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八、风迹月影 过而不留

作者:[明]洪应明 字数:1480 阅读:190 更新时间:2009/06/18

四四八、风迹月影 过而不留

耳根似飙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

  【译文】

  耳朵好似飙风吹过山谷投递声响,只是经过毫不羁留,这样是是非非全都谢除;心境犹如月亮映入水池浸染月色,只是空虚并不着实,这样外物自我两者忘记。

  【注解】

  耳根:耳朵的根部。亦指耳朵。唐·白居易《琴酒》诗:“耳根得所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佛家语,佛家以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耳根为六根之一,耳对于声境而生耳识(识就是判别的意思)。《楞严经》卷三:“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唐·雍陶《安国寺赠广宣上人》诗:“今来合掌听师语,一似敲冰清耳根。”

  飙谷:飙,〈名〉本义暴风。《说文》:“飙,扶摇风也。”按,回风暴起,从下而上。是自下急上的风暴。谷〈名〉本义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飙谷是大风吹过山谷。

  心境:佛教语,指意识与外物。见○○五【注解】犹心意。《红楼梦》第三三回:“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成,甚合我老人家的心境。”

  月池浸色:月池,月光所照之池。南朝·齐·谢朓《别王丞僧孺诗》:“花树杂为锦,月池皎如练。”月池浸色,即月光所照之池浸染月色。

  空:〈形〉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广韵》:“空,空虚。”空虚,空无;不充实。《史记·龟策列传》:“竹外有节理,中直空虚。”

  著:〈形〉本义明显,显著,突出。《小尔雅》:“著,明也。”“着”的繁体字。着实,实际的(事物);真实的(情况)。《朱子语类》卷六五:“问:‘自一阴一阳见,一阴一阳又各生一阴一阳之象,以图言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节节推去,固容易见。就天地间着实处,如何验得?’”

  物我:彼此,外物与自我。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

  两忘:两者一起忘记。见四一○【注解】

  【评语】

  佛教所说的六根清净,不单是指耳不听恶声,也包括心不想恶事在内,眼、耳、鼻、舌、身、意六者都要不留任何印象才行。而物我两忘是使物我相对关系不复存在,这时绝对境界就自然可以出现。这就是“风来竹疏,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的意境。因为心灵也就自然随之空明。“耳根似飙谷投响”只是“心境如月池浸色”的初步工夫。可见想要提高人生境界,必须除去感官的诱惑,也就是要作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程度才能行。按现代人的看法,绝对的境界即人的感官不可能一点不受外物的感染,否则何以判断是否反映外物了呢?但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意志缎炼,控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排除私心杂念,建立高尚的精神境界却是完全可能的。

  【注094】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五·集素》同文。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四四九、世间皆乐 苦自心生 下一篇:四四七、处处真境 物物真机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