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让名远害 归咎养德

作者:[明]洪应明 字数:1075 阅读:209 更新时间:2009/06/18

一九○、让名远害 归咎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译文】

  完善的名誉美好的节操,不适宜独自占有,应分一些给他人,可以远离祸害保全生命;耻辱的行为污秽的名声,不适宜完全推脱;要引一些归自己,可以敛藏光采修养德性。

  【注解】

  独任:犹专任。独自信用;独自承担。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故偏听成姦,独任成乱。”

  远害:避免祸害。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寧,动则远害。”

  全身:保全生命或名节。《诗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辱行:指污秽的行为。《庄子让王》:“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数闻也。”

  污名:坏名声,恶名。

  韬光:敛藏光采;见○七九【注解】

  养德:修养无为而治的德性。亦泛指修养德性。《庄子天地》:“ 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成玄英疏:“三者未足养无为之德,适可以益有为之累,所以并辞。”诸葛亮《诫子书》说:“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俭养德。”

  【评语】

  做人不能只沾美名,害怕责任,应当敢于担责任,担义务。从历史上看,一个人有伟大的政绩和赫赫的功劳,常常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历代君主多半都杀戮开国功臣,因此才有“功高震主者身危”的名言出现,只有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君子都宜明了居功之害。遇到好事,总要分一些给其他人,绝不自己独享,否则易招致他人怨恨,甚至杀身之祸。完美名节的反面就是败德乱行,人都喜欢美誉而讨厌污名。污名固然能毁坏一个人的名誉,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污名降身,也不可以全部推给别人,一定要自己面对现实承担一部分,使自己的胸怀显得磊落。只有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最完美而又清高脱俗的人。让名可以远害,引咎便于韬光,这本身就是处世的一种良策。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一九一、天道忌盈 业不求满 下一篇:一八九、骄羚无功 忏悔天罪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