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章
两人偷偷摸摸,从房家大宅后门进入,只为不惊动其他族人,免得麻烦。事儿倒是省了,却弄得好像作贼。好在离春并不介意,房竞萧甚至觉得颇为有趣。
说起这宅子,果然不俗。亭台楼阁,处处洋溢着古韵。可惜走得慌忙,来不及欣赏,七拐八拐终于来到花园僻静处——
只见一块大石,半截入土,仿佛生在地上,顶端却平整光滑,足以胜任桌子的功能;周围几块略小的,明显是后来搬来,充作座椅使用,虽没有前者自然,但与四周环绕的参天古树、茂密花丛融合一起,倒极是清幽雅致。
房竞萧见离春四下环顾,便宽慰道:
“离娘子尽管放心!此处一向清静,不会有闲杂人聚过来看‘神仙’的。”
离春略点头,挥袍袖拂去“椅子”上的尘土,撩衣摆坐下。刚把阴阳扇放上桌面,就出言催促道:
“在下对夫人实在渴慕,劳公子为我引见。”
这样迫不及待,房竞萧也有些疑心,不禁揶揄:
“若是一个男子这样说,我断断不能让他如愿。”
“我知道您宠爱夫人,却也不必像防贼似的。”离春反咬一口,笑着解释,“最近在女红上有些疑问,正要请高手点拨。”
房公子听了,也不好再作拖延,转身踱出这角落。不多时便有低声的交谈传回来,约莫是遇到一名亲信又不多口舌的下人,要他代替去请夫人,自己就得以返回陪伴贵客。
离春独自一人,眼睛直盯着伸到桌面上的一条花枝,明知房竞萧回来,却不予理睬,使他困惑之余询问道:
“离娘子这样入迷,是在赏花吗?”
“听公子口气,难道觉得这花不值得赏?你看枝条上花团锦簇,十分繁荣富贵,我可是心仪得紧,只不知花名为何。”
“这是蔷薇的一种,极易生长,野外也多的是,算不得什么上品,所以未曾正式命名。再说,若论‘繁荣’,它不比芍药;说起‘富贵’,更与牡丹相去甚远。”房竞萧眼神上下漂移,把离春从头到脚扫过一遍,“看不出,离娘子品评花朵,竟用的是这样通俗的四字标准。”
“我自知品味极差。每遇到更有眼光的人,便会诚心求教。依公子所见,这百花之中,最可爱的倒是哪一种?”全无等人作答的意思,马上断言道,“能令您情有独钟的,应是王者之香!”
“你……”
看对方惊异,离春不紧不慢地说明原委:
“适才在乱神馆,在下无意中窥见公子袍底的暗纹。普通富人穿的,都是那些贵气的花样;您这件倒稀奇,满是兰花纹路。既然是夫人特制的,想必爱花和爱人就分不开了。我猜想,您爱妻的闺名里,可是含有一个‘兰’字?”
房公子眉头压低,斜睨道:
“离娘子也对我的家事有兴趣?”
“在下绝无恶意。”离春知道,他这不告自娶的作为,一定让许多抱定门第观念的闲人,猎奇般探听他婚后情状。一名男子纵然再是大度,也不能容忍旁人把自己妻子当作稀罕物品头论足。
“既然公子不爱说这个,我们就谈些公子喜欢的。”思索片刻,抬头道,“您走南闯北,见识广博,不像在下,自出生起,就从未踏出长安半步。能否请公子讲些异地的风俗民情,以饱耳福?”
这话题,房竞萧果然喜欢,挑眉问道:
“不知离娘子想听哪里的。”
“听说南方水土宜人,公子可曾去过?”
“我自从离了家,就是一直向南走的。一路上过河渡江,甚是凶险,但江南美景入眼时,便觉得一切风雨都有了报偿。”
“公子南下,南到了什么地方?到过闽地吗?”
房公子笑得亲切:
“您可问对了。我一到闽南,见到漫山遍野的茶树时,忽然觉得与此地投缘,就不再四方游走,找了间屋子安顿下来。”
“到了那么远的地方,就算带了再多盘缠,也该用尽了。公子如何谋生呢?”
“这可要自夸有远见呢。之前在家时,学业从不曾怠惰,倒不为功名,只是喜爱读书,才一直用心。除此之外,倒也别无长技。好在那边也开有书孰,且不及长安规矩严谨,能教授课程的人又不是太多,让我轻易谋得一份教书先生的差事。收入微薄,但足以糊口。”
“为人师表,公子有何心得?”
“我那些学生,不比长安的同龄孩童娇纵,更为尊师重道,十分可爱。”
“这想必与当地民风淳朴有关。”
“离娘子说得不错。那里的人,对饱学之士敬慕非常,作父母的经常教育子女要跟随老师,刻苦学习。”
“造成这种状况,必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公子的气度眼界,在那边鹤立鸡群,多半不易找到知音,难免寂寞了。”
“馆主又切中要害呢。周围人确实善良老实,令人心情舒畅;但若真有了心事,想向他们倾吐,能理会的却是少之又少。稍稍深奥些的话题,就谈不拢了。”
“那公子闲暇时,又没有朋友可以谈心,要怎样排遣?”离春绽出笑容,眼神添了几分叵测,“据我所知,许多名士们孤独了,便会到临近的名山大川游览一番。”
房竞萧笑道:
“在下不是什么名士,这习惯却雷同了。”
“我听说有间明镜寺,似乎景色宜人。”
“您也知道?”喜出望外,“那里可是我经常涉足的地方。明镜寺的主持大师,是位佛法精深的有道高僧。不时找他品茶弈棋,偶尔打打机锋,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离春身子一震,垂下头,手指在石面上轻划:
“这位师父称得上一位妙人。如果我现下去闽南,不知能否得见一面?”说着眼角微挑,试探道,“别是已经圆寂了吧?”
“你怎会这样想?”房竞萧大惊之余,声音竟颤抖起来。
“整个山体崩塌,若寺中人还能健在,那真是菩萨保佑!”
此言一出,这位意态一贯悠闲的男子,也再难保持冷静,手撑桌面暴起:
“你到底知道些什么?!”
离春对于不相熟的人,一向讨厌仰视,也站起身来:
“刚巧,我近日结识了一位姓封的友人,从他那里听说了当年惨祸。而从您方才的态度看,您也知道罹难者中就有……”
“离娘子!”房竞萧断喝一声,四下观望,幸好无人。他急切上前,牵住离春衣袖,诚恳道,“在下有一事相求。方才这些,在我妻子面前,请代为隐瞒。”
“距离此事发生,已许多年了,尊夫人还不晓得吗?”
“是我刻意不让她知道。其中原因,很是复杂,也不知你听说了多少。”这时再不想谈及夫妻私事,也不可得,“罢了,我与你言明就是。我那娘子经历坎坷,曾当过一段时间的仆人,伺候年龄相仿的小姐,后来被家里的老爷收为义女。我任教的那间书孰,与她家相距不远,偶然结识了。贸然登门求娶,幸好岳丈痛快允婚,才有了这段姻缘。本来岳家计划,要这对义姐妹一起出嫁,可她死活不肯,催促我娶了人赶快离开。我在闽南也待得够久,又生出到处旅行的念头,就带着我妻四方游走。”
“这些我都略有耳闻。”
“那下面要说的,离娘子想必没有听过。我在临行前,曾去明镜寺拜别住持老友。我两个交情笃厚,不忍就此断了往来,彼此约定要常通书信。我和我妻上路两个月后,走了几个府县,许是前一段生活得过于安稳,我居然不服水土,染上了风寒,只好找个地方暂时住下,将养几日。既然要滞留一阵,我就趁便写了封信,让娘子送到当地驿馆,寄了出去。过两日收到回信,大师问候了病情,也简略谈到他那边的近况,提起在他写信的当日,寺里接待了四位气度非凡的客人。他与我岳丈曾有一面之缘,认得其中一个是他;而听他称呼另外三人为‘妹子’、‘妹婿’和‘外甥’,应该是姑母一家。大师还夸赞说,‘这四位施主,从言谈之间,就可知性子温和宽厚,颇有慈善之心’。我听了自然高兴,又去信一封,感谢他对我这些亲戚的款待。其实,算算信件在路上来回的时日,他收到时,这四位客人早已下山回家,过时效久矣。这样写想来无聊,但当时偏偏心血来潮,觉得应该客气一句。正是这一句,才使后面的事情简单了许多。”
“此话怎讲?”
“馆主请耐心些。这日后关系重大的信寄出时,我的风寒已好了大半。我妻却不放心,要我再休息些日子。我就说,等那边再回了信,咱们就动身。谁知这一等,就耽搁了月余。我油然生出不祥预感,都想翻回去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正要收拾东西,恰在这时,信却寄来了。打开一看,并非我故友的笔迹。信中说明,写信人是大师的徒弟。他写道,就在上一封信寄出的当晚,明镜寺所在的山崩塌了。灾难发生之后,官府的人在泥土中挖到师父,已经往生极乐。读到此处,我当即想赶回吊唁,幸亏平静心态,又多看了几行。原来,这个小和尚,正是因为替师父下山送信,回程被大雨淋在半路,到一家农舍中暂避,来不及在天黑前赶回山上,这才幸免于难。后来他协助官差寻找死伤者时,我那信到了。他知道我这人,就代拆了,看到那句客套话。这小师父自己没和信中提及的四位施主照过面,便向知情人打听,得知那日前来拜佛的四人,已成了三具尸体,若非其中一个惦念家里,提前下山,怕也难逃活命。他将这些消息写在信中,还劝我节哀,且不必奔忙。三位死者的尸体已有人收领,是个年轻英俊的后生。他在灾后一片狼藉中跑前跑后,十分稳重可靠。听这般形容,我知道定是我那连襟,一切有他操持,我也放心了许多。”
“这样大事,你是怎样瞒住夫人的?”
“说来也巧,平日她都在我身边陪伴,唯独那日独自外出,信件送到时,她正好不在。我正踌躇如何说与她知道时,她回来了,双眼竟然是红的。还道她已从别的地方得知此事,壮胆一问,才知晓那天竟是她亲生父母的忌日!我恼她这种事居然不和我坦白,她却理直气壮说,怕我知道了为她忧心,这才着意保密,一个人悄悄出去烧些纸哭一场,也就过去了。这下,我更是犹豫:我妻子怕我难过,甘愿独个悲伤,而我,竟要将这样残酷的消息告诉她吗?对她而言,这天已是一个伤心日,难道还要伤上加伤?她自幼命苦,在人家为奴为仆,刚嫁了我过上几天自在日子……”
“那时公子脑袋里,怕是搅成了一团糨糊。”
“不错。”房竞萧苦笑一声,“正在最混乱的时候,我妻子却说,她回来的路上,迎面碰见了驿站的人,便问我回信是否已收到了,那边出了什么事。这时再也无法拖延,我刹那间作了决定,急中生智道,是出了事,一点小事。我那和尚朋友也得了急病,卧床许多天,于是误了回信。现在刚好些,就写了许多话来埋怨我,说是我的风寒,透过信纸带回了闽南,传染给他。这样顺口扯了几句,逗得原本还在哽咽的她破涕为笑。”
“这样瞒得一时,还瞒得一世?后面好几年里,夫人从不曾与那边联系吗?”
“怎么不曾?初时,她经常想回去探望,却一直未能成行。这要多亏她顾虑太多。岳家始终把她当成女儿,她却只肯承认是家里的丫鬟。不是她不识抬举,只是坚持身份分野多年,无论如何不愿打乱。这种执拗,着实令她矛盾——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理所当然;让人要走的丫鬟,却没有回头的道理。为难了许久,最终不愿露面,就想写信回去。写到末尾处,仍是相同问题——不知如何落款。好好一封长信,洋洋洒洒将近十页,就这样团了。过了些日子,思念之情终于压过这些计较,她一门心思只想回乡见故人,我也阻拦不住,以为秘密就此败露,谁知还是没有走成。”不自在地咳嗽着,“因为有了我们的女儿。这下可拖住她的脚步,一拖就是两年。等孩子年齿稍长,再想起回闽南,时日已隔得太久,不禁情怯了;重新提笔写信,要说的话太多,反而不知从何写起。如此日复一日,时间越来越久,重提旧事也越来越难。再加上我不着痕迹地制止,就这么蹉跎至今了。”
这几段长篇大论,房竞萧说得战战兢兢,一边警醒地到处看着,一边竭力缩短内容,又怕听者理解不清,愁得眉头紧皱。现在讲话终于告一段落,他也略微松懈,上前一步,愈加凑近,将离春衣袖拉得更紧:
“我自知身为义女和女婿,出了这等大事,非但没能及时奔丧,事后也不曾到场问候,甚至许多年里,连书信也不去一封,实在有悖伦常。我妻不知者不罪,一切都要怪我,但我并不后悔当年的决断。离娘子你不能理会,我岳家对她而言,是主人,亦是恩人,更是亲人。当时那种情状下,实在怕她不能承受。但一朝隐瞒了,就骑虎难下。我心中明了,这不是长久之计,终有一日得让她知道。她听后是恼是怨,我也无话可说。只有一样,若是从别人处突然得知此事,只怕她心里毫无防备,会加倍难过;所以,如果重提,也必须经由我口,寻个好时机,悉心铺垫一番,再轻缓地道出真相。这番心思,还请馆主体谅!”
房公子目光灼灼,诚恳中透着警告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