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学习的基本方法

作者:张建华 字数:8402 阅读:1436 更新时间:2012/01/17

六、学习的基本方法

六、学习的基本方法

  现在来探讨学习的基本方法。
  
  这里首先要强调一下,任何方法都只有在一定的实力和努力基础之上才能生效。不可能找到一种方法,使你顿悟一切,立地成才。"轻轻松松赚大钱"、"不医不药去百病"一类投机取巧心理是绝然行不通的。科学的方法是实实在在的方法,它一方面能帮助你提高效率,但另一方面你仍需要勤奋努力。
  
  1,明确目标
  
  要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必须明确学习目标。曾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找来两组大学生,分别给他们朗读同一篇材料,其中一组事先就被告知所要回答的问题,另一组事先什么也不告诉,朗读完以后,要求他们回答问题,结果事先被告知问题的那一组基本都答对了,而另一组成绩则差得很远。
  
  这个实验清楚地表明,有目的地学习,能够极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怎样选择确定学习目标呢?
  
  第一,要看社会需要。
  
  你所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注意选择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要突出一个"新"字。这一点,我们中国人普遍重视不够,常常有人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学习很多早已过时的东西,如计算机等级考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应该说,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第二,要看本人条件。
  
  尽管人类一再追求平等,但人与人还是很不相同的,有的适合唱歌,有的适合跳舞,各有所长。因此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例如,诸葛亮的特长就是"羽扇纶巾、神计妙算",如果放着这一特长不用,改学横刀跃马、冲锋陷阵,那就大大失策了。
  
  第三,要善于发现问题。
  
  这是具体确定学习目标的第一步,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真正明确学习的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呢?
  
  (1)要有一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无论什么普遍公理都要敢于怀疑。
  
  (2)从麻烦中发现问题,遇到麻烦,不要熟视无睹,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麻烦呢?能不能想个办法予以解决呢?这样一想,问题就来了,下一步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3)从常识中发现问题,一般人们以为是公理或真理的东西,往往是谬误所在,如"大地是平的"、"恒星不动"、"日月星辰绕地球运动"等都曾是人们的常识,但科学的发展却证明这些常识都是谬误。
  
  (4)反思是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水往低处流",这是生活常识,那么"水为什么不往高处流呢?quot;一反思,问题就产生了。
  
  (5)用现实验证理论,可以发现二者常常存在反差。如现代哲学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将这一命题与现实一比较就发现问题了:植物人有意识吗?晕厥过去的人有意识吗?
  
  (6)字面意思与人的真实意思常常不一致。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字面上看来是不必"朝朝暮暮"的,但实际上恰好相反,是渴望"朝朝暮暮"的意思。
  
  (7)全面的、历史的比较常常发现某些理论自相矛盾,如"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这两句话如果分别单独拿出来看,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问题就出现了:既然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那么二者之间当属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不能进行量的比较的,价格怎么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呢?自相矛盾!
  
  (8)概括总结,即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思考:作者究竟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四,目标难度要适中。
  
  原则上一个适当的学习目标应该使人看到成功的希望。目标太低了,与高效快速学习的初衷相违,显然是不对的;目标太高了,欲速则不达,也难以实现高效快速学习的要求。
  
  我国历史上曾有一个"望梅止?quot;的故事:三国时,有一次行军途中,曹操对他的疲乏已极的士兵们说,前面树林里有许多梅子。士兵们听了,眼睛一粒??翊笳瘢?肷淼钠@投偈币簧ǘ?狻H绻?懿偎登懊娑?倮锿庥幸黄?妨郑?峙戮痛锊坏秸庵?quot;止渴鼓气"的效果了。这可以说是一个适当确定目标的典型事例。
  
  第五,学习目标要集中。
  
  原则上一次只能确定一个目标。在生活中有些人学习兴趣很广泛,什么政治经济、经营管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唱歌跳舞等等都想学。这当然不能算错,但要一下子把这么多知识技能都学到手,实在无异于痴人说梦。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即每次只选择敌军阵营中比较好打的某一部分,然后集中数倍于敌的军力,将其予以歼灭。
  
  打仗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一次只能确定一个学习目标,这样才能集中精力,确保学习成功。
  
  第六,学习目标要有系统性。
  
  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学习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目标的系统性,要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其中各部分知识和技能之间要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例如,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就要注意围绕农业经济学这个核心,把计算机、英语、哲学等基础打好,并向相关社会学科、农业科技等方面拓展,这样形成一个"农业经济专业知识系统"。
  
  另外,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要注意掌握一些"业余知识系统",如下棋、唱歌、跳舞、书法、体育等。
  
  第七,要有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
  
  学不学,学什么,都要从长远考虑,不能急功近利。
  
  首先,知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只有当你的知识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且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时,才能发挥效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脚佛,是行不通的。
  
  其次,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对知识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如果不从长远考虑,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将来很可能是要吃亏的。
  
  最后,"书到用时方恨少",一种知识暂时好象没有用,但明天或者后天也许就用到它了。例如,消防灭火知识,恐怕一辈子都未必能用上一次,但一旦意外发生火灾,这些知识的作用就大了。
  
  总之,我们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构筑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
  
  第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需要去学一些不太适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有时甚至毫无商量的余地,必须学习。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努力完成所要求的学习任务。
  
  2,系统地学习
  
  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各部分知识之间是按一定结构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努力做到心中有"树",这是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
  
  具体来讲,一本书就好比一颗大树,它的书名就相当于大树的主干,各章的标题相当于大树的主枝,位于各章之下的节是大树的侧枝,各节所阐述的具体概念、定义、定理、公理、公式、原理、规律等可以看成是大树的小枝和叶片,至于每一个文字、标点、符号等则可以看成是大树的细胞。
  
  我们在学习时,就要注意按照这样的结构,把所学的知识组织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化多为少,减轻记忆负担;
  
  第二,形象记忆,迅速可靠;
  
  第三,将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熟练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出于某种投机心理,出于应付考试的心理,不愿意全面系统地学习,而愿意采用一种"划重点"的学习方法,以为这样可以省力速效。其实恰好相反,打乱知识本身固有的系统结构,孤立地记忆一个个重点,就好比撒落一地的叶片,要一个个捡起来,那是很费事的。
  
  更可虑的是,由于缺了线索,好不容易记住的几个重点,要想保持住也很困难,稍不留神就又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同时,由于缺少头绪,各部分"重点"往往容易混在一起,张冠李戴。
  
  总之,"重点"学习法是一种很不科学的低效率的学习方法,一定要彻底抛弃,代之以科学的系统学习法。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上述"知识树"必须由自己亲自栽培才能真正有效。花几元钱在书摊上购买现成的"知识树",如"×××一览图"、"×××一览表"之类,是不会有什么帮助的。
  
  3,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实际上是系统学习的延伸和外推,就是在学习时要注意到不同门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尽量协同一致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某门专业课时,选读有关英文资料,就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使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再如,学习电脑打字时,将上课笔记拿来作为练习材料,就可以一边练习打字,一边复习课堂内容。如此等等,很多知识都可以象这样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协同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大大加快,时间十分稀缺和宝贵。如果不能协同学习,每一门知识和技能都专门划出一块时间来学习,一是不可能,二是效率低。如能协同学习,则可一举数得,事半功倍,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4,分阶段有步骤地学习
  
  这也就是"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化难为易"的办法,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且普遍适用的基本学习艺术。
  
  举一个实例:假定要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数字。要一下子都记住是非常困难的。怎么办呢?可以采用分组的办法。如下所示,首先将每三十位小数分为一排,最后十位作为尾巴跟在第三排后面;然后每排再按十位数字分为三个大组;最后每个大组再按五位数字分为两个小组。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
  
  502884197169399375105820974944
  
  592307816406286208998628034825
  
  3421170679……
  
  这样分组之后,就可以按五位数字一组的单位来顺序记忆了:
  
  第一步,先记第一小组五位小数,这无疑是很容易的;
  
  第二步,再记第二小组的五位小数,这同样也是很容易的;
  
  第三步,复习巩固第一大组十位小数;
  
  第四步,照前三步方法,记住第二大组十位小数;
  
  第五步,照前三步方法,记住第三大组十位小数;
  
  第六步,复习巩固第一排三十位小数;第七步,按前六步过程同样方法,记住第二排的三十位小数;
  
  第八步,巩固复习前六十位小数;
  
  第九步,按前六步过程同样方法,记住第三排的三十位小数;
  
  第十步,巩固复习前九十位小数;
  
  第十一步,重复第一、二、三步做法,记住最后十位小数。
  
  第十二步,巩固记忆全部一百位小数。
  
  这样一步一步去做,很快就可以将全部一百位小数记在心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给知识分组时,每个小组所容纳的知识量一定要小一些,原则上要能够毫不吃力、轻而易举地将其消化吸收。
  
  5,抓住特点,模糊记忆,细部校准
  
  对于所学的知识,找到它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记在心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局部的细节进行补充和校正。这就是把记忆、理解和发挥三者结合起来,可以大大减轻记忆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记住,只有不超过20%的核心内容需要牢牢记忆,其余80%的内容只需模模糊糊有个印象。
  
  就拿本文正在讨论的这个小题目来说,你只需记住"抓住特点,模糊记忆,细部校准"这十二个字即可,至于其它阐释文字,看一看,听一听,有个印象就行了。如果答题的话,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模糊记忆只能是对于局部细节问题而言,而对于最基本、最主要的关键性内容,则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否则,就可能导致重大的错误。
  
  例如,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效用"这个概念,就一定要知道它属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否则,就可能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混淆起来,张冠李戴。
  
  再如,学习电脑时,常常会遇到"退出"、"取消"、"删除"、"卸装"等字面意思十分相近的操作命令,这时可千万不能含糊,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将某些程序从硬盘上彻底删除,导致系统瘫痪,悔之莫及。
  
  6,马上回想
  
  学了一样新东西之后,马上回想一遍。这时效果最好,最容易将所学内容记住。
  
  这里首先有一个情绪问题,一般人第一次接触到新鲜知识,往往兴趣浓厚,大脑呈兴奋状态,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学了以后,马上回想,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如果当时不马上回想一下,而是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复习,则事过情迁,旧梦难寻,学习效果就差远了。
  
  其次,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遗忘有一种先快后慢的规律,学了一样东西以后,还只是在人脑里形成短时记忆,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快就会遗忘。反之,如果马上回想一遍,短时记忆就会变成长时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了,即使隔了很多天以后仍然能够回忆起来,有时甚至终生不忘。
  
  所以,学了新知识、新技能以后,一定要当场马上回想一遍,力求当场记住。
  
  应该强调的是,这里关键是要"想",就是要用心,往脑子里记。
  
  曾有一则故事,大致如下:
  
  两个演员演一段戏,故事情节是一个人坐在牢房里,看守送给他一封信,他便念了起来。有一次,扮演看守的演员,想跟他的对手开个玩笑,看看他是不是把信的内容记住了,就拿了一张白纸给他看。结果那个演员拿着白纸,一句话也想不起来,便灵机一动,推托说:"这里光线太暗了,我看不清楚,你给念念吧"。演看守的演员接过纸来,同样一句话也想不起来,只好说:"光线真是太暗了,我去拿蜡烛"。说罢转身回去拿来了蜡烛和信,才把这场戏接着演下去。
  
  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按说这场戏演了那么遍,那封信念了一遍又一遍,应该早已记住了,然而两个演员却都没有记住。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同学拿着课本一遍又一遍地看,按说课本内容应该记熟了,但一考试问题就出来了,常常不是这儿错,就是那儿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没有用心想一想,没有真正记到头脑里。因此,在复习所功课时,最好将课本、讲义之类搁置一边,尽力用心回忆所学内容。只有个别内容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再查阅讲义和课本。这里有一句经验之谈,叫做"百看不如一想",读者不妨一试。
  
  7,反串角色
  
  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编写自己的讲义。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以笔者亲身体验为例,每次帮助别人讲解一个问题之后,自我感觉收获都挺大。帮助别人,倒成了自我进步的最
  
  佳途径。究其原因,大约是因为经过自己主动探索,所以印象格外深刻。
  
  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有一点很深刻的体会,即并非学而优则师,而是师而学则优。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之所以能胜任某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不是因为他这门课程学得比较好,恰好相反,是因为他承担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才对这门课程有了较好的掌握。
  
  8,实战演练
  
  学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使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最好是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学习,学用结合,学用相长,这样效果最好,进步最快。
  
  毛泽东曾讲:"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但在校学生一般不具备实际应用条件,这就常常导致学用脱节,使学习成为单纯的接受,从而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
  
  为了克服这一根本缺陷,应提倡在学习时开展"实战演练",即尽量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按实际工作要求进行学习。
  
  例如,学习英语,可以找一个伙伴,练习用英语对话、用英文通信。这样人为地创造一个英语环境,就好象置身于英国一样,一定能够很迅速地掌握和提高英语水平。
  
  再如,写作能力的培养,除了学一些有关知识外,最主要的就是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多写多练。现在,大学教学中写作训练少,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一篇:五、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