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五、艳为虚幻 枯为胜境

作者:[明]洪应明 字数:1130 阅读:136 更新时间:2009/06/18

四九五、艳为虚幻 枯为胜境

莺花茂而山浓谷艳,总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崖枯,才见天地之真我。

  【译文】

  莺啼花开草木茂盛而山峰浓郁峡谷艳丽,全都是大自然的虚幻境界;泉水干枯树木凋零而山崖光秃岩石突现,才显见天地间的真实自我。

  【注解】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见一三六【注解】

  总是:总归是,全都是。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幻境:变幻的境界。见二三九【注解】

  真我:佛教语,涅槃四德之一。亦称“大我”,与“妄我”相对,谓出离生死烦恼的自在之我。《俱舍论·破执我品》:“故佛説正法,如牝虎衔子,执真我为有,则为见牙伤,拨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也就是真实的自我,即本来面目。

  【评语】

  莺啼鸟啭,花发草茂,在大地山谷间,布满了浓艳的彩色,由外表来看,诚然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但仔细的向里推求一下,这不过是天地的一种幻相,一种装饰。莺啼鸟啭不过是一瞬间的声音,花发草茂不过是一刹那的景象,等到了花落草衰、川水枯竭,崖岸岩石都露出本来的面目,赤裸裸的毫无掩饰,这时候就出现天地的真体。人生也是如此。所谓名誉,所谓权势,都不过是人生的装饰,一种假的姿态,等到名誉失掉了,权势也衰败了,才看出来人生的真正价值。所以,朱子说的真吾,就是人的真正价值。人能永不失其真吾,则价值虽历千古,亦不能磨灭。古代的圣贤不失其德,忠臣不失其节,都是不失浑厚天真,所以能传名百代而不衰,历时千年而不灭,所谓与天地参永垂不朽。我们如果不失天真,就一定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像孟子说的“善为养吾浩然之气”,以达到返回真吾的境地。佛家从大自然景象中所悟出的真理,就是“富贵功名转头空”。因为功名富贵只是过眼烟云,只有维护人的纯真本性才能得到人生乐趣,(明)扬慎在《临江仙》一词中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俗语说得好:“平平淡淡才是真”。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四九六、世间广狭 皆由自造 下一篇:四九四、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