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完璧归赵
148、完璧归赵
148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就是齐国人杀了淖齿立法章为齐王那一年),秦昭襄王听说赵王得着了“和氏璧”,就是当初楚国丢了害得张仪受了冤枉的那块玉璧。他派使者带了国书去见赵惠文主,说秦王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来换那块玉璧,希望赵王答应。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想答应秦国,又怕上当;要不答应,又怕秦国打进来。大伙儿计议了半天,还不能决定到底应当怎么办。赵惠文王问谁能够当使者上秦国去办这件事。他瞧了瞧大将廉颇,廉颇低着头不说话。
当时有个宦官令叫缪贤[缪miao四声]的,他对赵王说:“我有个门客叫蔺相如[蔺lin四声],他是个挺有见识的谋士。我想,叫他上秦国去倒挺合适。”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上来,问他:“秦王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玉璧,先生认为是答应好呐还是不答应好?”蔺相如说:“秦国强,咱们弱,不能不答应。”赵王接着又说:“要是把玉璧送了去,得不着城,怎么办呐?”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玉璧,这个价钱总算够高的了。赵国要是不答应,错在赵国。要是大王把王璧送去,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了。我说,宁可叫秦国担这个错儿,咱们可不能不讲道理。”赵惠文王说:“先生能上秦国去一趟吗?”蔺相如说:“要是没有可派的人,那我就去一趟。秦国交了城,我就把玉璧留在秦国;不然的话,我一定完璧归赵。”赵惠文王当时就拜蔺相如为大夫,派他上秦国去。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听说赵国送玉璧来了,挺得意地坐在朝堂上。蔺相如恭恭敬敬地把玉璧献了上去。秦王看完了,挺高兴。他把玉璧递给左右,大伙儿传着看,又交给后宫的美人们瞧了一回,大臣们都给秦王庆贺,一齐欢呼万岁。蔺相如一个人冷冷清清地站在一边等着。等了老大半天,也不见秦王提起那交换城的事。他想:“秦王果然不是真心实意地想交换。可是玉璧已经到了他手里,怎么能拿回来呐?”他当时急中生智,上前对秦王说:“这块玉璧,看着虽说挺好,可是有点小毛病,别人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指给大王瞧一瞧。”秦王就叫手下的人把玉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玉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瞪着眼睛,气哼哼地对秦昭襄王说:“大王当初派使者送国书的时候,说是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玉璧。赵国的大臣们都说,‘这是秦国骗人的话,千万不能答应。’我可反对说,‘老百姓还讲信义,何况大国的君王?我们哪儿能拿小人的心思去瞎猜君子?’赵王这才斋戒了五天,然后叫我送了来。这是多么郑重的一回事。可是大王太不恭敬了。拿着这块玉璧随随便便地叫左右传着瞧,还送到后宫去给宫女们玩弄,没把它重视得像十五座城一样。从这点看来,我知道大王没有交换的真心实意。为这个,我把这块玉璧拿了回来。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跟这块王璧在这根柱子上一块儿碰碎!”说话之间,他就拿起玉璧来,对着柱子要摔。秦昭襄王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大夫别错会了我的意思。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呐?”他就叫大臣拿上地图来,指着说:“打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全给赵国。”蔺相如一想:“可别再上了他的当!”他就对秦王说:“好吧,不过赵王斋戒了五天,又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挺郑重的送玉璧的仪式。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玉璧的仪式。要这么恭恭敬敬地尽了礼,我才敢把玉璧奉上。”秦王说:“这就么办吧。”他只好叫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里去歇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玉璧到了宾馆里。他想:“过了五天,仍然得不到那十五座城,可怎么办呐?”他就叫一个手下的人扮做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玉璧包着系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几个在秦国的别国的使者,大家伙儿都来参加接受玉璧的仪式。他想借着这个因头来向各国夸耀夸耀。朝堂上坐满了人,非常严肃。忽然传令官喊着说:“请赵国的使臣上殿!”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向着秦王行了礼。秦王见他空着两只手,就对他说:“我已经斋戒了五天,这会儿举行接受玉璧的仪式吧。”蔺相如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多位君主没有一个不重用欺诈的人。孟明视欺骗了晋国,商鞅欺骗了魏国,张仪欺骗了楚国……过去的事一件一件地都在那儿摆着。我也怕受欺骗,对不起赵王,已经把那块玉璧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秦王大发雷霆,嚷嚷着说:“你说我不恭敬,我就依了你的话斋戒了五天。今天举行仪式,你竟把玉璧送回赵国去了。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你?”他气呼呼地对底下人说:“把他绑上!”蔺相如脸上一点不变颜色地对秦王说:“慢着!让我把话说完了。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绝没有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玉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交割给赵国,然后再打发使者跟我一块儿上赵国去取那块玉璧,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之后,决不能不顾信义,得罪大王的。我的话说完了,请把我杀了吧。(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www.fox2008.cn )好在各国的使者都在这儿。他们都知道是我得罪了大王,不是大王欺负了弱国的使者。”
秦国的大臣们听了这篇话,你瞧着我、我瞧着你,大伙儿都不作声。各国的使者都替蔺相如捏着一把汗。两边武士正要去绑他,秦昭襄王喝住他们,说:“不许动手!”回头对蔺相如说:“我哪儿能欺负先生呐?一块玉璧不过是块玉璧,我们不应该为了这件小事儿,伤了两国的和气。”他挺尊敬地招待了蔺相如,让他回去。
秦昭襄王本来也不是一定要得到“和氏璧”的,不过要借着这件事去试探赵国的态度跟力量罢了。蔺相如这回的“完璧归赵”就表示了赵国不能屈服的决心。可是秦昭襄王总忘不了赵国。要是一个小小的赵国都收服不了,怎么还能够并吞六国呐?
评:蔺相如能够完璧归赵,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因为秦昭襄王真的要杀他是不需要过多的理由的,而后人对史记记载的合理性进行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里我们就不再纠结此事件的真伪了,主要来看看蔺相如表现出来的品质。司马迁对蔺相如是不吝褒赞之辞的:“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面临必死之局而大义凛然并不难,难就难在敢不敢面对可能出现的必死之局,赵王在选定使者时没有人愿意去就是最好的说明。当你可以选择逃避求生时却毅然选择了面对死亡,这才是最可贵的品质。
蔺相如还有一段话很关键,让我先引下原文:“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绝没有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实际上秦国想用十五座城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这就是一个交易,确实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但一来秦国给出的价钱确实不低,二来秦国有强大地实力作为威慑,所以这里面就有一点强行交易的味道。而交易这个事情是讲究你情我愿的,所以这个交易从最开始就不太可能成功。蔺相如的这段话道出了一个强弱对抗的根本性的道理,这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相对比较有道理的位置,这是他最后能够成功脱身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