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史上的奇迹

作者:崔玉亭 字数:9307 阅读:58 更新时间:2009/06/18

坦克史上的奇迹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1年末,德国军队大规模地向前苏联境内进攻。

  有一天,德国军在立陶宛境内的一条河的桥头上,突然和前苏联一辆新型坦克相遇。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好几英里。

  德军恼火了,一看只有一辆坦克,就调来一个连的炮兵,架起六门炮向这辆前苏联坦克炮击。猛烈炮火在坦克周围爆炸,突然有两发炮弹直接落在坦克上,可是炮弹被弹飞了,坦克一点没有破损,相反苏军用坦克炮向德军炮阵地上迎击,咣铛咣铛几发,就把德军四门炮打得飞上了天,使许多德国兵血肉横飞。

  德国指挥官又调来两辆坦克,从桥上向苏联坦克边冲击边开炮。苏联坦克停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瞄准,咣铛咣铛四发炮弹,就把德两辆坦克打得翻了个,冒了烟,全部毁坏了,成了一堆废铁。德军一个步兵师被阻在河的对面,眼巴巴望着这座桥,就是过不去。

  前苏联这种新型坦克,装甲很厚,一般火炮根本就打不进去,这使德国人感到头痛。这时天渐渐黑了,夜幕降临到这座桥上。德军知道强攻不能解决问题,就利用夜幕掩护,开始偷袭前苏联坦克。他们派出12名工兵,悄悄地泅过河去,绕到前苏联坦克的身后,匍匐前进,悄悄靠近这辆坦克,突然两个德国兵抱着炸药包,跃上了前苏联坦克,将炸药包塞入坦克悬挂装置内,然后拉动引信,又跳下坦克,滚到树林里。轰隆一声巨响,炸药包爆炸了,德国兵兴高采烈,以为这下子前苏联坦克就完蛋了。

  前苏联坦克隆隆响起机声,接着开动起来,转了一圈又回到桥头,履带和其他装备都没有损坏。这下12个德国兵工兵惊呆了,他们带来的炸药包用完了,别的武器根本对付不了坦克,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当夜德军从别处调来一门高射炮,第二天架在离坦克800米的一个高坡上,那里相当隐蔽,德军正要准备向前苏联坦克开炮。谁知咣铛一声,炮弹首先在高炮附近炸开,把这门高炮掀翻在一道沟里。前苏联坦克早已发现这个阵地,时候一到就先发制人。

  德国步兵师连续收到上级急电,要他们赶快过桥,可是前苏联这辆坦克阻止一个步兵师,已经两天两夜了。

  第三天,德军又调来6辆坦克,从上游用船渡到对岸,然后占领一片树林,形成对苏军坦克的包围之势。这些坦克来回运动,并从不同方向同时向这辆苏军坦克射击。但炮弹并没有使苏军坦克损伤,苏军坦克不断地在还击,但它还是中了德国人的诡计。正在这时,另一门高炮躲在树林里,悄悄在瞄准苏军坦克。而苏军坦克的精力集中在对付那六辆坦克上,根本没有看到那门高炮。

  突然,德国高炮连续发射7枚炮弹,有两发命中了,前苏联坦克受到损坏,再不能开动了。德军六辆坦克立即冲了过去,一个小组爬上了正在冒烟的苏联坦克,从舱口内塞进了手榴弹,这才把苏军坦克手炸死。

  事后德军发现,前苏军坦克上只有两个破洞,其余上百发炮弹虽然击中坦克,但只是留下一些蓝色的凹坑,根本就没有真正穿透装甲。

  这辆苏军坦克,拦截德军一个步兵师整整48个小时,创造了奇迹。

  人体内的子弹

  原苏联有位老司机,1987年他已经69岁。有天夜里,突然他全身发冷,不停哆嗦,接着发起高烧。家里人立即把他送进了医院。

  到了医院后,这位名叫萨波日尼科夫的司机仍然高烧不退,吃药打针都不灵。到了第二天夜里,他剧咳不止,全身战栗。突然,他从喉咙里咳出一粒金属物体,咚的一声落在水泥地板上。他打开灯往地板一看,发现此物是一颗子弹。

  原来萨波日尼科夫在46年前参加卫国战争时受过伤,有颗子弹一直留在体内,没有想到这次剧咳竟把这颗子弹取出来了。

  第二天他觉得病痛已除,就高高兴兴从医院里出来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种子弹在人体内旅行的怪事还不少。英国伞兵李察·宾格利少校的身上,一颗子弹在他身上旅行了36年。

  这位近70岁的退伍军人,住在英国狄方郡。他是参加朝鲜战争受伤的,他清楚地记得,在抢攻一座多石的山头时,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哒哒”的机枪打伤,连中四发。但奇怪的是,他在战场医院急救时,发现身上只有三个弹洞,医生也只取出三颗子弹,还有一颗是否在身上,他也弄不清楚,反正由医生来处理吧。他在战斗中左眼瞎了。

  30多年都过去了,他一直没有感到什么痛苦,可是到了最近几年,感到不对劲,老是脑袋疼得厉害。后来实在受不了,他要求到医院开刀。经医院检查,发现在他眼睛后面藏着一件硬物,但在动手术之前,谁也弄不清这硬物到底是什么。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眼科专家阿伯拉罕·韦巴医生只用半小时,就找到了那硬物,镊子拿出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外科手术教授米路士·艾永博士对此医案非常有兴趣,详细地研究了这颗子弹为什么行走到眼睛后面。他说这颗子弹在朝鲜战场宾格利少校受伤时,进入了少校的心脏,并由一个心室进入另一个心室,再从主要的心脏动脉离开,最后在左眼后面停了下来。博士说:“宾格利少校中弹时,子弹可能贴在一条静脉上,后来植入静脉之内。”

  自动枪的发明

  马克沁是美国一位电气机械发明家,纽约第一家电器照明设备就是他安装的,他跟武器生产是无缘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自动枪的发明者正是这位门外汉。

  那年他到欧洲考察偶然发现有一种多管武器,有 10来根枪管,叫加德林排枪,四名射手摇动机械来发射枪弹,移动搬运时,要数人抬,威力是大,但相当笨重,射速也很慢,不太适合作战使用。马克沁看了这种枪,他就产生一个想法,能不能将其改进成为一种快速发射的自动枪呢?

  马克沁从小就过着贫苦生活,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富于创造性。他苦苦思索,想闯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首先要找出一种能代替人力操作的能源。

  有一次,他用老式步枪射击,发现自己抵着枪托的肩膀被撞得很疼,脱下衣服一看,有一块青紫。这一下他惊喜万分,他终于发现渴望得到的能源就在眼前。他想,这么大的后坐力给人带来痛苦和不便,为什么不变害为利呢?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一能源?

  普普通通的后坐力,人们熟视无睹,可是到了聪明的马克沁眼里就成了

  “宝贝”。他经过分析,研究,苦心钻研终于为武器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火药气体。

  步枪射击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除了将子弹射出枪管外,同时产生后坐力的运动。马克沁就是利用这部分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对射手撞击的后坐力。到1883年,他成功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自动步枪。

  马克沁的发明,原想给美国军队改进武器,可是美国人对他很了解,都知道他是电气机械的发明家,对枪是门外汉。因此听说他发明自动化的枪都不信,说他是骗子。马克沁受到嘲弄、讽刺,气得他带着图纸离开美国,来到欧洲。

  他到了英国伦敦的郊外,省吃俭用建立起一家小工厂,在没有任何人指导和支援的情况下,用惊人的毅力,自己当工匠,精心研制自动枪。除枪管是外购以外,其他一切零件都是他自己制造的。1884年5月,他的自动步枪终于成功了。

  5月的一天,伦敦传出消息,说马克沁的自动枪要进行表演,皇宫贵族,资本家老板,还有那些军界要人及军火商都赶来看表演。

  在郊外一片树林里,前面竖着一个靶子,马克沁跟前放着他的自动枪,周围站满了身着五颜色六色衣服的人群,男男女女,叽叽喳喳,议论什么的都有。马克沁当众把6发子弹压进一只铁箱里,他一条腿跪下,一条腿蹲着,两手握着枪柄,瞄准着靶子,喊了一声射击,“哒哒”子弹像旋风一样射了出去,只有2秒钟,他就把6发子弹发射完了,那靶子变成了蜂窝一样。

  有些人惊奇、欢呼,感到神了。也有的人跑过来要马克沁重新表演,说射速太快,没有看清。马克沁笑笑,又重新装上6发子弹,再次进行射击。他这一发明轰动了伦敦,像神话般传说着。他正式申请了关于枪自动连续射击后坐力原理的专利,从此,在近代兵器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马克沁在自动枪的基础上,他又不断地进行改进,发明了马克沁重机枪。他带着这种枪又到俄国彼得堡表演,半分钟就把300发子弹打光了,使参观的人们目瞪口呆。俄国人马上对马克沁的重机枪引起兴趣,研制仿制这种枪。

  1903年,马克沁和英国著名军火商维克斯对马克沁的重机枪进行改进,简化结构,减轻重量,并使威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改名为维克斯机枪。

  1916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激烈进行,英法联军和德国军队在法国索姆河地区展开了一场大的战斗。当时联军凭着人数多,有步枪还有骑兵,就发起数个团的人群战术,想一举攻入德军阵地。

  德军开始没有还击,等联军靠近了,他们突然推开地堡的枪眼,数十挺马克沁新式重机枪“发言”了,像雨点般的子弹,旋风似刮到哪里,哪里的联军就倒下一片。联军不服气,一再发起进攻,结果一天之内竟死伤5万多人,相当于5个师报销了。这一次是马克沁重机枪大出风头,成了步兵最有威力的武器。

  马克沁自动武器所作的重要贡献,为现代自动武器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音乐武器

  1939年3月15日,经过一夜激烈炮火的布拉格街头,突然间响起雄壮美妙的音乐声,市民们的紧张情绪顿时消失,都好奇地跑到街头看热闹。只见一支数百人组成的军乐队,一会演奏着民歌,一会演奏着流行歌曲,用迷人的音乐掩盖战争的气氛,使许多人一时忘掉他们面前是侵略者,是法西斯军队,反抗的情绪大大减轻。等人们醒悟过来时,布拉格的所有街头,都已被德国军队占领。在这支军乐队后面,就是装甲部队。

  德国是个热爱音乐的民族,出了许多音乐家,希特勒本人也是个音乐迷,他十分爱好贝多芬的音乐。希特勒发动战争后,他又把音乐当成“特殊兵器”。

  1940年4月9日,德国军队入侵挪威,希特勒又使用这种把戏。挪威是个小国,而它的海军和陆军相当英勇顽强,始终抵抗着希特勒的军队,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到山区。当德军乘胜进入首都奥斯陆时,一支1500人组成的德军音乐队,吹吹打打,演奏甜蜜的华尔兹舞曲和流行的美国小调,那音乐掩盖着整个城市,好像在举行盛大的音乐会。

  市民们忘掉战争,忘记痛苦,纷纷走出家门看热闹,许多人还跟着音乐跳起舞来。可是正当人们为美妙音乐叫好、迷醉时,几艘德国登陆舰进了港口,打开大门,坦克和装甲车从大门里冲上岸。接着步兵、炮兵也从容地走上了岸,很快2万军队在音乐声中包围了这个城市,过了半小时,空中又传来嗡嗡声,大批乌鸦似的德国飞机掠空而过。市民们抬头一看,天啊!恐怖笼罩天空,城市被德军占领了,市民们要反抗已经晚了。

  同一天,德军又入侵丹麦,希特勒又用音乐作开路先锋。一支德国军乐队跟随先头部队冲进首都哥本哈根,接着占领中心广场。军乐队立即摆开架势,在广场举行了露天音乐会,美妙乐曲瓦解了市民们的反抗情绪。

  两个多小时的音乐会结束时,市民们离开广场才发现,所有交通要道、高层建筑,全被德军控制了。

  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几乎每占领一个城市,它的乐队都跟先头部队一块进城,音乐成了瓦解敌国意志,鼓舞纳粹分子士气的“特殊兵器”。

  无声枪

  在美国纽约一家咖啡店里,两个黑人悄悄地走了进来,他们坐在白人对面的位置上闲谈。这时迪斯科音乐在响,有几个女郎在扭着腰卖弄风情,不时把雪白大腿在男人中间显露。

  当音乐停下来时,那两个黑人拿着白人的一只箱子走了。那个白人趴在桌子上,好像睡觉了。突然一个女郎惊叫起来“血!血!杀人了。”人们朝那睡觉的白人一看,他身子底下在滴着鲜血,他被人用枪杀死了。

  显然凶手是这两个黑人,奇怪的是他们开枪时,谁也没有听到。原来这两个凶手用的就是微声手枪。

  微声枪有人又叫无声枪。实际开枪时不可能没有声音,只是声音微弱而已。这种枪跟普通手枪、冲锋枪差不多,不同的是在枪上增设了消音装置,并改进了枪弹等等。这种枪就是要求射击时做到:无声、无光、无焰的“三无枪”,它主要是用于暗杀。

  据说,世界上最早的微声枪是英国马克西姆发明的。他喜欢安静地工作,特别讨厌打猎的枪声。可是他住的那片树林里,偏偏有几个打猎人,老是传来枪声,这使他恼火。他大声对猎人喊着:“你们不会使枪不发出声音吗?”那几个猎人哈哈笑着说:“你有这种枪吗?要有我们出多少钱也要。”

  马克西姆一生气,真的研究起无声枪来。经过几年的努力,1909年他终于制成了一种装在猎枪上使用的消声器,能使射出来的响声大大减小。他还把这种消声器送给喜欢打猎的美国总统。

  1912年美国人又经过改进,制成了消音步枪,声音小得就像撕一张纸一样。后来美国间谍情报部门,又加强了研究改进,使微声手枪更加小巧玲珑,成了间谍人员的主要武器。

  当时美国总统有位好友,挑了一支最好的微声枪去送给总统。他进到白宫时,总统正在办公桌前跟一位先生交谈。这位朋友有意不去打扰总统,他把一只沙袋放在总统办公室对面走廊的角落里,对着沙袋打了10枪,然后用手绢包着手枪,进了总统办公室,这时周围的人谁也没有听到枪声。这位朋友把发烫的手枪往总统桌上一放,告诉总统他已经开了10枪。总统不信,伸手一摸手枪是热乎乎的,这才惊讶不止,并幽默地对朋友说:“只有你才能带着这种武器闯入我的办公室来,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我脑袋早开花了。”

  会跳的大炮

  1939年12月,苏联和芬兰两军在芬兰境内的卡累利阿地峡对峙,双方都想以零打碎敲的方式来削弱对方的力量,伺机发动进攻。

  一天,在一个乡村的园林中,芬兰军队有位士兵到树林里闲逛,忽然一间破旧的房间里,堆着一堆柴禾,底下好像放着什么东西。那个士兵好奇地走过去,把柴禾掀开,一下子露出一门巨炮。士兵惊喜地跑去向长官报告。长官跟着士兵进了树林,来到这间破房的院里,柴禾下果真是一门巨炮。军官爬到巨炮上看来看去,他辨出是一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沙皇时代遗弃的野战炮。这意外的发现,使这军官兴奋万分。当时他们正是缺少重武器的大炮,意外之中的发现,如获至宝啊!

  军官又把炮技师叫来,要他把大炮修理和清洁好,准备投入战斗。技师检查完大炮,发现这门炮没有缓冲装置,谁也不知道装进炮弹,拉动火绳后会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炮隔了一个时代,谁也没有见过。但芬兰军队阵地上没有大炮,很需要重武器,这门炮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军官下令,要试炮。

  大炮运到阵地上,把炮口朝向敌阵地,大家把炮弹填进了炮膛,炮手们站在两侧。指挥官手举红旗,喊了一声“预备——放!”两个炮手拉动火绳,只听一声巨响,大炮颠抖,震耳欲聋,炮口留下一团烟云。火炮像匹野马一样,一下子跳得老高,后蹦了9英尺 (约2.7米),把两个士兵撞得昏倒在地,头破血流,其中一个死了。可是芬军仍然惊喜万分,那炮弹在苏军阵地上炸开了。

  芬军掌握了这门大炮的牛脾气,每次发射后,士兵们就把他拖回原处,或转移阵地再发射。观察弹着点的士兵对军官喊着:“第一发炮弹就把苏军一辆大卡车炸得粉碎!”大家一听欣喜若狂,就给这门大炮取了个绰号叫“跳跃的亨利”

  这件历史遗物所产生的奇迹,使芬军大为振奋,但也使苏军吃尽苦头。苏军指挥官惶恐不安,总觉得不对头,好像芬军运到了一批新式大炮。威力很大,要千方百计把芬军新武器摧毁。于是苏军准备几十门大炮,每当“跳跃的亨利”发射以后,苏军的炮火就飞过来,进行猛烈回击,有时持续回击达三个小时。打得芬军抬不起头来。

  芬军指挥官灵机一动,就命令炮手打四五发炮弹之后,立即就转移到新的阵地,然后就躲进营地去喝咖啡去了。就这样跟苏军捉迷藏,几天,苏军一边界几天发射了上万发炮弹,可是只是炸掉这门炮轮子上的一根辐条。这门古老的“跳跃的亨利”以受到轻残为代价,致使苏军一万多发炮弹白白耗费掉了。

  积木式组合枪

  1966年美国一次武器展览会上,有一样武器一下子引起轰动,引起人们兴趣的这种武器,叫积木式组合枪,连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格瑞恩也赶去观看了。只见两个年轻人在表演,他们一下把自动步枪卸开,运用这些枪的零件,迅速地组成冲锋枪。把冲锋枪卸开,还是这些零件,又迅速地组装成机枪。接着又拆开,把轻机枪变成军重机枪。同样这些枪的零件,不同的组成,可以变成6种不同的枪,运用同样的子弹。就像变魔术似的,难怪人们被吸引了。

  这种积木式的枪叫斯通纳枪族。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发明这种积木式组合枪的是美国一位工程师,他的名字就叫斯通纳。

  说起斯通纳发明这种枪族,还有个传奇故事哪!50年代初期,有一天斯通纳工程师到幼儿园接孩子,忽然他被孩子玩积木的情景迷住了。孩子们运用方块积木,有的堆积成高楼大厦,有的搭成大桥,有的组合成火车、汽车。同样几块小方木,在孩子们手里,变化无穷,真像是变魔术,妙极了。从此,斯通纳也买了积木,一有空就跟孩子一起玩积木,每次都有浓厚兴趣,久久凝视。

  斯通纳是爱动脑子的人,他经常在想,积木块虽然就那么几种简单形状,但却能搭积成式样繁多的器具,枪不也可以用一种基本部件为基础,换用不同枪管、枪托等部件,和搭积木一样,组成不同枪种吗?如果这种办法可行,那该多好。他就像小孩玩积木那样,开始了他的奇妙构思。

  经过几个春夏秋冬的努力,1963年他终于试制成功了这种积木式枪,被称为“斯通纳枪族”。这种枪一出现,就引起军方高度重视。因为它设计巧妙,组装快速,很适合战场的需要。在几分钟内,就可将步枪式冲锋枪改装成轻机枪。它的特点是将步枪、冲锋枪、机枪和重机枪的部件统一起来,组成一族。同一族内的枪,口径相同,弹药通用,零部件可以互换。

  斯通纳枪族一出现,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军方的关注。因为它便于大批生产,成本低,有利枪支弹药的后勤供应;同时它操作方便,掌握一种枪,就能使用其他几种,也简化了训练。在战场上,枪支零件可以互换,无疑有利保障战斗任务完成,而且随时根据敌情变化进行改变,同时也便利维修,因此优点很多。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奇妙的头盔枪 下一篇:兵器大观  世界上最大的炮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