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的歌声——《诗经》

作者:未知 字数:2998 阅读:330 更新时间:2011/03/25

先民的歌声——《诗经》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

  这是两千多年前这块土地上流传的“民歌”——“之乎者也”,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话,这么歌唱,后人却为他们缚上了沉重的枷锁,附加了太多的意义。其实,《诗经》中的“风”之于“雅和颂”,大概就像现在所谓的“通俗歌曲”,而“国风”译作“中华民谣”应该是很贴切的!采风之作,众口相传,简单而真挚,就像席慕容的诗所说:“涉江而过,芙蓉千朵,诗也简单,心也简单!”《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后来被汉儒奉为《诗经》。这些诗篇,本来都是供人诵唱的歌词。《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表明《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诗160篇;《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这种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特点的不同。《风》相当于周王朝统治下不同地区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15个地方上的土风歌谣,其中大部分产生于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雅是指“王畿”(都城)之乐,因为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雅”,同时雅又有“正”的意思,就是把王畿之乐看作典范音乐的意思。《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相传周王朝时,专门派有采诗人,他们到民间收集歌谣以了解民风民情,加上王室的乐官自己创造的乐曲和公卿的献词,经过挑选和加工整理,最后形成这三百诗篇。
  《诗经》的内容极为丰富,蔚为大观,展现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政治、经济、文化、世态人情、民风习俗莫不为其所包容。
  《国风》被普遍认为是《诗经》中文学成就最高的部分,因为它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反映的生活内容比上层社会的《雅》和《颂》更为广阔,生活气息更浓。周王朝以农业为本,反映农业生产的诗篇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篇幅。农业劳动是极为艰辛的,然而更为艰辛的是农夫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却为不劳而获的贵族们占有。《豳风·七月》真实地记录了这些社会现象。其中描写到农夫从正月开始修理农具,二月开始下田劳动,三月开始修剪桑树割芦苇、收割农作物,乃至打猎捕兽、修场子、造酒等等;即使农闲时还得到城堡里给奴隶主服各种劳役。但是他们“六月食郁及跔,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剥枣”;“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吃的就是些野菜野果,“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辛苦一年,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最后众人还要“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为奴隶主们高呼万岁。
  残酷的剥削和悲惨的生活必然引起农奴的觉醒和反抗,有不少诗篇描写了劳动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强烈控诉。《伐檀》中写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中用反诘的语气质问统治者:“你们不播种不收割,为什么粮食却装满了几百屯?你们从不去狩猎,为什么各种猎物却挂满了院子?”最后运用反语,讽刺统治者说你们每天什么也不用干,却能得到那么多东西,真不是白吃饭的呀!
  《诗经》中最为动人的要数对纯真爱情的描述。首篇之《关雎》描写了一位少年对一位姑娘相见倾心,进而辗转求之,最后结为伉俪的整个过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一行写主人公遇到一位容貌娇好、品德善良的姑娘,雎鸠鸟婉转的鸣叫触发了他追求这位女子的决心。第二行写他的执着追求,三行写他求之不得后怅惘与苦闷的心情,最后两行写他追求成功后迎娶新娘时喜不自禁,兴奋地弹琴鼓瑟、敲钟击鼓。我们应该为这对佳配表示由衷的祝福,因为生活中更多的情侣因为社会礼俗或环境影响而无法结合,甚至连将心中挚情表白的机会都没有。《秦风·蒹葭》就是对这种惆怅心情的描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萧索冷落的清秋,我们的主人公站在岸边渴望意中人的出现。然“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他不愿就此放弃,遂忽而顺流而下,忽而逆流而上,可是我们的“伊人”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上面提到的《七月》写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优美的民俗生活画。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散文勃兴——先秦文学 下一篇:神话与传说的渊薮——《山海经》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