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三·一”运动
朝鲜“三·一”运动
气势汹汹的日本宪兵,冲进了朝鲜百姓的家中,翻箱倒柜地搜寻着。 “怎么,连菜刀都要拿走吗” “这是武器,要没收。以后你们几家合用一把菜刀,菜刀要用铁链钉在厨房的桌子上, 听到了吗?” 将村庄抢劫一空的日本兵呼啸而去,愤怒的朝鲜百姓怒视着他们,咬牙切齿咒骂着。 1905年,日本宣布朝鲜为“保护国”,把朝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907年, 朝鲜国王李熙派出使者参加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要求各国承认朝鲜 独立,废除日本“保护”。一心要灭亡朝鲜的日本,得知这一情况,干脆派兵扣押李熙,逼 他退位。1910年8月,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开始了它残暴黑暗的统治。朝鲜的资源遭到 疯狂掠夺,工厂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批失业;农田大量被侵占,许多农民被迫背井离乡, 逃往荒僻的山林。人们不断起来反抗,日本统治者感到十分害怕,甚至对各家厨房用的菜刀 也开始进行“管制”。残酷的压迫激起了更强烈反抗,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着。 1919年1月22日,被日本侵略者废黜的朝鲜国王李熙突然死去。 事情的真相是:李熙虽然被逼退位,朝鲜百姓仍然十分怀念自己国家的这位国君,日本 统治者对此视为一块“心病”,必欲除之而后快,最后他们派人在红茶中放上砒霜,将李熙 毒死。 做“贼”心虚的日本驻朝鲜总督假惺惺地发出讣告,称李熙是患脑溢血病逝,并宣布将 在3月3日为他举行“国葬”。李熙之死,犹如一石投水,在朝鲜人民中激起了巨大反响。 全国上下群情激愤。这时,一个名叫孙秉熙的串连了朝鲜工商企业界等33人,自称为“朝 鲜民族的代表”,起草了一份《独立宣言书》,向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和日本帝国政 府发出呼吁,要求给予朝鲜独立。并且决定,3月1日在汉城举行大规模和平示威游行。 3月1日,当朝霞映红了天空,激昂雄壮的歌声在汉城响起来: “起来,两千万同胞, 起来,拿起枪和刀, 用鲜血与敌人战斗, 还我自由,光复祖国……” 数千名学生高唱着《光复歌》走上街头。成千上万的朝鲜民众潮水般涌向汉城塔洞公 园,举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霸占朝鲜的盛大集会。人们情绪激昂,吼声震天,呼吁驱逐日本 统治者,恢复祖国独立。 而这时,孙秉熙等所谓“朝鲜民族的代表”,却害怕起来。他们没敢到群众集会现场, 躲进了一家饭店,宣读了他们的《独立宣言书》。然后,打电话给日本驻朝鲜总督衙门的警 务总监部,说:我们的请愿是“和平请愿”,并报告了“独立代表团”所在的饭店。挂上电 话不久,日本警察便蜂拥而至,把他们全部逮捕了。 塔洞公园的人民集会仍在继续着。在宣读了《独立宣言》后,三十万群众和学生开始了 声势浩大的游行。 “日本总督、日本军队滚出去!” “朝鲜独立万岁!” 宏亮的口号声在汉城上空回荡,游行队伍的洪流冲向日本警察署和宪兵队。 日本总督慌了手脚,恶恨恨地下令: “全体出动!把闹事者给我抓起来,统统杀掉。” 一队队日本警察和宪兵,冲向了游行队伍。刺刀闪着寒光。 “统统地散开!不许喊口号,扔掉旗子!”日本军官挥舞着指挥刀咆哮着。 “日本军滚出去!”走在队伍前列的一个女学生高举着国旗继续呼喊。 “八嘎”,日本军官叫骂着挥起了军刀。 寒光一闪,只听“嚓”的一声,女学生的手臂被砍下来。她一个踉跄,马上又挺直身, 向前冲去,口中仍在喊着,“日本军滚……”突然,她的声音顿住了。一柄刺刀插进了她的 胸膛,鲜血喷射而出。 人们愤怒了,勇敢地扑上去,同日本警察、宪兵展开了肉搏。 棍棒落下来,军刀枪刺飞舞,子弹划出了尖厉的啸声。许多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汉城 的大街小巷。 鲜血也点燃了整个朝鲜半岛爱国起义的熊熊烈火。 平壤人民用石块作武器,同手执利刃的日本军警英勇搏斗。一些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也 纷纷行动起来。不到两个月,全国爆发了3000多次示威和暴动,参加人数达200多 万。人们用棍棒、镰刀为武器,袭击日本官厅公署,杀死日本官吏和走狗,惩处通敌的恶霸 地主。 朝鲜人民的斗争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和许多国家纷纷声援他们的反帝爱国独立 运动。 日本统治者用残酷的手段镇压起义,下令朝鲜全境实行戒严,调动驻朝的日军配合警察 宪兵,对朝鲜人民开始了惨绝人寰的杀戮。他们把抓来的群众绑在十字架上,刀劈枪刺,甚 至举行灭绝人性的杀人“竞赛”!据日本官方缩小了的数字,在“三·一”起义中被杀害的 就有近8千人,受伤的1万6千多人,还有大批人被投入监狱,活活折磨致死。 日本侵略者还采取种种卑劣手段,收买亲日派、卖国贼,从内部分化瓦解朝鲜人民的民 族独立运动。到1919年底,因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 “三·一”运动遭到了失败。 逃到中国上海英美“租界”的朝鲜资产阶级中的一些人,组织起了一个以李承晚为“临 时大总统”的“流亡政府”,投向了美国的怀抱,最终成为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代理人。 而朝鲜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则在朝鲜共产主义战士金日成领导下走上了武装斗争,争取 民族独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