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救孤儿

作者:林汉达 字数:6155 阅读:312 更新时间:2013/01/31

65、救孤儿

65 救孤儿

晋景公灭了赤狄,又打败了齐国,势力越来越大。再说楚庄王已经死了(公元前591年),他儿子楚共王年纪又轻,即位才三年,更不会再来跟晋国争夺霸主的地位。这时候,下军大夫荀首做了中军副将,他要求晋景公趁这个时候,把他儿子荀罃从楚国要回来。晋景公就派使者把楚公子縠臣和襄老大将的灵柩送去,请楚共王放回荀罃。楚共王同意了。他想趁着机会在荀罃身上打点儿主意,就先问他:“你恨我吗?”荀罃回答说:“两国交战,我不中用,做了俘虏,大王没杀我;我这次回去,即使受到处分,死了,也是大王的恩典。我实在不中用,还能怨恨谁呐?”楚共王接着就问:“那你感激我吗?”荀罃说:“两国为了国家社稷和老百姓打算,互相和解,彼此释放俘虏,两国交好,跟我个人不相干,我去感激谁呐?”
    楚共王倒不生气,他又问:“我让你回去,你怎么报答我呐?”荀罃说:“我不是说了吗?我不应当怨恨大王,大王也不会要求我来感激您。既然没有怨恨,也没有感激,那就说不上什么报答了。”楚共王还不愿意拉倒,他说:“话虽如此,我还是希望你跟我说一说。”荀罃决定叫楚共王死了这条心,他说:“如果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即使给敝国的国君杀了,我能够死在本国,也很荣幸。如果托大王的福,敝国的国君免我一死,把我交给家父,家父请求敝国的国君让他把我在祖庙里杀了,我能够让自己的父亲杀死,我也很荣幸。如果敝国的国君和家父给我一条活路,让我继续做事,甚至仍旧让我担任军队里的职务,叫我保卫边疆,那么,即使碰到大王,我也不敢违背本国的命令;我总该尽心竭力到死,不敢三心两意,尽到做臣下的本分。这就是报答大王了。”
    楚共工愣了一下,对自己的臣下说:“我们不能小看晋国!”他就很有礼貌地送出荀罃,让他好好回去。
    晋景公能够要回荀罃,也是一个胜利。他又当上了中原诸侯的领袖,两只眼睛慢慢地挪到脑门子上去了。这一类的君主总是喜欢奉承的。那些年老的大臣土会、郤克他们接连着全去世了。这么一来,那个顶会奉承人的能手屠岸贾,可就得了宠。
    屠岸贾本来和赵家有仇。他屡次三番想谋害赵盾,可是都没办到。后来赵盾虽然死了,可是赵朔、赵同、赵括、赵旃他们的势力挺大,屠岸贾没有法子,不敢得罪他们。背地里可跟栾家、郤家连成了一气。现在他得了上头的宠用,可就横挑鼻子竖挑眼地专找赵家的毛病了。晋景公眼瞧着赵同、赵括等宗族强盛,本来就很担心,再说上回邲城打了败仗,完全是由于赵同、赵括、赵旃不听荀林父的命令,独断独行,这才给楚国打得一败涂地。晋景公早就想借着这个因由把他们治罪,可就不敢下手,只好闷在心里。现在屠岸贾排挤赵家,正合了他的心意。他就对屠岸贾说:“惩办他们也得有个名义。”屠岸贾说:“当初赵盾使出赵穿来,在桃园把先君灵公刺死,这个罪名还小吗?主公没治他们的罪,倒也罢了,反倒让这种乱臣贼子的子孙弄得满朝廷都是,坐享荣华富贵。这样纵容他们,难怪赵同、赵括他们招收门客,暗藏兵器,又在那儿转念头了!”晋景公心里同意,可是嘴里还不敢说出来。他怕的是孤掌难鸣,一下里弄不倒他们,事情更难办,就偷偷地探听探听栾家和郤家的意见。这两家正想建立自己的势力,就为了赵家压在头上,伸张不开。要是能够把赵家灭了,这也就是增加自己的势力。他们既然存着这个念头,哪儿还能替赵家说情呐?朝中的大臣们除了韩厥之外,多一半都怕赵家的势力,和栾、郤两家的心理一样。
    晋景公有了栾、郤两家做他的后盾,胆子可就壮起来了。他吩咐屠岸贾去查抄赵家。
    屠岸贾得了命令,亲自带着军队把赵家的各住宅全都围上。当时把赵同、赵括、赵朔、赵旃各家的男女老少,杀得一干二净。屠岸贾一检查赵家被杀的人名,单单少了一个赵朔的媳妇儿庄姬。那庄姬是晋成公的女儿,晋景公的妹妹。这时候正赶上她怀着孕,躲在母亲成夫人的宫里。屠岸贾请求国君让他上宫里去杀她。晋景公说:“母亲顶喜欢她,算了吧。”屠岸贾说:“她倒不妨免了罪,可是听说她快生孩子了,万一生个小子,给赵家留下逆种,将来必有后患。”晋景公说:“要是生个小子的话,再把他杀了也不晚。”
    屠岸贾天天探听庄姬坐月子的消息。赵家的两个家臣也在暗中探听消息。那两个家臣还是去世的老相国赵盾的心腹,一个叫公孙杵臼,一个叫程婴。他们俩人想救这孤儿的心正跟屠岸贾要杀这孩子的心一样地着急。按照当时的规矩,一家的主人灭了门,他的家臣们不是遭到屠杀,就是被没收为奴隶。漏网的人们非把原来的主人一家恢复过来,自己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再说公孙杵臼和程婴又是老相国的心腹,平日正当正派,很讲道理,见着屠岸贾这么横行霸道,都为赵氏代抱不平。因此,他们决心要救赵氏的孤儿。后来宫里传出话来,说庄姬生了个姑娘。公孙杵臼哭得躺在家里不能起来。他一见程婴来了,就说:“完了!赵家算完了!一个丫头可有什么用呐?赵朔曾经跟我们说过:‘要是添个小子,起名叫赵武,武人能够报仇;要是生个姑娘,叫赵文,文的没用。’现在赵家连个报仇的人都没有了。天哪!”程婴安慰他,说:“也许宫里要救这孩子的命,成心说是姑娘也难说。我再去打听打听吧。”他就想办法跟宫女拉拢,给庄姬通个信儿。庄姬知道程婴可靠,就偷偷地给他写了个字条。程婴拿来一瞧,上头只有一个字。他急忙跑到公孙杵臼的家里,两个人四只眼睛死盯坑地盯着那个字。真是个“武”字。两个人高兴了一阵。可是一想到赵武的性命,又难受起来了。程婴说:“上月我媳妇儿也生了个小子。我情愿舍去自己的儿子去救赵氏孤儿。”公孙杵臼摇摇头,说:“说倒容易,可是屠岸贾多么狡猾,你就是把自己的婴儿献上去,他准能猜着这不是赵氏孤儿。”他们只能叹气,实在想不出办法来。屠岸贾哪儿能把孤儿轻易放过呐?
    果然,屠岸贾不信这孩子是女的。他打发一个奶妈子上宫里去瞧一瞧到底是姑娘还是小子。奶妈回来报告说,真是个姑娘,已经死了。屠岸贾更起了疑。他得到晋景公的许可,亲自带了手下的人上宫里去搜查。搜来搜去,怎么也搜不出来。他断定那个孩子早就给人偷出去了,就出了一个赏格,说:“有人报告赵家孤儿的信儿的,赏黄金一千两;谁敢偷藏的,全家死罪。”同时,他另外派了好些人上各处去搜查。赵氏孤儿倒是真给程婴和公孙杵臼抱出来了,可是藏到哪儿去呐?他们两个人逃到树林子里偷偷地商量着救护孤儿的计策。公孙杵臼问程婴:“扶助孤儿和慷慨死难哪一件难?”程婴说:“死倒是容易,扶助孤儿可就难了。”公孙杵臼说:“我老了,请你担任那件难事,容易的让给我吧。”他们就这么决定了。程婴把自己的婴儿交给公孙杵臼,把赵氏的孤儿另外找个地方暂时藏着。
    程婴亲自去见屠岸贾,对他说:“我跟公孙杵臼是赵家的门客。这回,庄姬添了一个儿子,当时打发一个妈妈把他抱了出来,叫我们俩人偷着喂养。我怕日后给人家告发,只好出头自首。”屠岸贾说:“孤儿在哪儿?”程婴说:“现在还在首阳山[在山西省永济县南]后头。立刻就去,准保搜得着。要是再过几天,他们可就要跑到秦国去了。”屠岸贾说:“你跟着一块儿去。搜到了,赏你千金;要是你骗我,就有死罪。”程婴就领着屠岸贾和一队武士上首阳山去了。
    弯弯扭扭地走了好些山道,直到山背后,瞧见松林缝里有几间草棚。程婴指着说:“就在这里头。”程婴先去敲门,公孙杵臼出来,一见外边有武士,就想藏起来。屠岸贾说:“跑不了啦。好好地把孤儿献出来吧。”公孙杵臼挺纳闷地问他:“什么孤儿?”屠岸贾就叫武士们仔细搜查。他们进去一瞧,小小的几间草棚,简直没有可搜查的地方。他们就退出来了,屠岸贾亲自进去,也瞧不出什么来。仔细一瞧,后头还有一间屋子,锁着门。他劈开了门,一瞧,黑咕隆咚的不像住人的样子。他瞪着眼睛往里瞧,慢慢地发现了一些个东西,隐隐约约好像有一个竹榻,上头好像搁着一个衣裳包。他拿起那个衣裳包一瞧,原来是一个绣花绸缎的小被窝,裹着一个小孩儿。
    屠岸贾得着了仇人的后代根子,赶紧提了出来,看个明白。公孙杵臼一见,挣扎着过去就抢,可是旁边有人架着,不能动弹。他急得拉散了头发,提高了嗓子骂程婴,说:“程婴!该死的东西,你还有天良吗?你为了贪图千金重赏,变成了畜生!你怎么对得起赵家的主人呐?你怎么对得起天下的忠臣义士呐?”程婴不敢开口,只管低着头流眼泪。公孙杵臼又指着屠岸贾骂着:“你这个小人,为非作歹,横行霸道,瞧着你能享受一辈子荣华富贵……”屠岸贾不许他再骂下去,立刻吩咐武士把他砍了。他又拿起那个哇哇哭着的孩子往地下一摔,一条小性命就这么断送在他手里。
    屠岸贾回来,拿出一千两金子赏给程婴。程婴流着眼泪央告着说:“小人只想自己免罪,不得已才做出了这件忘恩负义的事,实在并不是贪图重赏。要是大人体谅小人的苦处,请大人把这一千两金子作为掩埋赵家和公孙杵臼的尸首用,小人就感恩不尽了。”屠岸贾说:“你真是个好人。就这么去办吧。”程婴磕了个头,接过金子来,急忙去办理掩埋尸首的事。
    人们只知道程婴害死朋友,害死孤儿。他虽然没贪图金子,早就给人家背地里指着脊梁骨骂够了。只有一个韩厥知道他为赵氏代抱不平,因此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计划。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孩子舍了命,程婴才能隐居起来偷养着赵氏孤儿。

评:先说荀罃。荀氏也是晋国政坛的一大家族,荀息在晋献公时即是托孤之臣,荀林父也长期担任晋国的中军主帅。荀罃的父亲荀首有宠于晋成公,所以他受封于智,别称为智氏。荀首的哥哥荀林父由于长期担任中行之将,又别称中行氏。这样荀氏就分为了两个大宗,一个是中行氏,一个是智氏。当然此时智氏在晋国的势力是远不及中行氏的,使智氏发扬光大,逐渐超越中行氏的正是这位荀罃。荀罃与楚共王的这段对话也是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对话。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荀罃不卑不亢、义正言辞的谈话风格,充分表现了他不畏强敌、维护祖国利益的优良品质。原文中,楚共王的最后一句——“晋国,未可与之争”对于楚国而言最后竟一语成谶。日后,荀罃正是晋悼公复霸天下的最大的功臣。当然,可能正是由于荀罃被俘、被囚于楚国才使他成长为晋国的栋梁之臣,正应验了多难兴邦的道理(这里更准确的说是苦难使人成长,多难兴邦可以看做此例的引申)。
    接着就是那个很有名很有名的故事——赵氏孤儿。本节是故事的前半部分。先说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百度的“下宫之难”一词(http://baike.baidu.com/view/1765765.htm)对此有所探讨,大家可以参考。应该说,这个故事里面编造的成分还是很大的。《晋世家》中的“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奈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为赵后,复与之邑。”应该更接近史实。至于《赵世家》中所记载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很大成分上有着赵氏为其先祖遮羞,增加其家室传奇性色彩的成分。
    当然,赵氏孤儿的故事很精彩,里面蕴含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很深刻,所以这个故事才传承至今,越来越出名。公孙杵臼和程婴自然是这个故事中最让人感动的两个人物。他们身上这种忠诚、不畏强暴、不惧死亡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民族传承至今的根本之一。相较而言,公孙杵臼身上更多的体现的是不怕牺牲的精神,程婴更多的体现的是忍辱负重、不负重托的承受力。而正如程婴所说,忍辱负重要比慷慨就义还要难得多。
    多说两句,所谓积毁销骨、众口铄金,舆论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所以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那些掌握着舆论或者是对舆论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实际上是有着很大的力量或者说权力的。这样大家就同样可以理解现今各个媒体的地位和为什么国家要对舆论进行管制了。反过来说,那些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正义的人才显得那么可贵。希望这样的人再多一些,更希望我们的民众能够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变得真正的强大。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66、忍辱偷生 下一篇:64、戏弄使臣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