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浅情深
巷浅情深
巷浅情深 既然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就不免要干点家务。上街采购便成了我的重要任 务,想不到从而结识了一些街头新友。虽谈不上深交,可彼此无猜,都觉得友好、 可信。这使我情不自禁妄改白居易的诗句,顺口溜出了:同是街巷寻常人,相交 何必曾相识。 清早起床,先要端着小锅上街买豆浆。这时,远远的街头,一位蹬三轮车的 小伙,车上装几个大白塑料桶,一片云似的匆匆飘来。他边走还边瓮声瓮气地喊 几声:“豆——浆——!”转眼,车停在街旁端锅、提桶的人群中。小伙子抡起 大白铝勺,一阵忙碌,很快就打发走了等待的人群。我不愿挤,习惯这时才向前 去买。他为我盛满锅,还常要说句什么。天长日久,偶尔一天不去,第二早他总 要问:“昨天咋没来?”有一次老伴去买,他关切地问:“大爷怎么没出来?” 老伴惊疑:“你认识他?”答:“我认识你家这口锅。”想不到,小伙不仅态度 好,还是位有心人呢。 路旁还有位卖粽子的大嫂。她每早推一辆小车,上放一木箱,里面用白棉被 盖着热腾腾的粽子。有糖的、枣的、八宝的。清早我迎着苇叶的淡淡清香前去, 大嫂总先问:“大爷!今天要啥的?”我要枣的,她知道是我和老伴吃,总要给 挑最热的;若是我买糖的,她会边拿边问:“是外甥女、还是小孙子又来了?” 真比家人还知情。有时,带的钱不够,她照样痛快地让你将粽子带走,顶多说句: “再一天捎来就是。” 旧时,在我老家,称呼卖馒头、烧饼、豆腐、豆芽等买卖人,为干“勤行” 的,我觉得这称呼挺有道理。用句现代话讲,他们所干都属于第三产业、劳动密 集型小本生意,从业者相当辛苦。且不说那早起点火,现炸现卖油条、蛋包、炸 糕、菜合者,就说那卖粽子、花卷、各馅蒸包的,大清早赶至街头,掀开盖布那 吃食还都是热的,人就得起五更、赶大早。更有甚者,有些家住几十里路外的远 郊,冬顶寒风,夏冒酷暑,又是何等辛苦啊。 声音、相貌都已熟,对方姓名尚不知,却不影响亲切交往。如果卖什么的有 一天不来,便总有些牵挂。这不仅因为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影响,也有些感情成 分。所以,再见面总要问一句才放心。这样,便有了交易之外的谈话。 前不久,我应邀去电视台拍了部专题片,播出后,卖豆腐的大嫂见面时竟兴 奋地说,她在电视上看到了我。她还说,家里人间是怎么认识的,她说我常买她 的豆腐。 春节前一个多星期,卖豆浆的小伙子给盛满锅后,喊了声大爷,说他明早就 不来了。我略带诧异地问:“怎么这么早就歇工过节?”他带点羞涩地说:“爹 妈早捎信催了,让节前早点回去成亲!” 我替小伙子高兴,连说:“好,好,好,该早走。祝你新婚幸福美满!”他 脸上竟有点红了。这次,我没有因为一些天喝不上小伙子那稠稠的乳白色豆浆而 产生什么不快,内心还有点儿甜意呢。 我总觉得,在这浅巷之中,人们的情谊越来越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