴养老金,拿出来给老人支付养老金。那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得越快这个问题越大。那么大家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将变得最快呢?中国。中国的老龄化按专家们预测该是世界上老龄速度最快和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比重最大的国家。为什么?就是我们建国以后那激增的一两代人。我们有大量人口迅速增长,迅速增长的人口,人口金字塔,它往上走。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到了60岁的时候,我们预测那就是相当大,孩子越多,到时候老人越多;因此中国将面临一个相当大的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当然这个挑战不是我们先遇到的,是发达国家先遇到的。那么在发达国家遇到这样老龄挑战的时候,怎么办呢?就要改革这种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再用现收现付来解决了。所以大家就研究了,世界上有几种来养老的办法?支付养老金的办法?那么一般意义上讲有那么三种,一个就是收现付,它叫做代际抚养。年轻人养老人,它的优点是什么呢?它没有基金风险,它有多少钱,收上来征税,每个人都要缴税,给老人发养老金,没有基金上的风险。因为你无论怎么样你社会怎么发展,你实际上对一个社会来讲,某一点来讲,都是干活的人来养不能干活的人,不管它基金怎么运作,它都是这样的。所以这样现收现付是没有基金风险的。但是它的问题就是如果是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那么干活这一代人将不堪重负。底下要养孩子,上面要养老人,因此这种现收现付是必须要改革的。
那么第二种形式,学者们研究了,说第二种形式世界上出现了,这种形式叫完全积累的。就是说你这个劳动者一开始干活的时候,就把这钱存出来,你就自己存你自己的,到你老的时候,你用存下来的钱,自己养老。那么这种基金积累制度,优点是什么呢?是自我平衡,没有代际负担,我自己攒的钱,我自己养老;缺点是什么?缺点就是这个钱呀,这个基金这是有风险的;这种资本市场金融家它产生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这种新的现象,加上电子化时代,资金的流动越来越快,很多没有被人们所把握的,没有认识到的,没有把握得住的一些规律的问题,所以基金是有风险的。世界银行做了一个研究报告,在1994年提出来,多支柱模式,它认为那种方法单一的现收现付不行,单一的资金积累也不行,希望是多支柱的。也就是说把养老保险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那么用统筹的办法,就是社会统筹的办法,也就是现收现付的办法,来支持这种基本的养老保险。而用个人帐户就给你每个人建一个帐户,用个人帐户来积累,来支持这种基金克服老龄化危机。那为什么说,实现积累的基金能够克服老人化危机呢?因为有一个国际大的投资公司,它们做了一个研究,就是研究了一下,20世纪,从1910年一直到2000年研究了20世纪这一段时间中,任何切割其中的十年,就把这些年代,任何切割七其中的十年,他都发现那么资本市场的回报高于储蓄的回报,这是他的研究成果。当然我们没有去验证,这是他的研究成果,任何切割十年,那么它的资本市场回报高于储蓄回报。那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同样的钱如果用到资本市场上去运作。因为这个社会还是资本短缺的,那么可以得到更高的回报。也就是说,你可以用同样的钱,如果你投入资本运作,那么你可以用比较少的钱,将来能活比较舒适的生活。也就是说,对整个社会来讲,它的养老成本怎么样?会降低。也就是说,如果你现收现付,你不搞积累,你就是这样代际来抚养,那个钱就是干活人收走,给不干活的;那么那种方式呢,我搞个人帐户,我拿出一部分钱积累下来,这个钱又资本市场生钱,这个社会还是资本短缺的,运作好之后它的回报会高于你的储蓄,那这样的话当然在你退休的时候,你的个人帐户有一大批的钱,你就能够享受比较好地来享受你的养老老年生活。所以他认为这是第二支柱来支撑。
第三支柱,那么就要有一些政策,鼓励这些老百姓,自己去储蓄,或者去买商业保险,来自己养老。因为有些人可能对他老年生活非常在意,认为老了一定要活得很舒服,有些人就不太在意,我的期望寿命也不高,反正到时候有饭吃就行了。那你基本就够了,补充就够了,那你就不用花更多的钱,所以有多个支柱,它讲这个房子怎么才能稳固呢?有多个支柱来支撑,这样就稳固了,所以它提出来,希望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并且通过一种多组合的投资方式来降低这种基金风险。优点很清楚,缺点也很明显,我们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的时候,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改,过去都是各个企业来负担自己的退休人员,那么就是说有的企业退休的人多,就负担沉重;有的企业新建的,没有退休人员那负担就很轻。所以一开始我们还是恢复到社会统筹,就是每个企业不管你人多人少,按一定比例交上来,干活的人把钱交上来,然后支付给那些退休人员。并且当时国有企业负担很重,非国有企业没有。所以也进一步地把这种制度推广到城镇中的所有企业,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中国如果仍然实行现收现付,我们同样会面临发达国家面临的老龄危机,我们老龄危机来的时候,我们的负担比它们的还重,就是我们是工业化过程和老龄化问题同时出现,它们是先工业化后老龄化,我们是工业化过程就是老龄化,所以我们的负担更沉重。怎么办?1993年中央就提出来,我们也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和医疗保险也要来共同负担实行这种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到了1997年我们就建立了一套中央就发文来把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统一了。也就是说你一开始工作就要交养老金,那养老金是怎么样?是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企业缴纳,企业缴纳20%,相当于工资总额的20%,那么个人也从工资的4%开始缴纳,然后建立一个个人帐户,就是每个人你去工作都去建立一个帐户,然后把你的钱搁进去,然后再把企业的一部分也搁进去,已成了相当于11%的个人帐户,慢慢地企业的部分下降,个人的部分增长,个人从4%到8%。然后企业逐渐退缩到3%,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实行这种办法。这个办法就是那你说这种制度一变革了是很大的一个变革,今后怎么办呢?这个制度就提出来,老人是老办法,就是已经退休的人用原来的办法,我们父母一代还按照原来的办法;那么新人,就相当于在座的诸位,你参加工作那天,这个制度已经有了,你进去就叫新人,新人就是新办法。那么将来你的养老金就相当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你当时的平均工资20%来支付,基础人人都一样。整个城市你比如北京整个城市人人都一样,这一部分没有差异。第二部分就是你的个人帐户是存在的钱,以及你个人帐户是投资增值的钱之合,构成你的养老金,这个养老金你逐月领取。那大家问题就来了,那这个制度这么清晰地划完之后,这个制度建立之前就就业了,然后这个制度建立之后才退休的人怎么办?这个人叫什么呢,叫中人,像我们都叫中人。为什么?因为我们20世纪60年代就参加工作,很早。那制度呢?它刚才统一的制度是1997年,我们相当于有30年的工龄了。那30年,再过10年我们退休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了。我们帐户的钱怎么样?很少。那问题就来了,就是说,那我们这部分怎么办?那个30年怎么看待,于是我们的制度中就建立了一套制度,叫做过渡性养老金,也就是说,你是制度前一天退休的,你比如说你一个月一千块钱退休金,那么我制度建立后,我明天退休了,你不能说我就变成20%了,平均工资的20%,就二百块钱了,那我帐户上刚存了一个月十块钱没有意义,那我必须有一个过渡性的原则,这个过渡性的原则前一年退休的,我们俩差不多,它是采取了这样一种过渡的办法,说的很清楚,叫过渡性的办法。
2000年我们国家新世纪的时候,就出台了一个新的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案。在辽宁省进行试点,它在养老保险制度上就明确了几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分离了。社会统筹帐户和个人帐户分离,就是用于社会统筹的部分,就用于老人。个人帐户部分不能随便花了,要存下来保值增值来帮助渡过老龄危机。那么从2001年在辽宁开始试点,那么同时个人帐户就是确定为8%实帐运行,不许动,不许随便动那个钱。所以养老金制度改革不是简单地只对老人有关,是对每个人都有关,从世界各国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第二方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那么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敢拍拍胸脯向各国介绍经验,我的医疗保险制度最好,来吧,学吧,没有。还没有一个国家敢这样做。为什么?因为医疗保险制度比养老复杂得多。第一它的风险不确定性;养老是很有确定性的,说人们有一个期望寿命表,大概有个死亡率表。大概知道百分之多少人大概能活到多少岁,这大家都很清楚。当然你能不能活到这么大,取决于你自己的遗传基因了。那么大体它知道风险在哪里?医疗不知道,你既不知道你大概什么时候会生病,也不知道你能得什么病。对每个个体来讲,这种风险不确定性,要远大于养老;第二医疗成本增长,世界各国都看到医疗的成本越来越大。因为什么呢?好治的病能治的病都治完了,剩下那些不好治的病都是疑难病症,所以不能不花大量的投入去研究它,去研究新医药,新的仪器设备、新的医药、大量的投入。第三个需求增长,说过去人们理念是什么呢?是有病了去医院。那么现代不一样了,说城里人改了,不是有病去医院,是没病的时候才去医院,没病的时候要定期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没有,而不是说急了再去。特别是没病的时候,30岁以后,这些人要定期地检查,医疗的需求增长,这样的话,医疗体制涉及的面就非常广,不是卖方双方的问题。所以包括了患者、医院、医生。我们的医院和医生的利益,我们的医药制造企业,我们的保险代理机构,我们的政府等等,有七八个主体在医疗问题上在驳议。就是各种各样的利益,都在那里交叉在一起,非常复杂,远远复杂于养老保险。所以人们说要研究社会保障问题,在医疗上面去多动点脑筋,但是医疗上记住到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专家能够夸口说这套最好,确实很复杂。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医疗进行分类,有各种各样的医疗,今天就不多讲了,有商业型的、有政府型的。像英国完全政府提供的,美国基本是以商业保险医疗服务的。那么过去我们国家的城镇的医疗保险制度,它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的问题很大,我们的覆盖面很窄。过去我们也一样还是有,不是没有,但是它的覆盖面非常窄,全民,甚至全民中有些企业都不行了,企业不行就不覆盖了不报销了。所以看病,所以很多城市中的贫民,他不是不干活,中国人很勤劳,很多贫是因为因病致贫,是跟病相关,因病了没有办法劳动,没有办法劳动了,恶性循环,越没办法劳动了;医疗费又支出大,又不能去挣钱,又得花钱。那么因病致贫所以覆盖面很窄,那么它的医疗费用增长很快,我们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那么大城市占据了很多的医疗资源。我们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城镇是在1998年开始的,建立的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现在正在全国在逐渐地推广。那么这种制度我们也建立的是一种低水平广覆盖,就是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这种制度。
那么它的费用是由单位和个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共同负担的,也建立了一个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就有点模仿了养老保险制度。也有一部分是在社会统筹,一部分是个人帐户;同时,合理确定这种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
那么第三失业保险是我们这些制度中严格意义上讲,目前来说,和世界各国接轨来说,基本是国际接轨程度化比较高的制度。那么失业保险世界各国都一样,它是要由于劳动者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时候,由国家和社会来保障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注意是由于非本人原因。那么在发达国家,它的失业保险大多数是在二次大战以前建立的,发展中国家二次大战以后建立的;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我们在建国初期,有失业保险制度,因为建国初期中国不是计划体制,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我们在过渡阶段,所以那时候失业问题很严重。我们有失业保险制度,后来计划体制确立之后城里人每人都有工作,就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失业了,要失业制度干吗?就没有了。1986年我们国家引入了合同制,要求签定合同制,员工再到企业中工作变为合同制员工,而不是终生制,固定了。那么合同制相应的同时就有失去工作的风险,于是就建立了待业保险制度,不敢叫失业,叫待业;到了1999年,国务院才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在中国可以说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那么这个失业保险制度,目前覆盖范围是城镇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包括我们,像我们都被这个制度所覆盖,而且这个制度单位要交,我们也要交,就是我们每月的工资中也要缴纳失业保险,这些制度都是跟国际上来对接的。
那么这样一个失业保险制度,大家说它完善了没有呢?也可以说特仍然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呢?存在是确定谁是失业者,远远不这么简单,这样一个问题,大家说这还不好确定吗,谁是失业者?没活干不就是失业者,但是下岗问题和失业问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同一个问题,下岗是我们在经济体制转型中遇到的一个时期性的问题,短期的问题,而失业是今后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好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