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

作者:崔玉亭 字数:16142 阅读:233 更新时间:2009/06/18

人与动物

听人指挥的蝉

  1981年7月17日上午,天气格外炎热。河南省夏邑县孙庄村青年农民孙民侠,当着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和河南电视台摄影记者们的面,做了一次奇特的叫蝉听话的表演。

  只见他向对过一棵柳树走去,眼睛朝树上看了一会儿,发现一只蝉正趴在一根光秃秃的枝头上叫,便向蝉打了个手势,说了一句谁也听不懂的话,那正起劲鸣叫着的蝉便嘎然停止了叫声。接着,按照他的指挥,那只蝉迅速地从枝头上沿着树干退了下来。退着退着,只见蝉的尾部往外翘了几下。孙民侠告诉大家,这只蝉说它爬累了,于是他叫它停下来休息一下,这只蝉乖乖地停下不动。过了一会儿,孙民侠又命令它继续下退。这时候,由于观众的走动和说话声,对蝉造成了干扰,这只蝉从左向右绕爬到树干的另一侧去了。大家看不到蝉,十分着急。只见孙民侠将自己的身子移到树下,这只蝉便很快爬回原来下退的树干一侧,继续往下退。当蝉退到齐胸高的树干上时,孙民侠左手拇指微屈,将其他四指合成半月形,虎口朝上,贴住树身,说了句什么话,这蝉就顺顺从从地退到了他的手心里,任由他摸弄。

  孙民侠不但能指挥一只蝉,而且能同时指挥几只蝉;不仅可以指挥几只蝉同时行动,而且还可以指挥它们分别做各种不同的动作。

  总之,不管孙民侠怎样指挥,蝉儿们都会老老实实地照着办。

  至于蝉为什么会听孙民侠的话,至今还是个谜。

  警犬勇擒毒枭

  泰国警官霍亚达驯养了一只警犬丽丝。这丽丝不但颇通人性、凶猛异常,而且对毒品特别敏感。鸦片、吗啡、海洛因,无论数量多少,无论藏得多隐秘,都逃不过丽丝的鼻子。一次,霍亚达接到一项抓捕毒枭泰文龙的任务。据可靠情报,泰文龙将在码头交易毒品,于是霍亚达带着警犬丽丝来到码头,借着掩体向泰文龙一伙靠拢。狡猾的泰文龙似乎意识到有危险,立即中止交易,并吩咐手下携货向四面八方分开逃窜。霍亚达见状迅疾向泰文龙追去,早已按捺不住的丽丝也一跃而出,旋风般扑向泰文龙。狡诈的泰文龙忙向大街逃去。霍亚达和丽丝追到一家电影院门前时,泰文龙忽然不见了。霍亚达揣测泰文龙肯定在里面。可是一进电影院,他傻了眼,数千观众正在看电影,这人山人海中如何抓住姓泰的?霍亚达正一筹莫展之时,丽丝悄悄地钻入坐椅下面匍伏前进。不一会儿便传来丽丝的咆哮声和一个男人的哀嚎声。霍亚达连忙分开人群冲过去,只见丽丝正和泰文龙搏斗哩,他忙过去给泰文龙戴上了手铐。“丽丝是如何在人海里准确无误抓到泰文龙的呢?”一些同事好奇地问霍亚达。霍警官笑笑说:“毒枭泰文龙身上那股淡淡的海洛因味是逃不过丽丝的鼻子的。”

  猴子认真凶

  印度新德里的一条大街上有个耍猴人,叫比西西。他那只叫吉米的猴子聪明乖巧,能表演十分滑稽的动作,常把观众逗得捧腹大笑,最后都纷纷慷慨解囊,因此比西西一天的收入相当可观。望着比西西那胀鼓鼓的钱袋,一个叫哈利的小偷早红了眼,他躲在远处,见比西西收摊后就悄悄跟上了。然而比西西并不知道遇上了麻烦,他像往常一样挑着道具、牵着吉米进饮食店饱餐一顿,随后打一壶酒,向自己的落脚处——一座大桥桥墩下走去。这桥墩下可遮风避雨,最主要的还是这里清静无人打扰。

  此时已近黄昏,比西西把吉米用铁链锁在石柱上,自己靠在道具箱上喝着酒,不一会儿就烂醉如泥昏睡过去。暗处的哈利见时机已到,就悄悄摸了过去。机灵的吉米似乎意识到这人不怀好意,立即一边“吱吱”叫个不停,一边猛劲挣扎着,无奈铁链牢牢地锁着它。当哈利的贼手快摸到钱袋时,比西西被吉米的叫声惊醒过来,想爬起来却感到手脚发软。哈利惊慌之下抓起一块石头朝比西西的头部猛击数下,然后抢下钱袋逃之夭夭。当警方发现时,比西西已身亡多时。警方只得将吉米暂时带回警局喂养。数月后,一警员抓获一行窃者,在警员录口供时,正和众警员逗乐的猴子吉米一见此贼立即显得狂怒异常,挣脱绳索猛扑在那人身上乱抓乱咬。众警员大疑之下,审讯该犯,原来那人正是杀害耍猴人比西西的哈利。

  鸽子报案

  一只极普通的信鸽,帮主人报案,从而救了主人一家4口人的性命,并因此使警方抓获了罪恶累累的杀人犯奥特托。

  事情发生在一个周末的夜晚,住在美国洛杉矶郊外的艾利达和家人正在看电视,门铃突然响个不停,艾利达刚打开门,一支黑洞洞的枪口抵在他的脑门上,接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走了进来。这男子是刚从看守所逃出来的杀人犯,他叫比利,曾杀过4个警察和3个市民,这些情况是艾利达和家人被比利捆绑起来以后才从电视新闻中知道的。残忍的比利像猫逮到老鼠,要先耍个够才一口吃掉猎物。他一会儿在艾利达妻子的腿上开一枪,一会儿在他儿子肩上开一枪,然后才进厨房找吃的去了。冷静下来的艾利达急速思考对付比利的办法:打电话报警,不行,电话线被比利割断了;呼救也不行,这儿是郊外,周围并无住户。突然他看见窗台上的鸽子笼,一家4口的性命全系在它的身上了!艾利达小心地挪到窗台前,找到纸条和笔,写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和“快救救我全家的性命吧!”几个歪歪扭扭的字,然后吃力地打开鸽笼,绑好纸条就将它放飞了。说来也巧,这鸽子飞出来后径往住在城区的艾利达的好友罗伯特家飞去。罗伯特收到纸条忙向离艾利达家最近的警察局报了警。警方及时赶到,救了艾利达一家,并抓获了比利。事后,艾利达感慨地对罗伯特说:“要不是我俩经常玩信鸽传书的游戏,只怕你再也看不到我一家了。”

  机敏的狗

  由于狗机警,嗅觉和听觉灵敏,容易训练,对主人忠诚,所以它们成了人类的得力助手。狗能嗅出几小时前的人迹,探寻出地雷和陷阱。有报道说:唐山大地震前,有个社员家的一只狼狗,当晚咬主人,不让睡觉。主人将狗打跑,刚睡下,狗又来乱咬。他气极了,就下床打狗,刚出大门,地震就发生了。又有报道说:罗马尼亚有年发生了大地震,房屋坍塌,遇难者被埋在瓦砾堆中,人们派出一支狗队到震区去搜寻,曾经在一幢大厦的碎砖里找到一个被埋70小时的幸存者。

  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有6万只军犬服役,它们共递送了20多万份情报,运送了5800多千克弹药,荡除了303座城市的地雷,救出了60万人次负伤官兵。1944年8月,苏联建立了4个反坦克军犬连,每连有120只军犬。战壕里,苏军的引爆员一发现德军坦克,便迅速将炸药固定在军犬背上,把简单的引信插入炸药的点火锁中,打开保险钩,抓住狗的颈带,作好准备。当敌坦克驶进战壕百米以内的时候,引爆员就拔出信锁,放出军犬。军犬豪不畏惧地奔向敌坦克,钻到坦克的底部,随着强烈的爆炸声,坦克被炸毁了。在卫国战争中,苏军就这样利用军犬摧毁了德军300多辆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比、法、英等国都编有军犬勤务部队:德军使用了3万条军犬,法军使用了2万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共使用了25万条军犬。美国以2万条军犬编成了一个代号为“K—9”的特种部队,广泛运用于探测地雷、警卫、传令、侦察、追踪和拉雪撬。朝鲜战争期间,美步兵第26侦察犬排,参加过500多次巡逻。

  埃以战争时,在西奈半岛进行的血战中,双方士兵牺牲惨重,有些被埋葬在沙漠里。为了寻找这些被埋的尸体,曾经使用了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可是效果不佳。后来,从联合国借来了6只英国军犬,组成一支特别的战地搜尸队,开赴西奈沙漠。它们在6周的时间内,躲过坦克,避开地雷,从弹坑、临时掩体沟中找到了400多具尸体。

  在越南战争中,美军训练的扫雷犬,不仅可以嗅出多种壳制地雷中的药味,而且当军犬找到地雷引爆时,立即后退,以后再继续扫雷。美军训练的战斗跟踪犬,不仅能跟踪敌军。或捕捉逃跑的俘虏,还能跟踪并带回掉队人员。

  在英国,有一条名叫朱迪的军犬曾被授予勋章。在第次世界大战期间,朱迪在一艘军舰上服役,任“领航员”。这艘军舰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击沉,幸存者随朱迪游到一个荒岛上,可是在岛上找不到淡水,人们都感到绝望了。朱迪凭着灵敏的嗅觉,最后找到了水源,挽救了大家的生命。几个月后,朱迪到另一艘军舰上服役,这艘军舰被日军俘获,舰上官兵被押解到一个大集中营内。在这里,朱迪与毒蛇、蝎子、老虎数次搏斗,保护着大家。后来集中营的司令宣布朱迪为战俘并判处死刑。但朱迪机智地逃出了集中营,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英国军队。

  在公安刑侦破案中,“警犬”可以说是公安人员最得力的助手。早在1890年,比利时某个城市警察署就开始把“警犬”作为警察署编制成员开始实施警犬制度。以后,各国都豢养大量的警犬,用于刑事侦察。

  1984年,德国布派塔尔市有一头名叫亚历克斯的警犬,作了一次精彩的表演。它可以驾驶特制的警车追捕犯人,并迫使犯人就犯,然后把犯人押上警车开回警署。由于它表演出色,从而获得了有史以来第一张狗驾车执照。上面有警察署长的签名,并且注明“若非醉酒,终身有效。”

  警犬有敏锐的嗅觉,可以发现罪犯的指纹和气味以及遗留在物品中散发出的气味,从而发现罪犯的线索。因而现在有不少国家的法院,仅以警犬的嗅觉为佐证,就可以判定某些罪名的成立。

  狗由于嗅觉灵敏,还被许多国家“雇佣”担任海关检查部门的“检查员”。专职在车站、机场出入口处和行李仓库,负责“检查”出入境人员身上或行李内是否藏有炸药、毒品等违禁品的不同气味,而且还能因气味不同,发出不同的吠声。在美国肯尼迪机场、英国的希思罗机场和法国的戴高乐机场等都有狗“检查员”参与此项工作。如法国戴高乐机场,一支由18人组成的特别行动队,牵着德国品种的“检查员”轮流在货仓里值班检查。1986年 12月在一个装满香蕉、椰枣的集装箱中,就发现30千克的毒品。

  更有甚者,瑞士邮电部门把训练有素的狗派去嗅探全国的300万根电话杆,找出其中已经腐烂的,以便及时更换。

  狗的优点实在太多,它们还有助人为乐的传统。有一天,科学家在车辆频繁的十字路口,看到两只狗。其中一只已年老体弱,眼睛几乎全瞎了;另一只年轻力壮、耳聪目明,老狗正想过马路的时候,突然小狗用自己的身子挡住了去路。原来,这时一辆高速行驶的小汽车在它们的身旁一掠而过。若小狗不加阻拦,老狗早就一命呜呼了。不多一会儿,小狗看了看左右,见附近没有车辆,才让老狗过去。在一动物园,一只母豹将其幼豹叼出产箱后拒绝哺乳。工作人员将小豹送到一条母狗处代奶,结果母狗对幼豹的爱护胜过自己的狗仔。

  狗是人类的朋友,大家都很喜欢它。在加拿大的北极湾城、蓬德因累科林森堡、隆克港、霍尔曼、里德艾知等地,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狗节。这天,狗不拉雪撬,放假休息。主人还将狗打扮一番,颈项上挂着用彩色布条编织的花朵,身上披着彩带,并让它享受丰美的食物。

  动物保安员

  大蟒保安员 奥地利维也纳城内的一家高级皮鞋店,主人“雇佣”了一条大蟒来“值夜班”。这名大蟒保安员十分忠于职守,从未轻易放跑过任何一名窃贼。有一次,它同曾是大力士的盗贼搏斗了几个小时,其身躯犹如一把铁钳子,死死缠住歹徒不放。最后,这位擂台高手因精被力尽而俯首就擒。

  鳄鱼保安员 美国纽约州有一位叫卡尔·曼尼的商人,他精心训练了一条鳄鱼,作为他的保镖。外出时,卡尔·曼尼把鳄鱼装在一只大布袋里,放在他的卡车上。一旦遇到危险,如碰上拦路抢劫的歹徒,只要曼尼一声令下,鳄鱼就会张牙舞爪冲出布袋,直扑强盗。美国还有一个商人,在院子里养了5条鳄鱼作护卫,多年来他的仓库、房间从未遭到窃贼袭击。

  乌鸦保安员 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有一条规定:游客进入猴舍时,要先脱掉鞋子,违者将处以罚款。但仍有不少游客无视这项规定,屡禁不止。后来动物园选派了一只经过训练的乌鸦担任猴舍的门卫。这只乌鸦在遇到那些不愿脱鞋企图强行进入猴舍的游客经过时,会毫不客气地啄他的鞋带,弄得这些游客十尴尬,不得不脱掉鞋子再进去参观。

  飞鸟保安员 在布隆迪农村,经常出没着三五成群的灰狼,偷袭农家,咬伤畜禽,危害极大。为了对付这些恶狼,当地居民家家都驯养了一种聪明的叫“斯本大”的鸟。这种鸟似小山鸡,羽毛鲜红,头部有白色斑纹,嘴很大,有一条富有弹性的舌头,而且目光锐利,嗅觉灵敏。它喜欢用嘴弹弄石头,能把100多克重的石子射到四五十米远的地方,速度快如枪弹,因此人们也把它叫做“射击鸟”。这种鸟讨厌灰狼,一见到灰狼,就厌恶地用嘴将石子弹向它,而且非常准确,使灰狼不敢接近。人们就利用它的这个特点,养在村边,有效地防止了狼害。

  白鹅保安员 英国苏格兰的瓦兰庭公司是著名的威士忌酒公司。它有一个面积很大的储酒仓库,存有1.3亿千克的30年高级醇酒,价值3亿英镑。管理这个酒库的工作人员为防止偷窃而煞费苦心。起初,他们曾考虑饲养10条警犬担任警卫,但因警犬耗费昂贵而作罢,最后决定饲养90只白鹅充当这一职务。据说白鹅的听觉比狗还要灵敏,一有动静,就会群起发出“嘎嘎”的叫声,向管理人员报警。它们夏天在园里吃草,冬天吃酒糟,既耗费不多,又忠于职守。20年来,仓库一次也没有被盗窃过。

  老虎保安员 巴西里约热内卢市郊,盗贼成灾,猖狂之极。于是,有几家庄园开始养老虎当护卫。有一家养了一只名叫“桑巴”的雌虎,经过驯养,此虎对主人一家非常和睦友好,但若是陌生人进屋不跟它打招呼,这就不客气了。白天,主人把它关在笼子里,晚上便把它放出来巡夜。从此,盗贼再也不敢上门了。

  狮子保安员 狮子是百兽之王,如今已被请到巴西的火药库、货仓、保险库等关键部门担任保安员。它们都来自巴西一家名叫“代理人”的国际护卫公司。这家公司训练了一批3岁半左右的狮子由顾客聘用。凡是聘用狮子作保安员的单位,没有一家失窃过。

  精明的猪

  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猪,一般人只把它们当作美味佳肴的来源,而且认为它们又脏又懒。民间还喜欢用“你比猪还笨”来骂人,其实这话错了。猪是一种聪明的动物。猪的嗅觉很灵敏。有人做过实验,让猪和狗一起寻找埋在地下的黑块菌 (这种菌可以制造高级调味品),嗅出埋在厚雪层下面的人,猪干得和狗一样出色。英国农民还训练猪狩猎,它们追踪和衔回鹧鸪、野鸡等猎物,干得并不比猎狗差。有些猪能够像狗一担任警卫工作。在美国,有的农民用猪来保卫庄园的土地。一个陌生人闯进庄园,猪像狗一样厉害,把那人咬伤了。

  除了警犬以外,“警猪”也成了“侦探”的后起之秀。在德国下萨克森州警犬学校,教练员弗朗克训练的一头小野猪路易斯,两个月后就能准确地从一只冰箱中找到曾经让它在别的地方嗅过的一瓶牛奶,9个月后,就能隔着皮箱嗅出毒品大麻,此后不久,又能嗅出深埋在地下1米半深的毒品和作案工具。

  与印象中的笨、懒相反,猪实际上是极其机灵的动物。当让一些家养动物穿过马路时,动物学家认为最机灵的是鹅,它们几乎不会丧生在飞驶的车轮下;第二位是猪和猫;随后才是鸡和狗。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猪是弱视,但其实它们是“朦胧眼”。而这恰恰是由于家猪的祖先——野猪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养成了它们必须在朦胧中辨认目标的习惯。此外,猪也是少数几种能分辨颜色的动物之一。

  对猪的训练表明,它们的领悟能力仅次于猴、狐和貉,占第四位。训练猪要比马、熊、狗容易。18世纪时,俄国曾有头被称为“学者”的猪,它能从许多写有字母的卡片中,逐个拣出后组成完整的单词。经过训练的猪,能够很快学会赛跑、跳水、拉车、跳舞等节目。美国有支演出队,队里有一头猪能较字正腔圆地表演独唱。相传在法王柳多维克15世时期,曾养有一队猪崽舞蹈队员,主人给它们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让它们在风笛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其憨态可掬,令观众捧腹大笑。过去有一头名叫“阿诺尔德·齐费尔的猪。它会弹钢琴、开门、关门,从冰箱里为自己取食物,穿上滑轮鞋滑行,开电视机,并酷爱美国西部片。人们将这些非凡的行为拍摄成了电影。1966年,阿诺尔德·齐费尔荣获动物明星“帕物西”奖——这种奖的等级类似于人类电影界的奥斯卡大奖。

  美国举行过一次猪赛跑比赛。开赛前,猪自由散漫,不把比赛当回事。谁知枪声响了,那些猪你追我赶,快到终点站时,还会作最后的冲刺呢!在美国斯普临菲耳德市至今仍保留着一项传统娱乐项目,即猪崽赛跑。这些乖巧的猪崽会很守纪律地集合在起跑线上,一声令发后即朝同一方向疾跑,终点处设40厘米高的障碍物,逾越后即算夺标。

  从前俄国有个训兽师,名叫道尔夫,训练过一只名叫“卡秋莎”的猪。卡秋莎在马戏团里参加演出,使满场观众拍手叫好。

  猪爱卫生,它在猪圈里,总是一个固定的地方撒尿拉屎,也像人一样爱洗澡爱拣清洁的地方睡觉。猪喜欢玩土,可并不怎么出汗,因为它们身上的汗腺极少,天气炎热时,它们就在凉爽的泥地或水泥里寻求解脱。纽约州的一户人家同时收养了一只叫琪弗的小狗和一只叫苏西的4周大的小猪。苏西只训练了3天就会用厕纸了,而琪弗两周以后还没有摸清门道。

  猪对人有一种天生的眷念之情。如果你将一头野猪幼崽捕回养大,它就会成为你的好朋友和忠实助手。它能为你送信,伴你散步,当你狩猎时为你寻找野禽。俄罗斯的多瑙河三角洲地区曾住过一个农夫,他养了一群猪。农夫每年仅留2个月时间让猪呆在家里,其他时间则放森林,任其觅食不归,并在野外繁殖后代。每当天冷,约十二月份时,主人会乘小舟沿林边呼唤,于是猪们会闻声钻出森林,跟在小舟后游上几公里随主人回家过冬。此情此景宛如慈父将游子召回一般,令人万分感动。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的人把猪作为自己的宠物。作家肯特·布瑞特在他华盛顿特区的住宅院子里养了一只小猪,取名菲多。画家维多利亚·赫伯特养了两只猪,还把它们训练成游泳好手,其中一只曾因救了一个被淹的 9岁残疾男孩而受到嘉奖。

  水獭助人捕鱼

  水獭是半水栖类动物,形态上有许多适于水栖生活的特点。身体细长,四肢短小,勇猛而灵活。趾间有践。鼻孔呈现瓣膜,在水中可以闭合,以便在水中潜游、追寻鱼群。毛短而密,不沾水。背部暗褐色,腹部淡棕色,颈部和腹面均为白色。

  它在河边、湖畔、溪水之旁栖息繁衍。它的巢筑在近水的灌木丛中,洞内以草做铺垫物。水獭筑巢“狡兔三窟”,它的洞穴也有几个出口,其中有一个洞日通到水下,有利于直接潜人水中,或觅食,或躲避敌害,水獭除了主食鱼类以外,也吃蛙、蟹、水禽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有时还吃部分植物性食料。它白天藏在洞里休息,夜间出来活动。除了交配期外。平时过着“独身”生活。

  水獭每天都要下到水里,无止无休地捕杀鱼类。即使饱腹之后,它们仍不消闲,捕鱼成了它们的嗜好,对养鱼业危害极大。但水獭非常聪明、伶俐,经过训练之后,只需半年时间,它们就可以成为一名“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捕鱼能手,为渔民服务。早在200年前,我国的渔民就懂得训练水獭作为自己捕鱼的“助手”了。它们一生中可以无偿地为主人效劳十几年。

  海豚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

  海洋动物中,海豚是非常聪明的。它脑子发达,具有寻找目标和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形状,甚至性质的特殊本领。当海豚在水里游动时,它能不断发出幅度很大的超声波,并能进行回声定位。这套极为灵巧的探测系统使人类仿造的各种“声纳”都望尘莫及。

  科学研究表明,海豚是六千万年前由陆地演化为入海生活的哺乳动物。它的外貌像鱼,背脊上有一个背鳍,上下颌都长牙齿,喜欢在水中成群漫游,吃鱼、乌贼、虾、蟹等,性情温和,能学会复杂动作,记忆力很好。海豚有50余种,分远洋海豚和近海海豚两大类。远洋海豚的警惕性较高,不易饲养;而近海海豚的警惕性不太高,不仅容易饲养,而且能掌握一些技能。

  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沙克湾,是海豚的生活场所。周末,成群的少年儿童也到这里来嬉耍,海豚温顺地跃出头部,让孩子们伸手逗玩,互相结成“好朋友”。

  更奇怪的是,海豚还能主动导航。有一次,一艘远洋轮在大雾弥漫中,闯进浅海暗礁区。轮船迷失了方向,船员们个个惊慌失措。突然海面上出现了海豚,船长一下明白了:是海豚来领航了。海豚在前面领航,船终于驶出了浅海区,大伙儿都得救了。

  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附近的库克海峡中,有一条水流湍急、暗礁林立、浓雾弥漫的水道,是航船必经之路,航船如稍有差错就会触礁而沉没,因此海船经过这里时,船员们都很紧张。令人欣慰的是,这条水道中有一只被人们称为“戴克”的海豚,它给过往的船只领航,从未失误,故受到广大海员的欢迎。

  有一次,一艘名叫“塘鹅”号的海船经过这条水道时,一名喝得酩酊大醉的船员发酒疯,掏出手枪向“戴克”连发数弹,虽未射中,但它因受惊吓而逃得无影无踪。数天之后,戴克又出现在这条水道中仍为过往的船只领航。但令人吃惊的是,“戴克”能准确无误地认出“塘鹅”号海船,只要这艘船出现,它就会躲起来。不久,“塘鹅”号因失去“戴克”领航,而触礁沉没。

  海豚不仅帮助人们领航,而且在关键时刻还见义勇为救人性命。据有关资料记载,1959年夏大,一艘哥伦比亚的轮船在加勒比海发生事故,船上人员全部落水,突然一群凶恶的鲨鱼向他们袭来。在这万分危急时刻,一群海豚游了过来,一面和鲨鱼展开激烈搏斗,一面用身体筑起一道防线,保护落水者。一会儿,一艘德国客轮恰好经过这里,这些遇难者才得救。

  1966年6月,开罗一位名叫马赫梅托的海员驾船在海中航行,不幸触礁,他紧紧抓住船上的座垫在海里漂游,突然一条鲨鱼向他游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群海豚将他围在中间,形成一道防御鲨鱼进攻的围墙,并把他一直护送至安全的地方。

  1972年9月,南非共和国一位名叫伊瓦诺·乌拉基斯拉维奇的姑娘,她所乘的船被海浪打翻而落水,当一条鲨鱼向她扑来时,两头海豚救了她,并将她护送至安全地带才离去。

  那么,海豚为什么要为人们领航和见义勇为救人生命呢?至今还是个谜,尚有待于动物学家去研究。

  由于海豚有特别发达的定向、定位和感觉器官,美国一直在训练海豚从事军事活动,它们被称为是美国的水下“特种兵”。

  1971年,在越面某海港的美国海军,发现海底有水雷和障碍物,为了避免在航行中出现意外,他们调来一支海豚部队,对该海域进行探查。这些“士兵”动作敏捷,水下行动自如,最后圆满完成了任务。

  早在60年代侵越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就利用海豚保卫它占领的金兰湾海军基地;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利用海豚找出了大量的伊拉克水雷,使多艘美国战舰脱离危险。

  美国海军把训练过的海豚分为三类:一类是识别能力强、嗅觉最灵敏的海豚,让这类海豚与敌方航空母舰和大型战舰一起同归于尽。第二类是游速最快而且很有活动规律的海豚。让这种海豚携带定时炸弹去对付敌人固的后勤供应点,与这些设施同归于尽。第三类是有去有回的海豚这类海豚能正确地识别敌我双方船只,把遥控炸弹固定到敌方中小型舰船上便返回驻地,炸弹由船上或陆上人员遥控引爆。

  1973年,美国海军派出一只代号为“间谍”的海豚,让它把一枚微型探测仪吸附在一艘原苏联核潜艇的底部。当时这艘核潜艇停泊在一个戒备森严的军港,谁也没注意到一只海豚的秘密行动。几星期后,“间谍”义悄悄地把这枚微型探测仪取了回来。于是有关这艘原苏联核潜艇的燃料使用等情报,便轻而易举地落到了美国军事专家手里。

  鸬鹚助人捕鱼

  鸬鹚鸟羽毛乌黑,性食鱼类,故又称鱼鹰、水老鸦,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种水鸟。

  饲养鸬鹚并用它来捕鱼,在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

  捕鱼之前,渔民先把鸬鹚放在竹排上,每个竹排大约十余只,每只鸬鹚的颈项都绑有松紧适中的麻环,以防其自食捕得的鱼。当几个竹排到达溪中心时,主人发出轰赶声后,只见鸬鹚纷纷潜入水中,四处搜寻着鱼。一忽儿潜入水中,一忽儿又露出水面,平静的水面刹那间被数十只鸬鹚闹得沸沸扬扬。鸬鹚捕到鱼后先贮藏于喉囊中游向竹排,主人用网将它们捞起,用手先按住喉囊,把囊内的鱼逐条转个方向,再顺鳍捏出来,这样可防止鱼鳍损伤喉囊。

  在陆上的鸬鹚显得笨拙,但它却是潜水能手,潜水时最深能达10余米,每次潜水时间可达几分钟,一斤多重的鱼也能随口吞下。鸬鹚喜欢集群生活,捕鱼时能做到相互合作,当遇到大鱼时,一伙鸬鹚合力围攻,有的啄瞎大鱼的眼,有的咬头,有的咬鳍,有的咬尾,然后合力把大鱼拖到竹排边。一阵紧张之后,有的鸬鹚也会在竹排上偷闲,全身湿漉漉的,用坚硬羽干的尾羽支于竹排上,不间断地鼓动着翅膀。

  鸬鹚与其他水鸟一样,正面临着严重危机。沿海滩涂、内陆湖泊湿地以及森林正在被盲目开发、围垦,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鸬鹚等水鸟的栖息环境日益缩小、恶化和消失,已严重危及它们的生存。这些可爱的且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水鸟,应当受到人类的关注和保护。

  鲨鱼救人

  1986年1月5日,到南太平洋斐济群岛旅游观光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系学生罗莎琳小姐,从马勒库拉岛乘轮渡返回苏瓦。轮渡在海上航行了约半个小时,罗莎琳忽然听到有人高声喊:“船漏水了!”顿时船上乱作一团。罗莎琳急忙穿上船上预先准备着的救生衣,和两位一起去旅游的同学挣扎着爬上了一条救生艇。这条救生艇上挤着18位逃生者,由于人太多,小艇随时有翻沉的危险。小艇在波涛中颠簸了两三个小时以后,远处出现了一线陆地,心粗胆大的罗莎琳率先跳入海中,她回头高声喊道:“胆大的跟我游过去,陆地不远了,不要再坐那该死的小艇了!”接着就有七八个人跟着她跳入海中。这时她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下午4点05分。

  在学校里,罗莎琳是出色的游泳能手,但海里浪头太大了,她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只好让水流带着她往前漂。

  罗莎琳在海上漂泊了几个小时。暮色渐渐地笼罩了海面,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忽然,她看到远处一根黑色的木头迅速地向她漂过来,很快她看清楚原来是一条八九英尺长的大鲨鱼!罗莎琳惊恐万分,她感到自己已死到临头了,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鲨鱼狠狠地撞了她一下,然后就张开大口向她咬了过来。但奇怪的是它没有咬着罗莎琳的身体,而是咬住了她的救生衣,用那尖刀般的牙齿将救生衣撕碎。这条鲨鱼围着罗莎琳团团转,还用尾巴梢去扫她的背。突然又有一条鲨鱼从她的身底下钻了出来。随即在她的周围上窜下跳,最后竟潜下水去在她的身下浮了上来,这时罗莎琳才发现她竟莫明其妙地骑在这条鲨鱼背上,就像骑在马上似的!

  第一条鲨鱼还是在她身边兜圈子,接着她骑的那条鲨鱼又悄悄地溜走了。随后这两条鲨鱼又从她的左右两边冒了上来,把她夹在中间,推着她向前游去。

  到天亮的时候,这两条鲨鱼仍然同她在一起。这时候罗莎琳似乎意识到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在这两条鲨鱼的外围还有四五条张着血盆大口的鲨鱼在转游,它们的眼睛始终在盯着她,口中露出一排排类刀般的牙齿。每当那几条鲨鱼冲过来要咬她时,这两条鲨鱼就冲出去抵御它们,把它们赶走。要是没有这两个“保镖”,罗莎琳早就被撕得粉碎了。

  当暮色再一次笼罩海面时,这两条鲨鱼还在陪伴着她。突然她听到头顶上有嗡嗡声,抬头一看,是一架救援直升机。直升机上放下了救援绳梯。她抓住了绳梯,用尽全身之力爬了上去。爬上直升机后,罗莎琳从半空中低头往下看,那两条救命鲨鱼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罗莎琳被送往医院治疗。她后来得知,这个海区经常有鲨鱼出没,其他跳入海中的人都已失踪,显然是都已葬身鱼腹了!

  鲨鱼,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人类在水中的最凶恶的敌害。可是,竟然会有两条鲨鱼拯救了一位落水姑娘,并保护着她免受同类的伤害。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为什么这两条鲨鱼会救人呢?难道它们对人类有着某种特殊的感情?或许是它们把罗莎琳当作了自己的同类?这一离奇事件给海洋生物学界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

  乌龟端午探亲

  1980年9月的一天,湖北省监利县尺八镇中洲乡王墩村的徐先平,与内弟在屋后小河里捉到一只大乌龟。他用小刀在龟背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又打孔穿上4只铜环,第二天,便将乌龟送入洞庭湖。

  1981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晚上,这只乌龟竟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主人留它住了一段时间,又送入洞庭湖。

  1982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乌龟又回来“探亲”了。

  1984年农历五月初一,这只乌龟回来后找错了地方,钻到徐先平邻居家床下。

  到1987年农历五月初一,这只乌龟第八次到徐家“探亲”。这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这只乌龟,体重近2公斤,并不小。从洞庭湖到徐家有几十里路,并不近。乌龟不但能爬回来,并且避免了途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这是怎么回事?

  乌龟不是偶而回到徐家,而是年年“探亲”,这是怎么回事?

  乌龟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回“家”的,每次都在端午节之前,这又是怎么回事?

  谁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呢?

  亚当逊夫妇和狮子

  在一望无际、遮天蔽日的非洲热带原始森林里,有一对居住了几十年的夫妇。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精心考察、抚育和驯化幼小的野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从而成了当代传奇式的人物。根据他们几十年的密林生活拍成的电影《狮子与我》也风靡一时。这对夫妇,就是乔治·亚当逊和娇伊·亚当逊。

  乔治原是英国人,娇伊则是奥地利人。1955~1956年,乔治在肯尼亚北部边境省担任捕猎高级督察期间,当地接连发生野兽伤人的事件。乔治出于自卫,不得不开枪将一头母狮打死,雄狮也立即被吓跑了。后来在附近的土穴里,他们又发现了3头刚产下来不久的幼狮。

  为了工作的方便,亚当逊夫妇把家搬到林区离土著人不远的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这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离幼狮上穴也不远。乔治连着在土穴附近观察了几天,始终没看到被吓跑的那头雄狮。他怕幼狮被饿死或被别的野兽吃掉,就把它们抱回自己的家里。娇伊很了解自己的丈夫,积极支持丈夫的事业,并成了丈夫唯一不要报酬而又非常忠实的助手,一起担当起考察、驯化和研究野生动物的任务。后来,他们把其中的两头幼狮送给荷兰鹿特丹动物园驯养,而将最小的一头留在身边,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爱尔莎。

  经过多次观察,他们发现豢养的狮子和野狮的习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和自家的猫和狗没有多大区别了。直到两年以后,爱尔莎已满两岁,成了一头健壮的母狮,却仍跟幼小时一样,和主人形影不离。有时它跟主人到附近土著人居住区去,表现得规规矩矩,十分温顺,以致土著人也敢在它身上抚摸了。看着爱尔莎的这种变化,亚当逊夫妇感到他们第一个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要说经验或体会,那就是环境 (必须脱离大自然)、母爱(像被打死而使乔治痛心不已的那头母狮)加耐心 (他们在爱尔莎身上花了整整两年时间)。从现在起,他们重新使它“野化”了。每当天刚黎明,他们就带着这头母狮,到铁丝网以外的山地去,让它听着其他狮子和野兽的吼叫或咆哮,慢慢地开阔视野,适应环境。晚上,在铁丝网内,他们又人为地朝它附近驱赶一些小动物,逐步锻炼和提高它猎取食物和进行自卫的本领。就这样,天天如此,月月如此,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跟原先记录它的退化一样,他们每天都把它的进步作了详细的记录。

  亚当逊夫妇的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他们的爱心并没有白费。那些重新“野化”后又放回森林中的野兽们,并没有像“不肖子孙”那样忘恩负义,一去不返了,而是仍记着主人的抚育之恩。甚至多年以后,一些雄狮、母狮、老虎、豹子等,还会回到“老家”、“娘家”、“母校”来探亲。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丰富的情感与自我保护 下一篇:其他动物的智慧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