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深刻意味

作者:林格 字数:2163 阅读:742 更新时间:2011/01/07

第7节:深刻意味

母亲把一个驼背的孩子带到自己家玩。

  事先,这位母亲反复叮嘱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在他的新朋友面前提到他的生理缺陷,以免刺伤他。

  那天下午,两个孩子玩得很高兴,当他们终于坐下来的时候,母亲听到自己的孩子问对方:

  “你知道你背上那个东西是什么吗?”

  驼背的孩子支支吾吾,十分尴尬。母亲很紧张又很生气,很想出去把自己的孩子训一顿,但她忍住了没有出声,她听见自己的孩子说:

  “那是上帝为你造的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的是你的翅膀。时候一到,上帝会把盒子打开,你就会像天使一样飞起来。”

  多么具有深刻意味呀!

  不妨采用以下“停下来”的操作规则:

  (1)行动上

  A.暂时停下正在看的书、正在写的信、正在做的家务。

  B.关掉收音机或电视。

  C.和你的孩子一起坐下来。

  D.用眼睛注视着你的孩子。

  E.如果孩子十分激动,先给他一些抚慰。

  (2)语言上

  A.“别着急,咱们慢慢说。”

  B.“没关系。”

  (3)心理上

  A.告诉自己:“我正在听孩子说话,我要完整、清楚地听他把事情说完再做判断。”

  B.提醒自己:“我不要联想起以前的任何事,我只是试图了解孩子现在的处境和他的心理。”

  C.提醒自己:“我决不打断孩子的话;我决不轻易作出判断;我决不能让孩子感觉跟我交谈是一件可怕的事。”

  第二步:等一等。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的时候他说出口的话并不真是他所想的,而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即所谓的“口不择言”。这个时候,父母凭着孩子一两句话是很难得出正确判断的。也有些时候,孩子说出口的话因为没有经过逻辑组织,在父母听起来可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这个时候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能急躁。不要听了孩子一两句话就大叫:“什么,你舒舒服服呆着,爸爸妈妈挣钱养活你,你还过不下去了?”也不要指责孩子说话的方式:“你究竟要说什么呀?要说话就好好说,别有一句没一句的!”这样的批评足以让孩子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失去说话的自信。

  不妨等一等,听孩子把话说完,或者说,听孩子说出全部事实。

  你可以用下面一些办法:

  (1)什么也不做,停下来不说话,关切地注视着孩子,等着他说下去

  (2)语言上

  A.重述孩子刚才说过的话。如:“你刚才说要把你们班主任杀了,这个人为什么该死呢?”

  B.揣测孩子的情感。如:“看起来你很生气。”“你有点控制不了自己了,是吗?是不是感到火往脑袋上冒?”

  C.用声音或语言认同孩子的情感。如:“听起来你很失望,你其实完全理解了课文,但因为粗心丢了分,这是让人生气。”“你看起来很累,这次考试前你不巧生病,影响了复习,真是不走运。”“哦”、“嗯”、“我明白了”。

  D.用点幽默。如:“你刚才说要把你们班主任杀了,预备什么时候动手呢?”

  E.表示对孩子说话的兴趣。如:“这真是很有意思,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唉,要是我当时也在就好了。”

  F.启发孩子说下去。如:“你就是因为这个生那么大的气,那么你冲他们发火,他们有什么反应?”“你说班上有一半的人都反对你,那一定还有一半的人支持你了。”

  (3)行动上

  A.做一些抚慰孩子的举动,比如为他擦汗,给他倒杯水。

  B.部分身体接触,比如轻拍孩子的手。

  C.始终保持投入地听孩子说话,不要停下来做别的事。

  (4)心理上

  A.提醒自己:“他这样说,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

  B.提醒自己:“这孩子的语气令人生气,但我一定要保持冷静。”

  C.提醒自己:“我应该多知道一点事实再下判断。”

  D.提醒自己:“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而不是听我说话。”

  第三步:自己来。

  有些时候,我们听孩子诉说了事情经过和他的想法,事情也就完了,但有时,为了解决问题,或者为了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还需要再加一笔。这一笔加得到位,那就是画龙点睛,要加错了,那就是画蛇添足。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第8节:直接询问孩子 下一篇:第6节:努力实现转机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