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吟

作者:佚名 字数:813 阅读:31 更新时间:2009/04/25

病中吟

    《病中吟》又名《安适》、《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乐曲表达了一个有志者在逆境中的内心痛楚及坚决奋斗的意志。

    1915年,作者遭受失业、丧父、贫困之厄运,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

    全曲采用西洋三段体形式:

    第一段旋律悠长、低回高转,表现了苦闷彷徨,“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旋律如泣如诉、缠绵委婉。

    第二段旋律紧凑急速,果断有力,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要从苦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的愿望,以及誓与周围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抱负。

    第三段又短暂地再现了第一段中那种连绵不断的曲调,似虽有斗争的要求,但又为现实指导思想扼而无能为力。

    尾声中,斗争的意志不断加强,似欲决然作孤军奋战;突然加快的八分音符连续进行,强化了这种效果。当音乐的发展达到顶点时,旋律戛然中断,情绪急转直下,十二度的下行滑音造成一种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全曲在宛如病苦呻吟般的颤音声中结束。

    作者在标题中提出的人生“安适”的问题,通过音乐的时而幽咽微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深情倾诉,时而呻吟叹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乐曲于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奔驰在千里草原 下一篇:不屈的苏武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