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辅诗鉴赏

作者:佚名 字数:3375 阅读:85 更新时间:2014/03/14

崔国辅诗鉴赏

生平简介

  崔国辅(生卒年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开元进士,官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部。天宝间贬为晋陵(今江苏常州)司马。以五言绝句著称。其诗多拟南朝乐府民歌,写宫闺、田园儿女之情,含思婉转,风格清新活泼。原有集,已失传。《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采莲曲

  崔国辅

  玉溆花争发,

  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

  并著木兰舟。

  崔国辅诗鉴赏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清人宋荦《漫堂说诗》中说:“五言绝句,起自古乐府,至唐而盛。李白、崔国辅号为擅长。”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借用南朝乐府旧题,描写江南水乡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和他们对爱情的追求。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诗的头两句紧扣着江南水乡特点。形容水塘边碧草莹莹如雨一般,百花争奇斗艳,水塘上洒满了金灿灿的阳光水波涟滟,令人眼花缭乱,色彩鲜明而和谐地描绘出阳光明媚的风光,给采莲女们的生活环境作了诗意的描述。这环境不是寂静的,而是活动的,富有生气的。岸上,春花争发;塘中,碧水乱流。“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讲究。用“玉”形容塘边,就比用“绿”显得明秀、准确、传神,它能使人想见草茂、气清、露珠欲滴、风光明媚的景象;玉溆配以鲜花,为主人公的活动设计了明丽动人的环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

  相映增色,读者可以因此想见阳光灿灿,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兰舟,相映生辉的情景。绘画“争”和“乱”二字非常生动,说的这是一个热烈的劳动环境。“水乱流”是指荷塘水一般来说是波平如镜的。

  现在多的采莲舟在水塘上来往穿梭,以致水波乱流,青年男女们紧张、欢乐地劳动,显露出清新活泼的情趣。

  后两句由写环境进而写人。诗人以“相逢畏相失”五个字,表现出青年男女们相互爱慕,不忍分别的微妙心理;紧接着,又以“并著木兰舟”五个字,表现了他们对爱情大胆炽热的追求。作者既善于细致入微地展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善于敏锐准确地捕捉人物的行为动态。这既需要比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又得益于作者对于他的描绘对象的深刻体验和认识。作者是吴郡人,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对于采莲青年男女们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的感情和性格,有过细心的观察,写来得心应手。

  清人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五言绝..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这首五言小诗风格清丽,富于情趣,生活气息浓郁,确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内容上赞美劳动,赞美大胆的爱情,亦显得清新活泼。

  怨词二首(其一)

  崔国辅

  妾有罗衣裳,

  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

  秋来不堪著。

  崔国辅诗鉴赏

  这首宫怨诗以一个宫女睹旧物而生哀怨的口吻,展现了宫女的内心世界。女主人公拿起一件敝旧的罗衣,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不禁黯然神伤,开始了诗中所写的感叹。封建宫廷的宫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欢心,常获赐衣物。第一句中的“罗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宫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岁月的一段经历。

  第二句说衣裳是“秦王在时”所作,这意味着“秦王”已故,又可见衣物已有多年。唐诗中多以“汉宫”泛指宫廷,这里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后两句紧承前两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说罗衣曾伴随过宫女青春时光,翩翩起舞;第四句语意陡然一转,说眼前秋凉,罗衣已不能穿,久被冷落。两句对比鲜明,构成唱叹语调。“不堪”二字,语意沉痛。《怨词》中对罗衣的悼惜,句句是宫女的自伤。“春”、“秋”表面指季候,实则暗示年华的变换。“为舞春风多”包含着宫女对青春岁月的回忆;“秋来不堪著”,则表明其后来的凄凉。“为”字下得十分巧妙,大约有正因为有昨日宠召的频繁,久而生厌,才有今朝的冷遇之意。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之意,“为”字便写出宫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此诗表面感叹罗衣,实则叹己,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衣和人之间是“隐喻”关系。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怨词》的作者却抓住罗衣“秋来不堪著”,与宫女被弃这种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的类似之处,构成确切的比喻。

  唐人作宫怨诗,固然以直接反映宫女的不幸这一社会现实为多。但有时诗人也借写宫怨以寄托讽刺,或感叹个人身世。自屈原以来,就时常有文人自比美人,感叹自己的才识不被君王赏识。清刘大木说此诗是“刺先朝旧臣见弃”。或许有一定道理。

  小长干曲

  崔国辅

  月暗送湖风,

  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彻,

  知在此塘中。

  崔国辅诗鉴赏

  小长干,属长干里,遗址在今南京市南,在长江附近。长干曲,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长干里一带江边女子的生活和情趣。

  这是一首表现爱情的情歌,但作者没有从相见、欢聚、别离等处落笔,而是紧扣江南水乡的特点,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环境,自然而风趣地表现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名采菱女子的爱慕和追求。

  “月暗送湖风”,诗一开头,即点明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湖滨。月暗,不是没有月光,而是月色朦胧;湖风用“送”,显得轻柔,善解人意。切合小伙子此时的心境。因为他很兴奋、很欢快,湖风吹到他的身上就显得特别轻柔,仿佛大自然特意为他送来的一般。

  这五个字,勾勒出了一幅月色朦胧、湖风轻拂的动人画面,造成了一种优美而颇具神秘色彩的环境氛围。

  在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水乡湖滨,一位年轻人,踏着月色,沐着凉风,急忙忙、兴冲冲地去与恋人相会。

  然而夜色暗淡,道路难辨,走着走着,突然路被隔断了。“相寻路不通”,侧面点出了菱湖之滨的特点:荷塘遍布,沟渠纵横,到处有水网相隔。显然,这个小伙子事先并未约会,只因受思念驱使,突然想会见自己的恋人。一个“寻”字,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正在犹豫不决之际,优美动听的菱歌吸引了小伙子的注意,他侧耳谛听,仔细辨别是谁的歌声。彻,这里用来形容菱歌的时断时续,同时也描摹出歌声的清脆、响亮。听着听着,小伙子又眉开眼笑了,知道自己的意中人就在不远的荷塘中。“知”字十分传神,不仅表现了小伙子心情由焦急到喜悦,而且说明小伙子对姑娘十分了解,甚至连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非常熟悉。可见爱恋已久。

  短短的一首抒情诗,写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和思想活动,且有起伏、有波澜,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

  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张旭诗鉴赏 下一篇:李颀诗鉴赏

小说推荐