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若无若虚 不矜不伐

作者:[明]洪应明 字数:1065 阅读:435 更新时间:2009/06/18

一一一、若无若虚 不矜不伐

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于大海之鵬,則眇然自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所以至人常若無若虛,而盛德多不矜不伐也。

  【译文】

  野鹤站立鸡群中,可以说是超然出众无可匹比。但是进一步观看在大海上的鹏鸟,就自然眇小了。再进一步寻求那九霄云外的凤凰,就高也得不能比及了。所以修养高超的人常常是宛若虚无,品德高尚的人大多不恃才夸耀。

  【注解】

  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语本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无侣:无可匹比。南朝·梁·王僧孺《为人有赠》诗:“曼声古难匹,长袂世无侣。”

  眇然:弱小貌;微小貌。明·何景明《樊少南字说》:“蠛蠓之子翔於蚊睫, 离娄视之眇然无有也。何也?所托者小也。”

  九霄:天之极高处,高空。唐·武衡《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巴江暮雨连三峡,剑壁危梁上九霄。”即“九霄云外”,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一事惬当,一句清巧,神厉九霄,志凌千载。”

  巍:〈形〉本义高大。《说文》:“巍,高也。”

  至人:旧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见○七九【注解】

  虚无: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庄子·刻意》:“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谓清静无欲,无所爱恶。《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盛德: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杜预注:“盛德,贤人也。”

  矜伐:恃才夸功,夸耀。宋·苏轼《石鼓歌》:“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一一二、贪心失察 疑心偏颇 下一篇:一一○、贪杯失血 且忌偷安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