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朗读从吐字归音开始
第二章 学朗读从吐字归音开始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日常朗读活动中,决定朗读者朗读水平高低、朗读效果优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影响应试者成绩的几个主要因素,谈谈朗读的几个基本要求,目的是帮助应试人把握难点,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
一、 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普通话朗读是一门学问。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朗读一篇作品,如果连普通话都读不准确,甚至读错了,那就会影响听众对原文的理解,甚至会闹笑话。要使自己的朗读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而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话,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五十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二、从这里开始练习
很多人都说在论坛里做朗诵版块是一个“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栏目,喜欢朗诵的人很多,但大多数人只愿意去欣赏而不会尝试发帖。童谣觉得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有些朋友由于自己吐字不清楚,发音不标准等等的原因对朗诵望而生畏,特别是听到好的朗诵自己就更不敢出声音了,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是由不好到好再到出色的,这中间有一个锻炼的过程,北方版版可不可以带着大家在朗诵方面加强一些锻炼,以你的朗诵水准绝对可以当我们的老师,我们先从哪里开始呢?我们先从绕口令开始吧!
第一部分
现在我们按照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变调等顺序编辑了各种类型的有关正音、吐字、声音气息的运用、念词和郎诵的纯技术性训练的绕口令,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家训练口齿灵活、语音准确、吐字流畅、颗粒饱满、圆润集中、字正腔圆、助于表达。训练时,要求大家一定要按照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练。一方面要注意纠正自己的发声缺点、弱点、毛病;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和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这些绕口令练起来有些绕口、难发,但它却是学说好普通话必不可少的练习材料,通过绕口令的练习不仅可以加强咬字器官的力度和提高咬字器官的灵活度,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控制能力。练习时,最初应特别注意字音质量,要把音发准,劲使稳,打开韵腹,利索收音,做到吐字准确、清晰、圆润。然后由慢到快,逐渐加速,可按音、字、词、句、段五步练习法循序渐进。我们知道,绕口令练习并非只是耍嘴皮子,而是既练“嘴劲”,又要练“心劲”,所以不能一味求快。在训练中,我们还要注意结合气息控制练习。在开口前要注意放松喉部、气息下沉。“运行”当中要补气自如,轻松流畅,字音速度由慢渐快,要做到慢而不断,快而不乱。最后还要注意做到内容清楚、感情充沛。因为气是发声的动力,气息调整不好,字的“运行”就会发生故障,声音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声母绕口令练习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过程有三个阶段:成阻、持阻、除阻。声母的发音部位不同,吐字时的着力点就不一样,比如“b、P、m”,发音时着力点在双唇,“d、t”的着力点在舌尖,靠舌尖的弹力。因此发声母时不要拖长,要咬住、弹开。我们在每段绕绕口令题旁都标有“b、p、m”、“d、t”、“n、l”、“g、k”、“s、sh”等声母字样来说明此段绕口令是专门训练所标声母的绕口令。例如:《八百标兵》一段绕口令题旁标有“b、p”的声母,就说明“b、p”字母在练习过程中是重点训练的内容,训练双唇有力集中。又如:《短刀》一段绕口令题旁标有“d、t”的声母,就说明“d、t”在练习过程中是重点训练的内容,训练舌尖的弹力等等。
绕口令-1 八百标兵(b、p)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炮兵和步兵(b、p、m)
炮兵攻打八面坡,炮兵排排炮弹齐发射。步兵逼近八面坡,歼敌八千八百八十多。
绕口令-2 一平盆面(b、p)
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饼碰盆,盆碰饼。
巴老爷芭蕉树(b、p)
巴老爷有八十八棵芭蕉树来了八十八个把式要在巴老爷八十八棵芭蕉树下住。巴老爷拔了八十八棵芭蕉树,不让八十八个把式在八十八棵芭蕉树下住,八十八个把式烧了八十八棵芭蕉树,巴老爷在八十八棵树边哭。
第二部分
口齿清楚,字音准确、吐字有力、字正腔圆,这就是艺术语言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一些前辈艺人曾有“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的说法,当然,“千斤重”和“沉重的字”不是用浊劲把字咬得死死的,而是要做到“咬字如噙虎,就像一只大老虎叼小老虎穿山跳涧,叼紧了,就咬死了;叼松了,小老虎就掉了”。我们所说的要练“嘴劲”、练“心劲”,是要以情带声,以情带字,悦耳动听。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必须坚持苦练语言基本功,在掌握普通话标准发音的基础上,注意各种发音技巧的训练,熟能生巧。否则的话,没有坚实的基础,是创造不出优美动听的艺术语言的。那么,要想我们的声音动人、感人、富有艺术魅力,就必须千锤百炼艺术语言的基本功——绕口令!
绕口令-8
哥挎瓜筐过宽沟(g、k)
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
哥哥捉鸽(g、k、h)
哥哥过河捉个鸽,回家割鸽来请客,客人吃鸽称鸽肉,哥哥请客乐呵呵。
老爷堂上一面鼓(g、k、h)
老爷堂上一面鼓,鼓上一只皮老虎,皮老虎抓破了鼓,就拿块破布往上补,只见过破布补破裤,哪见过破布补破鼓
韵母绕口令练习
普通话韵母是音节的主要成分,它的发音非常重要。单韵母只有一个音素比较简单,而复韵母和鼻韵母却有两个或三个音素,并且很多都有韵尾,要特别注意归音问题,发韵母时,要求韵腹要拉开立起,韵尾要归音到家。我们在每段绕口令题旁标有“a”、“ao”、“ang”、“ing”等韵母字样来说明此段绕口令是专门训练所标韵母的绕口令。例如《胖娃娃和蛤蟆》一段绕口令题旁标有“a”的韵母,又如《老老道小老道》一段绕口令题旁标有“ao”的韵母,就说明“a”、“ao”在练习过程中是重点训练的内容。
绕口令练习-11
胖娃娃和蛤蟆(a)
一个胖娃娃,捉了三个大花活蛤蟆,三个胖娃娃,捉了一个大花活蛤蟆,捉了一个大花活蛤蟆的三个胖娃娃,真不如捉了三个大花活蛤蟆的一个胖娃娃。
小华和胖娃(a)
小华和胖娃,两个种花又种瓜,小华会种花不会种瓜,胖娃会种瓜不会种花。
练习普通话绕口令,我还是比较赞成那句话“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既练‘嘴劲儿’,又要练‘心劲儿’”!
“训练时,要求大家一定要按照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练。一方面要注意纠正自己的发声缺点、弱点、毛病;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和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这些绕口令练起来有些绕口、难发,但它却是学说好普通话必不可少的练习材料,通过绕口令的练习不仅可以加强咬字器官的力度和提高咬字器官的灵活度,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控制能力。练习时,最初应特别注意字音质量,要把音发准,劲使稳,打开韵腹,利索收音,做到吐字准确、清晰、圆润。然后由慢到快,逐渐加速,可按音、字、词、句、段五步练习法循序渐进。我们知道,绕口令练习并非只是耍嘴皮子,而是既练“嘴劲”,又要练“心劲”,所以不能一味求快。在训练中,我们还要注意结合气息控制练习。在开口前要注意放松喉部、气息下沉。“运行”当中要补气自如,轻松流畅,字音速度由慢渐快,要做到慢而不断,快而不乱。最后还要注意做到内容清楚、感情充沛。因为气是发声的动力,气息调整不好,字的“运行”就会发生故障,声音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