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什么称作紫禁城?
故宫为什么称作紫禁城?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今称故宫,旧称紫禁城。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明、清两代有24个皇帝在此执政。
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但仍居宫中。1914年,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冯玉样发动北京政变,驱赶溥仪出宫。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人们才渐渐称故宫而不名紫禁城。
紫禁城红墙黄瓦,金碧辉煌,一片皇家气派。皇家宫殿为什么称为紫禁城呢?大致有如下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从中国古代“紫气东来”典故而来。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未久,老子果然骑青牛冉冉而来。关令尹请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后人便以为紫气是祥瑞之气,是帝王、圣贤和宝物出现的先兆。杜甫作《秋兴》诗日:“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中国古代以紫为贵,为君者方可着紫衣。南北朝以后,紫衣成为贵官公服。至唐代,着紫衣有具体规定,只有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方可着紫衣,五品以上则着朱衣。白居易在《秦中吟歌舞》一诗中形容当时的朝廷说:“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明代无名氏所作《万国来朝》记:“户列簪缨姓字香,紫袍玉带气昂昂。”古代高级官员还于朝服外左肩负一紫色香囊,名紫荷。
此外,古代将祥瑞之气称为紫云,将神仙居住之海称为紫海,将传说中的仙人称为紫皇,将帝都郊野的道路称为紫陌。紫气东来,吉祥如意,紫禁城中“紫”字正是由此典故而来。皇帝居住的地方,自古戒备森严,是寻常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地,所以称为紫禁城。
一种说法认为系据迷信和神话传说而来。皇帝自命为是天帝之子,郎天子。传说天帝居住在天宫,天子自然也应居住在天宫。《广雅。释天》曰:“天宫谓之紫宫”,皇帝遂将他住的宫殿称为紫宫。紫宫也称紫微宫,《后汉书》记:“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艺文类聚》记:“皇穹垂象,以示帝王,紫微之则,弘诞弥光。”
我国古代道家称仙人之居所为紫府、紫清、紫台、紫阁,所以帝王将自己的居住之所也称为紫台、紫阁。《文选》记:“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艺文类聚》记皇家宫室“紫阁青台,绔错相连”。古代天子之车以紫为盖,御辇又称紫轪. 皇宫除称紫台、紫阁外,也称紫庭、紫霄、紫阙、紫闼。皇太后所居宫室则称为紫房。车冠紫,宫冠紫,城亦冠紫,紫禁城系由天宫——紫宫而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从古代“星垣”学说而来。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星垣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其它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而紫微星垣处于三垣的中央,是代称天子的。紫微星即北斗星,群星环绕拱卫于四周。古时有“紫微正中”之说和“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之说。
古人既将紫微星垣比喻为天子,紫微垣即为皇极之地,因称帝王宫殿为紫极、紫禁、紫垣,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曰:“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兰。”白居易诗曰:“紫垣曹署荣华地,白鬓郎官老丑时。”(《长庆集》十九)由此可见,“紫禁”的说法早在唐代即已有之。北京故宫南北长961 米,东西宽753米,周长约7 华里,占地1087亩,全部殿堂屋宇达9000多间,四周城墙高10余米,俨然是一座帝王之城,称紫禁城不仅名副其实,且含天子之城的意思。从故宫的建筑看,太和殿居于故宫中极,最为高大突出,象征着“天”的崇高和伟大。乾清、坤宁二宫,象征天和地;其两侧的日精、月华二门,象征日和月;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星辰;而东、西六宫以外的数组建筑,则象征天上的群星。这些象征性的建筑群,拱卫着象征天地合壁的乾清、坤宁二宫,以显示天子“受命于天”和“君权神授”的威严。
从“星垣”学来看,故宫的旧称——紫禁城,其命名与建筑设计可以说是珠联壁合、高度统一的。
(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