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晤
雅尔塔会晤
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后期,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欧洲战场上,苏联和英、美等国军队从东西两线向德国本土推进,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日本法西斯军队仍然在负隅顽抗。为了协调盟国关系,商讨最后打败德、日的计划及研究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安排欧洲事务和战后和平等重大事项,举行了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偕同他们的外长及参谋长,来到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疗养胜地雅尔塔。1945年2月4—11日,举世著名的雅尔塔国际会议在此举行,因为雅尔塔地处克里米亚半岛,所以雅尔塔国际会议亦称克里米亚会议。这次会议的参加者主要就是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随同而来的三国外交部长、参谋长和顾问们。
会议从2月4日持续到11日,在连续8天时间里,英、美、苏三国政府代表团采取了多种不同的会谈方式,包括所有代表出席的全体会议,只有三巨头在场的秘密会晤,还有针对具体问题的参谋长或外长分组会议等。对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处置战败的德国、安排欧洲事务和保卫战后世界和平等重大事项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后三国联合发表了会议公报,签订了《雅尔塔议定书》和秘密的《雅尔塔协定》。
处置战败德国是雅尔塔会议讨论的首要问题,其中包括领土占领以及战争赔款多个议项。在领土管辖上,三巨头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即战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后来,分区占领发展成为东西两个德国,并且以东西德的分界为界限,东德划入苏联势力范围,西德划入美国势力范围。在20世纪80年代末,柏林墙倒塌又标志东德、西德走向统一。)在德国战败赔款问题上,鉴于苏联在击败德国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英美两国同意东道国苏联提出的“战争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的建议。
讨论如何对日作战是雅尔塔会议的另一项重要议题。就在雅尔塔会议召开时,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还在负隅顽抗。罗斯福总统不相信原子弹能很快制造成功并投入战争。为减少美军在太平洋战区的伤亡并尽快结束战争,因此迫切希望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并以牺牲中国的权益作为苏联出兵的条件。三国领导人就对日作战条件达成协议并签了字。根据这个协定,苏联要在德国投降及欧战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参加作战。其条件是:1,必须维持外蒙古(即今天的蒙古共和国)现状;2,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但苏联的优先权益须予保证,中国可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这个协定是美、苏两个大国在亚洲划分势力范围相互妥协和承认的产物。他们背着当时作为四大盟国之一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做出了侵犯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协定。协定签定四个多月后,美国才将内容通知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拒绝。斯大林最后以不支持中国共产党,只承认国民党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作为条件,才换取了国民党政府的同意。这完全是大国沙文主义与强权政治的一种丑恶行径,是雅尔塔会议最不光彩的一页。
雅尔塔会议上,三国首脑还讨论了关于联合国成立方面的事情。罗斯福和丘吉尔考虑到要争取苏联同意,全力击败德国并对日宣战,才同意了苏联的建议,因此明确了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实质性问题上拥有一票否决权。并计划在4月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国家代表大会讨论成立联合国问题。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宣布各国人民有权根据自己的选择,用民主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通常雅尔塔会议被认为是确立战后世界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战略格局的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因而后来人们惯常称这种格局为雅尔塔格局或雅尔塔体系。一般认为,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