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自悟了了 自得休休

作者:[明]洪应明 字数:793 阅读:602 更新时间:2009/06/18

○二六、自悟了了 自得休休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還有迷,總不如自悟之了了;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失,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译文】

  事物道理因为他人言语而领悟的人,有所领悟依然有些迷惑,总是比不上自己领悟那样清楚明白;意境兴致随从外界情境而得到的人,有所得到依然有些失却,总是比不上自有心得那样安闲快乐。

  【注解】

  事理:事物的道理。《管子·版法解》:“慎观终始,审察事理。”

  人言:别人的评议。《左传·昭公四年》:“礼义不愆,何恤於人言。”了了:心里明白,清清楚楚,通达。唐·李白《代美人愁镜》诗:“明明金鹊镜,了了玉臺前。”

  意兴:犹意境。唐·康骈《剧谈录·广谪仙怨词》:“长卿之词甚是才丽,与本事意兴不同。”兴致。《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生见其三回五转,意兴已倦。”

  外境:指外界事物。《史记·乐书》“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唐·张守节正义:“物者,外境也。外有善恶来触於心,则应触而动,故云物使之然也。”

  自得:自己有心得体会。《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休休:形容宽容;气魄大。语本《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后因以“休休有容”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此处作安闲,安乐解。《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015】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二七、平情见性 寡欲明理 下一篇:○二五、容人偏私 消家嫌雪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