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默
40 默
选自《粉墨春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盖叫天(1888—1971),本名张英杰,河北高阳人,京剧表演艺术家。 科班里的孩子练完了功,老师常叫坐下来,静一静,默一默。什么叫默?老师说:默就是动脑筋去思索、揣摩。 默什么?老师说:要默戏里头的生活,戏中人;戏中人在戏里所作所为的事,这些事有什么意儿;戏中人的每一个动作。 说到默,我记起一件故事,给我对默的理解和启发很大。 那是在我二十七八岁的时候,这时我住在杭州,闲着无事,练完功欢喜在农村田野上遛弯子。有一天下午,天气怪燥热的,太阳晒在人身上火辣辣地难受。我练完功,戴着一顶宽边的草笠,穿一身白布褂裤,脚底下是一双罗汉草鞋,带着我的两个儿子,一路从西湖边上过来。走着走着,离西湖不远,一拐弯,抬头看见一座草亭。这草亭修筑在大路边上,路是三尺宽,丈把长的大青石板铺成的,可以五马并行,据说是当年乾隆下江南时修的。一条大道直通灵隐天竺,亭子的对面是一座小小的关帝庙,红墙黑瓦。亭子的后面是一大片竹林和十几户农家,衬着远处起伏的横山,老远看去真是“风景赛画”。草亭里有几条石板搁成的长凳,有人在亭里放一口茶缸,给过路口渴的人施茶解渴,于是这草亭就成了过往行人歇足的茶亭。 我非常喜欢这地方,所以走着走着信步就走到了这茶亭来。 我坐下来后,有人从茶缸里舀一碗茶递给我,我谢了谢就接过来喝了,脱下草笠,打算休息一会。 正坐着,来了一个人。挑着一副担,灰白三绺胡子飘拂在胸前,面目瘦癯①〔瘦癯(qú)〕瘦。清秀,戴一顶凉帽。走到茶亭面前卸下担子,从茶缸里舀一大碗水,咕嘟咕嘟喝了下去。喝完,走进来,挤在石凳上坐下,摘去凉帽,一面扇着一面擦着汗。 我一时猜不透这是怎么个人物。 歇了一会,茶亭外面来了一个叫花子,支着根竹棒,是个双目失明的瞎子。 “先生们啊,”瞎子热得直喘气,“有眼的在天堂,没眼的在地狱,可怜可怜我瞎子吧。” 没人理睬他,过一会儿他又叫了起来: “先生、太太们,离城有多远的路啊,瞎子肚里饿得慌,你们帮我个忙吧!”瞎子料定亭子坐有烧香还愿的老奶奶,多叫几声太太们,想打动他们的慈悲心。 可还是没人理他的碴儿。 那天正巧我身边没带着多钱,口袋里一共只有两毛,回家去带着孩子还得坐车。 我手在衣袋里摸着两毛钱,正打算给他,他那里又叫了起来:“唉,前世不修今世苦,今世要修没工夫啊……” “没工夫?”他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学艺练功,我们往往有机会不练,赶到想练了已经迟了,没工夫给你练了。…… 我正想着,只听见有人喊了一声“瞎子!”我抬头一看,见那位飘着三绺长须的老者,一面摇着凉帽,一面对瞎子说话,那瞎子听见有人喊他,赶忙“嗯”了一声。 “你答应了你是瞎子?”他的意思是:叫你瞎子,你答应了,就承认自己是个瞎子。可明摆着是瞎了眼的人,怎能说不承认是瞎子?所以他这一问,把坐在茶亭里的人都逗乐了,大家忍不住笑了起来。可是这老者却绷住脸,一本正经地继续问下去: “你看不见?” “是啊,看不见。” “你睁开眼看看,我在哪里?” “我睁不开。” “那你闭着眼看看!” “本来是闭着眼嘛,唉,你别拿我瞎子开玩笑了。” 看看这情形我心里纳闷,我想这人真不应该,看上去倒是个忠厚长者的样子,为什么拿这么个穷叫花子取乐呢?本想走开,可是这里一阵阵凉风扑面吹来,挺凉快的,风吹过时,摇得竹林哗啦哗啦地响,林里的鸟也万声齐噪起来,风声、林声、鸟声联成一片,真是好听,我舍不得离开,就还是坐着,看看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再打心里由着劲儿看看。” 也许那瞎子给追问得烦了,回答他:“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什么?”他一步也不肯放松。 “我看见一片黑。” “我说瞎子,你黑都看得见,难道你白就看不见吗?” 打他这一句话,我想了开去。他们之间的事以后如何,我也没心思去注意了,我仔细辨析这句话的意思。 那老者对瞎子说的话,似乎很怪,再一想,我明白了。原来他说的这意思:一个人虽然眼睛瞎了,可是你的心没有瞎,什么事只要你“处处入心”,就能明是非,辨黑白,知美丑,分善恶,就是有思想和有灵魂的人。无论做什么事会自己去观察、辨别,然后再融会贯通,进行创造。一个瞎子尽管肉体上残废了,还是可以有作为,眼瞎心不瞎。只要用思想去默,还是能“看”出黑白来。相反,若是“处处无心”,没思想,没灵魂,不默,不悟,什么经验学问打你眼前过,你也都看不见。尽管两眼雪亮,心窍不开,“心瞎了”,有眼还是和无眼一样;虽然睁着两只眼,还是什么都看不见。 那个长者,逼着瞎子“看”,就是逼着他“默”,打开他的思想,默一默以往的经历,看除了求爷爷告奶奶,还有没有别的路走。长者的话,既难听,又难懂。因为在听他的话的时候,就要用心去想: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良药苦口,长者对那个瞎子的好意,要比给两毛钱好得多。 科班练完功,老师要我们闭上眼默,当时还不怎么理解这默的重要。经过这次茶亭的偶遇之后,我对默在艺术上的作用,有了比以前更深一层的看法。 * * * * * * 什么叫“默”?“默就是动脑筋去思索、揣摩”。观察大千世界,把握缭乱生活,要用眼,更要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嗅”,去“触”,你会进入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天地。 阅读文章,说说长须老者对盲人说了什么,“我”是怎样理解领悟他的话的,作者认为“默”对艺术有什么作用。 积累下列词语 热燥瘦癯融会贯通良药苦口 【有关资料】 盖叫天8岁时进入天津的“隆庆和”科班学艺,一开始学的是老生、老旦,也学武生。他的本名叫张英杰,“盖叫天”是他13岁在杭州演出时起的艺名,意思是要超过当时的“伶界大王”谭鑫培,因为谭鑫培的艺名叫“小叫天”。盖叫天擅长短打武生,曾经获得“第一勇猛武生”的称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盖叫天从武术以及其他剧种、不同流派的武生表演中吸取养料,极大地丰富了京剧武生的表演技法。由于他在武松戏方面的突出创造,因此被世人誉为“活武松”。盖叫天艺术风格的形成,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他走出了“武戏文唱”的道路。他把武功隐含在骨子里,通过神情、身段、髯口等表演,呈现给观众舞蹈美和造型美,表演细致、丰富。人们赞誉说:“盖叫天的胡子也是带着丰富的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