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官妙用绿豆
市舶官妙用绿豆
宋朝末年,上海已是与各国开始海上贸易的港口,受松江府管辖。当时松江府第一任负责检验进出口物资的市舶官,却为进口印花洋布和出口瓷器的问题大伤脑筋。
原来洋商们很狡猾,途中遇到风浪,船舱进水,布匹浸了水质量受损。他们欺中国没有检验仪器,每逢船舱进水,就在到达上海前,停在沿海隐蔽岛屿上,雇人将受潮的洋布晒干后再进港。这种布由于浸过海水,还能尝出它的咸味。可是如果船只在长江口遇到风浪,布受江水浸蚀,没有咸味,就很难检验出问题,只能按合同收下。洋商更刁,中国从上海出口的瓷器,尽管用稻草扎、竹箩装,可经过海上风浪颠簸,运到国外还是难免破碎,洋商却要加倍罚款。
市舶官眼见白花花的银元流入洋商的口袋,很是痛心。一天,他偶然在一艘船上捡到了一粒绿豆,顿时心里一动,回衙后召来洋商们,笑眯眯地宣布道:“今后,我国进口洋布,同时进口绿豆。你们装船时,必须一行布匹、一行绿豆间隔排好。船到上海港,先验舱后起货,否则布匹一律拒收。”
接着,市舶官又订了条怪规定:出口瓷器装船前,必须在空隙处也放进绿豆。
然后,洒上少量清水,盖上盖子,包装得与以前一模一样。
洋商们瞪着碧珠暗暗发笑:唱什么戏?
第二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洋商的货靠上上海港。市舶官亲临船舱验看,一行洋布、一行绿豆,果然装得整整齐齐。
市舶官微笑着发话:“洋先主,你这次货舱可曾进水?”
洋商举起右手,边在胸前划十字边开口:“靠上帝保佑,一路风平浪静,船舱没进一滴水。”
市舶官又问:“我们中国有句谚语:‘三月三、九月九,行人莫从江边走。’今年的九月九日,长江口风浪特别大,你们的船在哪里?”
洋商脱口而出:“那天我们停船避风,没有行驶。”
市舶官淡淡一笑,令衙役从船里抬出一麻袋绿豆,先请洋商验明封口印证。然后,他又令当众倒出,只见不少绿豆早已发芽。市舶官走近这堆绿豆,俯身捡出根最长的绿豆芽,正色相告:“根据这根豆芽推测,正是九月初九进的水,你已经将进水布匹做了手脚。”
洋商翻着白眼,乖乖地接受罚款。但转一下眼珠,马上将了市舶官一军:“你们出口的瓷器,如果到了我们那儿,发现以碎的次的充好,要加倍罚款。”
市舶官叉着腰笑答道:“好啊!”
洋商带回的一船瓷器运到大洋彼岸,急不可耐地跳上岸,邀来各国商人一起检验,谁知,没检验出一个碎碟子,只发现了不少绿豆芽生长其间。原来运输途中,绿豆遇水慢慢发芽,无孔不入、见隙就钻,几乎将篓中空隙全部填满,任凭风浪颠簸,将瓷器保护得完好无损。
一大群洋商楞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