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事上敬谨 待下宽仁

作者:[明]洪应明 字数:1086 阅读:152 更新时间:2009/06/18

三二○、事上敬谨 待下宽仁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译文】

  有官位的人不可不敬畏,敬畏有官位的人就没有放纵安逸的心怀;平民百姓也不可不敬畏,敬畏平民百姓就不会有豪强蛮横的名声。

  【注解】

  大人:指有道德有声望之人。据《论语,季氏》篇:“畏大人。注:‘大人,圣人也。’”或指有官位之人。《左传》昭公十八年有:“而后及其大人。注:‘大人,公卿大夫也。’”在官场中成为下属对上司的习惯称呼。

  放逸:放纵逸乐。见○四一【注解】

  小民:指一般老百姓。《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

  豪横:强暴蛮横。《后汉书·邓禹传》:“汉世外戚,自东西京十有餘族,非徒豪横盈极,自取灾故,必於貽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

  【评语】

  所谓“大人不可不畏”,此中道理孔子有明确的分析,“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所谓“小民也不可不畏”其中道理孟子有明确分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介于官民之间,形成一个士阶层。这里所谓畏大人,主要指对圣人之言,道德名望之人,由此会使你个人的修养得以加深;畏小民是指一般人而言,即持宽仁的态度,而不是蛮横豪霸。历史上轻视平民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敬畏大人就是对上服从。今世能够居于高位,他的道德学问必定超人一等,否则政府也绝不会用他主持国家大计,人民也不会推选他。下对上如果表示服从,则命令便算有效的成功。一般人民、下级干部也都能循规蹈矩,勤勉工作而无放纵感情、安逸、偷闲的习性,于是国富民康,国家的一切政治均上轨道,这样的国家一定是富强康乐的国家。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就是一切政事以民为本,小民是可敬畏,‘畏’的意思是亲近人民而不欺侮人民。事事能以民意为依归,就不会有豪横专制之名产生了。今天的极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区别,其实也就在于能不能畏民而已。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三二一、逆境比下 怠荒思上 下一篇:三一九、刻失人和 滥招恶友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