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努力,老大伤悲(代序)
少小努力,老大伤悲(代序)
现代高效快速学习方法研究
作者:张建华
少小努力,老大伤悲(代序)
早就想写这个题目,但苦于没有证据来说明问题的普遍性。今天读到5月6号的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香港东方日报的一则消息,说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最忧郁的民族是俄罗斯人,其次就是我们中国人。该项调查在22个国家总共2万多人中进行,分别从金钱,物质生活,工作,空余时间,宗教,家人朋友关系和性生活等方面评估每个民族的人民快乐指数。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
国别自认为快乐的人
俄罗斯3%
中国9%
英国36%
印度37%
美国46%
这个结果表明只有百分之九的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个快乐人。换句话说,十个中国人中有九个认为自己不快乐。中国人为什么不快乐呢?有分析说是因为我们不如美国人那样有钱。但是比中国人更没有钱的印度人,为什么其中自认为快乐的人要四倍于同样的中国人呢?
我认为,除去一些社会原因让大陆的中国人不快乐以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我们中国人从小所受的读书观,也就是为何而读书的教育不对头。
中国人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哪个作父母的没有用过“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话来警告孩子?台湾陈水扁选上总统后,台湾报纸连篇累牍地介绍陈水扁的奋斗史,说他出身寒苦,从小就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而发愤读书。
问题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为什么长大了倒十个有九个不快乐呢?如果你说他们都是少小不努力读书的人。我绝对不能接受。不要说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自小到大都是在考场上滚爬摸打出来的),就是我们这些经历过文革被称为“荒废的一代”的中年人,哪一个不知道读书有用?在我们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上中学时,有一道作文题目是要翻来覆去地写的:批判读书无用论。记得我们在老师引导下,写出的所谓批判文都是这样的:读书怎么会无用?不读书怎么能造南京长江大桥,研制原子弹,放卫星上天?不过我们后来的命运却是相反:批判了几年读书无用论后,我们都被发配到农村当知青修理地球。所读的那点可怜的“工基”和“农基”也确实无用了。
今天看来,当年以读书有用论来批判读书无用论是很滑稽的。如果读书是为了什么目的,那么一旦发现这目的达不到,读书岂不就是无用了吗?如果孩子们都象陈水扁那样读书,那么我敢打赌,将来不快乐的成年人就不止91%了,而是99.99999%,因为台湾只有一个总统位置。这里我还没考虑未来的陈水扁是否真的快乐。不过我们都知道,克林顿总统是不快乐的,否则他就不会和前白宫实习生有那么一嘴。
一般来说,少小越努力的孩子,长大了对自己的期望值就越高。然而社会给每个人的机会并不和他的学识成正比,尽管有某种相关性。我们常常观察到,对自己的期望值越高的人往往越容易产生挫折感。正所谓少小虽努力,老大亦伤悲。前几年在美国发生的物理学博士卢刚枪杀同窗和教授而后吞枪自尽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我们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还必须注意适时地培养孩子正确的读书观。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读书观呢?笔者认为:读书求知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强调因为读书有用而读书,例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或象陈水扁那样,“书中自有黄金屋”,当然不错,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是低层次上的需要,如同人要吃饭工作睡觉做爱一样。更高一层次的境界,是满足人作为智能动物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最高的境界则是不为什么而读书。读书就是读书,不必有什么目的。中国古人把万般事物和读书相比皆视为下品,并有嗜书如命一词。可见他们早已知道读书是生命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所谓“不为功名亦读书”。我相信,以这样的观念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了一定属于那百分之九的快乐的中国人。
江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