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二、勿待兴尽 适可而止

作者:[明]洪应明 字数:2154 阅读:142 更新时间:2009/06/18

四四二、勿待兴尽 适可而止

笙歌正浓处,便自拂衣长往,羡达人撒手悬崖;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若海。

  【译文】

  笙乐歌舞正到浓烈处,就自己整拂衣衫长往远引,羡慕豁达的人悬崖勒马而猛然回头;深更滴漏已近残余时,仍然是整夜行走不加休止,可笑庸俗的人沉沦苦海而浑然不知。

  【注解】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洞庭,见一画舫,雕槛朱窗,笙歌幽细,缓荡烟波。”

  拂衣长往:毫不留恋。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晋·殷仲文《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整拂,谓整理拂拭。《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於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长往,一去不返。唐·冯贽《云仙杂记·冰山》:“(张彖)后登第为华阴尉,叹曰:‘丈夫有凌云盖世之志,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遂拂衣长往。”也即“长往远引”,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明·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见○八四【注解】。豁达豪放的人。汉·贾谊《鵩鸟赋》:“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撒手悬崖:即悬崖撒手,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元·耶律楚材《太阳十六题·背捨》诗:“人亡家破更何依,退步悬崖撒手时。”

  更漏已残:更漏,漏壶,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故称。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製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指夜晚的时间。唐·戎昱《长安秋夕》诗:“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更漏已残,形容夜已深,滴漏中水已不多。

  犹然:仍然。《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只因小夫人生前甚有 张胜 的心,死后犹然相从。”

  夜行不休:夜行,夜间出行。《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不休,不停止,不罢休。《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夜行不休,此指应酬繁忙。

  俗士:庸俗不高尚的人。《后汉书·文苑传·刘梁》:“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群论》。时之览者,以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

  苦海:佛教比喻苦难烦恼的世间,也比喻困苦的处境。见三六九【注解】

  【评语】

  做事勿待兴尽,用力勿至极限,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最为理想。生活上也该如此。常言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才能享受到其中的真正乐趣。反之假如酒喝到烂醉如泥,不但不是乐反而是受罪,所以孔子说“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指喝酒不必有定量,以不喝醉为原则,白居易《长恨歌》中有“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两句,描写唐朝皇在笙歌正浓时,没有作到自动起身拂衣而去,所以才招来安史之乱的历史悲剧,使大唐帝国的基业险些葬在胡儿手中,因此《长恨歌》的下面几句就是“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当年和杨妃并坐饮赏狂歌艳舞的唐玄宗,以帝王之尊竟然挽救不了爱妃的命运,而被愤怒的禁卫军逼死在马嵬坡下,白居易接下去又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生活中不可整天酒山肉海,整天忙于交际应酬使自己陷于庸俗,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免乐极生悲。因此一个人平时在得意时,最好能培养适可而止急流勇退的自制工夫,否则一旦有一天沉身苦海就后悔莫及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达观的人处于平安的境地,时常想到危险的时期遭遇了危难,能悬崖撒手,急流勇退。为了个人的名利,在夜阑人静时还在各处奔忙的俗士,实际上是自讨苦吃自寻烦恼。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四四三、山居清洒 入都俗气 下一篇:四四一、本真即佛 何待观心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