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作者:尹建莉 字数:5326 阅读:4189 更新时间:2011/04/23

2.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我们在烟台定居后,回内蒙老家要在北京换车,一般赶不上当天的车,需要在北京住一晚。第一次走这条线回家时,圆圆5岁,是春节前。

  我和先生拉着圆圆的小手,拉着两只大包,在拥挤中走出北京火车站。春运高峰,真正人多如蚁。出了站,好不容易找到一小块空地,把包放地上,商量一下该住到哪里。广场上有很多小旅馆的人在招揽生意,我们不敢找那些人,怕上当受骗,也怕跑得太远,想就近找个便宜又干净的旅馆,第二天上车也方便。

  向四周望去,高楼森森,看得我们满眼迷惘。圆圆迫不及待地问:“爸爸,我们要住哪里啊?”

  火车上我们已谈论过住哪里的问题。住又干净又容易找到的高档酒店太贵,不舍得花那个钱;住便宜的,又怕不干净;性价比合适的,这几天估计都爆满,近处可能也不容易找到。最后我们感叹说,要是有钱就不用这样为难了,直接找个五星级酒店住下就行了。圆圆虽然不会参与谈话,但她能感觉出我们的为难。她3岁时有过一次住小旅馆的经历,不知为什么就感觉到不舒服,连那里的床单都不肯碰一下,得我们抱着她睡着了,才能把她放到床上。所以她此时的问话其实也充满了忧虑,小小的心也在着急。

  她爸爸重新弯腰提起箱子,指着前面一幢高层豪华酒店,用夸张的口气说:“走,咱们住五星级酒店去!”圆圆惊喜,真的?看她认真了,我们笑了,赶快告诉她爸爸在开玩笑,我们还是就近找个便宜些的旅馆,凑合一晚上就行了。圆圆有些沮丧。

  拉着箱子和她的小手,一边走一边注意哪里有合适的旅馆。路过刚才先生指的那家高档酒店时,看到门童穿戴整齐,彬彬有礼地给客人开车门,送客人进入酒店大堂,举手投足一副绅士样。圆圆眼睛里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我心里暗笑这个小家伙,就画个饼给她充饥,对她说:等你长大了赚好多钱,就住五星级宾馆好不好。这令圆圆很神往,兴奋地计划说:我长大了要赚好多好多钱,天天住五星级宾馆!我和她爸爸都笑了,说:“好,有钱了就天天住五星级宾馆!”

  圆圆忽然想起什么,问我们:“五星级宾馆里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啊?”

  我说:“有很干净的床,床单被单枕套都很干净,床睡上去很舒服。”

  这让圆圆有点意外,“这不和咱们家的一样吗,咱们家的床就又干净又舒服。”显然这个回答没满足她。

  我想想说:“还有很干净的卫生间,洗脸盆和浴盆都可以放心地用,不需要像小旅馆那样不敢用它的脸盆。”

  我的补充还是出乎圆圆的意料,但让她有些释然了。“咱们家的卫生间就干净,就可以放心地用……还有什么呀?”

  我又想想说:“有二十四小时热水,什么时间想洗澡都行。”

  圆圆立即又对比说:“咱们家也能想洗澡就洗澡,每天都有热水!”

  我笑了,是啊,怎么五星级宾馆里有的,咱们家都有呢!让我再想想。这时她爸爸接话说:“五星级宾馆的房间里还有冰箱,里面放着啤酒和饮料,想喝就喝。”

  圆圆一听,更惊讶了,“那也和咱们家一样呀,咱们家也有冰箱,里面也有啤酒和饮料,想喝就喝。咱们家冰箱里还有好多好吃的呢……还有什么呀?”

  我们再想想,也想不出什么新的东西了,就说五星级宾馆里有的差不多家里都有,也就这些了。圆圆这下完全释然了,她由衷地感叹一句:“原来咱们家和五星级宾馆一样!”

  我和她爸爸都笑起来。我说,“真是的,以前怎么没注意呢,原来咱们家和五星级宾馆一样。”

  圆圆由于这意外发现而兴奋,一脸欢喜,再也没有刚才的忧虑和羡慕的神情。她想进一步证实一下,就问爸爸:“爸爸,你说咱们家是不是和五星级宾馆一样?”

  爸爸这时也一脸恍然大悟,“嗯,是一样。原来咱们一直住在五星级宾馆里,我以前还不知道呢,幸亏让你给发现了!”

  圆圆被冻得红红的小脸蛋满是灿烂,她开心极了。这时我们走到一个门脸看起来还行的旅馆前,准备进去看看。圆圆这时看起来已很坦然了。自己天天住五星级宾馆,今天偶尔住一次小旅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用刚才的话逗她说:“你以后赚好多好多的钱,就可以天天住真正的五星级宾馆了,就不用来这种地方了。”

  圆圆说:“我不住五星级宾馆,就天天住在家里。”我问为什么,她说:“咱们家就是五星级宾馆,家里还有爸爸妈妈呢。”

  儿童简直就是天使,她的话是上帝教的。是啊,有什么样的豪华能比得上全家人快快乐乐在一起呢。房子有了爱才是家,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就是置身人间天堂!

  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

  所有的父母都在努力为孩子创造美好的生活,都想把家打造成孩子的幸福天堂。但多少人却把方法用错了,他们在使劲往家里搬东西的同时,不经意间把家的气氛搞坏了,让家动不动就变成了一个夫妻利益角斗场,一座冷冰冰的没有生气的宫殿。孩子本该拥有的幸福,在这样的家庭中不知流失了许多。

  我认识一家人,夫妻俩都是很不错的人,丈夫事业有成,妻子漂亮能干,有一个可爱伶俐的女儿。他们的生活本该有“五星级”的舒适,但他们却把好日子过成了“小旅馆”的档次。

  他们两口子之间并没有大的矛盾,彼此间也很在意对方,但就是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互相不对付,常发生争执,谁也不服输,总认为对方应该让步。在家庭经济还不太宽裕的年代,他们常常因为经济问题争吵;到家里买了轿车和两套房,物质条件已非常优越后,又因为教育孩子的观点不一样等事由争吵。总之,生活中有什么矛盾需要解决,什么就是他们争吵的原因。吵闹过后往往是冷战,一两个月不说话。产生过离婚的念头,但又没什么本质矛盾,彼此并不想真正离开,日子就一直在别别扭扭中过了下来。现在,他们人到中年,终于明白原来的争斗毫无意义,彼此关系大为改善,开始了新的生活,可孩子成长中坏的影响却已无法挽回。

  小女孩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一直生活得胆战心惊,她不知父母什么时候会吵架,变得神经质、敏感,不论在什么场合下,有谁说话声音稍高些,她就表现出惊恐。她从小就特别希望爸爸或妈妈有一方出差,因为那样家里就有几天平安了。在父母不断争吵和冷战中,现在这个女孩已上中学,她性情忧郁,脾气暴躁,成绩不佳,不自信,让父母头痛得要命。他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不能自立怎么办。他们现在更发奋地赚钱,仿佛想给孩子挣够一辈子用不完的资产。但无论赚多少钱,他们考虑到孩子的问题时都没有安全感,没有满足感。

  家庭生活中当然不可能没有冲突,俗话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好的家庭关系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团和气。

  我和先生也经常会有冲突,但我们一般情况下会避开圆圆,在两人之间尽快把问题解决了。实在避不开,也要尽量克制自己,至少不让争吵吓着孩子。有时也会请圆圆出来主持公道,我们相信孩子的看法往往比较客观。我们很真诚地倾听她的看法,从孩子的视角来发现自己的问题。虽然她小时候常常“断案不公”,不自觉地偏向我,但这至少能让她爸爸意识到孩子的愿望,出于对她愿望的成全,他也会主动认错。而我对她爸爸也会经常让步,如果发现他气愤得厉害,或是为了尽快结束争吵,我就会把自己的“原则”和“理由”都抛一边,主动认错,向他和解。我们的争吵从来都是速战速决,绝不拖到第二天,不让压抑的气氛长时间地笼罩在我们的家庭里。父母的行为让孩子看到,人与人之间有些矛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以何种态度解决。

  婚姻是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人性的真实、文化素养、价值观、爱的能力等等,都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两个成年人合写的生命自传,是让他们最亲爱的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体会生命的美丽,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启蒙教材。

  哪怕是离婚,只要理性和体面,也好过没完没了让孩子备受折磨的争吵。哲学家弗洛姆说:“当一个不幸的婚姻面临解体时,父母之间陈腐的论据是,他们不能分离,以免剥夺一个完整的家庭给孩子所带来的幸福。然而,任何深入的研究都表明,对孩子来说,家庭中紧张和不愉快的气氛,比公开的决裂更有害,因为后者至少教育孩子,人能够靠勇敢的决断,结束一种不可容忍的生活状况。”

  父母们常常想给孩子攒更多的钱,实际上多少钱都买不来孩子的快乐。财产今天损失了,明天可以找回来,但孩子的成长中的幸福感、教育机会一旦损失了,就永远找不回来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

  如果说家庭状态也可以像酒店那样标注级别,没有比和谐幸福的家庭气氛级别更高的了。房子可以小一些,家具可以旧一些,电器可以少一些,但爱和亲密一定要多——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我愿意把哲学家弗洛姆的另一段话引用在这里,和父母们分享:

  上帝答应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土地(土地常常是母爱的一种象征)被描写为“到处都流动着奶和蜜”。奶是爱的第一方面的象征,是关心和肯定的象征。蜜则象征着生命的甜蜜、生活的幸福和对生命的热爱。大多数母亲都能够给予“奶”,但只有少数母亲能够给予“蜜”。为了能给孩子以蜜,一个母亲不仅必须是一个“好妈妈”,而且必须是一个幸福的母亲——母亲对孩子的这种影响怎么说都不夸张。母亲对生命的热爱会像她的焦虑一样感染孩子。这两种态度都对孩子的整个人格有很深的影响。的确,人们可以在孩子们——以及成年人中间区别出哪些人只得到了“奶”,而哪些人则同时得到了“奶”和“蜜”。

  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特别提示

  ●房子有了爱才是家。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

  ●婚姻是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人性的真实、文化素养、价值观、爱的能力等等,都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两个成年人合写的生命自传,是让他们最亲爱的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体会生命的美丽,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启蒙教材。

  ●哪怕是离婚,只要理性和体面,也好过没完没了让孩子备受折磨的争吵。对孩子来说,家庭中紧张和不愉快的气氛,比公开的决裂更有害。因为后者至少教育孩子,人能够靠勇敢的决断结束一种不可容忍的生活状况。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3.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下一篇:1.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