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人——需要孝敬更需要读懂
面对老人——需要孝敬更需要读懂
你懂老人心吗?
你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很多长辈都是老人。你长大后,爸爸妈妈也会变成老人。
老人的长寿是儿孙的福分,子孙的孝敬是老人的幸福。
清明节,我和家人到京郊的通惠陵园,看望安息在这里的父母。
我们姐妹四人围坐在父母墓碑前,挥洒着菊花,一片片黄色、白色的花瓣飘落在碑前的石桌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到中年,才能真正理解《游子吟》,才能读懂老人的心,才明白老人的教诲是人生的财富。
老人是一部书,这部书中有三个关键词,如果你读懂了,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第一个关键词:牵挂
孩子在父母的叮嘱中长大。
“出门要小心!放学早点回来!”每天妈妈都重复这两句话。小时候觉得妈妈“唠叨”,长大了才明白这是“牵挂”。
我87岁的老父亲临终之前,躺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说不出话来,却用手一直指着天空。望着父亲企盼的目光,我懂了,父亲是在问:“你大哥的飞机怎么还没到?”我俯身告诉父亲:“大哥赶不回来了。”父亲拿着笔,写了几个模模糊糊的字:“我就想他!”几小时后,父亲离开了我们。
后来,大哥从美国回来探亲,听我们讲了这件事,花甲之年的大哥泪流满面……
这便是年迈的父亲对儿子的牵挂!
我的邻居黄鹰是一名国家干部,不幸身患癌症,几次病危,他都没有把病情告诉远在德国留学的儿子,生怕影响儿子的学业。
他盼望着圣诞节后父子能团聚。没想到,病情突然恶化!临终前,他最想见的就是儿子!他的妻子立刻通知儿子“速归”!儿子坐飞机赶回来的时候,父亲已在两个小时之前去世了。
弥留之际,黄鹰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强撑着,医生一连给他打了五针强心剂,最终没能挽救他的生命。走的时候,他眼睛都没有闭上。
这,便是年轻父亲对儿子的牵挂!
“牵挂”,沉甸甸的亲情。
第二个关键词:体贴
孩子在父母呵护下长大。
有一天,父母年纪大了,也需要呵护。
老人最怕别人觉得自己“没用了”。体贴老人,就要尊重他们,不和他们争论。他们走过了几十年人生道路,已经形成了对世间各种事物的看法,我们不必试图改变他们,在这里,顺从就是体贴。
我们要学会洗耳恭听他们的教诲——少说“不”,多说“是”。老人多年积累的人生经验和感悟非常珍贵。多听老人的话,有益无害。
老人也喜欢体验“我能行”。体贴老人,就要赞美老人,赞美他们了不起,赞美他们不容易。
第三个关键词:尊重
老人尤其需要尊重。
尊重老人,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在几十年的生活历程中,习惯成自然,硬性改变习惯,反而会发生意外,所以尊重比改变好。
一位老领导告诉我:老人要有“五老”。
一老是老本:有一个好身体;
二老是老窝:有自己的住房;
三老是老伴:有老伴陪伴;
四老是老底:有自己的存款;
五老是老友:有几个说得来的老朋友。
从这“五老”中,可以看到老人有自己的世界。做儿女的不要强求老人卖房子、装修房子,不要让老人没有“家”的感觉;也不要限制老人出去和“老友”一起玩,闲聊天,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鼓励老人出去走走,开开眼,散散心,和别人聊聊天。
第四个关键词:善待
老人是家庭的功臣。
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社会和家庭。如今,他们年老体弱,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家人的善待。
许多老人劳累一生,却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一心想留给子女;当老人丧失劳动能力时,最需要的是子孙的照顾。
2002年春节,我们全家去东北看望婆婆。婆婆七十高龄,生了9个孩子,带大了十几个孙子。
大年初一那天,我送给婆婆一万元钱。她哭了,拉着我的手说:“我对不住你呀!”
我诧异地问:“您怎么这么讲?”
婆婆说:“你的孩子我没给你带。”我感动极了,“妈,儿子是您带大的就够了,带孙子是我的责任呀!”
我的儿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用过年得到的压岁钱,给家境困难的四姑家的小弟弟买了新书包、新文具。
临行前,我们还又买彩电送给婆婆。
回到北京后,老人打来电话说:“儿子好不如媳妇好,邻居都说,你怎么摊上这么好个儿媳妇呀!”
我很感动。老人总是要求人很少,给予人很多。
面对老人,我们要心存感激,牢牢记住四个关键词:牵挂、体贴、尊重、善待。
对老人心存感激,就会常怀孝心,常有孝行,常存良知。老人幸福了,家庭就和睦了,社会就和谐,你就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