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七、名位声乐 不可贪图

作者:[明]洪应明 字数:1331 阅读:127 更新时间:2009/06/18

三一七、名位声乐 不可贪图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士。

  【译文】

  畅饮盛宴的快乐太多,不是一个好的人家;声誉荣华的习性过胜,不是一个好的学子;名利权位的观念太重,不是一个好的官吏。

  【注解】

  饮宴:亦作“饮燕”,“饮讌”,聚在一起饮酒吃饭。《汉武故事》:“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羣臣饮燕,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爱客不告疲,饮讌遗景刻。”

  声华:犹言声誉荣耀。唐·白居易《晏坐闲吟》:“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老倒翁。”清·钱谦益《与王烟客书》:“老病日增,身世相弃,畏近城市,自窜於荒江墟落之间。人世声华,取次隔絶。”

  士子:学子,读书人。《北齐书·辛术传》:“天保末,文宣尝令术选百员官,参选者二三千人,术题目士子,人无谤讟,其所旌擢,后亦皆致通显。”

  臣士:臣,〈名〉君主制时的官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士,〈名〉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周礼·大司徒》:“其附于刑者,归于士。”

  【评语】

  日以继夜贪图酣乐的人家,是奢侈浪费生活的代表,这样的人家享受过度,等到福报已完,便互见衰败消亡。古时候读书的人都是“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如果在读书的时候就贪爱那些声色之乐、华美之装的物质享受,这样的士人,也绝对不是真的读好了书。即使是读了些书,也不是治国安邦的经典。不过是一些骚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于世无补,于身无益,结果无声无嗅的埋没了一生。有的文人无行,还做出许多风流韵事为后人的笑柄。有知识的人,如果名利心太重,就会不顾一切争权夺利。自古为了功名利禄臣逆拭其君父者,不知道有多少,如王莽、曹操、隋炀帝、唐太宗之辈,尽管是位高权重,或是贵为天子,但是在百代之下,后人的笔墨形容,也是难脱公道啊!所以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王焉,可谓好学也已。”“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未足与议也。”一个有志于学业,有为于未来的人,在享乐上过于贪图,在名位上太过看重是难以有所成就的。人的品性修养要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不论是读书求知,不审居官从政,或是日常生活,只为追求私欲的满足,达到私心的要求,必然有损于集体,有损于公德,其最终结果是败坏自己的形象。而热衷于饮宴声乐之辈,必然轻浮;一门心思在名利场钻营,定然不会是为民造福坚持正确原则的人。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三一八、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 下一篇:三一六、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