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乌托邦”
墨子的“乌托邦”
墨子说,在上古时代,还没有国家的时候,一个人有一种意见,十个人就有十种意见,人越多意见越杂,由于互不服从,必然引起争端,甚至互相残杀。这样,人类就会重新沦为禽兽。人们知道了混乱是由没有首领引起的。于是便推选出天下最贤明的人立为天子。天子需要辅佐,便选择贤明的人立为三公。又因为国家版图辽阔,远方不易统治,因而划分万国,分封诸侯。自此以下,诸侯选立乡长,乡长选立里长,建立起整齐完备的官制系统。从里长到天子,在他们各自统辖的范围内都是最有仁德的人。官吏齐备之后,天子就向百姓发布命令说:如果听到了好或者不好的言行,都告诉上级;上级赞同的必定赞同,上级反对的必定反对;劝谏上级的过失,表扬下面的好事;绝对同官吏保持一致,不私下勾结抗上,对于这样的人,上级要奖赏,百姓要称赞。否则上级要处罚,百姓要指责。建立了这个赏罚制度后,各级官吏都要认真执行。里长要统一一里的思想,然后率领他的百姓,效法乡长的“善言善行”,听从乡长的命令;乡长要统一一乡的思想,听从国君的命令;国君要统一全国的思想,听从天子的命令。最后由天子“一同天下之义”。这样,整个天下就像一个家庭一样,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哪里还会有混乱?
这就是墨子的“尚同”思想。
墨子认为,大家不但要上同于天子,最后还必须上同于天,必须顺从天的意志。否则,天就要用凄风苦雨等自然灾害来惩罚人们。墨子认为天意是让人互爱互利的。所以,他的“尚同”实际上是要所有的人都来信仰“兼爱”、“非攻”等学说。
墨子的“尚同”是以“尚贤”为基础的,他的思路和逻辑简单说来是这样的:推选出大小不等的贤人仁人担任各级官吏,大家服从官吏的统治,也就是服从贤人仁人的管理。思想统一于仁义,天下就会在仁义的基础上实现“大同”。墨子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不能任用贤能的人,各级官吏不符合“仁人”的标准,结果导致了民心的涣散。从批判现实这个角度来说,“尚同”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