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信念系统:创造与毁灭的力量
第四章信念系统:创造与毁灭的力量
“我们的想法有如蒙住盖头的面纱,都发自于最根本的信念。”──安东尼奥·马嘉度
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瘾甚深,有好几次差点把命都给送了,就因为在酒吧里看不顺眼一位酒保面犯下杀人罪,目前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跟他老爸一样有甚重的毒瘪,靠偷窃和勒索为生,目前也因犯了杀人罪而坐监。另外一个儿子可不一样了,他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婚姻,养了三个可爱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为什么同出于一个父亲,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两个人却会有不同的命运?在一次个别的私下访问中,问起造成他们现况的原因,二人竟然是相同的答案:“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我们经常以为一个人的成就深受环境所影响,有什么样的遭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实在是再荒谬不过了,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绝不是遭遇,而得看我们对这一切是抱持什么样的信念。
有两位年届七十岁的老太太,对于未来也因不同的信念而有了不同的人生。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然而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是怎么个想法。于是她给自己订下了更高的期许,在七十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二十五年里她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最近她还以九十五岁的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大大有名的胡达·克鲁克斯老太太。
由上述的例子可见,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而得看他对于这一切赋予什么样的意义,也就是说他是用什么样的认知,这不仅会决定他的现在也决定他的未来。人生到底是喜剧收场还是悲剧落幕,是丰丰富富的还是无声无息的,就全在于这个人到底抱持的是什么样信念。
信念何以对我们的人生有这么大的影响?事实上它可算是我们人生中追求快乐、避开痛苦的引导力量。当我们人生中发生任何事情时,脑海里便自然会浮现起两个问题:一是这件事对我是快乐还是痛苦,{或可说是好还是坏)?二是此刻我得采取什么行动,才能避开痛苦或得到快乐;(或趋吉避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就全得看我们所持的是何种信念;信念不是自然生成的,乃是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累积而学会的,它是我们生活中行动的指针,指出我们人生的方向、决定我们人生的品质。
不要小看经验,它可以让我们辨识出事物的共通性,使我们“有把握”敢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若欠缺这种把握感,生活中就有很多事我们不敢去做了,可以说经验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让我们敢于尝试。然而就由于经验所给予我们的把握感,也常常使我们产生“自我设限”的信念,譬如说一个人因为曾在事业上失败过多次,很可能便会就此认为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一旦他深信这种想法,就真的会变成如他所想的那种人。
当有了消极的信念后,一个人对于未来就不敢有任何奇寄望,一生也就只能平白过了。我们必须牢记,信念乃是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痛苦和快乐所柞的主观认知所致。我们很少会留意自己的信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也不知道那些信念是不是错误认知的结果,更未想想那些信念只不过是个认知而已,竟然把它当成真有那么回事,紧抱着如圣旨般奉行。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几乎从未质疑过自己深信不移的信念,它到底是不是真有道理?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任何事不是没有原因的,也就是说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根据自己的信念,有意或无意地导向快乐或避开痛苦。如果你希望能够彻底改变自己旧有的习惯,那么就得从掌握行为的信念先着手才行。
信念可以是创造力,也可能是破坏力,端看你是从那种角度去认知。人类对于生活中的遭遇会很主观地赋予某种意义,有的积极、有的消极,前者可使人重拾破碎的心,继续往前迈进,而后者很可能就此便毁掉这个人的一生。人生事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其中甚至于有极为痛苦的遭遇,要想活下去非有积极的信念不可,这是心理医生维克多·弗兰克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种族屠杀事件中发现了这个道理。他注意到凡是能从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中活过来的少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不但能忍受百般的折磨;并且能以积极的信念去面对这些痛苦,他们相信有一天会成为活生生的见证,告诉世人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惨剧。
信念不只适用于情绪及行为上,也可以用在身体上,使之能在短时间内有极大的改变。有一次我和著名的耶鲁大学教授赞尔尼·西格尔博士晤面,他以几个针对多重人格异常的病例为例,告诉了我信念的异能。说来令人不可思议,当那些患者认为是什么样的人时,他的神经系统便会传达一个不容置疑的指令,使他身体的生化机能作出极大的改变。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体在研究者的眼前很快地变化成另一种新的个体,例如眼珠子的颜色变了、身上的某些记号消失了或出现某种特征,甚至于因此而有了新角色所应有的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病症。
信念有时侯尚可摆脱掉药物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就在于人们还十分相信药物的疗效时,一门有关于研究人类身心互动关系的“心理神经免疫学”就证实了数个世纪以来的疑惑:信念对于冶病的功效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于比治疗本身还来得重要。哈佛大学的亨利·毕其尔博士所作的广泛研究,就说明了我们别以为是药物使病体康复,其实真正得归功于病人的信念。
他这项打破传统观念的实验,是以一百个医学院学生为对象,共分为二组,每一组各五十个人。第一组人分配了红色胶囊包装的兴奋剂,第二组人则分配了蓝色胶囊包装的镇定剂,虽然是这么说,可是实际上胶囊里面的药粉却调了包而并未让学生们知道。结果两组学生的反应都如先前所以为的那样,吃了红色胶囊的一组很兴奋,吃了蓝色胶囊的一组则很平静,由此可见他们的信念压制住了身体服用药物的化学反应。毕其尔博士因此推论;药物的功效不仅得看药性,同时还得看病人是否相信药物的药效。
“吃药打针不是绝对需要,但康复的信念不能没有。”──诺曼·卡真斯
大约七年前我有幸和卡真斯先生相会,不幸一个月后他便撒手与世长辞,在那次晤面中他告诉了我一则信念强烈影响我们生理反应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市的蒙特利公园橄榄球队身上,当时有几位球员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经推断可能是贩卖机里的汽水出了毛病,因为这些人都是在光顾了那台贩卖机之后才发现有异样。随之喇叭便开始广播,警告人们注意别去买贩卖机里的饮料,因为有人病了,同时还描述发病的症状。顿时整个观众席便发生恐慌,有人开始反胃、有人昏厥、甚至于有的只是经过贩卖机而什么都没买的人都觉得不对劲了。那天救护车飞驰于球场和医院之间忙着载运病人,后来经过证实贩卖机没有问题,奇怪的是先前的病人竟然都不药而霍然痊愈。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信念可以使人在前一刻得病,而后一刻又不药而愈,更有文件显示信念还会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这一切都不打紧,尤其重要的是信念不仅能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相反地也会削弱我们行动的念头。就在你看这本书的此刻,你的信念或许正在形成,决定要如何按照书中所说的去懂、如何去学好书中所教的。有时候我们的信念会使我们在某一方面无力,却又在另一方面得力,比如说这个信念能使我们敢于唱歌、跳舞,但却又不敢开车、演讲,像这种只限于单方面的信念我们可称之为专门性信念,相对于适用在各方面的倍念便可称之为普及性信念。
普及性的信念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例如自我的肯定、对别人的看法、工作观、人生观、时间和金钱的使用等等,你可以想见这样的信念其强度及范围着实会影响我们整个的人生。幸好,像这样的信念若能改变其中使你设限的部分,那么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使你的人生整个改观。请记住,信念一旦被接受,就有如对我们的神经系统下了一道紧箍咒,它可能扩展也可能毁掉你的现在和未来。
如果你希望主宰自己的人生,那么就必须好好掌握自己的信念。第一步就是你得知道信念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信念是什么
信念到底是什么?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脱口便脱口说出一长串的话;其中到底有投有什么意义可并不是十分清楚,就像“信念”这个字跟大家都常用;可是不一定人人都知道它的真正面貌。信念者,乃是对于某件事有把握的一种感觉,譬如说当你相信自己很聪明,这时说起话来的口气便十分有力量:“我认为我很聪明。”当你对自己的聪明很有把握时,就能充分发挥脑力,作出好的成绩来。对于任何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即或不然也船从别人那里问得答案;然而自己若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亦即没有坚定信念或对自己实在是没有把握,那么就很难充分发挥所拥有的各样能力。
要想了解信念并不难,不妨可以从信念的最初形式──念头──来谈起,每个人日常中都有许许多多的念头,不过可不都是深信不疑,就以你自己为例来作个解说,或许你认为长得挺吸引人的,当你说:“我很吸引人。”这可能只是个突发的念头面已,若要成为一个信念还得看你相信这句话的程度而定。如果你说:“我并不怎么吸引人。”这话童思就有如:“我没多大信心自认为长得吸引人。”
然而你要怎样才能把念头转化为信念呢?在此我可以打个比方,假设你把念头想像成是一个没有桌腿的桌面,当一个桌子没有了桌腿就不足以称之为桌子,同样地,信念若没有支撑就不足以称之为信念,而只能算是个念头而已。如果你自认为长得吸引人,请问你何以敢如此有自信?难道你是有什么样的“依据”支持你这么说吗?若是有,这就构成你信念的支撑,使你有把握敢这么说。
你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依据呢?是有人告诉你很吸引人吗?或者是你从镜子中所见并跟周围那些也具有吸引力的人比较过?还是走在街上不时有人向你投以羡慕的一瞥?不管你有多少这类的依据;除非你把它们归之于“你有吸引力”这个念头的名下,那才足以构成这个信念的支撑桌腿。
一旦你明白了我所说的这个比方,不妨可以检视一下自己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同时也想想如何可以改变所不喜欢的信念。从上面所说的可以知道,只要有了足够的支撑──足够的依据或参考──差不多没有什么是不能建立成信念。在此我要请问,你相信人性本恶,当与人打交道时常常担心会吃别人的亏,还是你相信人性本善,只要对人好别人也会同样地对你好?从多年的经验中或从别人处得知,相信你的心里已经有数。
问题是这两个信念到底哪个才是对的呢?答案是你别管哪个是对,哪个是错,重要的是哪个能帮助你过得更快活。也许周围的人可以提供你答案,让你对自己的看法更有自信,不过这些是否能使你日常的生活过得更积极呢?不错,个人的经验是最有用的,然而你这些经验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是看书、听录音带、看电影、听别人说的、还是纯粹发自于自己的想像?这些再来的依据必然会激起我们的情绪反应,其程度的强烈自然会影响到支撑我们信念的强度。个人的痛苦或快乐经验会造成情绪上很大的反应,其越强就提供信念越坚固的支撑;另外个人类似经验的多寡也深深影响信念的强弱,不用说支持一个信念的依据越多,所形成的信念就越强固。
这些构成你信念的依据得精确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为你所用呢?其实这没什么关系,不管它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是坚定的还是摇晃的,因为经过个人的认知,就算是再强固的个人经验也必然会被扭曲的。
由于人类具有这种无中生有的扭曲本领,因而要想寻找构成信念的依据可说是没有穷尽。我们不要管这些依据的出处、不要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要把它当成是真的去接受就能发挥效果。当然,若是我们的信念是消极的,哪怕是再假的依据也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既然我们有能力运用想像的依据来推动自己向前追逐美梦,那么只要想像得越活灵活现,好像它就是真的一样,就能使我们越容易成功。何以会有这种现象呢?那是因为我们的脑子根本分辨不出何为真实,何为生动的想像,只要我们相信的程度越强烈,并且反复地练习,我们的神经系统便会把它当成真的,即使它是百分之百想像出来的。在我所拜访过的每一位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有这种能力,他们能无中生有出可用的依据,因而有充分的把握,做出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来。
凡是使用过电脑的人相信对“微软”这家公司不会陌生,然而大多数的人只知道它的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是个天才,却不知道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孤独地走在前无古人的路上。当时盖茨发现在墨西哥州阿布凯基市有家公司正在研究发展一种称之为“个人电脑”的东西,可是它得用BASIC程序语言来驱动,于是他便着手开始进行写这套程式并决心完成这件事,即使他并无前例可循。盖茨有个很大的长处,就是一旦他想做什么事,就必有把握给自己找出一条路来。在短短的几个星期里盖茨和另外一个搭档竭尽全力,终于写出了一套程式语言,因而也使得个人电脑问世。盖茨的这番成就造成一连串的改变,扩大了电脑的世界,三十岁的时候成为一名家财亿万的富翁。的确,有把握的信念能够发挥无比的威力。
不知你是否曾经听说过一英里四分钟的故事?数千年来,人类便一直认为要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过在一九五四年,罗杰·班尼斯特就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他之能创造这项佳绩,一来得归功于体能上的苦练,二来是得力于精神上的突破。在此之前他曾经在脑海中多次模拟以四分钟时间跑完一英里,长久下来便形成极为强烈的信念,因而对神经系统有如下了一道绝对命令;必须全力完成这项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谁也没想到班纳斯特的破纪录;却给其他的运动员带来无比的影响,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打破四分钟跑完一英里的纪录,可是在随后的一年里竟然有三十七个人进榜,而再后面的一年里更高达三百人之多。之所以会有这个现象,乃是他的成就提供了其他人一个新的依据,大家所认为的“不可能’实际上是可能的。
“就我而言,信念最真实之处便是让我能充分发挥所长,将美梦付诸行动上。”──纪德
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设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过去曾经失败过,因而对于未来也不敢寄望会有成功的一日,出于这种对失败的恐惧,长久下来他们便开始学得“务实”。有的人经常把“务实一点”这句话挂在嘴边,事实上他乃是害怕,惟恐再一次遭到挫败的打击。长久以来内心的恐惧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当遇到事时便踌躇不前,即使做了也不会尽全力,不用说结果必然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伟大的领导者很少是“务实”的,他们够聪明,遇事也拿捏得准,可是就一般人的标准来看可绝对不务实。然而什么叫作务实呢?那可全然没有个准,就甲看来是件务实的事,可是换成了乙就全然不是那回事,毕竟是不是务实,那全得看是以什么样的标准而定。印度国父甘地坚信采取温和的手段跟大英帝国抗争,可以使印度获得民族自决的权利,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就很多人来看过可是痴人说梦话,不过事实却证明他的看法极为正确。同样的情形,当年有人放话要在加州橙谷建造一座有特色的游乐园,让世人在其中能重享儿时的欢乐,有好多人都认为那简直是在作梦,可是沃尔特·迪斯尼却像历史中少数那些有远见的人一样,把神话里的世界真的带到这个并不美丽的世上。
如果你打算人生中做出一件错误的事,那么就低估自己的能力吧(当然,那可不能危害到自己的生存),不过这件事可并不容易做,毕竟人类的能力远大于所能想像的程度。事实上根据许多调查,发现悲观的人与乐观的人在学习一样新的技能时有很大的差异,前者只想做到合乎要求即可,可是后者往往却想做到超过能力所及的地步,就是这种对自己不务实的要求造成后者的成功。何以最终前者会失败而后者会成功呢?因为乐观的人心里根本就没有成功或失败的依据,即使有他们也刻意不去注意,从而就不会产生像“我失败了”或“我不会成功”的念头。相反地,他们不断加强自己的信心、不断地发挥想像力,期望后面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好,以至于终于成功。就是这种特质和不寻常的观点,让他们得以坚持不懈,以期达到所企望的成就。成功之所以让那么多人向往,乃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并未有过足够的成功经验,可是对于那些乐观的人来说,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过去并不就等于未来”。一切伟大的领导者,不论他们是在人生的瞩个领域中有杰出成就,都知道全心追求理想所能发出的力量是无比的,哪怕他们丝毫不知首要怎么去做。如果你能拥有积极信念,其所衍生的信心必然能使你完成各样的事情,即使是别人认为不可能的。
“各种真理惟有透过人的想像力,才能发挥它存在的价值与真实性,想像力,实在是艺术与人生的超级大师。”──康拉德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一门重要的学问要学,那就是怎样去面对“失败”,处理得好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要记住这句话:“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态度,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有些人在历经了一些挫折失败后便开始消沉,认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这种消极的信念蔓延开来让他觉得无力、无望、甚至于无用。如果你要想成功、要想追求所企望的美梦,就千万不可有这样的信念,因为那会扼杀你的潜能,毁掉你的希望。像这样具有摧毁性的心态在心理学上是这种称呼:无用意识,这是指一个人在某方面失败的次数太多,便自暴自弃地认为是个无用的人,从此便停止任何的尝试。
宾州大学的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就会对这种现象作过深入的研究,在他所著的那本(乐观意识)一书中就指出,有三种特别模式的信念会造成人们无力感,最终便毁掉了自己的一生。这三种信念是永远长存、无所不在及问题在我。
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无视于横亘在跟前的巨大困难或障碍而做出伟大的成就,乃是他们相信那些困难或障碍不会“永远长存”,不像那些轻易就放弃的人,把即使是小小的困难都看得像永远挥之不去。当一个人相信用难会永远长存时,那就有如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注人了致命的毒药,你别指望他会拿出任何力求改变的行动。八年前在我人生最低潮、处于极度绝望的时候,我以为这样的困境将永远没有尽头,因而每天都过得极为痛苦,甚至有一度差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如今想起来实在是很蠢,今后再也不这么想了。同样地,我也不希望各位和我当时一样,如果你听到别人跟你说这个困难会没完没了的话时可千万别轻信,最好离他远一点。不管人生中遇到什么不顺的事,你一定要记住:“这件事迟早是会过去的。”只要你能坚持下去,终必会有云散天开见月明的一刻。
人生中的赢家与输家、乐观者与悲观者的第二个差别在于是否相信困难的“无所不在”,乐观的人从不相信人生处处都是困难,因而不会单为一个困难便把自己绊住,反而把困难视为是一种挑战。相对于那些悲观的人,只因在某一方面失败,便死心眼地相信在其他方面也会失败,结果就真的如他所想在金钱方面、家庭方面、工作方面、乃至人际关系方面都出现了问题,他们既无能管好自己的信念,当然对其他的事情也就无能为力。相信困难“永远长存·”且“无所不在”是很伤人的,所以当你碰到用难时一定要确信自己能找出解决之道,并且立刻拿出相对的行动,就必然能很快地消除这些消极的信念。
塞利格曼教授所指的第三个不当的信念就是“问题在我”,这个意思乃是认为自己才是问题的所在。如果你不幸失败了,不但不把它视为是调整行动的好机会,反认为是自己能力的不足,那么很快地你就会投劲再做下去。请问你到底要怎么去改变自己的人生?那不是比单单改变行动来得更困难吗?千万别把一切的问题都怪责到自己头上,毕竟一味地打击自己并不能使你振作,不是吗?
当你一直死抱着这些不当的信念,那就有如成年累月地服食少量砒霜,你的人生可说已经完了。也许你不会马上完蛋,可是只要不丢掉这些信念,那就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因此你要竭力抛掉它们。请注意,只要你有了某种信念,它就会自动导引你的脑于去过滤掉一切跟它相违的讯息。只接纳能跟它相容的讯息。
“好坏、悲欢、贫富皆辨之于心。”──斯宾塞
如何改变旧有信念
一切个人的突破都始于信念的改变,然而我们要怎样改变旧有的信念呢?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让脑子去想到旧信念所带来的莫大痛苦,你必须打心底体认这个旧信念不仅在过去及现在带给你痛苦,并且也确信未来仍然会带给你痛苦;在此同时,你要想到所换成的新信念能带给你无比的快乐和活力。这个训练是最基本的,在日常生活中你要不断反复去练习,日久便自然能看到它的成效。别忘了前面我们曾说过,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不是为了避开痛苦,就是为了得到快乐,只要我们把任何信念跟足够的痛苦联想在一起,那么便能很容易地改变这个信念。我们之所以对某些事合抱持不渝的信念,惟一的理由只不过是不相信它会带来痛苦。
第二种改变旧有信念的方法便是对其产生怀疑。如果你不怕丢脸,请问你是不是以前拼死地相信某些信念,而现在想起来倒觉得可笑?会有这样的改变是不是因为你有了新的依据,还是你终于发现先前的信念其实是行不通的?当我们有了新的依据,就会对以往所持有的信念产生疑问,进而打乱先前的把握感,用新的依据来建立新的信念。
不过新的依据也不见得必然会使我们改变旧有的信念,往往我们会发现所得到的依据跟旧有的信念相互矛盾,可是我们总会自圆其说地给自己找理由来支持这个信念。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波湾战争中就做过这样的事,他明明看见自己的军队经不起联军一打,同时所在地也被联军飞机炸得稀哩哗啦,可是他就是厚颜无耻地宣称伊拉克赢了。新的依据要想改变一个人的信念,惟一之途便是要能造成对旧有信念产生怀疑才行,别忘了一个信念的形成必然是我们对它深信不疑。当我们对信念开始产生质疑,对其就不再有充分的把握,那就有如在撼动我们所认识的那张桌子的桌腿。你可曾怀疑过自己做某件事的能力吗?你是怎么想的?很可能是你自问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行不通怎么办?”或“如果我做不到怎么办?”很明显地,问题问得好具有很大的力量,如果你把它用来质疑自己的信念,很可能会发现原来是糊里糊涂相信的。事实上我们有许多信念都是来自于他人,只是当时没有好好探究,如果我们能重新去认识,就会发现有些信念其实根本没有道理,而自己却人云亦云地相信了那么多年。
若你曾使用过英文打字机或电脑,就必然会恍然大悟我所举的这个例子。何以你会认为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传统键盘其字母键、数字键及符号键都是相同的排列方式?你应该知道Qwerty这六个英文字母键是在键盘的左上方,它们之所以这么排列是不是因为打起字来最有效率、速度可以最快?大部分的人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直觉就认为应诙是如此,毕竟英文打字机问世已有一百一十年。事实上这种排列方式是最及有效率的了,像Dvorak这种改良型键盘就证明远比传统排列方式的键盘更能减少错误、速度也加快甚多。其实像Qwerty的排列方式只会减慢打字的速度,特别是当打得很快时常常会使字模卡在一起,因而降低了打字的效率。
何以我们会坚持Qwerty的排列方式长达一百一十年之久呢?于一八八二年时人们打字仍然采用左右食指边找边打的方式,可是当时有位女士发展出八指敲打键盘的方式。因而便参加打字比赛接受别人的挑战。为了赢得胜利,她雇用了一位专业的打字员,并且要他牢记每个健的相对位置。比赛当天这套方法果然奏效,打败了群雄而赢得第一,从此它便成为追求“打字速度”的标准,没有人质疑它是否真符合效率的要求。在日常生括中你有多少个信念曾好好思考过它的出处?你所认定的一定对吗?很可能在这些信念中就有几个正是阻碍了你更上—层楼的原因,而你根本还不知道呢!
如果你对任何事物不断地提出问题,没多久就会开始对它产生怀疑,这包括那些你深信不疑的事物。我们的信念按其相信的程度可分为几个等级,清楚知道它们的等级十分重要,而我是给它们分成三个等级:游移的、肯定的以及强烈的。
游移的信念乃是指其十分不稳定,即使相信也往往只是一时性的,很容易便会倒向。在我们桌子的比喻里,这种信念所构成的桌腿甚不牢靠,常常是摇摇晃晃的。比如说布什总统说话的语气十分温和,因而先前美国人都以为他这任总统可能是个“软脚虾”,然而当人们从电视上看到他居然能取得世界各国领袖的支持,对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采取强硬立场,民意调查就立刻有了大幅度的改变,他的声望攀升到近代几位美国总统之中的最高峰,然而就在你读到本文时他又是什么下场,便可知人们的这种倌念是多么不定。游移的信念有个特性,就是它左右摇摆,全凭当事人一时之念。
至于肯定的信念在那张桌子的比喻里乃是有更大范围的支撑,特别是对既有的依据有较高程度的相信,因为它使相信的人更有把握。前面我们说过,这些依据可以是各个方面的,近可取自亲身经验,远可取诸其他来源,即使是个人凭空想像出来的也行。具有这样信念的人因为对所相信的都很有把握,所以不太能够接受新的依据,可是你若能赢得他的信任,就有可能改变他排斥新依据的可能。一开始他会对所相信的产生些许动摇,当疑惑越来越大就会松动旧有的信念,而在心里就可能挪出接纳新依据的空间了。第三级强烈的信念乃是信念的极致,其主要是对一个念头抱持近乎至死方休的强烈程度。当一个人拥有这样的信念时,不仅坚信而不动摇,假使有人对其怀疑,还会惹得他因而动怒。这种人对于所持的信念不容有一丝的怀疑,百分之百地排斥新的依据,其强烈程度到了几乎冥顽不灵的地步。譬如说,历代的宗教狂热分子就只相信他们所信的神才是世上惟一的真神,若有人敢怀疑,他们不惜生命也要维护这个信念。往往这类的狂热信念使得野心分子自封为救世主,在神圣的名义下行其残害他人的意图。这也就是何以很多午前有一个名叫吉姆·琼斯的疯子,在圭亚那用剧烈毒药诱骗其数百名“人民圣殿”的信徒集体自杀,造成举世震惊的大新闻。
当然,强烈的信念并不只限于狂热分子才有,任何一个对于某种思想、信仰、主义愿意奉献牺牲的人也都具有这样的信念。一个反对地下核子试爆的人必然是有他的看法,然而若他拿出大多数人不愿参与也不敢投入的行动,在试爆现场附近或执行机关前抗争,那么他可算是有强烈的信念;有的人不满公共教育的现状,那必然也是有他的看法,可是那人若自愿投入推动扫除文盲的计划,那就非得有强烈的信念不可;一个人成天在想若是有一天能拥有一个冰球队有多好,这可能是个游移的信念,可是他若千方百计地买下了一个球队,没有强烈的信念是不会成功的。你可知道肯定的信念跟强烈的信念不同之处在哪里?不用说是在于是否有行动的意愿,事实上一个有强烈信念的人对于所相信的必然很执着。为了达成这个信念,他们不怕被人三番两次地拒绝,也不怕被人讥笑是个傻瓜。
造成肯定的信念和强烈的信念最大的不同,或许在于后者相信的程度通常较强烈,那是因为其在脑海里形成强烈肯定的结果,这种信念最后很可能就是这个人活着的惟一目的。抱持强烈信念的人最可悲的,就是他根本就不相信这个信念会有错误的可能,因此便一味死抱着不放,结果很可能败得一塌涂地。由此观之、有时候肯定性的信念或许是比强烈的信念要妥当得多。
不过强烈的信念也有它正面的一面,就因为它确实能激励人心,所以会促使我们拿出实际行动。耶鲁大学心理学及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埃布尔森曾说过:“信念乃是一种动力,而强烈的信念乃是更有价值的动力,让一个人持久不懈地努力,以完成跟大众或个人有关的目标、计划、心愿或理想。”
你若是想在人生中有一番成就,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把信念提升到强烈的地步,因为只有达到这种程度才会促使你拿出行动,扫除一切横在前面的障碍。肯定的信念固然在某些时候能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可是有些事还真需要像达到强烈信念那样的程度才能成功,就像是不想胖得痴肥这件事来说,惟有强烈的信念才能迫使人下决心,只选择对身体健康的食物,让生活不再是种痛苦,甚而避开心脏病的侵袭。当你强烈相信自己是个有能力掌握人生的聪明人时,这个信念就可帮助你度过人生中各种艰苦的时光。
现在你要如何来建立一个强烈的信念呢?第一,你得先有一个起码的信念。其次是你得不断吸收新且有力的依据,以强化这个信念。在此让我们假设你打算从此不再吃肉,要想强化这个决心你不妨去请教吃素的朋友,问问他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改变成这样的饮食习惯?这对他的健康及生活方面造成何种影响?除此之外你还得去找资料,了解动物性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样影响。第三,给自己找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或自创一个,让自己充分明白若不这么做可能得付出何等代价,并且不断质疑以逼使这个信念达到深信不疑的地步。就譬如说你决心抗拒吸毒,要想建立这样的信念最好的办法,就是绐启己一个对吸毒有强烈痛苦感受的经验,你可以去看这类的影片,甚至更好的作法是亲自去见识受此毒品折磨的人;如果你想戒烟,不妨去拜访医院的加护病房,观察一下患肺气肿而躺在氧气罩里的病人,或者看一看老烟枪肺部的X光照片。诸如上述的经验相信定然能使你建立真正强烈的信念。第四,付诸行动,因为每一次的行动必定会强化这个信念,使你有更强的决心持有这个信念。
怀有强烈信念的人,其信念的建立是因为别人的热情所致,他们之所以相信得那么坚定,乃是因为别人也这么相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称呼叫作群体现象。当人们对于某件事没有把握时,常常会看周围的人是什么个做法,然而这并不一定真有帮助,因为别人可能是错的。在罗伯特·查丁尼博士所著的《影响》一书中曾举出一个例子,那是个很独特的实验,就是由一个女人在大街上向一位不知情的路人大叫:“救命!有人强暴!”而旁边另外再安排两位乔扮的路人,对此呼救声不闻不问而依旧往前走去。这名被当作实验对象的不知情路人在听到呼救声时,所作的反应不是立刻前去搭救,而是转头看看旁边的两个人有何动静,可是当他看到的是一脸的漠然,他也就无动于衷。
像这种跟着大家走的群体现象会妨碍一个人的发展,而影响最大的群体现象就是太过于相信专家,难道专家就永远是对的吗?我们不妨以医生为例,就在不久之前,一些受过最现代化教育的医生还绝对相信水蛭吸血的医病效果,另外,前不久医生还流行开给孕妇一种能治早晨精神不振的药,结果后来造成胎儿畸型。为什么医生会开出这样的药呢?还不是因为相信了药厂专家的话,告诉他们这个药是当前最有效的。从这里你便可知道,一味地相信专家还不如没有专家,不过你也别盲目地相信我所说的一切,专家的话固然可信度较高,可是你在相信之前最好先求证一下,这是否有道理呢?
有时候你自己的经验也不见得就一定可信,就以造成甚大影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事件为例,当时的人都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在转。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看法呢?因为每个走在屋外的人都会指着天空说:“瞧,太阳从东走到西,由此可见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然而在一五四三年之际,哥白尼率先做出一套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模型,他就跟历史上其他的伟人一样,有勇气向当代专家的“智慧”挑战。虽然他的论点并未为当时的人们接受,不过今天已为举世所公认,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基石。
痛苦是改变信念最有效的工具
我要再说,痛苦的确是改变信念最有力的工具。在莎莉·拉菲尔最近一次的电视座谈会中便有过这样的一个例子,证明了痛苦确有能使信念改变的力量。在节目现场中有一位女士,勇敢地在观众面前声明脱离三K党。而在一个月前她也曾出席这个节目,当时插播了一小段影片,是三K党妇女召开大会的情形,而这位女士亦在其中。在影片里那些妇女激烈抨击所有跟她们没有相同种族观的人,叫嚣着就是因为种族混杂──不管是教育上、经济上或社会上──才造成美国国力与人民素质的低落。何以她的信念会有如此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有两点:
第一,是在前一次节目的观众席里有一位少妇站出来,哭要求那位女士应该学习种族之间的彼此了解,因为她的先生和孩子都是西班牙裔,她不敢相信美国竟然存有对种族如此仇视的群体。第二,是那位女士在返家的飞机上便数落儿儿子、因为当天他也一道上了节目,并且提出和他母亲不同的观点;让那位女士觉得在全国观众面前很失面子。由于那位女士骂得太过火,气得儿子半途便下了飞机,并且向他母亲说了永远不再回家的气话。当那位女士到家之后,回想起白天在节目中有位现场观众向她说的这句话:“此刻正有一些皮肤有颜色的美国军人在波斯湾前线作战,他们不仅是为美国,也是为你。”她又想起飞机上和儿子的争执,事实上她真爱这个儿子,只为了种族的肤色,竟然会口不择言地把孩子给骂跑了,这让她觉得十分后悔,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激进的想法呢?她得立即改变想法才是。
因而她乃第二次上那个电视讲座,当场向所有观众承认自己对种族的看法极为偏狭,并且宣布从此退出三K党,日后她会平等对待各个种族,视他们有如自己的兄弟姐妹。人生中有件重要的大事,那就是你得不时检讨自己所持的信念,是不是能时时激励你奋发努力,勇敢地面对生命中各种艰难而不懈?如果你想知道那些信念拥有这样的能力,不妨去请教那些有成就的人,向他们学习成功的奥秘。
效法人生赢家的信念
要想拓展你的人生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去向那些已经有成就的人学习。这种方法很有效并且很有意思,你可以在生活中不乏找到这样的人,只要问他这句话:“请问使你成功的信念是哪些?”数年前,我曾看过一本名叫《与成功者有约》的书,运用了其中的一些法则因而得有今日,从此便醉心于探索每位成功者所独有的价值体系、信念和成功的法则。在本书中所提到的许许多多道理并非我独创,而是从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处学到的,他们在人生路上已经留下了成功的脚印,我们只要顺着走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希望在每天的生活中你要好好注意周围每一个人,向他们学习能使你迈向成功的秘诀。
大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一切的真理都会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为世人接受:
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
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
第三阶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
在消费者的心里就有一些错误的观念,结果给美国的企业界造成不小的灾难,连带着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各位都知道我们的经济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富布斯杂志上曾刊出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报导了三菱汽车公司Eclipse型房车的销售量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Laser型房车的八倍以上。或许你会说:“那有什么奇怪,日本汽车早巳把美国打得落花流水。”可是你知道吗,这两款汽车其实根本就是这两家公司技术合作所生产的车种,所不同的是两家公司在销售上分别用不同的名字。或许你会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根据调查显示,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买日本车乃是因为比较相信日本车的品质,上面这篇文章所说人们买Laser的车型远低于买Eclipse,可见他们的信念偏执得厉害,事实上这两种车型的品质根本就是一样。
为什么消费者会这么想呢?很明显是因为日本车早已闯出高品质的好“名声”,从许多例子中便可以证明言之不虚,长久下来消费者已经到了根本用不着怀疑的程度。日本人之所以对品质会做到如此用心的地步,相信各位一定想不到这竟然是一位美国“出口”的品质大师戴明的功劳。一九五○年时,戴明应联军驻日统帅麦克阿瑟之邀前去协助重振日本的经济,当时他对日本的工业前景没有一点信心,因为战争对日本所造成的破坏,使得连打通完整的电话都不容易。就在日本科学家及工程师联盟的恳请下,戴明开始着手训练日本企业推动“全面品质管制”这套法则,今天日本每一家成功且有规模的跨国企业能有此成就,可说全是相信这套法则之功。
这套法则共有十四条,其出处是本于这个信念;要想使自己的产品横扫全世界的市场,企业必须每天矢志不懈地在品质上努力提升。戴明所指的品质不是只要符合所订的标准即可,而是要把“品质永不休止地改善”的精神融入企业经营的理念之中,一时一刻都不能偏离。他向日本企业保证,如果能力行他所教的这套法则,不出五年就能生产出合乎品质的产品,十到二十年之间便可成为世界一等的经济强国。
当时有不少人认为戴明是在说大话,可是日本人却一一遵从,今天日本能有如此的经济成就,可说全是戴明指导之功,无怪乎被日本人尊之为“日本奇迹”之父。事实上自一九五○年以来,日本全国每年便会选出在品质提升上表现杰出的企业,井颁赠“全国戴明奖”;整个颁奖过程都由电视立即转播,告诉全日本哪些产品、服务、管理和员工教育是最杰出的。
于一九八三年,福特汽车公司聘请戴明博士主持一连串的管理研讨会,其中有一位学员是唐纳·彼得森,后来他成为福特公司的总裁,大力在福特公司内推动戴明所教的法则。彼得森深信这套法则能使福特汽车公司的命运起死回生,当时它一年的亏损高达数十亿美元。戴明一踏进福特公司便改变其传统的信念,不要再从“怎样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着手,而应放眼于“如何提高工作的品质,使品质不再是一个成本升高的问题。”福特公司为了使全体员工重视品质问题(正如其在企业内部所张贴“品质第一”的标语一样),在推动戴明法则之后不到三年便转亏为赢,一年盈余六十亿美元,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佼佼者。
福特汽车公司是怎么做到的呢?在处于最恶劣的情况时,他们从日本人那里终于学到了美国人对于品质的观点,例如福特公司为了保持某一车型的经济产量,而把该车型一半数量的变速箱委交给一家日本企业生产,可是在车子销售时福特公司却发现不少顾客指名要买日本制的变速箱,若是缺货他们宁可排队等或多付点钱也没关系。这种现象让福特公司的主管们颇为不快,心里第一个反应便是认为顾客未免太挑剔了,同是按照品质标准而只不过分由美日两地生产的变速箱会有什么样的差异?然而在戴明所主持对这种变速箱的测试下,发现福特美国工厂所生产的变速箱声音比较大,也常出毛病,比起日本工厂生产的变速箱相差不少,后者几乎没有响声、震动、很少出毛病。戴明教导福特员工的一个观念,就是品质永远不会多花什么成本,这跟大部分人所持的观念相左,因为长久以来大家便认为品质只能达到某一水准,超过这个水准便会成本失控。当工程专家把福特所生产的变速箱拆开,量测了所有零件的尺寸,发现都在品质检验的标准内。这个检验标准也曾送到日本生产变速箱那家工厂去,当专家检验他们所生产的零件时,几乎每个零件的尺寸都分毫不差,甚至于可以这么说,若是不放在显徽镜之下量测还真找不出什么瑕疵。
为什么日本工厂就能做出比合约中所订的品质标准为更高的品质呢?没有其他的理由,就是他们深信品质永远不会多花什么成本;只要他们能做出够品质的产晶,就必然能蠃得顾客,而且是忠诚的顾客,这种顾客可以为他们的产品耐心等待,甚至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就是本于这个信念,日本企业便全心致力于不断改进品质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得以横扫世界市场而鲜逢敌手。这个信念是美国品质大师戴明首创,外销到日本而发扬光大,我们美国人若是想重振衰疲的经济,就必须回过头来好好认识这个信念。
有一个观念对美国的整体经济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个观念就是戴明所说的“数字管理”。长久以来美国企业便相信利润是由降低成本、增加营收这二项所产生,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便是受此之害,它发生在黎恩·陶森主持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时候。当时正逢产业界不景气,各家企业的营收都大幅滑落,为了立即提高公司的利润,陶森采取的作法不是提高营收而是降低成本。他辞退了三分之二的工程设计人员,就短期看来他是作了一项聪明的决定,因为利润立刻往上窜升,也因此陶森被全公司视为救星。可是没有几年克莱斯勒就又陷入收支的困境,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其中的原因固然不止一个,不过就长期来看,乃是陶森那个辞退工程设计人员的决定不当所致,因为它严重破坏了克莱斯勒素以设计著称的基础。我们经常会发现伤害公司最甚的是那些作出短视决定的人,可是奇怪的是他们却常领高薪,他们所想出的办法固然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可是却种下了更大问题的“因”。相对于克莱斯勒这个例子,福特汽车之能扭转颓势就全仗它的工程设计人员,他们因为设计出Taurus这种新款的车种,树立了汽车品质的新标准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从上述的例子可知,信念会影响我们所作的一切决定,不管是事业上或生活上,从而主宰我们的未来。我们若希望有个成功且快乐的人生,有一个重要的信念必须接受,那就是得时时不断改进自己人生的品质,不断成长、不断拓展。
日本企业就很明白这个道理,其之能有今日的风光固然得力于戴明的指导,不过他们不断追求品质的决心也功不可没。他们经常把一个字挂在嘴上,那就是“改善”,这个字在日文上即有“没有休止”的意义。他们常常进行改善,不管是业务上、生产上或是人际关系上,务必日日都有进步。事实上改善有个原则,就是逐步慢慢地改进,哪怕那种改进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因为日本人知道只要每天能有小小的进步,长久累积下来便是惊人的成就。中国人有句俗谚:“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很遗憾在我们英语的词汇中就没有像日语“改善”这样的字眼。
当我越认识“改善”对日本企业的影响,就越发觉得这种观念对人生有重大的意义。我能有今日的快乐和成功,全是因为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自己对人生的期望。我认为英文中应该有一个字眼,用以时时提醒我们作出“持久不懈地改善”(ConstantandNever-Endinglmprovement),当我们有了这种意义的字,就能够启发我们积极性的思考,进而影响我们所作的一切决定。
基于这个用意,我自创出一个简单但却包含了“持久不懈地改善”意义的字眼,那就是CANI!,是ConstantandNever-Endinglmpmveme~这几个英文单字起首字母的缩写,我相信我们人生成功的程度跟是否致力于CANI!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全面品质管制,我也希望我们能够把CAM!用在企业经营上、人际关系上、身体健康上、精神情绪上、赚钱理财上等等,这会使我们乐于追求更高一层的人生。
CANI!是一项认真的训练,你不可兴致来时才偶一为之,而得用行动全力不断地去支持;因为这个字已经包含了逐渐地、持续地改进的意思,惟有如此才能看出长久的成效。如果你曾去过“大峡谷”这个地方,便能够了解我话的意思,因为大峡谷的壮丽乃是科罗拉多河及其千百支流历经千万年对岩石的冲刷和切割才形成的,如今早已被世人誉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
许多人经常处于惶惶不可终日之中,他们天天不是担心工作没了便是钱亏了,不是担心离婚了便是得病了,简直是没有一件事不担心。我可以告诉各位,人生要想有真正的保障那就得每天在各方面有所改进才行。我从不担心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因为每天我都在改进,而每天也都确实有进步。CANI!不表示你就不会再遇上挫折,事实上就是因为你犯了错才有机会去改进,也才有机会更往上提升。CANI!的目的也就是要你未雨绸缪,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掌握问题,以免问题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毕竟要铲除一只“怪物”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它还小的时候。
要是你想知道自己进行CANI!的成效,不妨在每天的结束时好好问问自己下面的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感到满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进自己的能力并且过得很快乐,我相信你必然能够得到别人想都想不到的丰富人生。
小的改进绝对没有问题可以做到
前洛杉矶湖人队的教练帕特·雷利是美国职业篮赛赢场纪录最高的保持者,有人说那是他好运,因为他手下有一批最优秀的球员。这话固然不假,然而其他的教练也有好的球员,可是就无法能赢那么多场。帕特之能有此傲人成绩乃是因为他有心做好CANI!,据他说在有一年球季开始之初就曾面临过重大的挑战,在前一年湖人队本有很好的机会赢得王座,当时所有的球员都处于巅峰,可是在最后决赛时仍然输给了波士顿的。塞尔狄克队,这使得他及所有球员都极为沮丧。为了让球员相信他们是有能力登上王座,帕特计划让每位球员都能努力进步一点点,于是便告诉大家只要能在球技上海人进步个百分之一,那个球季便会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好成绩。百分之一的进步似乎是微不足道,可是你想想若是一队十二个球员各个都进步个百分之一,整个球队便能比以前进步百分之十二,而只要能进步百分之十以上,湖人队便足以赢得冠军宝座。这个观念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每一位球员都认为没有问题可以做到,这种把握激起每位球员的潜力,全力追求改进至少百分之一以上,结果你知道如何吗?大部分的球员进步了不止百分之五,甚至有的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结果这一年居然是湖人队赢得冠军最容易的一年。的确,只要你真有心做好CANI!没有什么事是你不能的。
各位千万请记住,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对未来有把握!抱着不断突破的信念而拿出必要的行动,就一定能为自己及他人开创出企望的人生。也许今天你对某些事已有充分把握,可是别忘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会不断面对新的环境,我们得有更有力的信念才行。别一味相信以往会使你有把握的信念,当你拥有更多的依据后,这些信念便会改变,不过今天你得关心的是,目前所持有的信念是否能帮助你突破和成长,看看它们能带给你什么样的结果?
“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圣经》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少信念,而这些信念之中有些正是影响我们目前人生的主要因素,请问你是否曾真正去认识呢?现在请你放下一切事情留给自己十分钟,把所拥有的信念彻底从脑子里翻出来并且好好地想一想,不管这些信念对你是有帮助的或是有妨碍的,要尽可能把它们都写下来。当你写好了之后,我会告诉你如何加强对你有帮助的信念、除去对你有妨碍的信念,现在就请你把所有的信念都写下来吧!若是没有做好这件事就请别往后看下去。
对你有帮助的信条──
对你有妨碍的信念──
现在你对自己的信念是否已经有些许概念了呢?在“对你有帮助的信念”这一栏中挑出帮助最大的三个信念并把它们圈起来,请问它们在你过去的人生里是怎么帮助你的?它们是怎么丰富你的人生?它们对你产生何种长远的影响?数年前我也曾写下相同的一张表,当我认真地审视里面的信念时,发现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可是被轻易忽视,这个信念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时这个信念让我感受甚深,的确,有志者事竟成。就在一年之后,这个信念果然帮助了我面对人生及事业上最艰苦的时光,并因此而掌握住一生中极难得的机会。同样地,我也希望你能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所写下的这一张表,其中若是有帮助你拓展人生的信念,就请你把它们奉为行事为人的原则,持守不渝。
接下来再看一看曾妨碍你的信念有哪些?它们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从其中请你把对你妨碍最大的两个圈起来,下定决心抛掉它们并不再受其控制。只要你能不时质疑它们对你的“帮助性”,就能逐渐撼动你过去相信它们的“依据”桌腿,久而久之便不会再受其影响。你可以用下述的问话方式来质疑那些有妨碍的信念:
一、这个信念有何可笑及荒谬之处?
二、持有这种信念的人是否值得我学习?
三、如果我不丢弃这个信念.最终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如果你肯花点时间回答这些问题,就必然会发现原先所持有的信念开始松动,若是你能加强它对你过去曾造成损失并且未来仍要造成损失的感受,你会巴不得赶快丢掉这样的信念,所以现在就请你马上做这件事。
当你丢弃一个妨碍人生的信念后,不能没有一个新的信念来取代空出的位子,所以此刻要做的便是为刚刚所抛弃的两个信念写下另外两个所要取代的新信念,然而这要怎么做呢?譬如说如果你有一个信念是这样:“我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我是个女性。”新的信念或可改换为:“就因为我是个女性,所以我拥有许多男性所没有的优点。”你得有什么样的依据来支持新建立的信念呢?只要你不断强化这个新信念,它便会以一种崭新且有力的方式来导引你的情绪,以迈向所未想过的人生。
如果你并未得到所企望的人生,我建议你不妨自问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我想成功,那得有什么样的信念呢?”或者是“有哪个人的成功值得我去学习呢?他有哪个成功的信念是我所没有的?”或者是“要成功得有哪些必备的信念呢?”经你这么一问很可能就此得到必须的信念。相信你必会有过失意、挫折、生气的痛苦经验,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来问一问自己:“是因为我相信了什么而会有这种情绪?”这么一问你会发现自己竟然很容易地便找出一直不晓得的信念。譬如说如果你觉得情绪低落,那就问问自己:“是因为我相信了什么而致情绪低落?”这时有关的原因便可能浮现心头,例如:“我觉得前途暗淡。”或“觉得没什么希望。”当你一确定是受这些想法困扰,那么就马上改换这个念头:“我才不相信会这样,也许目前看来是不很乐观,不过我相信那不会长久,迟早总会过去。”具有破坏力的消极思想其实只是个幻影,只要你坚决不去想它,没多久它就会如烟一般地消散。
消极的想法常会使一个人的情绪低落,然而你若是把困扰你的事赋予新的意义,就能使情绪恢复正常,以冷静的态度作出决定并拿出合宜的行动。别忘了,人生中没有哪件事有真正的意义,它之有什么意义全是你赋予它的。因此你要留神,对于任何跟你有关的事都要赋予能使你达成企望目标的意义。信念具有惊人的创造及毁灭的力量,当你挑中了这本书时,我相信就是想过一个自己所想要的成功人生。在此请你回答我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想掌握这个力量,让它为你创造美好的人生而不是毁掉你的梦?如果是的话,那么你就得选择积极的信念,让它帮助你走向所订的人生目标,使你的家庭、事业、社会及国家都一同蒙福。
领导风格与信念的力量
要作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积极的信念,愿意帮助其他人化消极为积极并充分发挥潜能。在我的印象中就有一位这样的人,她是一位教师,名叫马华·柯林斯,各位可能在“六十分钟”或其他的节目中见过她。三十年前马华初踏上杏坛,在芝加哥的一所小学任教,发现她那二年级的学生中有一些竟然一点学习的兴趣都没有,深人了解之后让马华兴起丁个念头,要凭着自己的力量去为那些孩子开创不同的未来,虽然要怎么做的概念她一点都没有,但是她相信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信心终必会有所成就。她所面对的这些孩子都被认为是学习有困难的,如果用一般人的看法可能会把他们当成“智障儿童”,然而马华却认为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教育他们的方式。她觉得这些孩子并不是不能教,而是传统的教育给他们的并不够,没让他们建立起应有的信念,以致于“我”在他们的心中未能形成。人类是在各种挑战中学习成长的,这些孩子并非不能成长,也并非不愿成长,而是他们并未得到所需要的挑战。
因而马华把一般儿童的读本全扔丁,而让这些孩于阅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及沙孚克里斯等古人的著作。这个作法看在许多教师的眼中都颇为讶异,不解地说道:“那不是开玩笑,他们怎么会看得懂?”甚至于有些人对马华展开人身攻击,说这会毁了孩子的未来,·然而这群孩子不仅看懂了这些书并且爱不释手。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呢?原来马华深深认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性,因而每个人也自有其学习的喜好,她秉持这个信念以无比的爱心和耐心个别教导每个孩子,使这群孩子都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心。随后的二三十年里马华一直就在这个领域中并且斐然有成。
我和马华第一次见面是在西城幼儿学校,那是她所创建独立于芝加哥公立教育系统之外的一所私人幼儿学校。在和她谈过之后我决定再见一见几位她所教的孩子,第一位是个四岁大的男孩,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我捏了握他的小手。
“嗨,我是安东尼·罗宾斯。”
“你好,罗宾斯先生,我的名字叫作塔玛吉·葛里芬,今年四岁,你要问我什么事呢?”
“你好,塔玛吉,可不可以告诉我近来你看些什么书?”
“好的,罗宾先生,这阵子我可看了不少书,刚看完了约翰·史坦贝克的《鼠与人》。”
各位可以想到他这句话让我有点吃惊,于是更想知道他到底看到了些什么,我想他可能顶多会告诉我里面有两个家伙,一位名叫乔治,一位名叫兰尼。他说:“嗯……这本书的主人翁是……”
这时候我才相信他可不是随便翻了翻那本书,接着我便问他看完后的心得。
“罗宾先生,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它给了我一些启示。”听他这么说我不由得笑了,问道:“你可知什么叫作“启示”吗?”
“知道。”然后他就说明这个字眼的意思,比我解释得还好。
“塔玛吉,它给了你那些启示呢?”
“罗宾先生,它说在孩子的世界里从来不会以皮肤的颜色去衡量人,只有大人才会这么做,这使我注意到有一天我也会长成大人,但我绝对不会忘记这本书中所说的。”
听了他这番话我颇为感动,想到马华·柯林斯这些年来所下的苦心,让这些孩子有了十分正确且积极的信念,以面对目前和未来整个人生。马华女士之能提高这群孩子的人生品质,乃是使用本书前面所说的三个法则:她引导孩子提高了对自己的朝许、她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信念、她教给孩子怎样过成功人生所需的观念和方法。结果这群孩子不仅提高了自信,并且在学业上及其他各方面都有极为杰出的表现。
最后我问了塔玛吉这句话:“柯林斯女士教给你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她教给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外人可能会安排我的未来,但是只有我才握有决定权。”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记得这个小孩所说的,年纪这么小,可是却有这么好的信念。我相信他以及其他孩子在未来都会有很好的机会,开创出所企望的人生,而那是我们大多数人作梦都不敢想的;
到此让我们再来复习前面曾说过的。我们知道在自己的身上蕴藏着正有待唤醒的无比力量,那个力量从我们决心要作出扭转人生的决定时开始释出,不过在此我们还得探讨一个重要的信念,而这个信念就在下一章那个问题的答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