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叶何时设镇?
碎叶何时设镇?
碎叶城,或称素叶城、素叶水城,以城临碎叶水(今楚河)而得名。故址在中亚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西南。地当东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南北二道干线交汇处,不仅为中西商人汇集之地,也是东西方使者往来必经之路。自然条件优越,水土沃润,宜于农牧,地位十分重要。公元六世纪末后,伊犁河、楚河流域曾为西突厥十姓游牧地,碎叶城正位于该地中心,因而西突厥曾一度以碎叶为牙庭。公元七世纪前期唐高僧玄奘西赴印度途经此城时,谒见西突厥统叶可汗。据说唐诗人李白出生于此。
唐王朝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于沿边要地设置都护府。贞观十四年(公元640 年)平定汉人割据政权鞠氏高昌,遂于高昌故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始置安西都护府,作为管辖西域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下辖都督府、州,并于边境要地设置军、城、守捉、镇等边防戍守机构,防御戍边。
由于碎叶地位极为重要,设以重镇,为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也曾一度成为安西都护府的治所。
碎叶何时设镇,是学术界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碎叶设镇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 年1 月),设镇时即为安西四镇之一,《辞海》主此说(见《辞海》“碎叶”条)。但又在“安西四镇”条中指出:“贞观二十二年,始设龟兹、疏勒、于阗、碎叶,永徽元年(公元650 年)罢四镇,约显庆三年(公元659 年)复,时四镇有焉耆而无碎叶(一说贞观始置时即为焉耆)”,日人伊濑仙太郎亦主贞观说。(《西域经营史の研究》)另一种说法认为唐贞观时碎叶为突厥居地,此时唐王朝的势力尚未达到碎叶之地,因而当时(指贞观二十二年)始置的四镇无碎叶而有焉耆,碎叶成为四镇之一(即始置镇时)当在显庆之时。(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国古代史常识》一书中亦主此说,认为(贞观)“二十二年,平龟兹,乃移安西都护府于其都城(今新疆库车),统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镇,不久又迁回西州。显庆二年(公元657 年),唐平贺鲁,分西突厥地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统碎叶河以东五咄陆部落”。(《唐朝在边疆设置了哪些都护府》,中国青年出版社)
邹逸麟、赵永复发表了《唐代的碎叶城》(载《复旦学报》历史地理专辑,1980年),持贞观说。文章从公元七世纪前后西域的政治、军事形势,唐王朝的势力以及和西突厥的关系、碎叶城在西域中的地位、碎叶和焉耆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分析,论证碎叶设镇并成为安西四镇之一,当在贞观二十二年,而非在显庆之时。其主要论据:(1 )从唐王朝和西突厥的关系看,唐朝立国之初,西突厥就臣属了唐朝。西突厥新立可汗,必须由唐朝予以册封。贞观六年(公元632 年)遣鸿胪少卿刘善周立咄陆为奚利邲咄陆可汗。十五年(公元641 年)命左领军将军张大帅立弩失毕部贺咄叶护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西突厥内部发生争端时,唐朝有权加以调处。在龟兹之役期间,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在位,当时咄陆可汗因不为部众所服,己从白水胡城逃至吐火罗。乙毗射匮可汗由唐使节选择册立,此时西突厥与唐朝的关系十分融洽,又值咄陆南逃,故地空虚。在这种形势下,唐朝在位于咄陆部与弩失毕部之间的碎叶城设镇是完全可能的。(2 )从龟兹之役的经过情况来看。贞观十一年(公元647 年)十二月,唐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取龟兹,次年三月唐太宗曾对侍臣说:“今昆丘行师,处月、处密二部及龟兹用事者羯列颠、那利,每怀着鼠,必先授首,弩失毕其次也。”
说明唐朝此次出征,目标还包括碎叶以西的弩失毕部,同时兵力曾达天山以北的处月、处密部及天山以南的拨换城(今新疆温宿)。下拨换城后,又遣“左卫郎将权祗甫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当时拨换城以东各主要城市已被唐朝所取,所以“降者七十余城”中,有可能也包括拨换城西北的碎叶城在内。因而断定碎叶镇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平定龟兹时设置的,为安西四镇之一。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 年)罢四镇,显庆三年(公元658 年)平定瑶池都督府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并复四镇,以焉耆取代碎叶,因为据史载在咸亨元年(公元670 年)再罢四镇时,其名称为“龟兹、于阗、焉耆、疏勒”。至“调露元年(公元679 年)以碎叶、龟兹、于阗,疏勒为四镇”。碎叶镇置于显庆时的说法,并无确实根据,不足为信。两《唐书》,《册府元龟》、《唐会要》、《大唐西域记》、《资治通鉴》等史籍多记有碎叶城的资料,但均无载碎叶设镇的确切年代,故有此争议。主贞观说虽比主显庆说的理由充足,但有不少根据是用间接材料加以推论,因而其结论难免还带有推断之嫌,只能作为一种说法,还不能作为定论、揭谜的唯一说法。《辞海》虽主贞观说,但同存显庆异说,即是一例,其他主贞观说亦应如此。(王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