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慕尼黑之路

作者:未知 字数:2078 阅读:113 更新时间:2011/03/24

通往慕尼黑之路

通往慕尼黑之路
  1939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等人在慕尼黑的“元首官”里进行秘密会谈。次日凌晨1时半,四国签订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协定——《慕尼黑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根据协定,捷克必须从10月1日开始的10天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地交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虽然早早的来到会谈地点,但却不被允许有发言权,只能在会议室的隔壁房间里默默地等待四个大国对于其祖国命运的判决书。
  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8年3月,德国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后,捷克斯洛伐克就成了希特勒瞄准的下一个目标。希特勒妄图征服世界,捷克斯洛伐克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位置,它可以作为德国向东进攻苏联的跳板,同时也便于向西攻击英、法的重要阵地。战争对于希特勒是不需要太多理由的,不过,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受到“欺侮”还是成了他口中的托词。大约300多万日耳曼人生活在德捷边境的捷克苏台德区。希特勒叫嚷着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们“主持正义”。希特勒指挥该地区居民搞起来纳粹党组织,并不断制造事端,要求该区域“自治”并脱捷入德。
  此后,德军大规模地向捷克斯洛伐克边境集结,并因此而拟订了“绿色计划”,把10月1日定为正式进攻捷克的日子。国难当头,捷克政府也相应加强边境的作战兵力。两军对峙,战争似乎一触即发。然而此时,另外还有两个感觉非常头疼的人,他们就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首相达拉第。达拉第打电报给张伯伦,催他去见希特勒,要他“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张伯伦发给希特勒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文如下:“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我有意前来看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想乘飞机前来,并准备明天动身。”
  为什么两国元首会对德捷对峙的局面如此紧张呢?究其实质是他们都害怕卷入战火。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同英法都订有互助同盟条约,如果德军进攻捷克,英法按照条约规定必然卷入对德战争中,而英法又不想卷入这一战争。
  9月15日张伯伦赶赴德国的贝斯加登拜见希特勒。此时,希特勒也对张伯伦的来访喜出望外,因为当时的德军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战备。实际上,不仅德国国防军参谋部明确反对侵略捷克的军事冒险;而且如果英法站在捷克一边的话,德国就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希特勒抓住了英法领导人的弱点,在与张伯伦的秘密谈判中不惜以世界大战来威胁要解决捷克境内300万日耳曼人的问题。
  深怕战火烧身的张伯伦显然还没有弄清希特勒等待的是什么。希特勒深知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互助同盟条约的脆弱,于是单刀直入,直接询问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希特勒还表示,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最后一次领土要求。这一赤裸裸的侵略问题并没使张伯伦大吃一惊,他在出发之前已经和法国首相做好了约定,宁肯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也不要引火烧身。处于这样的心理前提,张伯伦慢条斯理地回答:“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在德国之内还是之外,原则上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其中含义在于暗示英法同意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了。
  回到伦敦的当晚,张伯伦便召开了内阁会议,开始宣讲和贯彻秘密会谈的“共识”,鼓吹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是阻止希特勒进犯整个捷克的唯一途径。随后,张伯伦又与达拉第经过一番秘密的策划,炮制了一项慷慨出卖捷克的计划:“凡是苏台德区日耳曼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捷政府很不满意盟友们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的“建议”,并表示拒绝。而英、法两国以解除盟约要挟,还警告捷克要对可能挑起的战争负全部责任。弱国无外交,万般无奈之下,捷克政府只好选择屈从英法的利益,同意割让领土。
  英、法两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牺牲小国的利益,去助长法西斯的野心,却不知最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1939年3月,德国侵占了整个捷克。5个月后,德国侵略波兰,挑起了对英、法的全面战争。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远交近攻”的脆弱协定 下一篇:意大利的尴尬遭遇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