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谈瀛洲 第一章
海客谈瀛洲 第一章
信难求
1
“人生自有美妙机会,须臾不可游移,岂可恍惚彷徨哉!”王如一的门牙扣紧了下唇,凑近我,吐出了一串半文半白的话。这是一个机灵的、诡计多端的家伙,眼窝四周的一圈黑色绒毛不停地抽动着。
我望着他,不吭一声。
他一直在说东部沿海的某个城市,这会儿开始做总结:那是个富可敌国的地方,因为富裕之后的文化焦虑或自尊作怪,时下作出了一个大胆的举措,要与远在古代咸阳的几千年前的秦始皇牵线搭桥。“一言以蔽之,此乃跨越式发展思路也!”他具体解释:人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几千年前秦始皇派人去大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史实,都可以在自己的城市里一一得到印证。翻开《史记》,其中明明白白地记载:“齐人徐巿(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剩下的关键问题即是:徐福是哪里人氏?船队又从何处入海?
“人家的答案是:就是这个城市的人!就从这里出航!交出一个答案不易,可证明这个答案更难。所以当务之急嘛,就是赶紧找到几个能干的专家……”
我在心里感叹:把一座城市与千古一帝挂上钩,不能不说是一件大事;再与那个神秘传奇嫁接到一块儿,也未免有点冒失。
“惟其如此,才要掷重金而买宝刀——何为宝刀?专家是也!”他激动了,挥动手掌。
令我稍稍疑惑的是,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重大机会,为什么他们夫妻还不赶紧介入?这正是他们的强项啊!这两人的怪异是出了名的:既忠贞执着,又离心离德;如胶似漆,却又彼此恨着;没人比他们更默契,就像一对比翼鸟;没人比他们更冷漠,相互琢磨起来会使用毒辣的心计。与这当中的任何一个合作都是极端危险的,因为他们全都变幻无常,行事没有规律,往往产生出犬牙交错的利益关系,让人不知所措。
“人家这一次需要的是秦汉史专家,特别是古航海专家、考古工作者。”他抿抿嘴,“不过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文人墨客——最后总要把研究成果通俗化啊,让广大群众都知道。”他有些鼓的眼睛转动着,东瞟西看。我说:“那你们也可以参与啊!”他盯住我,左边的嘴角因为愤怒而微微发颤,发出了“哧”的一声。这是在表达一种轻蔑。
我于是琢磨起他的领域:供职社科院语言所,爱好几笔半文半白的文字,没有什么令人注目的学术成果;其妻子颇不简单,干过两年体工队员,据说是快球手,不知为什么转业当了档案员,大多数时间却在城里城外跑,偶尔随自己的男人做点什么,人极忙……她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那一头波浪翻滚的披肩发、一对美丽而愤怒的眼睛——惯于长时间盯着对方,常常引起他人的惧怕和误解。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他们有生气,有魄力,还有魅力。他们是生活中的激素,是声音,是刮个不停的风。如果突然没有了他们,时间仿佛会停滞下来。总之这对夫妇堪称天地间的绝配,谁都无法将其忽略;他们像是一对频频挥舞的雌雄宝剑,其共同特点就是精力极端充沛,有着顽童般的中年,任何时候都兴趣盎然;信息灵通,通常会提前一两天或一两个月、甚至是一两年得知一些消息,并根据实际情形和需要,加以利用。
2
最想不到的是这个机会竟会沾上我。当它荣幸地落在自己头上之后,我开始矛盾和踌躇了。这除了因为自己具备相当复杂和漫长的人生经历,懂得凡事要往不同的方向想一想之外,还因为这任务是由她交待下来的,这就不由得让我怔了一下——就在一年前,也是她把一个光荣事项交给了我:与他人合作,为一位权高位重的人写一部传记。谁知活儿接下来才发觉这事儿十分棘手,如今正进退两难,手捧刺猬呢。合作者是科学院的一位才子,这之前我们并不熟悉。她当时说:这才是真正的强强联合,想想看,一位科学家与一位编辑家(兼诗人)的结合,逻辑的缜密和诗意的文采都有了!也是活该,谁让我没事了就在纸上画一些长短句子呢。不过我那会儿犹豫中也多少有些兴奋,因为传主毕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大人物”,整个过程一定会像探险般地有趣和美妙,总之值得——谁知事情进行下去却糟透了,合作者撂了挑子,最后一切全停。联手的人叫纪及,是古航海史研究专家,界内颇有名气。这人尽管以前就听说过,可我第一眼见到他还是有些泄气:黑瘦黑瘦,皮肤干干的,不太说话,表达力十分贫瘠。这样的一个人如何交流呢?
那个麻烦还没有完呢,她又掷过来这个新任务,而且还是我们俩。
我不得不琢磨她的每一句话,以便理解得准确无误:东部某座城市经过反复研究,有了一个大的文化立项,要找一批重要的文化科学界人士论证和撰写有关著作。她强调:“你和纪及是领导反复权衡之后选出来的。”我马上说一句:“我算什么专家啊。”“不必谦虚了,你和纪及都是。专长互补,可以合作也可以分头工作——顺便说一句,那个项目你们也不要再拖了。”我想趁这机会将前一个项目推掉——只这样想,没有勇气说出。我“哎哎”应答着,反让对方误以为是谦卑地接受了,真是糟糕透顶。
我的这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性格常常误事。我的确缺乏快刀斩乱麻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过如果换一种场合,情形或许会稍有不同。问题的症结当然是自己心里发痒,多少向往那个机会:和当年一样,想趁机出门多跑一跑。想想看,一个人总是关在屋里会多么懊丧,他们常要想法到处走走看看。另外就是,自己在拿不准的一些事情上,难免会有些犹豫——尤其是当着自己的领导,况且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女领导——她当面交待一个事项时,总是让我难以拒绝。这是我的一个羞于启齿的缺点或毛病,它确是存在的。我当时一走神一恍惚,也就没能及时地表达出真实复杂的、更完整的一些想法。我常常因为羞怯而误事,这是真的。
她是我们的主编兼社长娄萌。在整座城市,大概没有一个像样的男人会忽视她:人到中年了,却似乎更加迷人了,庄重,含蓄而宽容……凡阅历深长的过来人都知道,美丽的容颜再加上这些性格因素,该有怎样的魅力。所以只要接触过她的人都对其历久难忘。而在她来说,要维持自己的某种尊严和日常所需的矜持,也的确是非常困难的。引诱太多,索取太多,应酬太多。她对付这一切可能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好在她可以借助自身的丰富经验,崇高地位,以及其他的一些复杂屑细的小窍门。这一切既保护了她,也使其陷入了难言的寂寞。我看得出,她很寂寞。
与之谈话是一种享受,这是我调到杂志社不久即有的一个体会。她能让对方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一种温暖,一种信任,丝毫也不必提防和抵御,很快放松下来。总之让人有那种一见如故之慨。当然,她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虽然从年龄上讲和我差不多,可真的积累了人性方面的超人理解力,能够像一个长者一样,从心理而不是从职务上,居高临下地与我谈话。爱笑,微笑或开怀大笑。有一次她谈起我的合作者纪及,竟然问了一个做梦也想不到的问题:“这个青年有口臭吧?”我当时毫无准备,只得如实回答:“不知道,没有吧。”她若有所思地点头:“噢,没有就好。我看他瘦干干的,还有脸色,以为他有严重的胃病。”我说胃病倒是真的,其他么倒没什么。
我那时惊讶于她细致而奇异的思路,同时也注意到了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清新气息。她不是依靠香水等化妆品才这样,而仿佛是天生如此。这真不容易。
“你们去完成这个任务吧,有关领导决定了,我也推荐了。我相信你们俩以前磨合了一阵,合作起来一定愉快。再说那里离你的老家不远,你不是总爱往东跑吗?”
最后一条倒是真的。说实在的,这才是我不忍拒绝的真正原因。
深夜,一个人的时候,我想了许多。我甚至想:这个聪明的女人知道以前交给我们的是一件苦差事,这会儿大概有意要给我们一个补偿吧。真的,一想到可以有许多机会去东部走,心里立刻高兴起来。在东部,秦始皇差人带上三千童男童女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故事,许多人自小耳熟能详。这是一个有趣的传说——不管如何,凡是骗了帝王的故事总是美丽的。这个传说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目如鹰隼的秦王,那个因为统一中国而名垂千古的豪杰,另一个是骗人手段高超的方士徐福。想想看吧,究竟是何等机灵的、智慧超人一等的人物,才能在那个帝王的眼皮底下率领一帮人打造船只,囤积粮草,让对方为其准备上好的弓弩手、五谷百工、三千童男童女,然后瞅准一个顺风顺水的好天气一走了之?徐福大概找到了东海里远远不止三座“仙山”,载去了一船船的能工巧匠和美女美男,而后“止王不归”。这是一个引人想象的好故事,一个大骗子的故事。
我尽管到了好奇心渐渐减弱的年龄,也还是被这些传奇故事一次次吊起了胃口。东部城市离我的老家不远,我有时忍不住想:那个顽皮的、胆大包天的徐福,有没有可能就是我们的老乡?
3
我回家与梅子一说这事儿,她立刻高兴起来。她总是这样,只要听说领导吩咐了什么,第一个反应就是兴奋,就像占了一个大便宜似的。她一对圆圆的杏眼眨着,看着我,那神情形同精明实则傻气。我有时想,如果我们的人民个个像她一样,这个国家该是多么容易治理啊!很可惜,就有那么多“坏桩骡子”——这是东部人对不安分的、心眼较多的人的一种称呼——于是国家也就平添了许多麻烦。我私下里想起这一点常常既羞愧不安又毫无办法,因为我天生就是这样的人,这也是梅子一家人的共识。
纪及有一段时间不见了,这次一见发现他好像更加干瘦贫瘠了。才三十多岁,皮肤就这么干燥。我想,这个人需要爱情的滋养了。只是彼此交往尚浅,不宜就此深入交流而已。我想告诉他:本人在年轻的时候,因极度缺乏异性之爱,也曾经瘦得皮包骨头,头发焦干,两眼发涩。当然了,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爱情这味灵药一旦投上,结果不言自明——头发变得黑油油的,皮肤富有弹性且两眼放光,爱笑,一咧嘴就会露出晶莹闪亮的牙齿。我心里为纪及纳闷的是,这样一个高智商的人,所谓的才子,怎么就如此木讷呆笨、不通蹊跷?况且他自身的条件多么好啊,只是不会利用而已。有一次我在他那儿见到了一个叫王小雯的姑娘:身形小小的,玲珑可爱。我一下就从她的眼神里看出了爱慕和渴望。瞧她无声地忙着,连被子都替他叠好了。她心中想着什么难以掩藏,特别是那双眼睛,水气充盈黑白分明,如果不渴望男性的爱抚才怪呢。可是这边的纪及呢,黑瘦如故,一看就知道尚未从中得益。我心里替他着急,恨不能当场抓过他的手按在姑娘胸窝那儿。白搭,这种事儿是不能硬来的,那是别人帮不了的。
果不出所料。后来,当我们终于可以更多地交谈一些私事时,他承认与王小雯只是一种“朋友关系”,并叹息:“她多么可爱!”我立刻说:“那还等什么?”他摇摇头,不再说下去。我知道,对这种语言艰涩、话到舌尖留半句的人,也只有干着急。等着看吧,这种欲言又止、半吐半露的作风,会让你付出一些代价的。
这次进门,还没有好好说话,他已经忙了起来:从旁抱过一大叠资料书籍图表之类,还顺手拖过一个长长的卡片盒子。没有办法,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所谓的科学家、研究员,天生的严谨可爱再加上死脑筋。让我吃惊的是,这任务下达也不过才五六天吧,他是从哪里搞来这么多东西的?既然如此,我们接手的这个项目也就简单了。我从心里感谢他,也钦佩有关领导真是慧眼识人——这种事儿交给这样的人算是找对了。他说:“是这样,我以前在古航海研究中涉及过这方面的材料,这次就顺便凑集到一起了。以后还需要现场勘察,研读更多的资料。这件事难度很大,关于徐福东渡、为秦王寻找长生不老药和三仙山的记载并不多,更多的只是传说和掌故,那是不能采信的。”
我试图对这种呆僵气加以匡正:“可是人家的结论已经有了,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替人家论证一下、写出来而已。”
他的目光直射在我的脸上:“替谁论证?”
“当然是甲方了。”
他的脸上有一种难以查觉的冷笑,这笑容除非是长时间相处的熟人才能发现:“哪有什么甲方乙方。”
“怎么没有?那个东部城市就是甲方啊!”
“没有。要有,甲方也只能是历史本身。”他的脸色明显地严肃多了。
我问他什么意思?
“历史本身是怎样的,我们只能还它的真实。任何结论只能产生在论证之后,如果反过来——那就荒谬了!”
“可是……”我不知该说点什么才好。他的话听起来也许没错,只不过我想反驳,这可能也是一种习惯——可他还没等我开口就直接说出了更要命的话题:
“目前至少有三五个地方都坚持说徐福是他们那儿的人,说自己那儿才是真正的启航地!”
“还有这事儿?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如今这是怎么了,都一下子迷上徐福了!大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想长生不老……”
纪及一点笑容都没有,像过去一样,这人轻易不愿流露自己的幽默感:“这其实还是一个利益问题。把一个历史名人炒热,就会有利于一个地方的投资,还有文化和旅游收益。这都是很现实的。况且今天要做的题目很大——牵扯到秦始皇的三次东巡、一个大航海家徐福!现在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都有徐福登陆遗址,更不要说大量传说和研究组织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他接上说到了日本的和歌山县、新宫市、熊野,韩国的济洲岛……
“啊,这真是太好了!这一下研究起来就容易多了。最怕的就是海市蜃楼,没踪没影的事儿,到头来一切都是幻觉。”
纪及瞥我一眼,第一次有了笑容:“还幸亏有这种幻觉呢!当年的徐福他们一伙方士就是在东海一带看到了海市,才想象那是虚无缥缈处藏了仙山,上面住了仙人,仙人有长生不老药——这情景强烈吸引了秦始皇,才有了后来的三次东巡、派遣徐福和征集三千童男童女的事。”他说着把一张标有古航道的海图摊在桌上:
“看到了吧,这里,还有这一带,是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的地方。半岛东部海角上是最频繁出现的地区,近十年已经发生了四起——实际上可能更多,只是目击了四次……”
那个海角可是我的出生地啊!我伸手度量着海图,想找出那个地区离另一个城市的距离。
纪及说:“不用算了,它离我们要论证的那个城市六百二十公里。”
“那么我敢说我们老家——那个海角,才更有可能是徐福的出生地,也更有可能成为船队出海口!”
纪及摇头:“不,不能看图说话,更不能假设。没有比这种想象再糟糕的事情了。想象不能代替论据……”他抚摸着蔚蓝的海图上那一片苍茫,苍茫中一颗颗小小的岛屿。哪几颗才是真正的“三仙山”呢?
4
我盼望与纪及的东部之行早日到来。可他太沉得住气了,这方面我一年前就领教过。他认为在出发之前还有大量的功课要做,并给我布置了许多作业,如跑图书馆,去大学,将所能找到的资料分为古今两个部分,分为正史野史传说文人杜撰……这样一直分下去,并建立了索引。老天,单是这项工作对我来说起码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让我手心里出汗。我只寄希望于他——你如果撒手不管,我干脆就别干了,再说领导分配工作时明明白白说这是一种“互补”嘛。纪及城府很深,当我发现其实他早就有了一个索引之后,着实大吃一惊:他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积累和搜寻这么多,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他在一些重要的典籍篇目上都一一作了标记,还有一些我看不懂的符号。在《史记》的条目下分别有《秦始皇本纪》《封禅书》《淮南衡山列传》;《汉书》《后汉书》下有《郊祀志》《伍被传》《东夷列传》《倭传》;其他条目有《义楚六贴》《海东诸国记》《皇明世法录》《刘氏鸿书》《秦汉史》《神皇正统考》《历代征倭文献考》《同文通考》《孝灵通鉴》《徐福碑》《风土记》《宽文杂记》《日本书记》《太平广记》《广异记》《十洲记》《异称日本传》《日本史》《三齐记》《齐乘》……计有上百种之多!我惊异之余忍不住说:“既然你都搜备齐了,还让我来做啊?”
纪及看着我,那目光好似在说:“这有什么?这只是九牛一毛呢!”
他大概在想前一段,即我们一起搞那本传记的情形——我们一起被传主接见后的第二天,我一口气跑了几家图书馆,回头就拟出了传记提纲。这事是草率了一些,今天想起来还要脸红。没有办法,学者就是学者,他们好像一个人待在某个角落里,目无旁顾地啃着一块骨头——啃啊啃啊,一用力,终于咬穿了坚硬的骨膜。我摇摇头:“这些书全看完了再去东部?”
“起码要看一些。然后边走边看。出土文物很重要,那非到现场不行……”
这个话题让我高兴。我以前去东部海角那些城市,不知多少次进出那些博物馆。我对这些的浓厚兴趣与做过地质工作有关,勘察与实证,这在我正是本行。我想知道的是这次所要翻阅研究的典籍、一些文字资料到底有多少?虽然他开列的书目不会是全部,但其主要部分肯定都包含在其中了吧?谁知我这样一问,纪及立刻摆手:“不不,刚刚开始,这只是最方便检索的,那些偏僻一点的就要付出更大的劳动了……”
我长时间看着铺在桌上的蓝色海图。这张图直观可爱,我宁可看着这张图做一篇灿烂文章。我似乎看出了一点什么,接着即有一点失望:从委托我们做这个项目的那个东部城市到日本列岛或济洲岛,只隔开了一片不大的蓝色海域,那距离比我老家的海角要近得多……我心中有一个私念在拱动,就是希望徐福当年的启航港不在别处,而就在我出生的那个海角。我咕哝说:“不错,从这儿出海水路最近……”
纪及喃喃:“也许。不过要从公元前两三百年的现实去思考,而不是看图说话。徐福这次远航比西方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整整早了一千七百多年……以当年的航海条件和技术来看,要横渡这片海域太困难了——比如晚了许多年的唐代鉴真和尚,他最早几次从这儿东渡都失败了……”
“那么从那个海角出发不是更远吗?”
他的手指从辽东半岛附近的几个岛屿开始,一直指点下来:“这是一条通向日本外岛的海岛链,徐福的船队可以沿这里走走停停,一路补充给养、规避风浪……从古航海的角度判断,也是一条可能的通路。”
我兴奋地看着他。
纪及的脸色又板结了:“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比如人物祖籍,试航,集结地和造船场,它与那个海角纠缠不清的关系……要否定一个假设,就要付出十倍的努力。”
这真是无趣。如果说让我找一个自己最讨厌的工作,那就是与人打笔墨官司。那种事儿无聊极了。
从纪及处回到杂志社,马上被娄萌喊住了,她把我引到一个内间,端量着说:“怎么不太精神啊?工作顺利吗?”
“不太顺利。”
“一开始就不顺利?”
“如果我是那个城市的头儿,决不会花费人力物力去寻找一个古代的大骗子……”
娄萌“哟”一声:“他可是伟大的航海先驱啊!有关领导十分重视,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意义……有关部门投入了多大一笔资金,可见决心是很大的!你们一定要做好啊!”
“这很难。那些海岛像砂粒一样撒在大海里,谁知哪一个才是‘三仙山’?再说如果引起没完没了的争执,也是很无聊的……”
她的胸脯一耸一耸,显然有些生气。我注意到她今天的粉脂搽多了,脖子上有一层银霜。香气四溢。她怜惜的目光注视着我,放低了声音:
“你们可能不知道,许多人——那些学者,一听到消息就自告奋勇跑去了,对方出手阔绰嘛。他们只待了十天八天就写出了长篇大论,说这很容易论证嘛,徐福当年就是从这里启航的,百分之百……”
“那就让他们做好了。”
“那不成。领导也知道那样不成。不过你们可要抓紧时间啊,不要再像上一次……”
五千年的汤
1
这是东部的一座中型城市,几年不见已变得令人咋舌:大路高楼,霓虹灯玻璃幕墙,等等。似曾相识。与我们所居住的那座大城市相比,这儿是蓝天绿水,沙滩洁白。我们那儿烟尘多,干燥,树也长不旺。没办法,大有大的难处。人一到了东部海滨中小城市就快活得要死,心想人的一生不待在这儿可真是亏透了,这真是一辈子所犯的最大最不可饶恕的错误。可如果逗留日久,稍稍深入一下内部,一眼看到小街小巷里那些黑乎乎的小房子、破烂不堪的路面,还有蹲在门前晒太阳的老少,各种按摩屋和*,嗡嗡震耳的高分贝音箱,又恨不得赶紧逃离。如果再到城郊乡村看一看,随着离城越来越远,破败的陋巷会越来越多。大房小房参差不齐,最小的房子超出人的想象,可一家三代都挤在里面。许多房子里甚至没有几件木头家具,红薯和芋头之类就晾在屋内,细粮装在泥做的囤子里。一眼望去,这样的乡村在田野上无边无际。
华丽的海滨城市与颓陋的乡村离得太近。高大的楼房与低矮的市民小屋离得太近。这使人觉得在此择居仍然不安:生活在巨大的差异中毕竟不妙。而我们的那座大城市虽然也有这样的问题,但因为规模浩瀚,空气浓浊,一睁眼也望不了多远,加上街巷过于繁琐,人们已经无暇厘清了。海边中小城市可不行,这儿太透明太敞亮,一眼看上去什么都清清楚楚,所谓的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马上会使人心生疑窦,疑心有人将四周一大片土地上的钱全搜刮到这里,在显眼处盖了几条光鲜的大街而已。
纪及因为以前来过不止一次,所以并无多少惊讶。以前我们接受的那个立传项目,恰好传主的老家就在这一地区,属于这个城市管辖的一个乡村。他的那几次东部之行糟透了,以至于情绪从未有过的恶劣。结果我们那次合作就停下了。而这一次可能有所不同,有我和他一起呢。他自己嘛,要独自办成什么事儿也许很难,因为他太刻板,太认死理,再加上长了一副天生的愁相……我笑着看他一眼,没有说话。
这会儿我们坐在一辆豪华车中,飞驰在去市政大楼的路上。春末了,蓉花树星星点点开放了。这种花只要一开就香气扑鼻,望一望它火红的、小灯盏一样的花束,闻闻那种气味,无论谁都会高兴。往前望去,大路如此开敞,车辆一点都不拥挤,看看天空,则是瓦蓝一片。车速在市内竟可以开到每小时一百五十公里,风驰电掣,*,还有某种权威感。我闭着眼睛,偶尔睁开瞥瞥纪及:这家伙木木的,青中泛紫的脸上像落了一片阴云。你到现在都不高兴,那么这辈子高兴的几率就寥寥无几了。没办法,好人哪,不过性格决定命运。
来接我们的是一位副秘书长,叫唐再加。我听了这个名字就觉得实在太甜了。可是他不苟言笑,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持重,矜持有余。这通常是权高位重的人常有的一种气质。整个从住地到市府的路上他几乎没有与我们说上几句话,无非是一见面说明是某领导派他来接我们,要与我们会谈和宴请之类。
一座大楼突兀地出现了。老天,它大得像一座山,雄伟地踞于城市东郊。多么大的广场,广场正北是高耸的主楼,两侧是副建筑。主楼基础高大得超乎想象,不知由多少层台阶托起,让人想起布达拉宫或某个国家的总统府——不,就我狭小的视野而言,还从没有看到如此赫然的隆大建筑——它与周围的一切没有任何联系和呼应,独自傲立。再看四周,只有一些矮小的树木,有堆积的假山。特别显眼的是精雕细刻的花岗岩围栏,栏内是耸立的晶亮的不锈钢旗杆。这片广场一色由绛红花岗岩铺成,所以阳光下灼灼一片,寸草不生。车子往层层台阶那儿开去时,唐副秘书长嘴巴一努,司机立刻打一下方向盘。原来车子可以直接旋到台阶上。正门前有笔挺的警卫站岗,他们一齐敬礼。
从这座大楼映入眼帘的那一刻就得不断忍住心中的惊讶,进入大门之后因为目不暇接,再加上四周全是炫人眼目的饰物,让人视觉上极难适应。我的眼睛直盯在前头领路的唐的后脑,那里有一个没被头发盖住的秃旋儿,像一个靶心。偶尔瞥了一眼纪及,心里佩服起来:他永远是同一个表情。电梯到了,这儿也有警卫人员。打敬礼。十八楼。厚厚的红地毯一直延伸往前,一眼望不到头。一直盯住靶心,担心脱靶再也找不到路径。这座大楼啊,愁死活人,迷宫中的迷宫,如果有哪个盗贼胆敢闯进来,那他算是倒了霉——他连出逃之路都找不到。副秘书长在拨电话,“哦,徐福厅?知道了。”我没有听错,小声凑在纪及耳边说:“听到了?人家徐福在这儿有一个专门的厅!”他无动于衷。
一扇雕花大门,上方门楣赫然刻了三个大字:徐福厅。艳丽的长袍小姐打开大门,嚯咦,即便是大白天,几百平米的大厅内还是华灯齐明,一大束直径足有两米的鲜花簇团,两个头发梳得溜光锃亮的男人——不,一角还有两个不太起眼的角色恭立。两个男人站起的同时,我发现唐的两眼射出光束,一脸甜笑。“我们书记,我们部长……”“哦,欢迎!欢迎!”两个男人只说话,两脚一动不动,微微伸着手。我们走过去,两人与我们一一握手。闪光灯不停。“这是最好的古航海专家!最好的写作家!”唐再加说。纪及不吭一声,但我忍不住,还是说:“我不是什么写作家,只是一名编辑。”“唔,媒体的,”其中的部长接过了话头,“你们可是上级领导亲自派来的啊,我们表示热烈欢迎!”
会谈开始了。刚开始书记突然问了一句题外话:“两位专家住在哪里?”副秘书长回答:“宾馆,嬴政宾舍。”书记歪头看一眼身旁的部长:“还是应该让专家住到更有特点的地方嘛,明天是不是挪到徐福温泉去?嗯?”
部长拍手:“太对了,一点不错啊,应该住到那里……”
2
新住处是以前某县的温泉疗养院,一年前经过修缮改造,更名为徐福温泉。而更早人们只称呼这里为“千年汤”,现在也还是这样叫——据说关于这个温泉的记载已经有五千年了,自古美名远扬,直到今天还是周围几百里具有神奇治疗作用的一处汤。当地人把温泉叫做“汤”,沿用了古老的称谓。听说以前只是一幢幢简陋的石屋,凿出的池子上搭个大棚子就成了。如果是夏秋天,露天池子也很多。县里接手经营时还朴素得很,不过是将石屋扩大了而已。这座不大的小山上还有几处温泉,有的因为水量太少没有多少利用价值,所以也就多年没人理睬。当市里重新开发这个疗养院时,除了将原有的温泉重点利用之外,对全部山头上的所有泉眼都勘察一清,连同整个小山一起规划,请来南北最有名的设计者,依照山势和原有景物重新调整布局,最终形成了囊括整个山头的极复杂极阔大的一片景区。这片景区目前占地至少三千余亩,内有小湖和石林、园艺区等。区内五星级宾馆两处,所有洗浴间全部引入了天然温泉。
“他们可能就是按想象中的‘三仙山’的样子建成的吧?”我看着来来往往的少男少女,问纪及。身边全是十*二十来岁的服务员,一色标致,像一个模子里塑出来似的。
纪及未吱一声,只顾跟上引导者往前走。
我想他以前可能来过,问了问,他摇摇头。唐副秘书长把我们领到一个沙盘室,这里有手持木杆头戴耳麦的女解说员。沙盘浓缩了整个景区,栩栩如生。“欢迎领导光临举世闻名的徐福温泉!首先让我为各位领导汇报温泉的……这是一座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优质天然温泉,是我国东部驰名中外的疗养胜地。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两次在此下榻并洗浴——您一会儿可以现场看到‘秦王汤’;秦王派遣伟大的航海家徐福为其寻找长生不老药,船队出海时,为了一路得到神的护佑,徐福亲率三千童男童女和五谷百工、弓弩手入温泉沐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后来人就将这里取名‘徐福温泉’。”唐副秘书长一直陪在旁边,我这时忍不住对他说:“徐福率人入温泉是可能的,率‘五谷’,那是种子啊,水一泡不是要发霉吗?”唐鼻子里“嗡”了一声,不知是什么意思。
离开沙盘时,我发现纪及脸上轻松了,就问他:“五千年前的情景,他们怎么知道?”纪及点头:“人嘛,只要没心没肺,怎么说都可以。”
我们每个人给安排了一间。这有点浪费,提出合住一间可以了,唐笑着:“不成不成,两个男的哪能合住一间?咱按国际惯例。”我们只好接受下来。这儿的条件超一流,除了房间设施高档舒适,还有为不同客人准备的各种服务卡:持不同的卡去不同的地方消费,这在整个温泉区就像代金券一样。这些卡花花绿绿,一开始看不明白,而小姐们拿到手里马上说得清清楚楚,什么按摩的玩老虎机的特别保健洗浴的看表演的……
纪及对姓唐的提出要尽快展开工作,首先要看的是市里标出的有关徐福景点,比如起航港遗址、徐福秦王会见地、古造船场;最重要的是看博物馆,看发掘地和出土文物。唐说一切都准备好了,有供你们使用的专车,这几天由部里一位副部长陪同你们——纪及连说“不用不用”,唐说这不可以啊,主要首长不能陪你们,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事了——他太忙了——其他领导是一定要陪的,没有人跟上不行啊!不方便啊!当纪及说今天下午就要下山时,唐立刻摇头:“先不急嘛,下山慌什么?先休息透了再说!你们在这山上转几天最好了,因为这里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徐福景点啊!秦始皇来过,徐福在这里举行过仪式,洗浴斋戒……”
因为这个温泉离市区只有三十华里,所以唐和其他陪同的人经常来来往往。我发现他们夜间并不离去——有时明明开车回市里了,可一大早又会出现,原来他们是赶回来过夜的。后来我才知道,唐作为分管行政接待的副秘书长忙得不可开交,要不断陪一拨拨客人来这里,有时一个晚上要陪五六帮客人用餐。哪里的客人都有,京沪,海南岛,东洋西洋;四五个大鼻子女人在景区内来来往往非常惹眼,原以为是客人,经人介绍才知道她们也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你们如果夜里去歌厅,就会碰上她们。”服务员说。原来她们是唱歌的,是景区专门雇用的,“全市就这里有外国歌手,原来市区还有两个,她们嫌收入少,最后也到这里来了。”服务员是一个小伙子,平时闷声不响,后来熟悉了,领班的不在跟前就与我们搭讪,快言快语。他剃了板寸头,穿了深蓝色小立领制服,戴白手套,闭上嘴巴像一个严厉的保镖。他与我们说话时,腰上的对讲机里咕咕哝哝,他并不接答;有时候却要抓起来回应,用语极为简练:“明白”,“是”,“好,一定。”我们发现他与其他服务员不一样,从穿戴到气质风貌都有不同,最后才知道这是景区内一小部分“特勤”——为特殊的区域和客人所备,并随时听从特勤部的调度。他们这部分人职责复杂多样,为重点客人出门提供日常警卫,临时接受其他任务;最特别的一项工作就是应某些特殊客人的要求,做专门陪护。类似的特勤全区大约有二十几个,男女各占一半。有一次走廊里过来一个气宇轩昂的女子,个头在一米七五左右,目不斜视,迈着猫步,到不远处的一个客房跟前按铃。门开了,出来一个花白胡子老头,咕咕哝哝将其领入。老头是亚裔外籍人士。“女特勤”,服务员小声介绍。
陪同我们的副部长让服务员来请我们,说你们的夜生活太单调了,不听歌,不看演出,也不洗特色温泉,今天破破例吧——洗个“徐福汤”!我看看纪及,他点点头。
我们被一个小伙子领到了一个长廊里,廊上有许多指示牌,上面标有去某个景点或会所的路径。原来长廊连接着一个个通路和入口,只要进入这个通路,跨入的就是完全不同的境地。在缀满了假紫藤花的木架下,一溜儿站了两排发髻高挽的姑娘,她们见了来客一齐鞠躬问安。我看了一眼纪及,见他脸色木着往前,牙关紧咬。前边是一道木格推拉门,人刚走到近前它就自动开启,一缕淡淡的白汽飘出;前边又是一道相同的推拉门,这道门由一个穿木屐的小伙子拉开。一个五十多平米的水池出现在眼前,白汽,浓浓的硫磺味。到处是咯噔咯噔的木屐声,但浓浓的水汽掩去了他们的身影。小伙子帮我们宽衣,准备洗浴用品。我和纪及下到水中。先在浅浅的池边坐一会儿,适应一下水温。微弱的灯光下,我想看一下纪及*的身体——我一直担心他过于瘦弱的身体——这时忍不住,就伸手按了按他凸起的肋骨。他不客气地把我的手拨开了。
我们滑入池子,开始向中间移动。这片水面只有我们两个人。四周静极了,啪嗒啪嗒的滴水声十分清晰。我闭上眼睛时,想到了小时候的河水。不过那时的水是凉的,如果是深秋,水是很凉的。我们一群顽皮的孩子直到深秋还要到河里海里洗澡,边洗边捉鱼和蟹子。四周又响起木屐声,这声音越来越大、越细密。我睁大了眼睛:天啊,灯光好像在一瞬间明亮了许多,就像变戏法似的,池子四面站了一溜儿少女,她们只穿了微不足道的衣服……我的心怦怦跳了几下,那些少女就从水池四面一齐入水。最后一眼记得:她们入水的姿势漂亮极了。
我和纪及毫不犹豫地从池中出来。
穿木屐的小伙子试图过来阻拦我们:“这,二位先生,这个池子就是这样,徐福和三千童男童女一起沐浴……”
纪及严厉地说:“对不起,我们不是徐福。”
3
我不得不说,我们来到了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博物馆。纪及因为以前来过,所以他在文物展品面前停留的时间短一点,而我却一直挪不开步子。我知道这样看下去,即便有双倍的时间也看不完,这里还需要以后从长计议。首先引起我好奇的是一件青铜器:鬲。这是一件罕见的甑鬲合体,内无箅,通体素面,口沿外有折,沿下还有两道细细的凸形纹。鬲部为三袋足,实足尖并外撇。这应该是岳石时期遗物,属公元前1800年至1300年。以此推论,这里进入青铜器时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介绍上看,城市辖区方圆七百公里的范围内,青铜文化遗址即有六十余处,其中仅一个古城遗址就出土文物四百五十余件,包括鼎、鬲、簋、盘、尊等,还有编钟、兵、车马器等。
我注意到陆续来到博物馆的外地人似乎还有不少,而且其中有人边看边嘀咕,竟让我听到了“秦始皇”和“徐福”等字眼:在我们十几步远的地方,走着一簇人,他们众星捧月似的拥着一位白须老人。他有点面熟,但想不起在哪儿见过。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迟缓,眼睛却极其灵活,东看西看,偶尔盯一下陈列品。显然他对这一切都了然在胸,这时伸出拐杖指着前边的出土弓弩说:“这就是当年秦始皇东巡射杀大鲛鱼所用!”旁边所有人都高声“啊”起来,一齐围上了那张弓弩。
一伙人围上去时,有一个小伙子向我走来,原来是前几天熟悉的部里工作人员。他说:“巧了,蓝老也来了,他在这里和你们会师了!”我听了心里一怔,马上记起这是一所大学的著名秦汉史专家,以前在电视上见过。小伙子急匆匆把我拉到蓝老面前,老人眯着眼微笑,“哦哦”两声,只说:“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啊!”可我敢肯定地说,他根本就没在意我是谁、来这儿干什么,更没在意我的职业。小伙子又反身喊来纪及,为他介绍蓝老。我发现纪及马上肃穆起来,两手紧紧握住了老人的手。小伙子介绍纪及:“这是我们最有名的古航海专家!”蓝老接上说:“哦哦,好,好好!古航海……好!”老人眯着眼,微笑。可是我同样敢说,他根本就没弄清面前的人是谁、具体在做什么,只是随口应和罢了。这个老头的应酬功夫绝了。寒暄之后老人点点头,即随上一伙人往前走了。纪及站在原地看着,似乎意犹未尽。那张弓弩前仍然有人围着,他们还不愿离去,说:“原来这就是秦始皇东巡用过的啊!原来这就是啊……”
我和纪及也站在了弓弩前。我重复了一遍蓝老对这张弓弩的判定,问:“他的根据是什么?”纪及说:“不知道。”
从博物馆出来,正好一群人簇拥着蓝老他们离馆。陪同我和纪及的小伙子说:“蓝老他们也要去徐福出生地考古发掘现场,咱们正巧同路,一起吧?”纪及说:“太好了。”
这时我们才发现馆前停了好几辆车:一辆警车,一辆面包车,其余是轿车。当人们把蓝老搀到面包车上时,那辆警车才徐徐开动,后面即跟上轿车和面包车,最后还是轿车。我们的车子就尾随了这个小小的车队。由于有警车开道,市区内大小路口都飞快通过,一会儿就驶向了西北郊。据介绍徐福故里离市区二十五华里,它是一个近海村庄,有三百余户,离海岸大约六华里。一路上陪同人员都在介绍情况:这个村子现在不大,历史上却是伟大啊!这儿差不多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之一,不,就是文化中心!想想看吧,有大方士徐福在这儿,天下崇拜者还不要全跑了来啊!我听着忍不住问:“跑来干什么?”“干什么?”小伙子惊讶极了,盯着我:“学,学啊……”“学怎样骗秦始皇吗?”小伙子点头又摇头:“也不全是学这些,他们还要学徐福的学问——他的学问当时全国最大哩……”
我发现我们这样一问一答时,一旁的纪及只看着窗外,就像没有听到一样。路旁闪过的村子全都一样:矮小,灰色或棕色,紧紧伏在广袤的田野上。杨树的绿正变得深沉,它们挺拔向上,像在守护宁静的村庄。麦地美极了,暮春的麦地和稀稀的杨树简直是绝配。狗简单地吠叫几声,目送大路上的车队。一两只喜鹊立在树上,尾巴有节奏地翘动。偶尔有嘶叫的警车赶超我们,陪同的小伙子就向我们解释:“这是执行任务的,可能又有首长来了。”
一个村子旁边早有一群人在等待。车队停下,许多人从车上跳下。最后下来的才是蓝老,他的白胡子在春末的田野上十分醒目,我的眼睛可以毫不费力地跟踪他。我发现无论有多少人围拥他,无论对方多么热情,老人只是同一个声音同一个节奏,说:“好啊,好啊,高兴啊,真好啊!”我和纪及接着被介绍给迎候的人,原来他们是当地镇政府负责人,外加几个当地考古人员。由人引导,我们一起来到了一个被绳子围起的大坑前。我注意到这坑是新掘不久的,它修葺得好极了,铲痕像刀切豆腐一样齐整,这使剖面上的每一点变化都显露无遗。粗略看去,长方形的坑沟共分两大层,五小层,最上面第一大层厚约四十公分,分为耕土和近代两小层;下面为第二大层,厚约两米,依次分为上中下三层——解说员手持扬声器出现了,她解释说最上层为西汉地层,曾出土大量西汉文物;中层为战国层,可由出土的战国时期陶片和豆盘等为证;最下层为春秋地层,发现过一些春秋晚期陶片。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村镇——或干脆说就是一座小城!为什么?因为你们可以发现城墙就在这里,是夯土墙,城南北有好几百米呢!”陪同的小伙子耐不住性子,直接对我们说起来。纪及不吱一声,只是看,后来又掏出本子记录。“你们看,秦始皇当年能不能来这儿呢?”小伙子直直地盯住我,又看纪及。
我如实回答:“这怎么知道?”
“他要找徐福办事嘛,他也就不能有那么大的架子啦!”
我顺着小伙子的思路想了想,点点头:“这也可能。”
“这太可能了!想想看,秦始皇还要去海上射大鲛鱼呢,他射完了,还不顺路就溜达过来了?”
我看着小伙子:“你说的也是,反正是顺路的事儿,费不了多少工夫。”
因为人群又开始移动,我们的交谈也就中断了。
整个人流以蓝老为中心,我总是发现那撮白色的胡须在人群中间飘动。由于人们把他包裹了,我和纪及要凑近一些往往很难。最后终于让陪同的小伙子看不下去,他几次拨开人群,把我们塞到中心去。这使我们有机会就近观察和倾听蓝老。老人一直笑眯眯的,提着拐杖往前慢慢挪动,偶尔抬头遥望一下。他走着走着站住了,一手拤腰,一手扬拐,在半空里画了个半圆说:
“不错,徐福当年——他就在这一带活动啊!”
人群吐出了一口长气。我身旁的小伙子赶紧掏出一个小本子,飞快地记下了老人的话。
蓝老的拐杖落下时碰到了一个瓦块,这使他低下头认真地看起来,直看了许久。老人皱皱眉头,倏又展开,用拐杖乒乒乓乓敲着地上的砖瓦碎块,敲得节奏分明,并随着这节奏说道:“秦砖—汉瓦、秦砖—汉瓦!”
人们相互看看,随即伏下身,一捡到砖瓦碎块就赶紧塞到了兜里。
4
我和纪及很快发现,几乎所有的遗址地点都离我们的下榻地较远,工作起来极不方便,而且这里也太奢华。于是我们对唐副秘书长提出离开这儿,到市里去住。唐连连摇头说:“这不成,这怎么成呢。远些怕什么,咱反正有车。”最后我们还是坚持,他就说,“那也好,不过得跟领导汇报了才成,二位等等吧。”这种从未有过的重视和礼遇让人难以习惯,并引起深深的愧疚和不安。纪及的话很少,但我心里明白他再也待不下去了,正为这种生活而极端厌恶自己。除了刚住到温泉第一个夜晚的宴请,再就是分别由部里或其他什么人陪餐,三两个人坐到一个华丽的单间里,每餐都有丰盛的菜肴和酒水。我和纪及后来不顾陪餐人有多么热情,只取一点饭菜在自己碟里,抓紧时间吃完算完,结果惹得主人很尴尬很不高兴。我们把各种各样的服务卡片都堆在一边。夜里,总有上门服务的电话打到房间里,说是特勤部的,问我们是否需要特别服务?纪及开始冷冷拒绝,后来干脆骂了一句“无耻”,对方却甜甜地回答:“不客气,谢谢!”
我说:“咱们简直像来到了一个虚拟世界,让人觉得这里整个都是一种杜撰出来的生活。”
纪及脸红到脖子,吭吭着憋出一句:“一种末日感。”
我们终于等来了回答,说有关领导批准了,同意我们搬到市里宾馆住。于是我们立刻收拾东西。纪及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把简单的行李提到门口,站在那儿等我一起离开。可这时一个陪员过来了,说:“哟,不能这样急的,不能的,那要过了今晚才走——晚上有部长宴请你们二位呢!”我还没有开口,纪及马上拒绝道:“不,我们马上就走。”对方却不由分说抓起地上的东西:“不不,等等,还有其他重要客人呢——新来这里的客人知道你们二位在这儿,特意赶来看你们哩,部长就一起宴请了……”
我和纪及愣了一下,问新来的客人是谁?
“我也不太清楚,听说也是科学院的,是一位专家和夫人……”
我脑海中立刻闪过一个名字,脱口而出:“王如一!”
纪及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没有再阻止那个小伙子搬动自己的行李。我似乎听到了他内心里在骂:妈的见鬼,早不来晚不来!
真的,这太出乎意料了。我无论如何想不到王如一夫妇也会跑到这里来——他们是最早获得这个文化立项消息的人,却一直没有参与进来。但我一直认为他们夫妇决不会袖手旁观,这一下终于得到了证实:瞧,他们还是出现了。不过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两口子将分担什么角色,为自己派个什么用场。我还能想起王如一第一次说起这事时的兴奋表情,想起他说“机会呀”三个字的模样——当时因为特别的神往,左嘴角颤抖着翘起来……
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我和纪及什么也做不下去,只好回到房间里静静地坐着。王如一是他的同事,两人虽然不在同一个所里,但肯定十分熟悉。不过他一直很少提到这个人。而我却在近两年时间里与这个人多有接触,原因就是他经常去我们杂志社,并且和娄萌也混熟了。据我们社里的主力编辑马光说,他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就为了密切与娄萌的关系,因为她的丈夫是院长嘛。马光讨厌一切以不择手段攀附娄萌的人,就像她的一个近身侍卫。马光长得壮实,胸肌发达且毛发浓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多毛青年。有好几次,他看王如一的眼神让对方感到了畏惧,为此心里暗暗高兴。
纪及说:“我们吃过饭立刻就搬走,再晚也走。”我当然同意。
结果这一天我们直等了很久。像一切大人物出场总是慢吞吞的一样,王如一夫妇露面的时候已经是灯火齐明了,而且由一大群人跟着,那个部长一直伴在他们夫妇左右。从过去我就有个发现,即这一对夫妇无论出现在哪里,差不多总能成为中心——他们在人群中非常出眼。当然,这除了因为王如一个子较高,头顶上那一绺稀黄的头发和一双圆圆的鱼眼格外引人注目之外,伴在身边的夫人桑子也是原因之一。我说过,这是一个不凡的女人,一头波浪滚动的披肩发,开阔的额头,大嘴一张像骒马,露出一口整齐而坚实的牙齿;她的个子比自己男人矮不了多少,双腿极长,笑声朗朗,热情高得出奇。这会儿桑子第一个看到了我,大嘴立刻绷成了一条线,伸出剑指朝我一指,好像发出了一声“咄!”我不由得心上一紧。
王如一像见到几年未曾谋面的老友一样,夸张地拥抱了我和纪及。他声音细小然而十分肯定地对一旁的陪员说:“这两个,天才也!”
桑子一手挽住王如一,一手挽住了我,大声嚷叫说:“哎呀我就是佩服你们贵市呀,怎么这么快就能搞起一个群英会?你们到底用了什么办法,一家伙把这么多顶尖人物全拢在了这里?听说前天蓝老也来了?”旁边一个人点头回应,她马上说,“老先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啊!虽然是个好色的人——光说不练,不过是摸摸索索,哈哈……”大家都笑了。
因为时间不早了,部长提议直接去宴会厅。这个厅在小山包的最高点,是亭阁式样,大门口悬一块匾额:不老堂。王如一仰脸看了说:“嚯,又是与徐福有关!瞧这就是工作力度,有这样精神,其他地方还想与咱们抢徐福?下辈子吧!”
落座后,部长似乎是接上刚才王如一的话头说道:“在这里向各位专家通报个事情吧,我市徐福研究会重新调整扩大了领导班子,会长二把手兼任,我和副市长以及蓝老等学者任副会长,”他伸手指指唐副秘书长,“他任研究会的常务秘书长,是为我们提钱袋子的!”唐马上站起来鞠躬,后脑的那个像靶心似的秃斑正冲着我颤动。
一溜儿火红衣衫的盛装少女在一旁服务,这马上让人感到了宴会的隆重。果然,新奇的菜肴层出不穷,酒水在一边叠成了山。王如一喊声大酒量小,他的夫人桑子倒像是一开始就醉了,乜斜着眼倚在唐再加身上,咕哝说:“糖再加?那就是小甜甜了……小甜甜!小甜甜!”唐试图离开一点,她就更紧地倚上去。王如一说:“你不要在乎,她一喝酒就这样。”
王如一不停地宣讲他的宏图大业:“我们要么不干,要干,就得把对手打个落花流水!我这些个日子把所有争抢徐福的地方都跑了个遍,情况算是摸透了,一言以蔽之:差矣!我今天对你们书记说了,这种事嘛,要争起来是没个完的,我一路上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就是……”他说着瞥一眼纪及和我,“你们猜猜!”
我当然猜不出。纪及则像没有听见,只低头看着自己的碟子。
“猜不出吧?”王如一仰起脖子,“就是编一部《徐福词典》!从今以后,但凡有关徐福之疑问,统统来查这部词典即是!这词典就由我来主编,她嘛,做我的副手……”
“什么时候开始?”唐再加如梦初醒,大声问。
“小甜甜,人家早就开始了哦……”
王如一站起来:“我想把它贡献出来,你们市里要不要啊?”
唐再加跳起来:“当然了!当然了!”
部长笑了:“今天书记说了嘛,你编的词典,可是我们最重要的项目啊!”
“这岂是一般之词典!怎么对你们说呢?简而言之,就是本人将使用全新之文风,全新之格调!吾欲在词典界欣起一场革命、刮起一阵旋风也!”王如一的眼睛突然像野猫一样睁大,不无凶狠地瞄着四周。
桑子竖起一根手指:“这话说得可一点都不算大!”
大家正在议论的时候,突然王如一没有了声音,他眯起眼睛,一手按在额上。桑子指着他对大家说:“别管他,一个月了,老这样,肯定又是‘得一词条’——小姐你快拿纸来,他怕忘,一想起来就得赶紧记下……”
夫妻
1
在许多专家频繁来往于东部城市的日子里,王如一夫妇不太露面,偶尔出现一次也很快消失;待大多数人离开的时候,他们反而要常住下来。桑子这样界定他们的行为:“鹰是独飞的,而鸡是成群的。”
他们在整个学界是出了名的行动诡秘的人,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去了某个地方、发起某个事项,比如招集几个学者教授合作一个选题、编纂一部什么志书;近年来他们热衷于到基层地市,与党政人士交朋友,为他们出一些“文化战略方面的大主意”。有人认为王如一主要是受老婆的影响才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这个女人智力超群,呼风唤雨,是强人中的强人。不过也有人断言,说王如一如果从根上说就不算一个好的学者的话,那么这个女人会把他身上仅存的一点点做学问的素质和耐性连锅端了。两人都争强好胜,互不相让,吵吵闹闹,有时打得惊天动地。王如一曾说:“桑子除非我来对付,这世上没一个人能治住她也。”桑子则说:“王如一的小命就握在我的手心里。”他们争吵过于频繁,有时搅得四邻不安。有一天半夜邻居听到了女人的大声呼救,不得已破门而入,进门却发现桑子*着上身,脚上穿了高筒皮靴,正一脚踏在王如一的背上,一手揪紧了他头上仅有的一绺枯发,满脸凶气。
他们没有孩子,只要有人提到这个问题,桑子就说:“他有那个本事?他有那个本事就不是他了!”而王如一说这完全是因为妻子讨厌孩子所致:“她喜欢当一辈子大姑娘,跳一辈子独杆舞。她是天底下最自私之女人,根本不想为我传宗接代,夫复何言!”桑子对极少数的闺中密友、所谓的知己倾诉衷肠,而这些知己先后把一些话随意散播出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别人的一点好奇心。桑子说她最早的时候有个极可笑的见解,即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个好男人,一旦在此有了闪失,那就一切皆休,万事全毁,这辈子打着滚也别想爬起来。可是后来才知道这全是屁见解,人生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男人好了固然可贵,不妨拿他当个东西;坏了,糟了,也大有好处,那正好可以大大方方地过一辈子上好的日子!至于什么才是“上好的日子”,她一句都没说。这是她的秘招、精华、全部幸福之源。她说最早的时候自己是少不更事的黄花少女,腿长胆大脾气冲,一心瞄着的就是怎样找一个像模像样的女婿,常常半夜里呼叫未来的夫婿,就像春天的猫一样。那时她是一个快球手,白天打球,晚上聊天,找一些高干子女的乐子——看内部电影去,到一些朋友的小客厅喝咖啡和洋酒。就在那样的场所,她一家伙上了当、看错了人!为什么?就因为王如一出现了。“这小子一出场可不是后来的模样,那还是蛮唬人的,穿了浅棕色仿鹿皮小袄,衣领上还钉了一张假狐狸皮。个子挺高,头发密得像鸡绒,颜色黑得像锅底。他脸皮煞白,两眼像一双铁扣子死死地盯人,直到最后把人锁住!咱那时年轻没经多少事儿,哪受得住这个,一来二去也就被他耍了!咱打球时他就去观阵,站在那儿,一溜小黑胡须翘着,恶狠狠的。反正我从根上不以为他是个孬种,至少是个大风大浪里能和我一块儿驾船的那种角色。后来正式结了婚,才慢慢显了原形,还是俗话说得好:咬人的狗不露齿,这家伙归总是个糠货。”
桑子大约在结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背叛了男人。这是她直言不讳的事儿,“咱干吗要为一个孬货守着身子?再说猫有猫道蛇有蛇道,好说好商量,买卖不成仁义在。”她许多时间都独来独往,陪首长出差,就任某个业余球队指导,有一段甚至当过国外化妆品的传销头儿,直到被取缔为止;这样混到四十来岁,有人说是野性渐少,也有人说是夫妇经历了多年磨合的缘故,反正是可以双双来去了。但二人吵架仍是常事,据说有一次在某个县城的欢迎宴会上打起来了,王如一把什么摔在妻子脸上,当场给她额头留下一道小口;一次两人半夜在宾馆闹翻了,桑子用床头的水果刀扎中了男人。这毕竟都是传说,谁也没见。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他们以独特的风格持家理财,比如说经济上各自独立:各有一本账,相互可以大大方方借钱,但一定要按期交还。他们一起下酒馆都是各付一半。两人说到钱的问题,有时相互拆台,有时又替对方打掩护。桑子背后挖苦王如一:“他像黑瞎子一样忙了半辈子,其实也没赚下几个子儿,到现在还是穷光蛋一个。”“他也算有几个钱了,不过那也不是好来的,无非坑蒙拐骗所得。”而王如一说到妻子的钱,总是露出羡慕的神色:“啧啧,这小娘们儿干别的不行,弄钱?神手也!”“她如今也是一个富婆了,不过像所有剥削阶级一样,开始变得心狠手辣了。”
有人分析他们两人近年来形影不离的真正原因还是钱:合作可以收获更多,这好比野物捕猎,两只狼围追堵截总比单打独斗好。或许也因为这种合作的需要,两人在背后不再像过去那样恶言恶语了,而且还能顺便美言几句。桑子说男人:“他这个人从三十多岁就性无能了——更年轻时也好不了哪里去——所以你们大可不必担心他乱搞妇女,他好别的,惟独做不了这事儿。”“他不爱钱,爱官,我想当他攒足了钱时,也许会为自己买一个官回来。”“他不是见钱眼开的那种人,该他拿的少一分不行;不该他拿的,多一分不要!”他说自己的妻子:“这女人是个热情人儿,只要她看上的,会让你幸福得死去活来,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再则又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抑或柏拉图——你围着她打转可以,你想把她干了,那比登天还难……”“她如今不爱钱了,因为她已经富得流油了,还在乎那仨瓜俩枣?除非是有什么急用。”“在性的方面她是宽容的、开通的,她鼓励我趁年轻多搞几个,还亲自帮我找过三两个女人,我记得一个眼白上还有黄斑……怎么说呢?这可不是考验我,而是来真格的。我呢,说你算了吧,咱谁不知道谁呀:非其不愿,实不能也。”
桑子第一面见到唐再加就说:“姓唐的,你得躲着我点了!”
唐副秘书长不解地看着她:“为什么?”
“因为你让我瞄上了!咱明人不说暗话,惹得我火气上来,会一口吞了你……”
唐再加镇定着自己,对王如一说:“你夫人可真能、真能开玩笑啊!”
王如一下巴用力点了一下,清着嗓子说:“也不能说是玩笑。有时,常常,她是说到做到的!”
2
“说到底,我们不过是一对政治夫妻。”王如一这样对唐再加解释。他于晚饭后设法躲开桑子,和唐副秘书长在一个酒吧的角落里坐下。一句话让对方更加费解,令他惶惑地看着这个阴影里的男人。唐再加发现王如一因为饮酒过度,脸色有些发青,连眼窝都紫了。这个人的目光从紫眼窝里射出,怪吓人的。这些年里他因为工作的缘故,什么样的人物没有接待过啊,可以说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惟独对这夫妇心里没底。当然,眼下因为事业的需要,市里各位领导都重视这两个人,他是绝对不能得罪他们的。“我这样说你可能不解了,”王如一咂一口酒,“你如果细想一想也就会明白个一二。她这些年里上上下下接触的大人物比我多十倍,女人嘛。那些高官也屁颠屁颠跟上她,她高兴了能把腿架在他们肩膀上喝酒。你想想看,我敢得罪她?我能保住眼下这个位置,也是她网开一面……”
唐再加咂嘴,摇头:“您的位置……如果更高一些呢?”
“哎,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有她在我身边,我即便在这个位置上,在院里、在市里许多部门,说话都是有分量的!这个位置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很有分量,这你慢慢就会感觉到的。还有,就是她并不想把我推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去,尽管这在她来说十分容易。为什么?就因为她不放心我,她要拿捏住我——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你看,从政治上来看,即便是夫妇之间也不行,也要勾心斗角。这是我们之间的实情,要不是因为喝了酒,要不是因为咱俩一见如故说话投机,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跟你说这些的呀,毕竟是夫妻之间的秘密嘛……”
唐再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人,心里问:我们真的好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不过才认识几个月啊!他吸着凉气,好像觉得长时间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棘手的判断。
“算了,不谈这些丧气的话也罢。我们谈点工作方面的事情吧。昨天你们领导说起了让我担任研究会理事的事,我想了一下,还是不得不谢绝。为什么呢?就因为做人不能奉献在后,索取在前;不能一有机会就沽名钓誉。我决定了,咱什么名头都不挂,只兢兢业业工作,其他一概不计。当然了,待《徐福词典》编撰成功那天,你们可得好好请我们两口子喝上一场。”
“这怎么成呢,这就不是喝一场的问题了,而是……”唐再加左右看看,“这是我们付出多少都应该、都值得的……”
王如一紧紧咬住牙关:“哎,那也用不了付出多少……她,桑子,你们一个子儿也不用付她!她既不需要,也不喜欢,因为她早就是一个富婆了。你做梦也想不到她有多少钱。这些年,不瞒你说,她的财富有一多半是靠残酷剥削自己的男人获得的……”
唐再加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是真的!因为所有学术成果她都是挂个空名,摘现成的桃子!尽管她自学成才也做了不少努力,见解不俗,可说到底还是一个体工队员嘛,能有多大能耐?项目一到手,只好我一个人埋头苦干了,没日没夜的,就这样几十年下来,身体生生被掏空了——你看我的头发!你看我这身子骨!你……”王如一低下头,仅有的一绺枯发从秃额上甩了下来。
唐再加发现对方的眼睛湿润了。没有办法,多愁善感的知识分子。唐再加叹了一声,不知该说点什么才好。
“说到底,我们两个人现在是既团结又斗争,一种脆弱的统一战线。好日子都在刚结婚的那些年过完了,剩下的日子就是熬、就是斗。这娘们儿的心眼多得使不完,咱男人全不是她的对手。我说过了,我斗不过她,更不敢得罪她,最后还得依靠她。如果她想坏我的事,顺手在伤口上撒把盐,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她想让哪个男人飞黄腾达、让哪个男人倒霉,小嘴儿一撇拉就行,那是拾草打兔子捎带着的事儿……”
唐再加听着听着汗水流下来了。他口吃一样紧紧盯住对面的人问:“你说我,我该怎么对待她呢?我怕自己不得要领,在接待过程中好心反而办了错、错事。”
王如一第一次放声大笑起来:“这么着,你依着她就是,她这人其实也有单纯的一面,就是喜欢听好话,你得顺着毛儿捋她。不过该躲开的时候也不要迟疑,别不小心让她一脚踩住……哼哼!”他阴险地看着唐再加,让其出了一身冷汗。
后来的一段时间,无论唐再加说什么,王如一都没有热情了。他盯着桌面出神,然后又跟服务员索纸要笔,这使对方明白这家伙的灵感来了:“得一词条。”他低头急写一阵,唐再加取到手里瞥一眼,不无惊疑:“文言?”“当然!”
唐再加离开酒吧时若有所失,在回廊和假山那儿转了一会儿,不知该去哪里。一个女特勤为他捧来一杯冷饮,想陪陪他,被他一挥手驱走了。他在一个石桌边坐了片刻,手拄昏沉沉的脑袋出神。他在想刚才王如一那家伙的一番话有多少是醉言、多少是吹牛?对这些喝长流水吃百家饭的人物,他内心里总是十分警觉。不过这是一对从未遇到过的夫妇,他们给人新鲜感,给人刺激,也让人有一种忍不住的冒险冲动。正这时,一个小伙子走了过来,对在他耳边说了几句,他赶紧站起来。
在一间客房门口,他一下下敲着。大约过了十几分钟,门才打开。站在门口的是桑子,刚刚洗浴结束,穿了浴衣,湿乎乎的头发像千层饼一样盘在头顶。“进来吧地方首长。”她不冷不热,目光矇眬。“哦,打扰了,我待一会儿再来?”他在门口犹豫着。“哧!”她嘴里发出这样一声,身子一闪。他赶紧进门。
屋子里有一股煮地瓜的气味。唐再加小时候吃了不少煮地瓜,对这种气味熟悉得很。他不喜欢这种气味,嗓子有些堵。床上是女人用的一些杂乱物件,解下的乳罩之类。他眼看着她在对面坐下,刚坐定就伸手去床头柜里摸东西吃——她咯吱咯吱嚼,他终于明白嚼的是咸菜条,吃了一惊。“我嘴里没味儿,一到晚上就这样,喏,你喝水吧。”她一边嚼一边说。
唐再加不知她叫他来干什么,等着她开口。
她嚼过了咸菜,又喝了一大口水,这才说:“我看见你和我那口子去酒吧了。他对你说了什么?”
“随便扯工作的事情,扯词典。”
“该不是嚼我的舌头吧?”
他笑了:“哪能呢,你们是两口子……”
“哼,我可告诉你,没有比我再了解他的了。他这个人业务上有一套,不过品德不行——简单点说吧,就是爱算计人,心狠手辣。你怎么提防他都不多余——除了业务,他的话你一句都不能信……”
“我……我们……”
“你一句都不能信他!”
3
那个晚上的简短对话使唐再加一直不忘,许久想起来还有些害怕。当时他看着她因为洗浴而变得发红的左眼角,觉得这人真像一个女巫。她的腕子上戴了一串廉价的红珊瑚手链、木头珠子、细银丝镯之类,又着手往耳垂上弄一个亮闪闪的大环子。如果不是为了接待他,那就说明她正在仔细打扮,以开始自己的夜生活。是的,徐福温泉可玩的地方不少,这儿为客人提供的服务项目多得不可胜数,你有多少钱都花得出去。对男女客人都是一样,老虎机不分性别;惟独对性别敏感的是其他一些场所,如特勤部那些俏眉俊眼的小伙子姑娘们,他们会根据不同情况提供迥然不同的服务。桑子一边打扮一边与他说话,这使他明白不该久待,就早早退了出来。
后来的日子就是跑一些现场和景点,这和陪其他专家之类的没什么两样,唐再加很少亲自出面,总是让部里或办公室的年轻人去做。而夫妇两人在外面奔波了一天,只要一见他的面就亲热得不得了,他们总是嚷着:“忙什么啊?晚上请您喝一杯吧?”他就和他们握手寒暄,连连说“我请你们”,其实到了时候大半不会真的应酬,除非是他们找来。他不止一次见到夫妇二人晚饭后手挽手在假山旁、在小山包底下的小径上散步,亲亲热热的样子。在他的经验里,这些所谓的徐福专家与一般人不同之处,就是婚后老大年纪了还能像小伙子姑娘一样,一有工夫就亲热起来。好家伙,有一次他接待了大学里几个六十来岁的学者,他们都是来研究徐福的,住在下边的市里宾馆开一个为期三天的论证会,其中的一个中年女人与另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发生了罕见的恋情。老头子哭了,在分别的酒宴上明白无误地吻了女人,而女人也信誓旦旦地当众说了许多。奇怪的是那一次周围的人都为他们鼓掌,这使他觉得十分费解。好像一切都因为徐福,这个艺高人胆大的古代方士有特殊的传染力,不管是什么朝代的人,哪怕时隔一千多年了,只要一沾他的边准要改变性情,有时简直是面目全非。他甚至觉得自己自从担任了这个研究会的秘书长,思想比过去要冲动得多,心猿意马的时候可真不少。他为此时时警告自己,但有时还是觉得没什么用。一切都是命啊,谁让自己干了这样的工作呢。
桑子对唐再加说起自己男人的辛苦:“他一连几天几夜没有好好睡觉了,就因为迷上了这本狗日的词典!你快去看看他吧,他不吃不睡,眼屎糊成了疙瘩,饿了就啃一块饼干,渴了对上自来水龙头一顿猛喝。几天几夜门也不出,灵感上来一阵狂写,词条积下了一大摞。这样不出一个月,非出人命不可……”
唐再加赶到王如一的房间看了,觉得她并未夸张。原来他们夫妇早就分开居住,据他们说这是他的惟一要求,也是多年的习惯——“我们高级知识分子都是这样。”王如一说。当时唐再加记得还问过他:“可蓝老怎么还和老伴住在一起啊?”王如一说:“那不一样,蓝老到了‘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的年纪了,当然要相互长着眼色。再说情况复杂,有的夫妻七老八十了还搂着脖儿睡,有的刚四十多一点就像见面点头的邻居一样……”这会儿独居一间的王如一果然狼狈,脸色发灰,无精打采,见了他哈欠连连,嘴里咕哝,“得一词条……”他劝对方注意营养、工作也不是一天干的,等等。对方只不正经搭言,动不动就说:“得一词条”,然后弓下身子一阵猛写。
他翻了翻那些半文半白的词条,不甚了了。从屋子出来,他找到桑子说:“真想不到,原来你们是这样工作的啊!”
桑子哼一声:“你当怎么?我们两口子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到了关键时候我也一样。算了,这种事反正你也听不懂。我估摸他是厌烦了目前这种胶着状况,不愿听到徐福研究方面的任何争执,想早一天把词典搞出来,早一天盖棺定论。你想想老唐,一大本印得金光闪闪的一拃厚的大词典往那儿一放,谁还敢说三道四啊?”
“这比纪及他们两人的著作呢?”
“哧,这怎么能比呢!你可真是糊涂啊!你这会儿倒乱比起来,老王听了肯定不会答应的……”
“不过是咱俩之间私下说说,我问问你,心里也好有个数……”唐再加态度亲昵起来。
桑子伸手弹了一下他的脑瓜:“这么说还差不多。告诉你啊小甜甜,你可是研究会里负责提钱兜子的人,到时候可不能亏了这哥们儿!”
“一定不会。怎么会呢。”
桑子看着那个房间,像自语一样:“这家伙尽管不是个东西,但咱们还是要论功行赏,要对得起他的劳动!”
“那自然了,那是自然了——这个你就放心好了。”
在王如一埋头编撰词典的日子里,桑子要单独行动了。她一口气开了一张长长的单子,上面写了需要亲自深入考察的地方。唐再加拿到手里看了半天,有许多不明白: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与徐福研究无关啊。她说:“我和别人不一样,我要把徐福放在整个齐文化里边考察,我是要研究齐国的事儿。我听人说齐国可不得了,一些古遗址非看不可——理解了当年的齐国,那么回头再看徐福,那就是小菜一碟了!”唐再加“哦哦”着。她又说,“到下边去你得亲自陪我,别扔一个毛头小伙子就打发了我。”唐再加说:“我还巴不能呢,就怕工作脱不开身,官身不自由啊!”
他们一起到市郊很远的地方去了一两次。有一次唐再加自己驾车拉上她去了其他城市管辖的地界,走走停停,见店住店,按时歇脚,虽然辛苦一点,也别有兴致。桑子说:“这样好极了,咱们多自由!咱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唐再加哭丧着脸,没有说出口的一句话就是:“咱们可什么都没干哪!”
夜里在陌生的旅店宿下,实在没什么娱乐,两人就待在一个房间里聊天,看电视。唐再加说:“你家老王怎么也不会相信,咱们心里只有工作,一路上连句闲篇儿都不扯。”她说:“他当然相信。他还不了解我吗?不过,你以前好像说过,徐福是喜好女色的那种人?”
唐再加目光迷蒙看着她:“我说过吗?就算我说过吧……”
“妈的,只要沾上他老人家的边,保不准就得捣鼓起那事儿……”
他今夜发现她高高耸起的*大得吓人。他试图把手搁到上边。他觉得她急剧起伏的胸脯正在发出热情的召唤。他心上一横,按住了她*的胳膊。一股烫烫的热流从她的胸窝那儿喷涌而出。他的泪水差点流出来——正这会儿她说话了,打着哈欠,声音懒洋洋的:“同志们在一块儿亲热一下原本也没什么,但不能过线;你就抓紧时间摸索一会儿吧,待会儿咱们还要看电视呢。”
4
从外地考察归来,唐再加专门去看了王如一,发现这个人已经连续半个多月没刮脸了,胡子茂长,反衬着一个毛发稀薄的头顶,很陌生的样子。“这家伙比实际年龄起码要大十来岁,真是邋遢极了!”他心里咕哝着,对这副模样大不以为然。房间里到处是随意丢下的纸头和其他垃圾,需要换洗的衣服就丢在床下。王如一看着来人,像不认识一样,蹲在地上,两手各按住一些纸片。“这都是词条吗?”唐再加问。王如一点头:“我准备只用一年多就把它编好。老婆回来了,有了这个帮手就更快了。等词条搜集完,剩下的事情就是编索引——我计划采用拼音、部首笔画、四角号码三种索引方法。天,夫复何言……”
唐再加对索引一事颇有兴趣,问:“‘四角号码’是什么?”
“国粹啊,咱中华独有的查字方法——一查一个老准。”
唐再加让其举个例子看。王如一写了几个字,标上数字,比画讲解,唐再加只明白了一点点。再问,对方突然不吱声了,斜眼看着他。
“你怎么了王教授?”
王如一笑了。
“你笑什么?”
他招一下手让其凑近了,对在耳朵上问了一句。唐再加马上脸红了。“你不用不好意思,我不忌讳这事儿——你跟她一路……上手了没有?总共几次?”
唐再加嚷道:“什么啊,哪有的事儿啊!我和你夫人不过是工作关系,到现在清清白白的……”
王如一有些生气地盯住他,许久才叹一口气说:“那个娘们儿不好对付啊!”接下去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躺在床上不再起来。
唐再加缓过神来,开始指责说:“你这样不好,太颓废了啊!我作为一个搞接待的人,对你这种作风是极其反感的……”
王如一不吭声。这样待了一会儿,他就伸着手冲对方喊了一声。唐再加不明白,打个愣怔。王如一又喊。“你到底想干什么?”王如一说:“借我俩钱花花吧!”“你什么意思?”王如一从床上跳下来:
“我身上的几个钱都让老虎机吞了。我这人没别的爱好,编词典累了就去那里转悠。输干净了……”
唐再加愤愤地从兜里掏出几张票子扔下:“一点钱无所谓,问题是怎么走账……”
在走廊里,唐再加把一个四十多岁的女领班叫住了,责问她为什么让客人的房间脏成这样?女领班诉苦:“没办法,住了个怪人,大白天*在屋里乱走,进不去人的。”他又问这一段时间客人还有什么其他表现?女领班说:“好赌,老虎机、轮盘和扑克牌,什么都玩,赢的时候不多……”
唐再加把王如一的这些情况告诉了桑子,希望她能与之谈一次:“我从来没接待过这样的客人。当然了,他对我们是有贡献的,但也总得多少注意一下形象吧!”桑子笑了,说:“你们平时接触的人还是一般化了一点,对真正高级的人士缺乏深入了解。他一门心思全扎在词典上了,没有别的发泄口,才会这样。他没有拿你们当外人才会这样。在家里,他如果专心干一样事,比这还要糟哩!离卫生间三五步他都不愿进去,就直接把屎拉在一个盆里——说起来你们一定不信!要不是我特别理解这样的人,有一百个也离了婚!所以说嘛,人和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他的爱好,这得相处长了摸准脾性才行——到时候你就离不开他了。”唐再加惊得嘴巴都合不上,后来就笑了。桑子又说,“我又不依靠他干别的,只让他干好自己的专业。他又不干涉我,甚至支持我做任何事情——天底下哪找这样的男人去?”唐再加终于听明白了一点,连连点头。
桑子夜里邀请他们两个一起喝酒,酒后又去一处温泉洗浴。他们把所有服务人员全都赶走,只留下池边的茶和果品之类。桑子在水中问王如一:“你多久没洗澡了?”王如一答:“打你俩走了就没洗过。”“那你今夜就好好洗洗吧!”她朝唐再加使个眼色,两人就动手扒他的衣服,全扒下来了。王如一听任他们摆布,偶尔叹气。“这家伙看上去瘦,其实胖嘟嘟的,你看看你看看!”唐再加在水中搓弄他,借着水的浮力把他拨来拨去。桑子一会儿也把衣服全脱了,唐再加却穿了一只小短裤。桑子说:“快揪了去吧,成什么体统!”对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也全脱了。
桑子还在水里洗着,两个男人到池边喝茶吃点心了。他们议论水中的女人,酒全醒了。唐再加说:“干我这一行的什么没见过?她是真正的女中豪杰。”王如一点头:“也是个直率人儿,有话都说在明处——是不是这样?”唐再加点头:“是的。”又待了一会儿,唐再加说:“我想起了徐福他老人家。”王如一下巴压紧在胸部:“我也一样。”唐再加又说:“我得下水了,你多吃些点心。”说着后退几步,做一个仰泳的动作,一下躺进了池中。
水中的两个人紧紧贴在一起,一声不响。一缕缕雾汽绕在四周。唐再加用极细小的声音说:“如果再有轮月亮就好了。”桑子拍拍他的头:“别吱声。”“如果月亮当头,再有一片沙滩……”桑子加大力气拍他的头:“别吱声。”
池边的人下来了。唐想挣脱,桑子就紧紧抱住了他,还在他耳垂上亲了一下。池边的人拨着水走到近前,费力地透过雾汽看着他们,说:“咱就是洗一夜,都不会烦……”唐再加嗓子颤颤地应道:“是的。”桑子轻轻拍他的头,小声呵斥:“别吱声。”
王如一背过身子往一旁走去,水晃晃响着。他嘴里咕哝:“我想起了徐福他老人家……”
得一词条·徐村
徐村一词,盖源于秦代方士徐福求仙一干事迹也。公元前205年、208年、210年,齐国人徐福率船队三次出海,以求长生不老之药、寻找三处仙山。前两次失而复得,皆有所获,秘不示人,心计多多。后一次志在必得,孤注一掷,这才快刀斩乱麻,大功告成耳。
话需从头说来,溯源辨踪。徐福即徐村人氏,该村计四百三十二户,今存三百一十一户。徐姓人丁十之*为族上传人,杂毛稀少;属古代东海边夷,齐地人杰。至于北纬东经何等度数,还待专家前来测定。传说徐福排行老大,实则排行老二,不久家谱即可出世,一查便知端底。徐老二嘴阔头方,扎一纶巾,自十八岁起留起胡须两撇。老大为渔人首领,为富不仁,人缘颇差。少年徐福曾跟上兄长出海数次,初通水性,对海流颇有研究。自十三岁起进入私塾,遍读诗书,学得蒙人伎俩,为日后与秦王斗争奠定智力基础。徐村靠近海洋,海市幻影频频出现,影影绰绰宛若大海深处之皮影戏剧,引逗全村老少欢呼雀跃。说是海中仙人现身,住在别样世界,长生不老,一天到晚美事不断,吃喝玩乐如同皇帝。
说到秦始皇帝,村中贤达心生一计,云海中既出仙山,此事不可谓不大,理当快快禀报才是:说不定大王一个高兴,赐下田园房产、美女爵位。都说此事可行,只可惜咸阳远在西天,膻气未闻,咱东海人投递消息,苦泪风程,值也不值?众人纷纷嘀咕,徐福却已抱定主意。所以说大贵之人必有恒勇,一切机缘皆由天定,也活该他日后发迹,赫赫然光宗耀祖。话说阳春三月,南风吹拂,徐村之卓越青年姓徐名福者,携饼提囊,手指西荒,大步而去。连走七七四十九天,一路过大繁华之都临淄,进曲阜,去洛阳,一脚踏进黄土地界。但见街上黎民,人人面貌苍黑;却听市井喧声,个个声音高亢。于是乎入了蛮地,投了他国。那时节秦之为都,实为不得已而为之,人不开化,没有商业,丝绸少见,粗皮糙面,西风酷寒。哪比得上咱齐地膏壤千里,鱼米之乡,女人面如桃花,男人臂文青龙,一个个面红耳赤,皆是结婚生育之良伴!话说徐老二壮志在胸,不事挑剔,见店即投,夜间热水烫脚以舒老茧,白日频递名帖寻求上达,一心面见大王。
始皇本名嬴政,虎狼面貌。我村徐福苦等三月,一俟宣诏,不畏强暴,抖擞向前。先是一个弯弓,施了大礼。原来徐村地处沿海,民风豪迈,自古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更有若干美俊少年。徐福是年一十八岁,筷子穿髻,眼角上挑,一双大眼黑白分明,令皇帝一见欣然。再加上该青年巧言令色,细说千里迢迢来自东海,里籍徐村,紧邻浩淼,仙人频出,光芒万丈!当年始皇虽非古稀之人,无奈统一中国操心忒狠,酒色无度,所食之物无非羊肉泡馍,不得一粒海中珍馔,营养稀薄,眼见得气息奄奄。他听得徐福一番描画,求仙心切,恨不得即刻东行,直抵徐村。始皇吸溜口水,将东海面貌人口诸事一一探问,并让人记上绫子。该绫子悬于大庭之上,上书两个斗大篆字:徐村。
徐村先后历经颇多,福祸相倚。徐福出海三次,止王不归,种种变故,险象环生。封建帝王诛杀猛烈,灭九族而屠三牲,血流遍野,呜呼哀哉!话说我村徐福,英明果断,料事如神,藏大秘于四野八乡,布人脉于齐城内外!早在先前,徐村百姓个个改了门庭,换了祖宗,乔装打扮要饭说书,打工糊口串街走巷。一霎时哪里还有徐姓一村,只说是大海淹了龙王庙,老天爷灭了徐家香,从此不再有徐村一说,屋去人空,荒草没冢。公元1492年哥伦布氏发现美洲大陆,世人呼奇,实则比徐氏晚了一千七百余年矣!再越四百,即公元1892年许,方有徐姓人氏一个个浮出水面,散淡之人个个抖擞精神,人人重归故里,念先人之惊天伟业,竖村碑于通衢大道!故今日之徐村实乃古代之徐村也,二址合一,严丝合缝!若继往开来做纵横观,该村乃我市下属乡镇之明珠,如日中天,恰逢盛世,地方官员,清正廉洁,团结一心,奔向小康。有诗为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何曾费工夫;借得徐福东渡志,盛世奋起展宏图。
分与合
1
几个月下来,纪及对手头的工作似乎有了信心。一切都仿佛是机缘巧合,浑然天成:上次因为那部传记在东部采访奔波,再加上长期研究古航海史的勘察和资料积累,更有多年来一直想撰写却无法最终完成的著作——这回都在心底得到了一次综合和归纳,思绪逐步理清,渐渐到了瓜熟蒂落的地步。这使他非常兴奋。我问曾经要写的是怎样一部论著,它与我们正在接受的项目关系密切吗?他说当然,严格讲它们在本质上是一回事。“这本书困扰了我多年,常常进行不下去,主要不是资料贫乏和技术问题,而是缺少一种心劲——一股进入内心的力量……”他的话虽然让我多少有些费解,但仍然还是高兴。因为我看到他舒了一口气,像是一块石头终于落地的样子。
我知道可以着手完成眼下的任务了——而那个人的传记我们早就搁下了,尽管还没有向领导正式提报,没有利利落落将这个大麻烦推掉,但心里已经把它卸载了。我迟迟没有把这个决定说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涉及到一个权势人物,多少有点担心。我几次想告诉娄萌,那事儿我们干不了,但几次都没有说出口。纪及说那个人的所谓传记是一场闹剧,“而今什么都可以立项,花纳税人的钱为这样一个人物立传,真是荒唐之至!”他这样说,那是因为他了解到许多关于传主的事迹。我说:“可是我们现在着手的项目就不同了,它值得咱们好好干一场。”纪及脸上又出现了那种不易察觉的笑容。但他没说什么。
我们先后去了三次东部城市,后两次几乎没有进城,只在郊区的一些古遗址勘察。其实东部沿海以及古运河的所有码头、航道,在纪及那儿都是了如指掌。他这次与我同行,不同的只是换了一个视角,是从一个更具体的历史事件加以审视而已。从东部城市离开之后,我们又跑了更多的地方,包括我老家的那个海角。令我惊异的是,海角的地方官员也开始谈论徐福的事情。纪及认为我们的活动范围其实应该进一步扩大,绝不能局限于东部沿海和半岛地区。他认为整个历史事件属于古航海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引人注目的部分,绝不应孤立起来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当然是一个长期研究的对象,而不是一时的任务。”
纪及这样认真严肃地对待徐福东渡,我相信娄萌听了会非常高兴的。
因为频频出城,已经许久没有见到娄萌了。她现在是直接与我联系、并通过我把相关意见转达给纪及。而纪及所在单位的上司很少关心这个事,更高的领导不是别人,正是娄萌的丈夫。无论从哪方面讲,她关切此事都合乎情理。多么热情的人啊,她的热情,当然还有她的美丽与可爱,使她常常涉猎一些与自己的身份不太相符的重大领域。比如她经常接触的都是全城最有权威的领导,一般来说,那些已经不太年轻的人有什么话总乐于找她说说,在闲聊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公事交她去办。本来杂志社这一摊子就够繁重的了,但她尚有余力参与更多的事情。有一次她甚至因为给一位丧偶的老领导张罗续弦,整整奔波了两年多,其中成败掺半,直到那位老人突然死去才算作罢。所以我一直认为,正因为她过于古道热肠了,这才给我招来一些额外的工作,甚至把我当成了手中的一张牌,在她熟悉的那些场合甩来甩去的,好像我这人没事干一样,或者像她一样爱掺和一些老人的事儿。其实我也人到中年了,精力尚可,只是家庭事业诸方面都忙得不可开交。我和纪及都不再是一戳乱蹦的毛头小伙子了,除了本职工作,除了真正有意义的一些事情,一般来说都懒得去干。总之我们也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年龄。所以我一直怀疑是她主动提出让我们为某人写传记——而那个人当然高兴了——她会大包大揽,像男人一样拍胸脯。仗义的美女当然人人喜欢,苦只苦了我和纪及。
娄萌说到纪及的独身就兴味大增,这又一次显出了她的热心肠。说实话,她的这个特征利害兼备,用对了地方也是蛮好的。她如果能让纪及幸福活泼起来,出入成双成对,就会彻底改变这个朋友的一生。朋友之间,如果对方在个人生活上别别扭扭,另一个人在情绪上就会受到影响。我敢说纪及有时面向窗户出神的那一刻,十有*在想王小雯的事情。这个女孩近来往这儿跑得更频,有一次我进门发现她在这里,两只眼睛好像刚刚哭过。她不像过去一样早早离去,而是一直待在另一间屋里,直到我找一个借口走开。娄萌问起纪及交友方面的进展,我就说到了王小雯,她马上说:“噢,那不成。”接着就不谈了。她说这个纪及学问不错,人也诚实——“你听我说,只要是瘦干干的青年,一般都诚实。”她不知怎么得出这样一个奇怪的结论,而且言之凿凿,“我第一次见他就有这个印象。当时只想,这个人哪,可能胃病太重了——哪个闺女跟了他,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帮他调理好。身体对于家庭幸福是很重要的。一个男人老在身边哼哼呀呀,那日子是没有多少过头的。”
她这样说时就在我身边踱步,不时地抬头看我一眼,好像也在观察我的身体似的。她比我只大一岁多点,但在生理知识范畴却成为不容争执的权威。其实男女上下级之间鲜有这方面的交谈,而她一谈到婚姻疾病人体健康之类就格外起劲。在办公室,她没人的时候谈到纪及,给我深刻印象的是那种好奇心。她打听他工作前的一些事情,家庭状况,求学诸事,特别是——处了多少对象?我大半摇头,因为我实在不甚了了。她叹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才十几岁就急着结对子,见了异性两眼冒火;有的像阴阳人似的,对异性基本没感觉——我不知道这种迟钝的人在事业上会有多大发展。”我听出她在影射纪及,就说:“他在事业上可不迟钝。他不过是结婚晚了一点。再说以前谈没谈过我们也不知道……”娄萌拍起了手:“这就对了,人是不可貌取的,‘*’期间揭露了一个木讷的老头,一个书呆子,你猜他怎么?”“怎么?”“有两个私生子呢!”
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娄萌有一个未婚的女儿,叫于甜,已经往三十上数了。这使我明白了娄萌对纪及过分关心的原因。那一天我正在办公室,一个穿了大花裙子的姑娘从窗外一闪,还没等我看清模样就进来了:“宁叔叔,我找我妈。”我不认识她,经自我介绍才弄明白是娄萌的女儿。娄萌不在,于甜就坐了一会儿。我发现这姑娘腼腆朴实,留了短发,长脸儿,一对眼睛黑漆漆的。她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双眼睛。不过她绝不是那种妩媚漂亮型的,皮肤有些粗糙,尽管搽了较多的化妆品,也还是给人这种感觉。她显然不太善于与人交谈,坐在那儿话语极少,眼睛始终盯着母亲的办公桌,好像只有这个视野范围才是她应该看的。
娄萌说起女儿立刻眉开眼笑:“你见她了吧?多好的孩子!就是太害羞了,一说话脸红到脖子。这孩子的心软得像棉花一样,性格好得啊,啧啧。她比我的脾气好多了,从来不知道发火,就像一只小羊儿……”她边说边端量我,“男的没有不喜欢她的,可她从不会开玩笑,小模样太严肃了,这就把一般的小伙子吓跑了——其实她心里不是这样的……”我问:“于甜喜欢哪种类型的青年?”“当然是事业型的。年龄偏大一点不要紧——她比一般女孩子成熟多了,阅历长一些的对她也许更好。你说是这样吧?”
谈到我和纪及的东部之行、我们的工作进度,娄萌十分欣慰。她认为这事儿一经纪及这样的书呆子抓到手上,那就算有了着落。“你们快些把东西拿出来吧,有的老领导等着看呢。”我说:“可能要分别撰写,因为我们的思路完全不同,消化资料、实地考察时可以在一起,一块儿讨论相互启发,但完成的书稿可能是各自独立的。他写的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我呢,怎样写还没想好。”她拍手:“那更好啊,那叫‘一鱼两吃’。这一下东部那个城市该高兴了,他们花了一份钱,却买了两份货!”
我没有说什么。我心里想的是,我们的工作未必会让那个城市高兴。这时我想得更多的是那个未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传记!我鼓了鼓勇气,这次终于脱口而出:“娄主编,这一来,上一项任务就得推掉了……”
娄萌的下巴歪了一下,像没有听懂。
我又重复一遍。
娄萌马上摇头:“这怎么可以呢!我没有跟你们说,霍老一直问呢——是他直接过问的——如果你们早一些拒绝还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