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写作指导五则

作者:佚名 字数:10792 阅读:139 更新时间:2011/06/04

79 写作指导五则

一事一议

──从叙述到议论的桥梁

初中生学写议论文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可先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从而逐步提高说理能力,为进一步写好议论文打下基础。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先来谈叙事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如同学中存在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及抄作业、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议论的对象。

选定了确有其感、确有其理的事情,还要明确怎样“叙”。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以便于议论,又要简约,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1段是这样写的:

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好无缺。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

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好无缺。“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原来如此!

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来看议论部分。

谈看法、说见解的文章,虽然是由“叙”生“议”的,但重在“发表议论”,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议论,这是“一事一议”的文章区别于记叙文的本质特征。议论,即对所叙之事的是非、优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扬,或贬斥。这就离不开对事情的分析。对事情的分析清楚了,议论的内容也就明确了。

一事一议的“议”,就是针对事情谈见解。针对“好事”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阐述一个道理。如《实力最重要》写到:

由此,使人联想到了做人……哑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实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而《要善于宣传自己》则写的是:

王阿姨买哑人的刀,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刀的优良性能,而我们没看到的人只能与此“良刀”无缘了。哑人无言是出于无奈,但我们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实力之外,要善于展示、宣传自己,这可以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由以上两例,我们可以明白,事理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学会写提纲

初中生学写议论文应该从写提纲练起,不必急于成文。写议论文与写记叙文不同,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写作前必须明确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有一个清楚的整体构思,这就如同盖楼房要先绘出“图纸”一样。有了写作提纲,文章就有了一个轮廓,写起来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有不少同学不愿意拟写作提纲,觉得麻烦,耽误时间,结果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任意发挥,从而出现观点不明、重点内容遗漏、条理不清、结构松散等弊病。为了减少盲目性,克服随意性,保证写作质量,我们一定要首先学会写提纲。

议论文的提纲编写,一般应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论点?

2.先分析问题的哪一方面?后分析问题的哪一方面?

3.选用哪些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阐述论点?

4.用什么论证方法?哪些详?哪些略?

5.怎样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对这些问题必须反复思考,然后加以整理,分成条目,固定下来。写提纲时,要注意几点基本要求:(1)观点明确;(2)重点突出;(3)条理清楚;(4)简而明。所谓“简”,是指简要,写出段意即可;所谓“明”,就是清楚明白,一看提纲就了解文章的整体安排及部分内容的详略情况。

我们看一下《谈“骨气”》一文的写作提纲:

谈“骨气”

一、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二、分析:1.什么叫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骨气”是有阶级性的

三、从不同角度论述:1.文天祥“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2.古代穷人“贫贱不能移”的典型事例

3.闻一多“威武不能屈”的典型事例

四、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这份提纲,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文字简洁,从提纲可以看出全文的主要观点及作者的思路。

中学生编写提纲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过于简单和逻辑性不强。前者如《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提纲: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一、提出论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二、说理论证:1.勤奋学习便会取得成就

2.不勤奋学习必将一事无成

这样的提纲太简单,看不出作者的整体构思,实际写作时,仍然需要边写边想,这就没能起到提纲应有的作用。同样是这个题目,另一份提纲则明确具体、条理清楚: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一、提出论点: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

二、分析:1.学习与才能的关系

2.学习的关键在于“肯学”和“敢学”

3.“天才”“神童”的才能来源于“勤奋学习”

三、多角度论证:

外国:1.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的例子

2.高斯的例子

3.居里夫人及丈夫的例子

4.引用狄更斯、巴尔扎克的话

中国:1.唐代的诗歌:白居易的自我写照

2.明代的药物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3.清代的绘画艺术:郑板桥刻苦画竹的诗句

四、结尾点题,强调中心论点

写提纲除了应该内容具体以外,还要注意有一定的逻辑性。先来看这样一份提纲:

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一、提出论点: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二、说理论证:

1.珍惜青春要从点滴做起

2.中学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3.珍惜青春要树立远大目标

4.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

这份提纲将“为什么”与“怎样做”混在一起谈了。提纲不合乎逻辑,反映了作者思维的混乱。可以做这样的修改:

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一、提出论点: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二、说理论证: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珍惜青春

1.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

2.中学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二)中学生怎样珍惜青春

1.珍惜青春要树立远大目标

2.珍惜青春要从点滴做起

写作提纲一经列出,就应该依“纲”写作,但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有了更新更好的思路,可以随时调整或修改提纲。

提纲是文章整体构思的文字化。拟写作提纲前一定要认真构思,逐步养成拟写作提纲的好习惯,这对提高作文效率,保证作文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论点的提出

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我们谈论某个话题、评说某种现象,自己心中总得有个观点,这个观点行之于文,就是论点。

论点通常是一个陈述性判断语句,直接表明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如《谈骨气》一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用一个简明的判断语句表明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一种认识。《想和做》则以“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这一陈述句,表明了自己对想、做关系的主张。

表明己见,进而干预生活,是议论文写作的目的所在。要让自己的观点立起来,首先观点必须正确。作者所持的见解应该符合人类进步发展的大趋势,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不能绝对、片面。如《想和做》一文的论点,既不夸大“想”的作用,也不贬低“做”重要,正确反映了想、做两者间的客观规律,让人觉得很在理。

同学们作文的论点,完全错误、荒谬的情况很少,但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见解片面或绝对的情况比较多。如有的同学在谈人生时,认为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成才,没有想到环境只是外在条件,能不能成才最关键的是人的主观努力。论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当然无法立足。

议论文是我们参与生活的一种方式,所以论点还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一篇题为《我也说说考试》的文章中,有这样两段:

在社会舆论声讨应试教育的一派热潮中,我们紧张的期末复习考试阶段又来到了。这几天,同学们几乎是见面就互相诉苦、痛骂考试,学习完全是在一种不想干、又不得不干的被动情绪下进行的,班里气氛很不对头。

其实,考试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件挺好的事情。考试是给人以压力,可有点压力不是好事吗?我们本来懒得学习,经考试一压,都乖乖地学去了。数年后看看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东西,说不定还会感激考试呢!我爸说,“文革”时就是因为没有考试,许多真正优秀的学子不能上大学深造呢。……

这篇作文的论点针对性就很强。在一片哗然的否定声中,发出一种“别样”的声音,启发大家换个角度思考,不是很有现实意义吗?

论点在正确的前提下,还应努力求新。观点再好,说来说去,尽人皆知,再说还有什么意义?《灰姑娘的时钟》一文的论点就十分新颖。我们过去看灰姑娘的故事,大都看到的就是善有善报。可角山荣却抓住故事中“仙女再三叮嘱要严格遵守约定的时间”这一关键环节,从文学作品总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基本规律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经过层层探究,得出了“童话中仙女的话,在这种(工商业极为发达的)社会里,是带有特别严格的伦理含义的”的结论。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这里我们所说的“新”,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人类意义上的,即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说过,《灰姑娘的时钟》大致可属这种情况;另一层是自己生活圈子意义上的,大家尚未意识到,有人首先提出来,这观点也应当说是有新意的,《我也说说考试》就可以说是在这种意义上的“新”。我们在学写议论文的时候,篇篇出新是很难做到的,但是生活中,“新意”又是议论文写作的价值所在,我们应该把这条标准记在心里,在今后的写作中努力追求。

写议论文就是为了树立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的观点就必须鲜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态度一定要明朗。亦此亦彼、含含糊糊,就不能达到写作的目的。此外初学写作的同学,还要注意论点的集中。一篇文章论透一个观点已属不易,贪多求大,东拉西扯,结果必然淹没了中心,搞得读者不知所云。

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没有一定的限制,根据论述的需要放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都行。同学们初学写作,可开宗明义,把论点放在开头,这有益于避免或减少偏离中心的现象。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写法,也比较容易掌握,“一事一议”的文章通常用的就是这种思路。

议论文的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既然议论文是我们参与生活的一种方式,文章的论点,当然应该从生活中来。如课文《想和做》《怀疑与学问》,就都是源于对生活问题和客观规律的思考。上文提到的学生作文《我也说说考试》的论点“考试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件挺好的事情”,不也是源于对考试在生活中作用的实事求是的思索吗?事情本身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思想健康、善于思考的同学才能提炼出正确、新鲜的观点。这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努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学会从人生的意义和国家、人类发展的层面思考问题;还要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说自己真心想说的话。

论据的运用

论据,是证明观点的材料。论点要让人信服就不能只是空洞地说教,需要有充分的论据来证明。

《谈骨气》一文,为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列举了纵贯古今的三个事例: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不吃“嗟来之食”;南宋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肯变节求荣;民主战士闻一多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倒下去也不屈服。还引用了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毛泽东对闻一多的评价来阐释、印证中国人的骨气。这些材料充分而有力地证实了中心论点。

论据,可以分成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等。“事实胜于雄辩”,典型的事实论据,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因此,使用事实论据,让事实说话,是写议论文章常用的基本方法。如《发问的精神》一文,一连用了四个事例:牛顿由对苹果落地发问,而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瓦特由对壶水滚沸发问,而发明了蒸汽机;释迦牟尼对人生发问,而创立了佛教;孔子好问,则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发问精神的可贵”。《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一文,则使用了有案可查的确凿史实和统计数据,如同在法庭上出示了证据,用血写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

作为论据的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上面提到的事例,有的是一人一事的具体事例;有的则是多人多事的概括性材料。《想和做》中有这样一段论证:“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另外也有一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这里讲的“有些同学”,用的就是概括性的事实材料。该文在论证“想要靠做来证明”时,举学游泳为例。学游泳的过程也是一种普遍性的现象,这也是一种概括性论据。初学写作的同学,往往把自己的思路限制在名人事例的小天地里,其实只要可以证明论点,无论天下大事还是个人小事,都可以为我所用。

使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一、要注意事实材料的确切与真实,切忌胡编乱造。有的同学由于材料记忆不准,又懒得再去核实,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情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给孩子玩的奖章,说成是金表。材料虚假,自然要影响论证的效果。

二、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特别是那些内含丰富的材料,一定要仔细斟酌。有时,一件事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造成论据与论点脱节。有这样一个材料:一位科学家,平时工作很努力,业余又钻研围棋,在接受了一个重要课题之后,由于时间有限,他舍弃了自己的爱好,终于在限定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一位同学用这个事例来证明“勤奋才能成才”,这在逻辑上显然不够严密。这个材料的核心应该是为了事业的成功,要舍得割爱。材料的主旨与论点的意思根本不是一回事,怎么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呢?

三、事例的叙述要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论证意识,要使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有些同学叙事时缺乏论证意识,洋洋洒洒地把事情的全部经过描述一遍,占用的篇幅很大,却不能有力地证明观点。可《谈骨气》的作者只写了文天祥拒绝敌方收买的短短几句,因为作者在这里需要证明的是“富贵不能淫”,能够说明文天祥不为荣华富贵所动就足够了。在能够有力论证观点的前提下,事例的叙述,应是越简洁越好。

四、用事实论证还要注意对事实的分析论述。不能只是将事实一摆,事例说完就完。只有经过分析论述,事例才能更有效地证明论点。有一篇题为“俭以养德”的文章,为了论证“勤俭可以养德”的论点,使用了鲁迅先生不换新棉裤、坚持睡硬铺板的事例,事例讲完之后,作者有这样几句议论:“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当然更不是。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这段分析,揭示了所用事例的意义内涵,使事例与论点更加自然、紧密的融为一体,事例的证明作用才更加突出、有力。

道理论据,是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这样的言论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引用为论据,也能有力地证明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怀疑与学问》一文,以引用名言开篇,引用了宋代学者程颐的名言“学者先要会疑”和北宋哲学家张载的语录“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用语虽少,可这些“有建树者”的精辟言论,很有力地证明了发问对于学问的重要。一位同学在论证“贵在坚持”这一观点时,引用先贤荀子的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十分贴切,证明观点的效果就很好。

使用道理论据,要注意所引语言与论点的一致。有的同学因为引言得之不易,内容又好,不忍割爱,硬塞入文,反而破坏了文章内容的统一。一位同学在论证“骄傲使人落后”的观点时写道:“马克?吐温曾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月亮,他的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任何人看见。’这不正是说明了人不能骄傲的道理吗?”显然,这则名言的使用是不恰当的。马克?吐温的话,意思是人都有两面性,这与“骄傲”并不是一回事。

使用道理论据还要注意保证引言的准确,引文的内容及出处都不能有误。论据不真实、不准确,必定会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用好论据的前提,是作者头脑中丰富的知识储备。平时要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多读书报,注意准确地积累材料。还要特别注意强化自己的联想能力,打开思路,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积累。联想的触角可以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各门学科学到的东西、报刊电视上得到的信息、耳闻目睹的生活事件等,能证明论点的尽可挑选。同学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有时别人作文中用的材料,其实自己也知道,只是写作时自己没有想到。这显然是不善于联想的问题。激活僵死的思维,才能进入一个较为自由的写作天地。

论证的展开

论证就是组织材料证明观点的过程。

要让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就得对观点进行论证。

论证该怎样展开呢?让我们先来看两篇课文的论证思路。

《谈骨气》一文,开门见山亮出论点;然后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三个方面各用一例,事例在时间上纵贯古今。这种三足鼎立的论证结构和精当的举例论证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从一道数学题的解法说起,提出论点“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接下去谈“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再谈创造性思维必须的要素是活用知识的意识和持之以恒的尝试,并举出两例加以证明;最后谈创造性的普遍意义,从对创造性产生过程的分析,说明每个人都可能有创造能力。

比较之下不难看出,《谈骨气》的论证部分采用的是多方面展开的并列思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用的则是单向纵深展开的递进思路。

还有一种对比论证的思路也很常用。有一篇题为《说“惜时”》的文章,提出论点后,先正面说理、举例,证明珍惜时间对发展和成功的重要,然后又从反面说理、举例,表明浪费时间将一事无成,利用正反对照的效果,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需要说明的是,这几种论证思路彼此间并不互相排斥,常常是一种为主,兼用其他。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论证论点的具体思路也是多样化的。论证时从哪个角度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并没有一定之规,使用怎样的论证思路最好,完全应由论证的需要来决定。我们可以抓住一个角度说深说透,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论证说理。

论证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

用事实证明论点,是论证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我们学过的议论文中几乎都使用了这种方法。讲道理,可以指使用名人名言等道理论据;但更应该强调的是作者直接讲述一些支撑论点的基本的道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的结尾部分,为回答“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的问题,作者采用的主要就是讲道理的方法。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成现实。

这里作者没有使用事实或道理论据,只是通俗、平白地讲解了创造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对创造过程的分析,表明了只要留心,任何人都有创造能力。这样的讲理,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读来让人信服。

严密的逻辑性,是论证展开的基本要求。

同学们常犯的逻辑错误,有行文思路上的因果错置:在没有因果关系的两种事物间强行推理。如“旧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不就是因为不重视体育锻炼吗?”但更多的还是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搞得似是而非,模糊一片。如有同学在论述“锻炼身体十分重要”的观点时,说:“有健康的身体,就会有清醒的头脑”。这显然不够严密:“健康的身体”只是头脑清醒的一个条件,怎么能用一个条件取代所有条件呢?又比如“不进行体育锻炼,体质就会下降。比如我,开一宿夜车,第二天上课就困得不行。”这是把“体育锻炼”与“适当休息”混为一谈。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语言问题,实质上还是认识和思维的问题。同学们要首先在深入认识事物、认真思考问题上下功夫,同时去推敲词句,这样才可能使我们的论证无懈可击。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第一章琴声·歌声 下一篇:78 《傅雷家书》两则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