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王充对学习问题的论述,有许多卓越的见解。
首先,王充提出“知物由学,学之乃知”。王充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在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即“知识就是力量”的光辉命题。
由于王充已经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学问渊博者其力无穷,因此,他非常重视为学求知,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意义的学习方法论。
其次,王充主张“考之以心,效之以事”。也就是在上述前提下,进一步阐述了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他指出知识来源于见闻,来源于经验。但是,感性的经验只是学习的基础,只是进一步学习的起点,而不是学习的终结,因此,他在重视从见闻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视思考加工,更重视理性思维,主张通过比较、判断和推理,去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另外,王充提倡治学过程中要进行独立思考,要存疑,要经过比较、分析、综合达到去伪存真。关于检验知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王充提出了“效之以事”的主张,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第三,王充主张奋发进取,勤学不舍。知识的获得靠学习,学习必须有奋发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王充曾以河水结冰,积土成山为例,说明学习必须勤奋,必须靠日积月累之功。在学习过程中,王充强调意志努力,反对一暴十寒。为了进一步强调意志努力对学习的重要意义,王充又以树木为例来阐发道理。他说,枫树、桐树生长快,但木质不坚固;檀树生长虽慢,但其“材强劲”。学习也是一样,“其进锐者退速”。要想有所造就,必须长期下踏实的、艰苦的功夫。
第四,王充主张立异创新,不因旧说。这是王充针对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提出的见解。他反对固守先圣先贤学说,反对把它们奉为金科玉律,提倡创新精神和勇敢无畏的批判态度,求真求实,立异创新。例如,针对抱残守缺,是古非今的不良学风,王充指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无论是圣人、贤人还是普通人,就其品德才学而言,只不过是“才有深浅,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因此,不应该“好褒古而毁今”,更不能说“古人贤于今人”。王充还以大量历史事实为例,把汉王朝与西周王朝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汉朝优于西周,今胜昔,今人贤于古人的历史进化论的观点。
第五,王充提出要博达疏通,学为世用。他曾经以大海为例说明人的学习要像大海汇合百川一样,兼收并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才高、智大,博达疏通,才能担负起治国治学所重任的有用人才。王充在强调“博达疏通”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学为世用”的治学目的论。他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济世利民,著书立说是为了服务社会。如果著书立说,兴学设教不能惩恶劝善,有益于国家、社会,即使“文如锦绣,深如河汉”也毫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