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琵琶记》

作者:佚名 字数:1615 阅读:37 更新时间:2009/04/25

昆曲《琵琶记》

    元代南戏剧本,浙江瑞安人高明(则诚)撰。根据现存资料,早在宋代就有蔡伯喈的曲艺和戏文流传。金院本有《蔡伯喈》。元杂剧《老生儿》、《铁拐李》、《金钱记》、《刘弘嫁婢》、《村乐堂》等剧中,均提到赵贞女罗裙包土建坟的典故。高明极可能根据当时的戏文《赵贞女与蔡二郎》,将其中不忠不孝的情节,改成全忠全孝的新作,成为为蔡邕翻案之作。现存《琵琶记》版本四十多种,以陆贻典钞校本保存古本面貌较好,明嘉靖苏州坊刻巾箱本与此本相近,这两种版本均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本。通行有《六十种曲》本。钱南扬校注本分为四十二出。

    剧谱汉代陈留郡书生蔡邕,字伯喈,娶妻赵五娘才两月,却因大比之年,迫于父命上京赴考,求取功名。伯喈一举高中魁元,并授以议郎之职,牛丞相奉旨招赘了伯喈,伯喈以奉养双亲为由,上表辞官不成,辞婚更是不成。此时陈留连年饥荒,五娘靠典卖来奉养公婆,自己吃糠度日。蔡婆本以为五娘暗藏美食,待发现媳妇吃糠后,疚愧气塞而死,蔡公也重病奄奄,不久去世。五娘无钱埋葬,只得剪发售卖,幸得邻居张大公周济,得以埋敛公婆。赵五娘埋葬公婆后描下二老容貌,背上琵琶,一路卖唱进京寻夫。其时伯喈招赘牛府后,曾捎信回家,不料送信人拐钱逃逸;伯喈终日思念双亲和五娘,牛氏得知真情后,代向父亲要求回归故里,侍奉双亲,但牛丞相仅同意派人返乡接取二老。赵五娘入京后探得消息,以帮佣为由进入牛府,牛氏询问以后得知真情,便以五娘所描二老真容,以及五娘在画后的题诗,引起伯喈注意。伯喈得知父母双亡,悲痛至极,即要辞官归里,以赎不孝之罪;在牛氏的请求下,牛丞相终于同意蔡伯喈带五娘、牛氏回家守孝,同时保奏朝廷,请行旌表。最后皇帝恩准嘉奖,蔡氏合门受封,荣耀乡里。

    今昆曲所演《吃糠》、《描容》、《别坟》、《扫松》、《坠马》等,均出自此剧。《琵琶记》向为温州昆剧各班社之看家戏,从明清以来盛演不衰,在观众中几乎妇孺皆知。究其演出方式,的可分为三种:一、按《六十种曲》原本搬演,挂牌剧名《琵琶记》,共三本,分三夜演完。此种方式多在平阳江南一带演出,因此地之徙艺人员以昆班为最多,观众中不乏顾曲周郎,各班对此均极为谨慎,倘有错谬,即可能遭到罚戏;二、压缩本,挂牌剧名为《花琵琶》,此种演出方式较为普遍,即将《庆寿》、《逼试》、《南浦》三场戏合并为一埸,略去《规奴》、《教女》等无关紧要的情节,《议婚》、《辞婚》、《陈情》也合为一场,但重要情节如《吃饭吃糠》、《描容上路》等大都保留,仅压缩缩了一些唱段,《大骗小骗》还添加了一些噱头,最后以《打三不孝》作结,全剧共十二场,多在一个晚上演完;三、折子戏,多为庙会的头家《会首》根据班社的演出阵容点演,常演的有《吃饭吃糠》、《描容上路》、《请郎花烛》、《琴诉荷池》、《扫松下书》等。永昆擅演此剧的演员有:“同福”班早期演员正贤,以嗓音高亢著名,后继者如高玉卿所饰赵五娘,每使观众泣不成声,独霸昆坛三十馀年。“新品玉”生角邱一峰(小生水)所饰之蔡伯喈,其《琴诉荷池》一出,在知识分子中颇有影响。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昆曲《杀狗记》 下一篇:昆曲《牧羊记》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